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6 19: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原帖由 mywebandmywife 于 2009-9-16 12:53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6 o, u- H3 h) }! A问题1是根据使用者自己选择,而设计规范只作为一个参考。% x, ?3 G/ f3 j, |
问题2,个人认为你说的分法也可以,但是里面又相互重合的较多。) K2 V" S: d1 M" M$ z$ [
2-1,根据需要修改并不是随便改。9 k8 e& G2 j: [% l# d
2-2,规范与文献汉语意思不一样,前者是规则范例,后者 ...
9 G7 g. S! G: v* b' L0 v) Q4 i
0 s: P/ H" L, K# Q1、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该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 m4 }8 ~* I6 ^* ~
(l)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计入经济合同或企业向用户作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 3 g1 H* e, j3 ~
' P/ {* A% x/ _0 ]: [, X: j. Y
, \( [3 b; u! w6 o$ n' b. K (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这里讲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例如批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等;同一类技术管理活动中反复出现同一概念的术语、符号、代号等被反复利用等等。只有当事物或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使标准作为今后实践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扩大"标准"重复利用范围。
6 J" }6 _- q1 Z" t' h
" d, T* @* E" `5 Q0 p3 E9 n0 W* V- y G$ J' L
(3)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就是说标准既是科学技术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且这些成果和经验都是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和验证基础上,加之规范化,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具有科学性。
1 X* U: X% w% E
2 U" U3 T' b, y2 ^
0 C1 o0 [# N4 B" o; c (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就是制定标准要发扬技术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做到"三稿定标"即征求意见稿一送审稿一报批稿。如制定产品标准不仅要有生产部门参加,还应当有用户、科研、检验等部门参加共同讨论研究,"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 a8 k* [' _; i6 r# q" C$ ]% z0 ] ^! y. ^4 o
6 J/ L% X3 l, h (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制定颁布的程序。标准的编写、印刷、幅面格式和编号、发布的统一,既可保证标准的质量,又便于资料管理,体现了标准文件的严肃性。所以,标准必须"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标准从制定到批准发布的一整套工作程序和审批制度,是使标准本身具有法规特性的表现。
/ D& U. Q# S7 U2 M% B2 v
1 ?! f& x7 M8 j以上还是引用。8 `8 w1 o& t# f' n
0 _& H6 Y* M) _* m( j1 u1 j$ u
所以“根据使用者自己选择,而设计规范只作为一个参考。”,不妥。特别是起重机作为一种特种设备,,除了GB还有TSG,比较麻烦。标准制定还是越明确越好,相关标准越协调越好!!!!!!!0 l8 M" [! ] @! g/ V: a
3 d+ T2 S6 G1 @: I: N6 x2、问题2的分类,不是“你说的分法”,是ISO的分法。是有“相互重合”,但好处是具体、针对性强、符合行业特色!!!!9 D3 L$ E1 N) y' K5 i
8 W/ N! B/ U, R/ ?( S2 f$ e3、同意“根据需要修改并不是随便改”,问题是改的前提是自成体系、相互封闭、不互相矛盾。9 ]. x* l0 ^8 s* [5 o& X3 [% Y
4 Q9 \; P% k9 X9 t1 K4 f) v4、“规范与文献汉语意思不一样,前者是规则范例,后者 ... ”,还是不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