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fjliu008 于 2010-5-21 09:20 编辑
8 J! p9 u$ f$ ?' b: ]+ T
1 Q. Y W1 j2 y( F# b7 O中国船舶行业“很差钱” 预防“软肋”
r. d2 s4 a6 y* y
! g' z0 y' \; ]6 d
' C9 `8 @& }6 c9 f2 o2010/5/19/来源:慧聪机械工业网 作者:鱼儿# i, w" O& f5 n7 O' K! }5 [' {1 i6 X
4 |& {1 N- f: o3 h! Z
[慧聪机械工业网 ]2010年1-4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8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4.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277万载重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倍;截至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8458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9%。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9.1%、47.2%、37.8%。2010年前半年船舶行业还是不尽如意,订单持续下降,船舶行业发展不乐观。我们应谨慎看待船船行业三大软肋,这样才能在夹缝中求生。 ! {+ J1 `0 @* h( @7 B' i
' w& {5 t0 O9 D# f2 V" o
) \7 Y2 q: ^# [4 ?9 o7 ^
产能过剩与盲目扩张 $ s3 ^) i- [: z$ s! P. J1 g% ]! s; A/ x
( u8 B/ d* z0 s: K: p0 c" f1 E 尽管因产能过剩而造成的恶性竞争已经显现,但我国造船业仍在盲目扩张,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 / Q# ~% P& f: N/ I" d5 R% W) c" C4 \6 d
催生这一现象的主因是因为我国造船业特殊的结构性过剩:在低端船舶制造领域,我们有大量过剩的产能,而在高技术含量船舶领域,我们的产能又极度缺乏。
: x" H! J! g \/ f/ L6 w
6 x) L3 Q( d' P6 C
4 K4 W8 j1 u/ I/ i核心技术能力较低
c& }8 c4 b/ \" Y v
: W7 T% y: `4 C从造船业本身来说,今后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等内在因素对船企竞争力的作用将变得更加明显。
) g; \- `! O: S0 f# u5 T1 R$ l' B! } 目前,中国造船企业在技术与设计上与日韩企业差距明显,韩国造船业非常注重技术的进步,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船舶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在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上,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也是中国船舶企业与日韩的主要差距之一。 # D3 h" Y% {* D* v- z4 B) A: ]- g
4 [9 d3 |, w H3 V6 F2 O# s+ X) M! I1 b
* N% u" g$ J3 a$ a: d+ s船舶配套能力发展滞后
# e- J+ e% k6 \7 B$ m) D9 N- ^. `+ n! P- } K' m! ]4 R) Y
造船业“做大做强”中很重要的一环在于船舶配套。目前国内船舶配套自给率仅在50%左右,而日本和韩国的船舶配套自给率则都高达90%以上。
' Q$ I, G7 M' \- ]) J长期以来,中国在船用设备领域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中国船舶配套业总体技术水平严重滞后:船用核心部件大部分都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解决; 2 Y% |) I7 a% k. J9 U6 y
在船舶行业发展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应更加谨慎看待行业三大软肋,就在软肋上下功夫,才能转败为胜,让行业良尽发展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