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6 20: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2)微细切削力
& x' w; @, ?- `, L P% c4 |# i3 B2 |. [, L% t( @2 s, W
在铣削过程中,刀具的受载状态极其复杂,不断受到大小、位置不同的机械冲击和热冲击载荷。由于微细铣削中的每齿进给量小于(或等于)刀具切削刃钝圆半径,切削加工过程从以剪切为主变化到以摩擦、挤压或耕犁为主;又由于切削速度较高,冲击载荷较大,使得微细切削力与传统铣削力有很大的不同。
7 L- Q+ P- a4 |% y8 L
& z w& J1 W% _9 C Bao和Tansel针对采用微径立铣刀进行微细铣削加工时的切削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切削力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刀具旋转和前移时刀尖轨迹引起的切屑厚度变化得出,并且考虑了每齿进给量与刀具半径比值的不同、刀具跳动量和刀具磨损对切削力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比传统的立铣模型更为准确。
8 @4 E' ?3 _9 W% l' k0 {9 ?/ \' L% B+ k+ }- T! Z4 v
Vogler等人提出了一个微细立铣削加工的力学模型,考虑了异质材料中不同的相,发现金属材料中的多相导致切削力的高频变化,从而解释了微细铣削多相材料时切削力中出现的高频信号。
$ y- r5 P S- a- \7 d- s- D. S7 y% S4 N5 o$ q ~5 @' f
目前对微细切削力的研究还不多,还需进一步了解微细切削力的特征,并可以考虑通过对切削力的实时监测,动态调节切削用量,以控制切削力,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 _" Z8 a5 V: ?& v, }& J. E4 N ]) |1 y6 ~' y
(3)微刀具的磨损、寿命及切屑状态
: B, |5 a, g% q, ?* T& \, J
; K2 h5 }7 _+ Q/ B1 o 利用小直径立铣刀进行微细加工时,由于对切削后加工面的修整非常困难,因此希望能用一把铣刀完成最终加工工序。而且高精度形状加工耗用的切削时间往往需要数小时,因此对刀具的寿命和切削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7 `! |1 }# q/ H
9 D# ?2 C2 e7 v }0 g5 m# ]
Rahman等人采用直径1mm的立铣刀对纯铜进行了微细铣削实验,利用统计学中的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纯铜微细铣削过程中刀具寿命的二次模型,得出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对刀具寿命影响显著,而进给速度的影响不显著。切削刃磨钝显现出切削力的增加。同时应当考虑微型刀具的直径和刃口尺寸。Zhou等人用直径2mm的立铣刀高速铣削石墨电极,指出刀具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磨损形态为后刀面磨损、前刀面磨损、微碎裂和破损,切屑形状有块状、柱状、球状和片状;涂层刀具的寿命是无涂层刀具的1.5倍;提出利用空气喷射管口和吸尘器能有效减少刀具的磨损和破损。Miyaguchi等人指出,刀具寿命可以通过减小刀具刚度得以延长,由于刀具的低刚度,刀具的弯曲平衡了切削力,调节了跳动量的影响,导致两个切削刃均匀磨损。+ ~" Z& b- v. H" ~5 c$ U9 Q1 [' @
6 p; L1 {3 D2 ^' A2 b
在微刀具的微细铣削加工中,切屑状态是实现精密加工、控制加工过程、判断加工能力的重要因素。Kim等人对微细铣削过程中切屑的形成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不同的进给量对黄铜工件铣槽,通过收集切屑进行测量以及观察槽底表面的SEM图像发现,当每齿进给量小于切削刃钝圆半径时,实际切屑体积是名义切屑体积的数倍,进刀痕迹间隔也大于每齿进给量。随着每齿进给量的增加,实际切屑体积逐渐接近名义切屑体积。由此可知,微细铣削中以较小的每齿进给量进给期间并不是总会形成切屑,即切屑的形成是间歇性的,断断续续产生的。! ^% t: g7 a6 x0 [3 j% ~6 ~
3 M* _# d2 ]; v* y8 y2 } 为了提高微细铣削加工质量,必须对刀具的磨损及寿命进行研究,可以考虑通过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刀具的振动来研究刀具的磨损、破损情况。0 T4 a- \6 ~6 l
5 F9 }9 n' G' [: j$ I8 M (4)对微小零件的加工能力4 O3 u, h, o0 \
3 s' i: o8 m% V7 p) |
目前,大多数微细铣削研究都集中于所能实现的形状特征能力方面,其目的是期望在微小型加工设备上实现复杂微型零件(如微型模具等)的实用化加工。为了提高加工复杂形状的能力和加工效率,多轴联动的微小型加工设备的研究也已经开始。/ p4 i; [/ j/ O9 t9 {4 I' i9 Z1 L
8 d* {0 [; {. _9 x" _5 N1 r
韩国的Young等人研制了一台五轴微小型立式铣床,他们使用直径200μm和100μm的硬质合金平头立铣刀,在黄铜工件上加工出了厚25μm、高650μm的微型墙结构,以及微型方柱(30μm×30μm×320μm)、微型圆柱以及微型叶轮(直径600μm)结构。
" O' ?# e% F0 n# X3 ]; l8 l
6 m+ r- z' a" b$ r$ J) O 德国的J.Schmidt等人为了证明微细铣削加工微小模具的能力,加工了微车轮、微齿轮的模具(工件硬度HRC52),获得了较好的精度(0.01mm)及合适的表面粗糙度,并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加工。+ J7 G+ P9 {' X8 \
0 k1 R5 t) a" Z
在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研制了国内首台微小型卧式铣床,尺寸为300mm×150mm×165mm,主轴最高转速140000r/min,驱动系统分辨率0.1μm。实现了在硬铝LY12上铣削尺寸为700μm×40μm和500μm×20μm的薄壁结构;同时在两块尺寸分别为12mm×8mm和8mm×5mm的有机玻璃材料上进行了人脸曲面的数控加工。" V# Y6 A# t! W: O, R& P7 V/ r+ s5 H$ P
9 ^4 x; T% p' C( M5 W1 m/ {" Z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又研制了一台三轴微小型立式铣床,尺寸为300mm×300mm×290mm,主轴最高转速160000r/min,最大径向跳动1μm;驱动系统重复定位精度0.25μm,速度范围1μm~250mm/s;采用全闭环控制,分辨率0.1μm。采用0.2mm的微型立铣刀,在厚70μm的小薄钢片(HRC50)上加工了一个微型槽(剩余厚度约20μm)。, o- p) p; n. n( h1 R* \1 G. {
; w, \! ^, v; D' b0 F1 C$ K% X
4结语) k/ a, `: K$ L5 \0 l* Q8 f
' w0 R Q1 Y: a8 t 为了获得理想的微细铣削加工效果,不仅需要高性能的加工机床,还需要优秀的切削刀具和严格的过程控制。具有优异切削性能的微型刀具将在未来的微细铣削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D5 ~$ X0 |: V% O, e
# ]7 H I" }6 }
目前,在微细铣削加工领域,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对加工硬化、残余应力的研究还不多,对切削力的研究也还不够成熟。为了改善微细铣削的加工效果,可对切削力、加工质量、刀具磨损和加工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微细铣削工艺的深入研究及开发,进一步提高微小型机床的加工能力。随着精密三维微小零件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微细铣削技术必将大有可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