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三册
+ o) O" N2 C) R第一篇球墨铸铁的结晶规律; V6 Q) b" R5 j- U% V
第一章状态图( )
( r$ l) o% a1 u" O第一节铁 碳合金双重状态图及分析( )! O. C3 @: R9 j! X
第二节铁碳硅三元合金状态图及分析( )0 {) f3 w% [+ n5 W5 s
第三节球化元素对状态图的影响( )/ O, D, T& q% p& u6 y! X4 k
第二章球状石墨的形核()
& u- E& c1 V- `9 t0 X& D9 O第一节石墨的晶格结构()" H1 [1 B, ^2 t9 a+ R3 z! B6 R
第二节球状石墨的析出温度()
) `. V+ _: C0 I+ b# Q- \第三节球状石墨的晶核()
; m7 f9 h0 W P1 j第三章球状石墨的生长()
" X! b! q7 x, M第一节片状石墨的生长()$ H; G6 G# D7 v# f4 Z+ x9 m
第二节球状石墨的生长条件()
* W- W4 K5 M9 V% U" ]第三节球状石墨的生长机构()
3 N; h. E+ D% S! Y7 C$ G- q5 Z第四节球状石墨生长过程的三个阶段()/ d( n; E! r" k& V2 f% z3 A
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四章球墨铸铁的孕育理论(): ]* g! R4 ^8 k. R
第一节孕育处理的实质()6 W0 o! x) j5 v, ?) t S/ Y2 l
第二节孕育衰退()
`3 Z3 N5 |; D5 u, @第三节孕育对球化的影响()
2 k) m6 s* j1 p. Q0 a4 D9 ], h/ x第五章球墨铸铁结晶时的元素偏析()
8 ^7 C. k$ J/ x- k# Y) u# d+ s第一节偏析的概念()& O' `. N1 R/ e3 w* A
第二节球墨铸铁的晶内偏析(): D, ^ b! B$ t0 f4 v
第六章球墨的畸变()4 |8 ]* b6 h) B: H* n
第一节球墨自由生长阶段的畸变()# \6 k# c7 d- v5 B" c" W9 b6 Q
第二节球墨在奥氏体壳包围下生长阶段的畸变()
5 X7 W& ^1 E: d" o第三节大断面球墨铸铁件的石墨畸变()
( Q1 q e% R& |+ M1 i第七章球墨铸铁的热分析()$ q! h! }; V! Q4 E E4 w* r) @
第一节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G+ w+ i8 D+ H4 \% g, B. c
第二节热分析测试()
( ^8 n; |' `+ [6 o: _第三节球墨铸铁的热分析特点()0 W) r' H1 D' f i1 P+ J8 w$ n M
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二
7 o9 b% g; W1 V6 l" N$ T' |1 b篇球墨铸铁的熔化和处理
2 c0 v4 J7 \1 u3 c0 s' u第一章原铁水制备()
* |$ m; O+ a% M( Q第一节化学成分选择()
- V5 U8 H! X. h5 p4 }第二节炉料要求()' F6 G( |, v3 L" v; A
第三节熔化()' {4 {$ Z0 Y' H: b# Y" c$ p8 y
第四节脱碴()
1 s2 E) r7 L* a1 `2 E* s第二章球化剂及其熔制()
% C1 Y; x# t3 s5 o$ Q( h7 h3 ]第一节球化元素与反球化元素()
2 X) ^# S' P3 a" A6 T0 X. |0 {+ `第二节球化剂()0 U4 D5 H) n0 }* b& Q
第三节球化剂熔制()
9 E8 l! G! D, q% t第三章球化处理工艺()
, W. L) V( w M# y3 H, ~2 ~& T) t第一节冲入法球化工艺()
! G4 s0 _- i# I第二节压力加镁球化工艺()
, x6 ~( n4 C3 i第三节型内球化处理()
8 v7 Q; U, Z' A; p" L M6 [第四节其他球化处理工艺(*)1 M9 r: [3 P0 E% S: e% O. F6 L; P
第四章孕育处理(*)5 l" ~% v5 e! T$ i4 a" e& N# m
第一节孕育剂(*)
* ]+ `& Q j3 l3 \: e第二节孕育处理工艺(*)
9 I, B, Q) p8 m3 p6 R第三节孕育衰退的防止和补救()4 y. A; S2 t$ v% M
第五章炉前控制及球化检验()
: v8 W2 w/ O) c7 {% k; x第一节铁水温度控制() H" E: ~) J) z& Z
第二节化学成分控制()- E7 l) X5 h, e
第三节铁水氧化情况的控制()
" R( i4 Y; T C4 t: h第四节球化控制和检验()
8 H+ ~+ E' P6 d: Q( |3 d+ B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三0 J! ]! f9 w5 W, X2 z9 ^2 ~
篇球墨铸铁的铸造工艺及实例
" z4 C! x# ~ _. r第一章球墨铸铁的铸造性能()
/ _. k. c1 U* R7 K! c! t2 W5 d第一节流动性()
- d. K& q2 |8 N) [* K第二节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0 j* @* s# r0 q$ k" R
第三节收缩()
: Z8 U: K% b2 A5 y第四节球铁的铸造应力()! {8 [' ?3 ?( g/ d# J p. r
第二章球墨铸铁的浇注系统()
) I+ q. Q: \$ g2 Z第一节浇注系统的作用及类型()
" H3 W; e0 d# `1 ]: _2 A第二节铁水在浇注系统中的流动及挡渣()
" O7 v; r7 v# U7 C4 r5 ]第三节浇注系统的设计()
% c' L; C" @& H2 K7 u第三章球墨铸铁的冒口与冷铁()$ V6 U$ y& C9 F* H
第一节冒口补缩原理()
; l: r. [) n0 _- N1 z/ ], H1 K第二节冒口的型式()
s1 Q& T" ?# V0 Z3 Q$ T第三节冒口的设计()# G' S( x, a9 [5 i( X6 h" p4 f6 E
第四节冷铁()5 b+ g" h+ H6 Z( S& g
第五节提高冒口的补缩效率(). ~/ o' k/ U, k7 W
第四章球墨铸铁的无冒口铸造(*)
. K F5 K# f5 [ L, W1 M; ^5 v: {' D第一节关于球墨铸铁件产生缩孔及缩松的观点(*)6 s! r+ R. |! m! H v$ e4 F
第二节利用自身石墨化膨胀消除缩孔及缩松的可能性() `, i k i+ V' I! M) i, y3 X. u
第三节影响石墨化膨胀的因素()3 X: ~- W" P9 v* F4 C# \7 M: r
第四节铸型刚度对球墨铸铁件缩孔的影响(); z6 i I* A" a
第五节实现无冒口铸造的工艺条件(*)
* ~; l( n: t1 |5 I4 Z+ f第六节无冒口与有冒口铸件质量对比()
! w% D; M& a) r& \3 A第五章球墨铸铁铸造工艺实例()
3 }9 P/ E G5 c" m T第一节盘类和短套类()
! G3 ~! G7 A' k第二节长套类()
: W1 E' ~, x! y: a第三节支承件和杠杆()
- P4 m" \+ L& T" x5 u; |5 f第四节阀类编号25097()5 x5 S% a- Z, _* n" n1 Q$ W
第五节活塞类()9 O6 ^7 h. r* i; ^7 L2 |& ]
第六节轴类、连杆和曲轴类()4 v A1 I4 x4 s: p. k* \
第七节齿轮、带轮和叶轮类()
6 g" |, b2 ]5 M: |3 u7 f! v# N第八节壳体和箱体类()5 _+ o0 z! A4 Y9 B+ b- `. B: N
第九节模具类()( }7 J8 v: z" S- T# L
第十节无冒口铸造类()
4 z9 b0 K& H4 A( c第十一节球墨铸铁管类()8 f2 `, |0 E6 C- ^# A# b
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四
) d* I. n2 v/ l篇球墨铸铁的铸造缺陷及其防止
7 Z8 B+ H6 i* Q7 x$ e第一章球化不良和球化衰退的防止()
+ _8 f H) Z& R第一节球化不良()
4 b3 T' Z8 o* U* R% E第二节球化衰退()
8 o) D3 v) d3 |! q, a1 N第二章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y x9 X, Q: A! d* W
第一节缩孔、缩松的形成及其特征(*)
! g/ ]% C1 t4 d' R第二节影响缩松的因素及预防缩松的措施(*)" |( ^& x. v$ T7 i6 V+ l
第三章皮下气孔的防止(*)
0 g' A) G1 o( X) r, x0 e; q+ ~: ^第一节皮下气孔的特征(*)2 q, M; D! T( R2 t
第二节皮下气孔的形成原因(*): _/ m* v6 r# G& b5 h
第三节皮下气孔的预防措施()
& Y! ]( ^) i# r: O$ W9 {% Y( l4 O第四章夹渣的防止()3 R: ]( b) J8 s# [
第一节夹渣的特征() O8 @, U8 q/ d% X: v
第二节夹渣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u1 z/ w4 N( P. T" h! Y第三节夹渣的预防措施()* F4 S( M* z4 u3 t6 ?
第五章石墨漂浮的防止(*)6 L/ a: T7 T0 B$ O: w
第一节石墨漂浮的特征(*)4 Q G D7 Q! o+ ^& [) x# {
第二节石墨漂浮的形成原因()
4 s0 f2 f, Y$ ?# m2 a第三节石墨漂浮的预防措施()0 _& w' Y7 J" Y c# U+ s
第六章反白口的防止()4 e( d: q+ R; _4 p0 S
第一节球墨铸铁反白口的特征()
0 a* _- M5 m1 H' Q第二节反白口的形成原因()+ n3 W1 c0 `, m/ O$ F& C% P
第三节反白口的预防措施()& }4 s; E1 r0 O0 R, F
第七章灰斑的防止()
- M$ l3 H0 M8 k' J) `) S) m第一节灰斑的特征() s* x/ F! p5 Y8 K# [& F+ f
第二节灰斑的形成原因()
" P) ~9 W0 m- t6 A3 I' V5 M1 n第三节灰斑的预防措施()
# A1 u6 w2 X' t+ ]; l: B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五
8 G7 v z/ o3 R% ~1 [. l篇球墨铸铁的热处理工艺2 ~/ L; ^7 c7 W6 m7 g
第一章球墨铸铁的热处理特点()9 n* b! I. X; L p, F5 F* U
第一节铁 碳 硅三元状态图()
. o8 D5 _' j3 `3 O3 c2 c第二节合金元素对共析转变温度的影响()4 m1 M) u6 |8 `
第三节加热和冷却速度对共析转变温度范围的影响()
% ~1 G( ]- L( ?% A- t第二章球墨铸铁在连续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 m# W @4 L' K4 A" U* ]3 D第一节在共析温度(* +% b; m9 ~" t) k, K9 f+ ^! N
)以下加热()5 n+ K6 j0 m8 B- z
第二节在共析转变温度范围(* + , - +2 M4 }8 ^' Y; V5 V2 B
)内加热()
: Z% `! H9 B1 t( {- r第三节加热到共析转变温度-
' H3 y6 ~2 V, f t8 u- [6 \" z6 e+
/ _% l1 z* }, Y7 s. [5 d3 V7 _以上保温()
: S6 D. p9 P9 m第三章球墨铸铁在连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T2 r- V- @/ u! u2 b7 {+ d
第一节球墨铸铁在共析转变温度*
; J( M" ^! O2 }0 H/ c) T+
$ P* g* D" o6 Y' `0 Z以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N. v7 ~8 ?; e$ \# r' _3 [4 Y1 a
第二节球墨铸铁在共析转变温度范围(* / , - / T+ {7 D& t8 i4 E- Y8 y- {
)内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 D5 T% g ?) c0 E
第三节球墨铸铁在共析转变下临界温度(- /, _# I% X: H, d& H4 K$ _" h9 V% O% w
)以下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_, W6 _0 |% W& N; k. k$ }
第四节球墨铸铁在高温(- +
7 n: S8 X. b" S* u% f, d- W以上)完全奥氏体化后连续冷却时4 `) ?) _9 Z0 e& k$ t% \; I; {
的组织转变(.)
0 h% y% W# E* [! W5 U- {第五节不同原始组织和保温时间对部分奥氏体化正火的影响(.)
6 Q. E, p Q$ W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四章球墨铸铁的奥氏体等温转变(.); Q% w M: C9 r
第一节球墨铸铁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
5 k9 |& p' Z w- Y$ _/ J第二节球墨铸铁等温转变产物及其性能(.)
% ?. |0 {, [2 n- O5 Q8 A; e第三节低合金球墨铸铁的* 曲线(00)
! V6 n. ^0 E/ p9 U第四节影响球墨铸铁* 曲线的因素(0)
# u I$ A; V- z- r5 {第五节球墨铸铁* 曲线在连续冷却中的应用(0)& J: F1 x- ^. e- V
第五章球墨铸铁的淬透性()+ X0 M8 n. j5 _ z
第一节影响球墨铸铁淬透性的因素()1 G7 @0 d: m" o0 B. Y. m
第二节球墨铸铁的等温有效截面的测定()5 U# ~5 v' R) u) v4 k+ W. m: P. }
第三节球墨铸铁热处理的冷却介质()4 c- m! f/ L5 u- n
第四节球墨铸铁加热和冷却的工艺参数()' z5 z8 y7 n6 i7 z; F, m P' y
第六章球墨铸铁的淬火和回火()
$ `% m: x/ x% P- l第一节球墨铸铁的马氏体转变()$ r$ j; J' j7 c' T* m1 G& c
第二节马氏体组织的机械性能()
9 K e* l+ N8 R/ \3 U- N! L第三节球墨铸铁的淬火方法()$ H2 P- n% X8 D. }
第四节球墨铸铁的回火()
4 u& f9 x- Q7 ` }3 O/ _第五节球墨铸铁件在淬火和回火处理中的几个问题()
/ R& i5 G( Y4 \8 i" j: U" X+ [第七章球墨铸铁的等温淬火()
0 d; q0 V0 `0 G- B# ^1 A! |" G第一节球墨铸铁等温淬火概述(): a& _9 r& t) z8 h0 U
第二节球墨铸铁等温淬火工艺参数的影响()& f) f& i( ]1 |/ X: H T
第三节球墨铸铁等温淬火后的回火()
9 y+ b1 @4 p ?/ v* R5 S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六' ?( }7 {; r! P2 l
篇各种类型球墨铸铁的铸造工艺及应用9 }$ X H. P: F( s& _3 h
第一章球墨铸铁的性能()
$ v( D0 ~) @+ f5 C! L% x第一节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
* l* R4 m# } m+ ?$ e3 z! p( I第二节球墨铸铁的物理性能()
1 y$ K$ j2 i4 p- k) b第三节球墨铸铁的其他性能()
$ }0 }2 b2 N1 D, e% y8 m: g" n第二章铁素体高韧性球墨铸铁的铸造工艺及应用(). Z. o! @/ h. U( `3 u {. I
第一节高韧性球墨铸铁的概念()% |6 d- @2 j- B: _) D# f6 Q9 p
第二节高韧性球墨铸铁的金相组织()- @% A% q7 M U; E: y4 Q( J
第三节高韧性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 g; g6 V5 g! i( i
第四节高韧性球墨铸铁的孕育处理()
( m W. O3 ~# y) Q* K2 K; W第五节高韧性球墨铸铁的冷却速度和铸造工艺措施()
+ Y! x' h$ n% ^ |7 ~& w第六节高韧性球墨铸铁的热处理()9 B& u+ m; O' F, E) m
第三章珠光体高强度球墨铸铁的铸造工艺及应用()
; A, @9 u$ i5 D- k1 ~* n8 H! P第一节珠光体高强度球墨铸铁概述()
1 | D! O) f0 V( z4 }7 B1 B第二节化学成分的选择()+ I! O: f& @8 B9 N
第三节珠光体高强度球墨铸铁的热处理工艺()
6 H9 G' Z/ y# g0 H8 {2 O9 n第四节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
. y" W- P3 r1 |0 v8 `5 s第五节特种生铁制造珠光体球墨铸铁()8 F* K: e6 P( r# \8 E! q
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四章贝氏体高强度球墨铸铁的铸造工艺及应用()
( e) n6 E# O8 Q2 w0 t" V第一节等温淬火贝氏体球墨铸铁()/ [2 F" d/ @8 m* S
第二节铸态贝氏体球墨铸铁()# G& y3 B+ U( E& }: J4 ]
第三节硅锰合金化连续冷却贝氏体球墨铸铁()& \! Y! f- M! v% [8 u% x
第四节亚温淬火硅锰合金化贝氏体球墨铸铁()9 w3 m& A! Z* k7 L
第五节硅锰合金化贝氏体球墨铸铁的强化机制()7 [( [; d4 `, }. @5 x& E# j; A6 B
第六节硅锰合金化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相变机制()
8 k6 Y9 b, Y! f d* J8 }( T/ ?第七节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生产应用()1 b6 i: r u1 U$ c. y/ h7 v
第五章调质处理球墨铸铁的铸造工艺及应用()
0 [% S: u, V+ i7 w% L1 |第一节影响调质处理球墨铸铁机械性能的因素()2 k( J/ g& _. Q V% M0 B
第二节典型球墨铸铁件调质处理工艺()
I8 Y3 M5 [( H$ ~' c9 r第六章中锰抗磨球墨铸铁的铸造工艺及应用()0 @, P! W( c& D! a' S2 @" H
第一节中锰抗磨球墨铸铁概述()
* v2 V2 B. I+ `' X# U* ~6 x: h第二节中锰球墨铸铁的金相组织及其影响因素()
/ K! K) F/ o8 N7 R( ~/ P第三节中锰球墨铸铁的性能()
- c; n: A) F4 M第四节中锰球墨铸铁的生产及应用(*)1 Q G, O& k7 p
第七章耐热球墨铸铁的铸造工艺及应用()
. t3 s. R0 S4 j8 E- s' ~第一节耐热球墨铸铁的基本理论()
) f, N: k; k+ v- \9 \第二节耐热球墨铸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Y2 A0 c1 R: J* t9 Y5 @ D+ h9 `
第三节耐热球墨铸铁的生产及其应用(**)
7 G' H7 d$ K/ d4 R5 ^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七6 x' v! v9 ^8 _1 o" f% Q! Y' Z% b
篇球墨铸铁的金相图谱5 M6 e* c3 q% v. \$ W) k
第一章铁碳和铁碳硅平衡图(**) j% b1 o! O6 x) G1 t
第二章铸态金相组织(*)! R) f8 i5 V1 P# n, U
第三章热处理金相组织(*)- a3 Z: T! E6 M
第四章特种球墨铸铁金相组织(*)
3 `7 y+ U: L3 i% S第五章球墨铸铁的基本组织(*)
% F" l1 o2 Z1 F7 ? j新编球墨铸铁工艺技术手册第八篇球墨铸铁的金相检验
! h" b( d6 J; V- `7 \6 P+ O0 m, ? V第一章球墨铸铁金相试样的选取及制备()
+ b. j9 ?% v' s/ u& w) @第一节球墨铸铁金相试样的选取()
. A) T" R1 w* k/ U第二节球墨铸铁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8 O( P0 W! c8 s" _4 f2 C第二章球墨铸铁中石墨的检验()
, n) B" a% V1 F' {* p9 \) I( j第一节球墨铸铁中石墨的形状()) K0 l6 U% _6 M X" [- P
第二节球墨铸铁中石墨的分布特征()
+ _$ |. w7 `* c第三节球墨铸铁中石墨的大小()
3 g R8 M; S+ B3 B6 T0 |' G第三章球墨铸铁金属基体组织的检验()
$ Z9 l M+ I# t& W% y7 U$ l第一节铸态、正火、退火球墨铸铁的基体组织分布特征及其识别()! Q9 R" x5 F: A% _; I
第二节淬火、回火及等温淬火后球墨铸铁的基体组织分布特征" \2 H+ K8 u$ y+ s/ [4 A
及其识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