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9天前
查看: 5129|回复: 25
收起左侧

[求助] 液压伺服系统可以这样做吗?图文并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2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szdyx 于 2010-3-3 19:45 编辑 3 U3 D, z3 l4 i" y% M( N7 M9 p

$ t1 w4 u5 ?5 u8 f" q! u! \0 f下图为液压静力伺服系统油源原理图:
$ Q* b. p- q& q( [" D1、图中恒压变量泵采用A10VSO28DRG/31R-PPA12N00,电机采用4级22kw卧式电机;) _' U4 y2 @2 I, c  ]) @
2、打算在泵的遥控口X加比例溢流阀来实现泵出口压力的控制;7 F+ Y8 y3 N( S5 }4 f% Y; G7 b$ N
3、蓄能器用来吸收泵出口的微小压力脉动,请问图中1L蓄能器是否需要设置卸荷回路???
; {" l/ \$ @: f0 L3 ?2 ^4、另外原理是否有问题,欢迎专家指正,谢谢各位!! C" M# @1 e2 P4 I9 w3 z' [; M
————————————————————————————————————————————————
4 {5 q) E+ K1 T2 b5、图99为图88的伺服控制回路,控制4个伺服阀(704所CSDY1-20),采用力传感器反馈,用于结构静力加载实验。
7 ?3 Y; Q5 u& T2 x6、图101为此系统的三维外形初步图,部分尚未做,希望大家提出改正的建议。  {- X0 Q0 n- ^
————————————————————————————————————————————————1 r" e0 P( G5 N6 j1 s

0 C" b/ s1 e+ L* ?. w2 ?注:系统泵的流量为40/Lmin,采用DRG控制方式后,系统压力可以实现2~28MPa连续调节,假如油缸达到要求需要系统压力为10MPa,但我将比例溢流阀调节压力设为14MPa,系统伺服阀的实际供油压力为多少?是14MPa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此时恒压开始变量,泵输出流量会降低满足系统的需要,不知道分析是否正确,各位指正,谢谢!
88.jpg
99.jpg
1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21: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希望大家快速发言啊,系统着急啊
发表于 2010-3-2 23: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为什么要用风冷?风冷的效果一般都不好。
发表于 2010-3-3 08: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1:按你原理图看,蓄能器部分最好加卸载回路,因你的回路无溢流阀
. {9 A* ?3 U4 o2:原理没问题,但为什么选O型阀
# @/ _" S( f, p/ L9 O% x) f0 G3:三维图很棒,风冷是选取什么型式的?排风还是吸风?
发表于 2010-3-3 08: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阜新
1L蓄能器需加一个节流阀(相当于开关)通回油。
发表于 2010-3-3 09: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zgxhit 于 2010-3-3 09:06 编辑 / L3 Q6 e1 _! x+ N3 ^' z

: }( w6 D. [# g2 s. e( j. n& A& a8 ^" S个人的一点小看法:
9 O4 w0 ?* p& t/ V1 S2 l5 P1.蓄能器应该加上安全阀,起保护蓄能器和便于维修的作用;
, i& O/ _  m" j/ y6 D3 P5 T0 s& O2.比例溢流阀的画法似乎没按照标准来;! X8 I3 \4 l1 l9 |1 c, G; z$ R
3.伺服阀是哪一家的?是楼主的这种画法吗?# e, F. W/ J- V- p2 H! U4 \
其它的等我得空详看再向楼主请教~
发表于 2010-3-3 09: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注意旁通阀,你图上画的是节流阀,最好用球阀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9: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首先感谢各位白忙中给予的答复!
7 T# U5 U" U" d- Z& }8 ]2 I8 b答复4楼:
# n& N( e! M5 ]$ h0 u! y- Z1、接收4楼版主的建议,给蓄能器增加卸荷回路,增加一节流阀用于检修卸荷。+ Z7 L) Y1 P$ v5 ^% I9 U
2、图中原理图伺服阀机能可能画的有点问题,伺服阀为704的CSDY1-20;' ]: d! q  C4 u. j$ k: e( G- n
3、风冷选择南京翰坤公司的风冷却器,应该是吸风的。
5 q2 h3 F9 M7 o$ S3 a! q————————————————
+ [# z) C7 [1 c; U- ^) s答复5楼:9 h( F* Y" W6 R. T  F2 A) l
1、接收您的建议,希望您能帮我画个示意图,谢谢!
. r9 @4 q; i& S8 O3 D% x————————————————
' a0 `' l* ~0 f* \) C, l3 x答复6楼:
* `! Y6 U+ v# p% J' C# v2 H1、接收第一条建议;但不知道选择什么类型的,该如何连接,板式还是螺纹连接?
0 Q! n9 {2 x0 t% k$ B, v2、比例溢流阀的标准画法希望楼主传一个;
6 F( F' r' a# J/ f- a3、伺服阀是704所的CSDY1-20,希望楼主给个图:' T2 I( a# l! I- z3 P
————————————————; b7 }; A1 Q! ~3 [1 g8 _
答复7楼:
: ]$ p% r) S4 c8 \3 F7 F1、您说的旁通阀是指油缸大小腔之间的节流阀吗?我安装此的目的是为了该套静力加载系统在加载时避免一些冲击,使缸输出力平稳些,实际工作时,节流阀几乎关闭,大小腔之间稍微有些油液通过此法渗漏,如果安装球阀是否就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了?: [1 K9 V7 P& J% b1 v& Z  \' ?. s

( i  k0 d  l3 r- Y: v5 X1 k$ `   另外按照楼主称之为旁通阀,您认为安装球阀和我认为是否起一样的作用/?如果不是,麻烦您帮我分析一下,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14: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感谢9楼,我没有安装该软件,如果楼主方便德话,可以将之转为图片或用抓图德方式发上来,谢谢您德关心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3-6 12: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7 1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答复7楼:5 R2 R; _4 \' p, m" k/ x
1、您说的旁通阀是指油缸大小腔之间的节流阀吗?我安装此的目的是为了该套静力加载系统在加载时避免一些冲击,使缸输出力平稳些,实际工作时,节流阀几乎关闭,大小腔之间稍微有些油液通过此法渗漏,如果安装球阀是否就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了?4 N2 D) @8 T, s  Y6 P

: \8 D' s" T+ F5 `————————————————
1 x: Z! `5 v, |" L5 L7 d
0 z7 d9 {$ I; |0 L! Q+ V# q6 e% p7 s   另外按照楼主称之为旁通阀,您认为安装球阀和我认为是否起一样的作用/?如果不是,麻烦您帮我分析一下,谢谢。9 ?/ \. R: Y0 c7 A6 x0 P2 @+ `
! S' U! o2 N3 T" v( j# R# {1 D7 G
就是指那个节流阀,你的伺服系统用在静力加载,液压油的弹性模量是比较大的,只要微小流量,可能引起油缸输出力的巨大变化,用球阀作为旁通,可以提高系统刚度,旁通阀作用是油缸在安装的时候可以调节位置,安装好后就关死。
发表于 2010-3-7 10: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本溪
本帖最后由 bohaiyan 于 2010-3-7 10:56 编辑 % T: \- U: \- `, a& D' [9 S

: \: z2 }1 S3 V" U, X( C0 i我理解:
8 V1 w, [6 K3 |% QDRG远程控制,当负载压力达到远程调压阀(即楼主的比例溢流阀)的设定压力后,X口的压力才会因远程调压阀的开启溢流而降低,泵最上面的流量变量阀(又称变量伺服阀)右移并进入调节状态。使泵开始在恒压区域内运行。( }% `6 H) |- ^' [' {
远调阀设定14MPA,而负载压力是10MPA,泵应该在恒压点之前运行,并未进入恒压状态。2 N* y* g6 f2 d, V
因为,此时远调阀未开启,流量变量阀仍停在左端未动。
; R3 t! Q- J4 X6 A" T. q1 k- u远调阀设定的压力应该是泵恒压变量点的压力。
发表于 2010-3-7 2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少安全阀,少卸荷阀。去掉泵的比例阀,改在管路上加比例减压阀,这样会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20: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感谢各楼主:
# u% u6 b# \5 }5 i# Z, Q/ y! v, k! q! r( c
答复13楼:
6 ?+ c* n& x; i——————————
3 M; h9 m0 ~3 T& T我已经在P路上增加了电磁溢流阀,同时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当检测压力达到超压值时,电磁溢流阀的电磁铁得电,原来常闭的电磁溢流阀转为常开的电磁溢流阀状态工作。
发表于 2010-3-8 21: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一般是先过滤再冷却,过滤效果要好一点& b+ k: \/ f+ n1 i1 y
泵的响应比伺服阀慢得多,如果力有变化,可能跟不上
发表于 2010-3-9 12: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单向阀的出口加一10通径的溢流阀作安全阀用,原理没有多大问题,既然用的是伺服阀,系统性能的好坏还跟控制有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2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感谢16楼的答复,那么楼主系统再控制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 t6 p& z% i  h- X- t- }( l1 M
控制系统是这样( e9 u* g) i1 p: k3 C+ }' `
上位机用labview控制,采用NI的实时控制器以及6221板卡,scxi 1125  scxi 1124,采集伺服缸内的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信号和力传感器信号,位移传感器用于系统实验安装过程中油缸伸缩的调整,调整好以后,转为力反馈方式进行静力加载,系统同时工作的油缸数量为1个   或2个  或3个   或4个,数量视实验要求而定。
. D% G0 X% ?2 [* H4 b0 @' T* O: `8 ]
希望专家人物帮分析一下,在设计程序时,需要注意什么,一般要设置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22: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上图99中的节流阀是否有必要
发表于 2010-7-2 14: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泵的吸油管和出油管都安装了过滤器,我其实只在出油管上安装就行了,吸油管上安装时会使泵吸空,影响系统运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5: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吸油口安装的比较粗大
发表于 2010-7-3 1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主要看你的加载精度和响应,我建议你将伺服阀安装位置尽量靠近油缸
发表于 2010-7-3 13: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力加载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力曲线的抖动,需要把各个增益调整合适,还是有难度的
发表于 2012-11-13 15: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进帖晚得经年累月了3 ?% m& v7 U" B( Q6 `
留个印给再后面观帖的朋友吧.
( P. U4 d" y! J' u( v) L, Z我的看法是,楼主的核心点--关于泵源--是错误的。(这个我认为版主的回帖是错了)
( x  T+ [6 p4 v* x0 Y+ u. R" T如果楼主确实完成过这个项目,现在想必结果是有的,那方便时能回来给我个说法更好!) `& Z; {6 U# X% k* ~5 g
说说理由:
$ o! K) @; ^) R& [( ?2 u5 ?对于伺服型液压系统,其保证伺服阀进行有效作功驱动的基础就楼主这个装置而言是油源压力恒定,而且是“品质级”的恒定,# G4 h/ Y4 x! C5 Q7 w
楼主用电比例溢流阀通过油泵变量机构调节;而非以泵出口溢流阀方式的“所谓恒压”设想是不可能满足伺服阀对油源恒压品质的调控要求的。
6 N' f0 z9 P2 v  S其中,注意二点:
: i3 T% i3 w0 q/ d1.泵通过变量匹配伺服阀对驱动流量的调控响应,其响应时滞差太多。(泵从自身液压信号反馈“知道”流量超或欠后需要时间来运动变量机构,而这时伺服阀的高响应却不能等待;直接结果就是伺服阀前出现超高压或欠压,且伺服阀自身的反馈调节失效,这个可形成恶劣的反馈超调,产生危害系统工作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5 A, S) X$ R/ a& y- E* H2.对于伺服系统,控制精度是核心参数。而且与系统频响相关,为保证瞬态调节,系统流量必须有相当的裕度,所以定压油源,且流量满足1.5xΔQ/Δt是必须的,由于非系静态或低响应型系统,因此,以泵的变量调节试图节能本身就有许多设计关口要计算。这个系统我的直观看法就是不具备协调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自流井 + 6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1-13 2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stonespapa 发表于 2012-11-13 15: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 U6 K, c* b9 }* z, e7 G/ g7 z进帖晚得经年累月了
! b6 L' U. O1 Y留个印给再后面观帖的朋友吧., D; p3 C3 m% x7 F& y9 H
我的看法是,楼主的核心点--关于泵源--是错误的。(这个 ...
8 o) F! _" @4 a' N
您是高手,呵呵!常交流
发表于 2012-11-30 08: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滨州
建议楼主加装系统溢流阀,同意23楼的意见,建议采用恒压变量+蓄能器的方式,缸中间的节流阀取消,你提到的冲击可以通过电控控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