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208|回复: 0
收起左侧

[讨论] 试论人才的自我埋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22: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社会埋没人才,比较引人注目,这里谈的是另外一种埋没,它更经常、更普遍、更严重……2 e4 n$ O' B5 I' O, b4 n1 X1 n
/ W( h/ G2 C7 @% V3 W) i
  试论人才的自我埋没
% {. ^. T* B7 n8 f8 ~, n4 B# ~4 `, j/ C/ x, u% p+ r& \; n) i* h
  我们这个世界不应该是今天这个样子!人类的科学、文明发展的程度,应该远远高于现在;人类不应该只有一个牛顿、一个爱因斯坦,应该有十个、百个牛顿式的科学巨人……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有使科学水平远远高于现在的可能,而可能没有成为现实?这里有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大量的科学巨人没有取得他们应该取得的成就,而更多的人才则完全被埋没了!
( R$ f& P% d* `; F! V% J9 a7 c8 e& b" Z1 r" Y% M
  我认为:人才被埋没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社会埋没,另一种是自我埋没。社会埋没人才,比较引人注目。有人痛惜、有人不平、有人呐喊、有人改进。而人才的自我埋没--这种埋没也许比社会埋没更经常、更普遍、更严重--却极少有人发现、有人痛惜、有人呐喊。因为,这种埋没是无声无息的,是被埋没者本身都不易觉察的!# o" X; [$ c8 X: y) f* w. J
" I3 i1 P3 g/ e' X- n7 e" b& W0 u
  人才自我埋没的现象
# i2 i% l* n8 q( z% t! l8 n& o. k7 F% X$ q4 Z$ ^* F
  鲁迅、郭沫若原来都是学医的。作为医生,他们并不出类拔萃,后来改搞文学,成了文坛巨人。如果他们坚持学医,那就可能埋没自己的才能。8 x- _5 q+ z" a) d. M

5 T4 [4 {+ p, t$ Y4 G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练一场话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他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来担任这个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干些服装准备之类的事,现在突然演主角,由于自卑、羞怯,排练时演得很差,这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不满和鄙视。一次,他突然停止排练,说:如果女主角演得还是这样差劲,就不要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没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一扫过去的自卑、羞怯、拘谨,演得非常自信、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用:“一个偶然发现的天才”为题记叙了这件事,他说:从今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大艺术家……; A# |* s- ^& P9 W2 G3 o
# k' o0 _  t1 w* r. _1 u* T
  试想,如果不是原来的女主角因故不能演出,如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叫他大姐试一试,如果不是他大发雷霆,使他大姐受到刺激,没有这一切偶然因素,他大姐这样一位戏剧表演家就一定会被埋没了--不是被社会埋没,而是自我埋没!
$ r- Z* ?2 I& v7 D( B
; \' [+ A4 ]( g) z  对于科学人才来说,也有许多自我埋没的现象。爱因斯坦大学时的老师佩尔内教授有一次严肃地对他说:“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热心和好意,但是缺乏能力。你为什么不学医、不学法律或哲学而要学物理呢?”幸亏爱因斯坦深知自己在理论物理学方面有足够的才能,没有听那个教授的话。否则,也许我们的物理科学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9 ^5 \# y6 G+ C3 O4 q1 o% H6 t; k
  T- B4 y8 H& I( r- M; z. v9 k
  科学的门类不同,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杰出的临床医生,必须具有很好的记忆力;研究理论物理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一个数学家没有必要一定具备实际操作、设计和做实验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化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学主要是一门观察科学,需要很好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兴趣和长久细致进观察的毅力。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达尔文学数学、医学呆头呆脑,一摸到动植物却灵光焕发……”: n  S. ?2 M" {2 H% t; i$ a9 w
0 u* }6 `3 T( Z" S# q4 I9 {+ i7 O% w
  阿西莫夫是一个科普作家的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果然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0 m& B. `) `4 l+ l. g/ a% l/ r4 G% p0 Q
  人才自我埋没的现象是普遍的、严重的。遗憾的是,自然科学史只是记录了那些成功的科学家,那些自我埋没了的人是无法问津于科学史的。所以,那些大量的自我埋没了的人我们无从知道。6 g; }& f  f3 G: x9 X& }# P

! S# C! Z) r; k1 p  造成自我埋没的原因1 h  k; o0 L; M3 t+ M9 [0 a

$ F  Q8 T' b9 r5 Y  造成人才自我埋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主要有下面几点:! _. t* k2 G7 ^  o7 q/ w) }, F

  M! m: S* w9 C! _' H1 r$ T  一、严重的自卑感。
( t" t) q* h9 W/ [) n  l* I" I( _7 }4 D
  在杰出的科学家里面,妇女只占极小的比例。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卑感,千百年来的社会风气造成了这种现象。1 \  n+ K" [" j, l7 K

* }4 F! n# ?2 G- |  明显的或者潜在的自卑感都会造成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导致自我埋没。有一个爱好文学的农村青年,写了不少小说,由于自卑,总不敢寄出去。后来在一个朋友的鼓励下寄出了一篇,很快就发表了。这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不久他就成了一个有成就的小说作者。
  |) J. h8 P' c! _
) ~5 S! L0 F, t$ m! Y* B. y  M' P  一个怀疑自己的人,往往不敢怀疑书本,而对书上的每一句话都不敢怀疑的人,是很难有什么创造的。
; Q& N4 u( w6 l3 U  u4 P: q, b) I- v+ O+ R! R' t4 Q: Z( P
  二、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S3 d: B+ x8 F8 K  T. m- e9 s
5 ]! ^3 B$ Y5 a! a9 _! Q" ?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事业心,那他将会庸庸碌碌度过一生。有不少青年人很聪明,很有才干,也很自信,却无所作为。原因是:不想干。一个不想获胜的人永远不会在比赛中得到冠军。一根燃烧的火柴发出的光要超过一万斤没有燃烧的干柴。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干,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势必会自我埋没。- K9 L: O9 u5 w; C3 ?
7 O4 Q! ]0 E3 n, d" n
  三、错误地选择了努力目标。1 l* L, ~* a! V) M
( t" A  Z/ s8 |5 Y, h
  天赋在人才成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胡荣华15岁获得全国象棋冠军,光用刻苦和方法对头很难解释这一点。大多数的人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赋和良好的素质。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有杰出的才能。中国古代有个叫阿留的人,各方面都很无能,但在绘画方面是个天才,陈景润当不好数学教师,却可以进攻世界难题;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著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赋与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能够成功,如果你没有选对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多少会自己埋没自己。7 e) I- j2 @( X4 ~9 j8 B/ F/ R1 F
2 L3 T& S& @. |: @
  四、缺乏正确的方法、浓厚的兴趣等等。
: Q( M: N6 K0 }; H
3 {2 h9 s+ d9 q: Z+ `5 E9 ?! I) Z  人才成功是有“捷径”的,学习知识也是有捷径的。这“捷径”就是:正确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记忆的规律和方法,你将事倍功半,而如果你了解记忆的奥秘,你就能事半功倍;如果你不明白学习是为了创造,科学全在于创新,只是拼命追求考试成绩,拼命掌握传统教科书,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那么,你将来在科学上很难有什么创造;如果你不懂得打破限制性思维,不愿意向一些聪明的外行人讲述你的科研活动,甚至不愿意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那么你获得灵感与启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因此而少;如果你不知道知识并非总是越多越好,去拼命掌握那无用的或者用处不大的“死知识”,就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错过“最佳年龄区”……总之,倘若你缺乏正确的方法,那你多少会自己埋没自己的才华。
& ]2 C! O/ B0 s3 d  c
8 v' J; p4 g  {; L) h$ v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外在的压力(也可算是动力),兴趣则是内在的动力。“当你觉得创业还是艰苦的时候,那你还难以做出什么;只有当你觉得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已是一种崇高的享受之时,你才拥有希望。”
' i6 Y1 D2 J: f6 A/ V+ ^" M7 w; G; {) ]( F3 s2 Q. ~& r5 |
  此外,缺乏卓越的见识、缺乏足够的毅力和坚持精神等,也会造成人才的自我埋没。2 K' Z/ g, S: F
( G. X5 l! T) R
  防止自我埋没的办法
- d$ g8 g8 {' A% g- d9 P) M5 C& R/ T% W& H$ G
  许多人才的自我埋没,主要是由于不了解世界上还有人才自我埋没这回事,或者虽然了解,但对它的严重性、普遍性缺乏足够的估计。在了解并重视这一问题后,自我埋没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另外,防止自我埋没的办法还有:" X' }$ S) T8 d" c2 k- J

; g5 e. b! G/ ?* Y% I6 R7 T5 d  善于自己设计自己
; ^/ N1 e) q9 y5 A) E/ R& Y* s3 q  f' c( c8 L. @3 I0 B3 H" D
  一些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五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条件;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
& O0 h' e. S$ G+ t: R% e
: ?- ]) x( G2 g# A2 K" g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汤姆逊由于“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很烦恼,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并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的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珍妮·古多尔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深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 o9 \; S" F; w( u8 {6 O5 B& K8 }; Y  v  ~/ ^
  消灭自卑感
: i- ^, j8 [0 U$ j* r$ r7 P3 Y9 k, f: |
  严重的自卑感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另外,它还可以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卑感严重,不敢干或者干起来缩手缩脚、没有魄力,这样就显得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大;旁人会因此说你无能,旁人的议论又会加重你的自卑感。因此必须一开始就打断它,丢掉自卑感,大胆干起来。6 Y9 Z0 Q' j! Y

- |5 F% D, a9 Q, e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缺点往往是优点的过分延伸。过于谦虚,或者由于自卑而谦虚,都是不应该的。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是非常自信的人。自信,可以使你精神振奋、勇于进攻、战胜困难。
" @( z, m' j  Q1 G+ `4 m. r9 R7 h/ w0 _4 f2 E5 R  z/ H8 ?3 T: `, n$ Z
  开阔视野也很重要3 N0 b+ X& v7 r& S* _& B8 `

5 Y# u1 w1 G3 B" P2 _/ Q/ |& ]  齐奥尔科夫斯基由于处地偏僻,又得不到资料,孤陋寡闻,一生的创造不少是重复前人已作出的发现,尽管他极有才能,却白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这充分说明了开阔视野的重要性。2 c# b$ U6 f* a9 m

# E- C3 O: D1 s/ L$ q- H0 ~& |# w- g' f  要防止自我埋没,还应注意方法。
, X: A/ C) ^+ j+ f  u9 Z  \  N
* ?$ p* i% S: J7 o  p  多读一些科研方法论的书;多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善于请教别人;善于查阅资料;善于利用你所能利用的一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取得成功。/ c( v6 u1 s- V# y4 v* \
5 W. _6 g: |4 o* a6 G
  社会埋没与自我埋没的关系7 f! [7 w% e& Y  t

1 @! s7 j( B. a  人才被埋没的两种情况:社会埋没与自我埋没,是紧密相联的。比如说,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男性青少年没有踢过足球,这部分人中具有足球天赋的人才就被埋没了。这种埋没是自我埋没,同时也是社会埋没。0 s- A2 ]  i$ [5 w' ]% y

0 v6 h; g& w% f% @% z# F6 K! y% o1 F  当前,我们还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职业,并且必须以国家需要为重。完全自由选择职业势必影响国家利益。一个正在工作的人想改行或转换单位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你是一个中学生,在高考时有选择专业的自由,应该慎重选择专业。$ s: u" |* b  D7 A" }3 J
0 B) m0 n) p, ^! D4 x
  总之,自我埋没中含有社会埋没的因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社会埋没里也含有自我埋没的因素。为什么相同的条件,有人被埋没、有人成功呢?一个人才要是有足够的勤奋、天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善于自己设计自己,那么,尽管环境及条件不好,也很难将他埋没。8 A- \% T+ h$ M( J

$ Y- P0 x9 Y7 x6 ]3 z* y' F8 `& b  中国要实现四化,每一个黄帝的子孙都有责任。中华民族受歧视的时代必须让它结束。只要我们尽量杜绝埋没人才的现象,每一个人都奋发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化的美景就一定会变为现实!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