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品牌就是财富,品牌就是黄金,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无形资产。品牌有多大,你的市场就有多大,看了台湾《联合晚报》30日载文《日本有Sony,韩国有三星,中国呢?》后,我们很有必要深刻反思。国家发展,企业振兴,我们国家的品牌,有多少能在世界上闻名?有多少能够让世界为之瞩目?中国企业,要加油;中国品牌战略,要务实前进。3 M: ^/ r0 H, K8 x) L; Y6 ~* @
8 d1 K( T l# g/ s# ?; `8 A/ z7 w ——诸葛长青1 K. b+ X ^) B/ V; d
! x0 q! @) l1 E6 P n
笔者认为,世界杯大赛风云又起,我们的品牌能否可以借上东风呢?或者,某个企业,都悄悄打造世界一流品牌呢?中国品牌到了全力以赴,崛起世界的时候了。
! u* L G7 t- C: s; t- W6 u+ n% T
* {& b+ l/ O9 O' L 台湾《联合晚报》30日载文《日本有Sony,韩国有三星,中国呢?》。文章说,中国大陆大手笔鼓励创新,也斥巨资重塑自身形象,正积极跨越“中国制造”身份,努力创出享誉全球的“中国大陆名牌”。因为徒有国际影响力,没有享誉全球的品牌,会让中国大陆成为超级强国的美梦难以成真。摘要如下:
& S1 y9 R$ O# |+ N/ c. m/ L7 ?: E7 [, U) R. `( d
中国大陆正积极跨越“中国制造”(MadeinChina)的身份,努力想创造出享誉全球的“中国大陆名牌”。因为徒有国际影响力,没有享誉全球的品牌,会让中国大陆成为超级强国的美梦难以成真。" I0 D* a# w2 v/ N% Y2 d3 g. m" H
, H* e, ^& ~* W+ o
中国品牌,谁来执牛耳? ! S6 [+ K. c) K( u' o7 `7 \
& H: k O. }% B- _ 华盛顿邮报最近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一般人提及日本时会联想到Sony,说起墨西哥会想到Corona啤酒,提起德国会念及BMW汽车,即使韩国也有三星电子可以夸耀,中国大陆呢?人们回答这个问题时,往往相当犹疑。而这正是中国大陆目前面临的巨大难题。2 z" c' ?: t" O" [- V
! ]& I/ d, \6 m) B2 ? 中国企业家,要争气,要打好品牌战。
# r( D' t( l. ?
% V$ g g' J, n3 U3 k6 m 报道指出,中国大陆去年取代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今年可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缺乏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意味着中国大陆顶着“世界工厂”头衔,却只能在低阶生产线忙得团团转,任由海外的设计师、工程师优雅地赚翻。例如,苹果的iPhone手机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但一支iPhone卖750美元,中国大陆只能分到25美元;一双耐克球鞋,中国大陆更只能从每一美元中赚到4美分。) j) D1 J* `# O5 M
4 C5 {* H; X0 m8 ]8 N 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大陆欠缺创新技术,只能为别人想象、发明与设计的智能财产,做些缝合与焊接的末端工作,赚取一些劳力成本。没有创新能力,就意味中国大陆只能听任老外赚走庞大的专利与授权费用。7 J) H1 c( v! R1 H* g- ^* m7 P
# W: O: F9 o( X& E% l9 Q( F9 v n &n(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bsp; 然而,中国大陆已开始以一贯的大手笔回应这个问题,积极投入论亿上万亿的资金,创造品牌与鼓励创新,决心扞卫自己的市场不致任凭外国技术宰制。. ^% i& c3 M! Y; M+ _1 E! [
% A1 f# [2 U' B- n9 ` 中国大陆如今透过减税与补贴等多项优惠,拥抱“走出国门”的策略,支持国内公司收购海外企业,获取天然资源或扩张海外版图。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事业,吉利汽车买下Volvo车厂,或是中石油在世界各地争取经营油田,都是这项策略的具体实现。
+ O( j5 f: K* D$ j' @+ @1 }% X i- g0 T& P' f# Q G
而在国内,中国大陆也推动“本土创新”计划,借此鼓励国内企业制造高科技产品。5 H3 P4 v- E G' h3 J+ m
1 ?4 B/ K0 d2 g+ n: K1 u 中国大陆政府甚至开始斥巨资重塑自身形象。商务部就曾与国际知名的DDB广告公司签订价值30万美元的合约,拍出一支中国大陆制跑鞋、iPhone等系列产品的广告,并在吉他伴奏下,唱出这样的口号:“中国制造,真正含义就我们与世界一起在中国制造”。
/ v" U7 T7 J1 |9 G5 c5 s2 N( z7 [8 i; }6 f4 Z
品牌战略,是一个组合拳。立体行动,战无不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