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离子渗氮
c, \0 r3 S4 w# {% P( T6 s3 s" V
离子渗氮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最成熟的离子热处理工艺,其最大特点是:①渗层组织和相组成可以控制,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获得纯扩散层、单相化合物层等;②渗速较快,渗层脆性小、质量好;③可进行低温(400~500℃)离子渗氮,以及对奥氏体不锈钢无需预处理便可进行离子渗氮。目前,离于渗氮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根据其特点,结合工件服役条件,合理选取工艺参数。(温度、电压、炉压、时间及工作气体),获得所需的最佳渗层,以期充分提高离子渗氮效能与成本之比。例如,精密零件,要求尺寸变形小,表面硬度高,同时要求耐磨、耐蚀的奥氏体不锈钢,则宜选低温离子渗氮。
F# Z9 ^, ^5 E, k1 R# V+ X
7 n" z3 L' r9 c. M. t; N3 c2 H目前该工艺的进展,主要是扩大应用范围,如工具、模具,钛合金和铝合金以及不锈钢的离子渗氮工艺的开发。
7 x6 {0 q5 Y+ \: o# O& o2 M& ~( u+ x$ r) o8 \& y% Q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可有效地提高其耐磨性能,但耐蚀性却下降。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不锈钢离子渗氮有了重大进展。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可获得不同的相组成。温度超过500℃,可形成由γ´、ε、CrN、γ和α相组成的复合渗层,硬度高(1400HV),层厚大于200μm,从而明显改善其耐磨、抗胶合性能,但由于渗层中有Cr的氮化物析出,导致基体中Cr的减少,使其耐蚀性变坏。试验发现,奥氏体不锈钢的渗层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随渗氮温度降低而增高。不同温度离子渗氮后的阳极极化曲线(NaCI的质量分数为3%),如图1所示,经500℃×10h渗氮,即能提高腐蚀电位,而450℃渗氛时,Cr的氮化物析出被抑制,而形成含有无特征的“S-相”单相层,比未处理的不锈钢有更宽的纯化电位,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而且硬度高(约1600HV),可获得同时改善耐磨和耐蚀的渗氮层,该工艺已在欧洲获得了工业应用。 / j1 W5 f! r: j$ p
5 P6 ~4 s) j# W2.离子N-C共渗
# x2 t+ A9 B3 t离子N-C共渗是从盐浴和气体N-C共渗发展起来的,其操作方法与离子渗氮基本相同,但工作气体成分不同,且冷却方式除在真空条件下缓慢冷却外,还可进行油淬或高压气淬。
0 \3 \. h& S. b/ }; K. y
& C, C: |: X9 g& ?工艺参数为温度560~600℃,时间1~4h。工作介质可用NH3+C3H3、 NH3+CH4、 NH3+C3H5OH(酒精)和NH3+CH3OHCOOH3;(丙酮)等。
/ \$ _. r# G; J7 e/ } _4 p$ {! g1 r/ {/ p+ |/ A4 f3 O" L/ s
离子N-C共渗时间短,效益高,可获得以ε单相或ε相为主的具有优良耐磨、抗胶合的化合物层,除适用于合金结构钢外,特别适宜于碳素钢和球墨铸铁及合金铸铁制件的处理。 9 ~% g3 r% J* e# B5 W O/ E
. G0 Z) _$ \+ Z6 I3 T离子N-C共渗的技术关键是化合物层中的ε相和Fe3C的控制。当化合物层中出现少量Fe3C时,化合物层最厚,耐磨性高,韧性好。但形成一定数量的Fe3C时,化合物层厚度明显下降,脆性增加,因此,应力求获得单一ε租或ε相为主的化合物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