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28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为何淬火冷却介质是高中频热处理产品的关键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9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高中频热处理用淬火冷却介质的过去和现状 ; m$ o5 b* p/ y4 B8 Z
高中频加热后的淬火冷却,通常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喷淋淬火,二是加热后的同时浸液淬火,三是埋油加热淬火。喷淋淬火用得最多,既适用于表面连续加热淬火,也适用于同时淬火。埋油加热淬火多用于淬透性好的合金结构钢件的连续淬火。不管采用何种淬火冷却方式,所用淬火介质都应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7 o* y" j8 o% O: Q' C1、能使工件获得要求的淬火态硬度和淬硬层深度、不淬裂和无超差的淬火变形;
( ~+ @/ u3 a# `* C* a: v2、安全、清洁;
* n5 u1 ?. S5 d% F% s1 ?5 T% ~, g3、介质的冷却特性稳定,以便获得长期稳定的淬火冷却效果。 3 {/ w! ?: M1 o5 _
自来水是清洁而又廉价的淬火介质。它既适于喷淋淬火,也适于浸液淬火。但是,工件冷却到较低温度时,自来水的冷却速度过快,使其只适于碳含量较低的碳素结构钢件的淬火冷却。对于淬透性稍高的合金结构钢件和碳含量更高的碳素结构钢,如果使用自来水,淬裂危险会很大。
& e$ Z( f& j3 o/ ?2 M2 G. w# p普通机械油的冷却速度不快,可用于淬透性较好的钢种。专用快速淬火油具有远低于自来水,而又比普通机械油高得多的淬火冷却速度,适于大多数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截面小的碳素结构钢件的淬火冷却。但是,淬火油易燃,不适于喷淋淬火之用,通常只用于高、中频同时加热后的浸液淬火冷却。同时,为获得更深的淬火硬化层,淬火冷却介质应当具有更快的冷却速度。即便是现代冷却速度最快的淬火油,做浸液淬火时,也达不到许多感应加热淬火件的冷却速度要求。此外,在油中浸液淬火时也会有烟气,淬火后的工件还需要清洗。 $ @5 G0 I  ?' @! r4 ?4 l/ U' ?
在只有自来水和普通机油的年代,为了对一些碳含量较高和淬透性较好的钢种做感应加热连续淬火,人们开发了埋油加热淬火技术。埋油加热淬火能解决一些工件的淬火开裂问题,但设备复杂、操作烦琐和生产效率低,致使其应用面一直很小。
; |9 e* n$ |& m8 q; R! V5 f为解决众多合金结构钢件的感应加热连续淬火以及整体浸液淬火冷却问题,人们想了多种办法。早些年使用最成功,并得到较普遍应用的是聚乙烯醇水溶液。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开始,聚乙烯醇淬火介质就在热处理行业推广应用。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工厂在使用这种淬火介质。聚乙烯醇溶入水中,可以降低水的淬火冷却速度;既适于做喷淋淬火,也适于做浸液淬火。配制成不同的浓度,可以适用于不同钢种的需要。但是,聚乙烯醇淬火液也有几大缺点:一是化学稳定性较差,容易老化变质,因此需要做经常性的整槽更换;二是该淬火液的实际浓度很低,一般无法测量它的有效浓度,很难根据淬火液的变质程度进行有效的浓度调整;三是容易在感应圈的喷水孔壁上形成不溶于水的聚合物膜而造成水流堵塞。
- c5 \- ]% a8 _" V. ~: F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PAG类水溶性淬火介质在我国得到推广。实际应用证明,PAG聚合物的化学稳定性高,因此使用寿命长;正常生产条件下,PAG淬火液可连续使用几年而无需做整槽更换。PAG类淬火剂易溶于水,浓度容易测定,因此也就容易调整实际的使用浓度。改变浓度可以适应不同钢种和工件的需要。淬火后的工件可不清洗而直接回火。因为是水溶液,工件淬火时没有烟气,更没有火灾危险。PAG淬火液既可用于喷淋淬火,也可用于浸液淬火。使用PAG淬火液时,不会堵塞感应圈的喷水孔。由于有众多的优点,实际使用效果又好,近十几年来,PAG淬火剂的应用面迅速扩大。过去使用聚乙烯醇的地方大多改用了PAG介质。过去许多感应加热淬火中解决不了的淬火开裂问题和淬硬深度不足问题也都通过采用PAG淬火剂而得到了解决。总之,PAG淬火剂是当前国内外高中频淬火热处理生产中使用得最多和应用效果最好的淬火介质。www.chinatherm.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