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瓦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瓦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6 L& J, e- H/ O' j: E m
9 c! k4 m% i; u' m" z
第一个瓦匠回答:“我在砌砖。我要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 s- u& X+ v5 n, f. c& U. S8 e: h1 l! X6 {7 K* l# S
第二个瓦匠回答:“我在垒墙。我能做最棒的瓦匠工作。”
8 |# B1 d k+ @1 p% V
, D n6 Y9 E8 t: Q" f 第三个瓦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F: u/ _/ p& d
+ H7 W: b9 e0 q! ^3 q
三个砌砖瓦匠的寓言很多次见诸于各个场合,甚至高考和MBA的入学考试试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只从三个瓦匠的思路说起。
: x. p& q" p8 u$ T1 H4 v4 o' N2 t8 T1 k# A/ f# C) `
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和“自我发展”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没有大的志向,在职场上,此人缺乏自我启发的自觉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属于我们常说的安于现状的人: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1 n# C* v; v9 |. @0 a2 k2 [' d8 v
; y$ W* n( ^2 l% ~4 e 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有点好高骛远,在团队中,此人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但是也可能会成为“小姐身子丫鬟命”的不得志的清高人士。1 `' D* j2 O! X6 S6 v
* g6 b6 s9 r C( |1 Q' q* X
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既现实又有理想。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这就是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 @. ~$ b# }$ T- \! F' E5 _5 n! A
1 s5 M- R( d& s) F1 B 海尔有句名言: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目标管理。创造生活,需要确定你的目标。三个抄写员的故事就很有点意思。" O2 \) v X7 Y7 F9 u2 K0 L
, ^" k9 O+ h* @# o& s8 g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 v+ W# Q2 \* J+ ^8 l- }8 p1 w- V
( r! {2 M8 d! ]. ]1 x% d% @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9 E: ^8 l/ h5 M0 d! g* y
X9 M0 @) r3 u$ E0 a! Q: M 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S* ~# i8 a" N! q4 L/ P
1 [ x, p! Y- ~2 W/ y/ G: E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t' N) Y5 |7 U
m. R7 n, e \( j2 q
已故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目标管理改变了经理人过去监督部属工作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与部属共同协商具体的工作目标,事先设立绩效衡量标准,并且放手让部属努力去达成既定目标。此种双方协商一个彼此认可的绩效衡量标准的模式,自然会形成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d( U* a: J2 d! V4 ^: i- p$ L
. Y+ W6 q5 |5 T4 D k9 l: u1 U) C: s 国内企业有一种倾向,似乎认为运作、MBO、流程重组、ERP、CRM等等才是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则已经落后。事实上,只要企业还没有改变其赢利组织的属性,目标管理就仍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有效的基础管理手段之一,是经理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内容。9 f& w9 O4 t$ c. j8 T9 t
* z& V4 g1 X8 `! l$ p: K3 Y5 Y& j 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企业内的目标体系,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在一个企业的目标体系中,总经理的目标、部门经理的目标、车间主任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目标都和企业整体目标息息相关。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部门目标的顺利实现。
# m% W" H" Y Q# }$ ^+ @+ ^( }6 v5 n. P' t5 B9 W: J. F# X
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必然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化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去。, X: K8 y/ m, S1 Z6 [9 I+ e
: E; b/ _1 J; b7 y; M! S2 u
思路是首要的,有了思路还要坚持付诸于实施。
+ s# `/ R; Y% O/ p7 ]# k3 P! e6 I* D Y9 w r3 }0 e
《火的战车》是一部与很多人同龄的影片。一部在1980上映,第二年就荣获了当年的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四项大奖的影片。一部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一部据说是史上最伟大的体育电影。一部关于理想与奋斗与信念乃至信仰的励志电影。一部没有多少人完整看过但几乎没有人不曾为它的主题音乐感动过的电影。 [ B1 H9 Z. M" w4 Y3 `
& l: O% r" k i# N* v 《火的战车》故事发生在1919年。英国贵族化的剑桥大学凯阿斯学院考进了一位犹太学生亚伯拉罕。这位青年深受种族偏见之苦,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得第一个犹太人,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苏格兰高地也有一个决心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得青年利德尔。他父亲是传教士,本人是个虔诚的教徒。他认为,运动员应具备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这和基督的教义是一致的,既然天赐他一双快腿,就是要他为上帝争光。
& I2 P5 w' ^$ I5 V: o4 B9 | d# ~2 F' L$ e1 z' y, g4 R( @8 Q- W8 W
1920年,苏格兰和法国举行田径比赛,利德尔代表苏格兰参加。正当竞争激烈的时候,利德尔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终于抢先到达了终点。亚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这场意志创造奇迹的比赛,十分激动。他热切地请求意大利职业教练穆萨比尼指导他练习。穆萨比尼没有答应。0 b' o/ V! {: K% D, l! {
$ o8 p5 S- `9 @8 }9 t$ `' M
1923年,伦敦举行全国性运动会,利德尔和亚伯拉罕在跑道上相会。利德尔获得冠军,亚伯拉罕落后了两码。他的女友、歌剧演员西比尔安慰他下次定能超过利德尔,但亚伯拉罕痛苦地说,他的速度似乎已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提高了。在场的意大利教练看到在这个失败者身上有一种渴望拼搏的精神,决定助他一臂之力,便对他说:“那两码包在我身上。”& ]7 h+ a9 }' N! i% W
; T2 C6 j @( A% k7 w4 a
穆萨比尼教练针对亚伯拉罕训练不足的弱点,指导他从基本动作开始系统地进行训练。失去自信的亚伯拉罕渐渐恢复了信心。. A3 j. R9 V& m" J
1 o+ J7 f8 o" D$ D2 G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英国队起程赴法时,利德尔才知道百米预赛将在星期天举行。按基督教规定,星期天是安息日,不得工作。他考虑再三,最后决定遵守教义,退出比赛。领队恳切得要求他为国王的荣誉参加比赛,双方相持不下之际,英国队四百米选手林赛勋爵主动把自己参加四百米赛的权利让给了利德尔,因为那场比赛不在安息日举行。- H% _# D l" e; G j
b- b# M) @# U3 ^# P1 y
利德尔不仅夺得四百米赛冠军,而且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 o% P1 y, \' j. d7 W3 d9 j6 Z9 c( p
参加短跑的亚伯拉罕这时领悟到,障碍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信心百倍地参加了百米决赛,终于夺得了冠军。9 x4 L% }, j# b b
0 Q! Z4 N! y f7 L; r: f r; e
在这个没有信仰的或者信仰迷失的时代,在这个理想主义被看作幼稚和笑谈的时代,在这个甚至也没有什么理想无需多少奋斗的时代,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看完《火的战车》,不啻于一种洗礼。/ |- V" f4 S* c, g) X: W
. K& F8 x" v1 d) {8 f1 J; g
这就是坚持思路的力量。
6 e. Y+ R: |) H2 v1 `3 ?/ ?& |( Q# e- C9 g# s7 @# C# j! Q& Y
志向远大,还要适时变通,才是志执行圆、困境怀仁的刘备成功的关键。一根筋和两头堵缺乏变通力,即便有了思路,也会走向死胡同。
* e% d; c+ Y9 V% u2 w+ q/ m {1 d9 S/ w
谁能说刘备强于诸葛亮?, c" E$ v+ p% |$ n
1 K3 q) {4 H# I' n" A 在三国变幻的风云中,曹、孙、刘三家争雄,或是挟持天子,或是抢夺玉玺,就如曹操与孙权。曹操做为世家之子,早在黄巾时期就已在朝堂之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孙权则是承袭了父兄打下的基业,坐成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f9 w- P7 Z/ W. l
7 `% O4 L' _% C M* _' v" i! W/ f# s 反观刘备,虽有着不可置疑的汉家血统,但中落的家道至汉末早已使其无可傍依,穷途运蹙的织席贩履正是其当时最好的写照。然而,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沉没,从最初的将只关张二弟、兵不满千而起,十数年间,战黄巾、讨董卓、救徐州、斗吕布、败袁术、抗曹操到投袁绍、依刘表、走当阳、败长坂,直至茅庐三顾、东风火起、巧收四郡、席卷益州、逐占东川,若论百折不回之韧性,三国中,只有曹操与刘备当属并列第一,而刘备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一点:自始至终高举着仁字的大旗,目标是匡扶汉室。
* s' H3 q$ n" G9 x
# U, e: N; G; y8 S$ L9 n 刘备思路清晰,所以三分天下成功了,后来思路混乱,所以兵发彝陵失败了。% D7 Z: J+ d) p, ?3 X7 t
- a _7 g) ]6 z" A
脚踏实地,还要不拘一格,变化中求生存,这就是刘备成功的法宝。马谡虽然有研究生和MBA学历,但是思路不清晰,而且缺少变通,也许这就是刘备不喜欢夸夸其谈、死搬硬套的马谡的原因吧?
" E. y4 z$ v0 f
$ w5 V( R+ r( y8 c9 \' g 所以诸葛亮在丢失街亭以后,第一句话就是:“悔不听先帝之言。”有时候需要坚持目标: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有时候则需要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 s3 H6 j, \5 d) Z& j5 @# R. U$ ?
! a% n8 d! |! S) ]9 N G9 I
惟有如此,思路才能最终变化为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