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4 10: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第二章 幽默的100种技巧
! |! z2 x- q* V# R4 ^8 k* Q/ q: d1.故意歪解
~9 D; H# L. C. \. C2 m+ M9 R6 }用似是而非的荒唐道理去解释某种事物,使其产生奇巧怪谲的谐趣,让人啼笑皆非,产生幽默之趣。“偷”得越离谱,幽默味越浓
& K2 a) L" E8 G! ]% K8 S2.黑色幽默' Q. m6 t$ F+ y- c/ [* q
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以幽默超越现实的严峻情境,愉悦自己,陶冶自己的心灵+ u' v% j! S, |+ i
3.镇定自若6 Y, X7 Q0 }2 T2 [" d$ h% K9 _" u
把聪明放在脸上只能破坏幽默,而把傻相放在脸上却能强化幽默 讲述幽默语言的人需要沉得住气,不动声色- E9 w% P. F+ E. c- Y; V- F
4.故作高深
0 Q3 c3 b" C& x, \* N D; L6 R* g在处于矛盾尖锐的情境中,宁愿高深莫测而不愿锋芒毕露,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溢于言表,这是富于幽默感的政治家风度
0 C' B* Y9 V b2 s K5.戏谑幽默 E' R2 v3 ^6 A( c
这是攻击性比较强的幽默,而且常用于比较亲近的人之间;越是亲近,越可攻击 但这纯粹是戏谑而已,并不解决实际问题1 K. _5 h8 O& n* g T% S" q
6.体态幽默
- j" I# ~4 H! m; A扮鬼脸、做怪相、装傻充愣等体态语言的幽默主要是对生活中的动作姿态的夸张,表达时要自然,不能太离谱,这样才可产生幽默效应. D, ]7 k$ q: W3 }9 K/ r4 J
7.任意并列" @2 g; r9 l5 c+ P7 b
把不伦不类的东西以对称或并列的形式生硬地凑在一起,就会产生滑稽之感。这种不和谐的并列并非只限于语言,也可用于动作8 q$ X X4 E& `; _4 f
8.滑稽比喻- g* N. y& n. v, [" y9 J4 E! j
比喻要有可比性,这是修辞学的规律;可是,把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一致的地方直接扯在一起,这是产生幽默感的规律) L% G# q2 j5 t* p/ K
9.超常发挥! i+ a3 Y( ?. ^4 X
幽默的要义是既要在性质上相去甚远,又要在形式和逻辑上相合甚密;幽默的趣味就在这两难相生相克的过程中产生
- l' x" h; z1 R4 R+ v. X6 k10.极端荒诞
& n) z1 H$ m' y' G. [& n4 v这种幽默的生命,不但在于人物在一点上着迷而且在于不管怎样走向极端,着迷点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增强, [- c- v3 g! t2 ^, l4 L1 C
11.巧设圈套+ t& O( B6 s! Z5 s
幽默者通过曲折的暗示,故弄玄虚,吸引对方思绪,巧妙地为对方设下圈套,听众可以通过曲折的推理去领悟其幽默情趣
+ j) S; e/ U$ H2 N12.强化反差+ ?6 {/ P" ~6 J3 w' Y; x( E* N
强烈的不协调是逗笑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强化服饰的反差,还是加强脸部和身体各部位的扭曲,化妆都可形成滑稽可笑之态- U0 }' k1 f! [5 M0 o
13.发散思维
7 l0 P) N( X0 |7 d, C把两件表面似乎毫无联系的事牵扯在一起,从不协调中表达出新的协调,从而产生幽默的意境
* X9 w5 R2 b$ @% C }. u14.文字游戏; m7 b/ Q! D" x8 a$ F; P: _
把字的形、音、义按特殊的情境拆析与组合,使其产生新颖奇特的含义,平添诙谐滑稽、兴味盎然的乐趣# x9 ^1 a. @" Z: n6 i r
15.混杂概念# y/ p' F3 X8 s3 z. @
把两种以上截然不同的内容,互不相关甚至互相矛盾的概念混合在一起,就能创设出正反跌宕、滑稽可笑的佳境, m" c/ `3 Z) n6 x5 @
16.乱搭词语9 N3 s/ a; U: t# |
将固定性很强,不能拆开的词强行拆开,或是将根本不能组合使用的词硬性搭配,使之“变形”,产生谐趣
" Z- k" o* F3 [( \' v& P17. 虚词实解; S5 ^. c3 g6 o- ], J8 d( _& d% r. U
把一个只表示虚义的词语进行实解,对概念只进行直观解释,表面上似乎有些痴愚,但却能产生幽默意境( M- O" S. E- i) a" R
18.偷梁换柱
/ k* [% ^8 g4 K! x( g8 X把概念的内涵作大幅度的转移、转换,使预期失落,产生意外;偷换得越是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是强烈4 j2 y9 N. X8 h( M
19.乱套熟语, I0 K% g* W( \/ X; X
将成语、惯用语等固定的语言形式或把人名、地名、书名、影片名套放在一起,使意义显得似通非通不论不类,以引发笑声
) I6 f' X* z! k! u; }5 \/ \* J6 q20.机械模仿- R1 I% z& J; J r4 Z Z2 J# }
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不管情境如何变化,把适用于某一事物的东西生搬硬套在另一事物上,只是机械地模仿,使其笨拙可笑
* i/ Y& N( y: {5 P21.数字游戏& V7 |1 P" X I( d$ d$ V
用枯燥简单的数字表达独到见解、真挚情怀与形象画面,变抽象为形象,变死板为活泼,使其产生幽默风趣 i/ ^& X4 Z* o3 d# r
22.语体移置
: \7 N! z% a: C今词古用、古词今用、俗词雅用、雅词俗用、褒词贬用、贬词褒用,这种突然改变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可以使调侃意味十分浓厚
) L: Z$ @% K4 j6 i7 C. k23.概念正白! R" C* E& k X- |) R3 z- {
表达者不懂装懂,似懂非懂,对意义进行错误理解,并错误地模仿、援引、解释他人言行,制造出语言错误
0 e% g# o. |5 L' D: S9 u, O24.妙趣仿拟; m# \. m; {( E+ L5 o" W' [/ V
选用一种人所共知的词句、诗文等加以走样的模似,把原来适用于某种环境、现象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的环境和现象之中
, L/ N; y1 j4 N25.转变语义
0 o5 T& ^/ n2 C; k4 _4 {3 K将一个在固定范围内才适用的词语自由地转移到非适用范围中,造成词义的错位以表达一种特殊的情致
5 E; k% U& x) E7 j26.错字迭出! W! T- n' {9 G) G/ e
让讲说者堂而皇之地使用错别字,而且俨然一副学者风范,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样势必产生怪异形成滑稽幽默的意境
' n! Q: m+ X1 Z% a3 [27.歪解经典7 Q8 {) L) x4 T) l. A
利用众所周知的古代或现代经典文章、词句作背景,然后作出歪曲的、荒谬的解释,新旧词义、语义之间距离越大,越滑稽诙谐
7 F+ N9 _6 }: [, R2 z! v) v28.装腔作势
$ q4 M4 ~; L) d4 c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腔调、姿态、表情,将有些特征故意夸大,使其表演风趣自然,谈谐滑稽, p) @& _5 f1 C% m, U# G, I
29.幽默警句
/ J, m$ I0 G% V) R: b5 a将语言高度浓缩,筛除一切铺陈、烘托和渲染的成分,只留下一言半语的“悬念”和画龙点睛的“反转”,哲理味浓,奇趣横生$ @6 Y9 R2 G8 N, c. k* P
30.模拟反讽
1 _1 y; f- Y2 i- w; O把原本人所共知的语言和情境等加以走样的模拟,以使读者或听者自然而然地感到不协调的对比从而产生滑稽的讽刺效果
7 e+ m) |- t7 [9 a' T2 N% I31.窘中求趣9 e) _ \+ K6 i! ]
之有一种荒诞而又荒谬的逻辑性,机智地将自己从窘境中解脱出来
+ O/ ~* j6 N9 o) l* P l- z32.巧设停顿4 f; H7 L: ~8 q: A
同样一段文字,可以因停顿位置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理解,产生完全不同的语义,因而有捉弄取笑对方的幽默意境
! e) L& y) A* z2 D$ U) S! B33.自我调侃
/ b; R, u2 U& u0 j' U" ~ h在讲台上,以一段风趣的开场白降低自己的精神优势,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让听众放松,达到与听众在感觉和情感上的相通
4 u( E5 G0 X+ f5 {1 V/ Q; Y/ U34.嘲弄自己
. }7 X% A- v: n2 T9 J: Z/ w6 Y以主动贬抑体现自己心灵的纯净,同时更能强化珍爱和贬抑的反差,这就更增加幽默情境的微妙程度& U4 m/ V. J8 H7 B! w
35.因人施默
% ^% g* }" e" O; i1 o9 s幽默的运用是为了钝化攻击锋芒,缓解矛盾,但不能不看对象,要因人而异,在它适应的范围内去淡化其效果
9 ?) e2 f- F: f5 [" i( p36.误会生幽
- f4 _/ e9 F0 I" p在语音、语义、行为等方面故意误会对方的本来含义,使理解出现偏差,从而触动我们的笑神经
7 l# w* I E1 G F/ D( ^37.引人就范
" G4 `! n' n. A; w. X1 c+ a4 s" f制造圈套,让对方有所期待,产生错觉,把注意力在一种含义上固定下来,最后突然向另一种含义上转去,产生期待的失落
6 z. J/ O3 }0 v, V9 b' e38.迷谬不悟
# S7 `1 _. G" r: G) f那些智力上或体力上有缺陷、真痴真呆的人往往在阴差阳错之间独得好运,产生幽默意味,关键在于要使对方一目了然荒谬之处
$ [6 J/ k" l; Y7 L0 f" l: P! Y" Y* `39.顿跌生趣
3 }' ^0 m- O, t; E( P6 x. X故意设下圈套,把一句完整的话拆开,给人一个悬念;而停顿之后意义突转,语意前后反差强烈,故而产生幽默效果% [$ q/ R+ R( ]+ S
40.过谦交际% }5 M% y* u+ u: }0 W6 L
在与对方交谈时,有意地讲些显而易见的荒谬的话,以消除对方那种完全没有必要的紧张,使紧张的气氛缓解下来
4 g3 ~# N+ t2 J" ]41.故作蠢言
! a& }0 e7 N4 J0 n3 m明知荒谬而故意那么说,首先需要有高人一筹的智慧作为背景,其次是要有别具一格的自由心态故而才能耐人寻味: X7 w7 ~7 c# ]2 N) y( {
42.旁敲侧击
9 S! F* X* C5 D- h用反语的幽默攻击性太强,一般多用于书面文章;而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旁敲侧击的暗示会给双方都留下很大的回旋余地3 R+ @9 N% o1 j- H4 u, s e" X
43.难得糊涂; K% h; e1 _5 ? d- m. |: ?" v6 v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真则假之,假则真之,先是迷惑对方,然后使自己体面地从困窘中摆脱出来6 {: p7 d" \6 }6 N6 L9 n& d ~
44.以正导反
( V7 [ m5 y+ O- U2 V/ g8 d W8 J, L. t把一个正面的前提引向反面去解释,造成对方预期的失落和发现的惊异,继而分离你的智慧,以致一时来不及抵抗你的教训, Y8 v# ~. f% b& i; x+ G4 {
45.声东击西0 s9 q* B( {7 l% n3 H
真话反说,睁着眼睛说瞎话,说得明显地不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景,使对方的期待在一方面落空的同时,在另一方面意外地落实. M: [5 m" D. [' @' ^
46.形褒实贬
( m+ b' h. q7 S! Q2 O4 J/ v看表面似乎是要称赞,但由褒而贬的转化又是那么奇特、意外,使读者紧张的期待陡然化成虚无形成大起大落的语言变化
3 D5 \0 T' q1 E% H: s1 J# y0 q. A/ ?$ C47.故作大言
. v# T/ h( `, Z( Y暂时把自己想象得伟大一些,让自己的想象自由地飞翔,然后把荒谬的内容掩藏在勉强的形式逻辑之中,使主观与客观反差强烈4 N* @: p. L7 w5 H
48.反戈一击
! u! I. }. W" c接过对方的话头,好像是要向对方屈服,但又突然一个对转,顺势而攻,把对方本不想接受的结论用演绎的逻辑硬塞给他
% c# h2 i+ i0 z( i49.机械重复3 V [. R% Q) u
把生动导引到机械重复方面去,利用机械重复暴露讲话人因僵化、迟钝或上当受骗与陷入一种语言陷阱,从而引人发笑" \7 K. m" g, `& L6 d$ A! z5 Z
50.以谬还谬$ k& q( J2 n" x& K3 E' I
对一些无法回答的荒谬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避开正面交锋,假里藏真,给他一个更荒谬的回答,制造一种幽默的意境/ r' ]9 h* t' n
51.标新立异
4 [% R2 S: `- h) d( @0 I8 p" P! I幽默的意境要求矛盾冲突具有新奇性和独创性,以“新”为灵魂,以“熟”为大忌 所以,幽默要忌熟路、立新意' ]7 w7 p8 b' y2 ?! _& \# N
52.顺乎常情
5 ~- |: X3 @1 G% C3 O& @. P在追求幽默的反转出“新”时,不能忽略存“真”的要求,需制造在情理之中的悬念和意料之外的揭底,不可有违常情* `' {7 X* e4 M- v* s4 i4 p1 a
53.深藏不露
6 g( |: i$ v p: X在反转尚未出现之前,对幽默的谜底必须守口如瓶、滴水不漏,又要顺应观赏者心理的需要,不得玄而又玄、迷离莫测
! f* V8 t+ H3 {! Q54.怒中寻趣! V: |* d" b7 D0 L7 V0 x
不管多愤激的语言,只要把他夸张到非常荒诞的程度,愤激的情绪就可能“缓和”,转向谈谐,因为荒诞到极点才有虚幻性( k9 y% s' b7 c) d: T4 t
55.以谬导正
, R5 K+ j" u; n1 K( m/ i2 ~+ E( t) T明明知道对方错了,不但不予以否定,反而予以肯定,并模仿对方的推理方法,使戏谑意味升级,结果是更彻底的否定) D s T4 B6 `2 g% q
56.欲擒故纵, _7 `& a$ E: R7 y Z- V# @3 b) k
在矛盾对转之前把即将转化的矛盾加以强调,以耸动对方的视听,最后又全部推翻,语义跌宕,令人忍俊不禁
2 V' ~; N. t; W+ H8 G5 @57.机械刻板! C1 C* W: p. m1 Z, u
把一个行为放在一个特别与它不相容的情境中,当机械的刻板胜过现实的迫切需求时,幽默的味也就产生了
. m0 A0 B9 n2 j: y1 [58.愚味痴呆$ W& Z4 j! s* l( l
迂腐和愚昧都是智力不济的表现,但是不等于没有谐趣;不要把聪明放在脸上,有时装得愚蠢一些也可能增加其可爱的因素
* {6 j; ^' Q( g8 r59.同因异果
" X7 E9 L# G. ?( h c0 k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解释,若于同一个原因推出完全相反的两个结果,则能产生出奇制胜的幽默效应
6 A8 a( O) t# O8 `8 P60.歪因正果/ b+ u' C& _; x4 Q8 ~1 t" H8 ^
一系列的误会使原来正常的动因变成了歪曲的结果,而且越来越歪,但歪因正果之间又有着一种紧密的歪曲的联系
* p9 x. Z8 R4 V- \61.借题发挥
# h& f+ N8 g2 g2 o. `1 `" R用比喻造成语言的形象性,但要自然得体,不露痕迹,给人以出乎意外乖巧讹诈而又天衣无缝的幽默滑稽的感觉
: K! ^. i% C1 Z6 A7 p, q# A2 v! z62.机智巧辨
6 |" o; i F' b; A: z当你陷入困境之时,如果以轻松的心情来自由变换自己的情感的视角,以强词夺理解脱自己,用笑使情感从紧张中得到松驰$ j9 @, ?4 T; z0 Z6 K$ p
63.以退为进
4 _: M5 y! y8 [# ?% H接过对方的话头,再出其不意地反攻过去,把对方否定(或肯定)的结论拿来加以肯定(或否定),以此回敬对方. F+ r; }) [; B0 Y/ ]4 o, e
64.引伸词义; z/ N% s. k+ E4 J
顺口溜采用诗歌的形式,因顺口、押韵而显得饶有谐趣,又是群众对现实生活或某一现象的感受、认识和态度的真实反映
9 T4 U' L: c, M9 A65.夸大其词/ u7 y1 ~/ g- ^$ d4 o, d
运用夸张对生活中丑的因素进行极力夸大、渲染,以反映出生活中的错误和乖谬之外,以及人的滑稽可笑之点% p# j) ~$ T5 V% x0 l2 b$ C" i
66.同语异指- H1 C% L; K3 p1 @& k
利用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把同一词语的针对性转向谈话的对方,指着桑树骂槐树,其语义的反差越大,幽默感也越强4 r2 F8 e* e! l% J$ ^( h+ B
67.符号代指: i! |3 C3 o7 ~# X0 W6 n! ^
在社会交往中,用只表达着比较单纯含义或意义比较模糊的符号代替不会或不便表达的意思,既意味深远,又幽默诙谐+ d4 Z* v, x' R" J# \
68.一语双关$ {3 f- l/ O. X7 I7 u1 _
利用词语的多义现象有意使其具有双重含义,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一语双关,这是幽默惯用的技巧9 B1 h! S3 c3 T- c9 i% P
69.望文生义! X, T2 w. @' P3 f
某些词语的实际意义同其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有相当的距离,而做幽默者故意只按字面意思去解释,必须笑语百出; d; { q, a. {9 Q% B
70.曲意专化- z! L* P- J3 N; o0 g
词义是有概括性的,不进到具体的交际情境时,所指常有些模糊或宽泛;如果故意把泛指的词专化(具体),就会产生幽默效果
2 e" o6 }* P7 ?71.转移概念
% s) H# s+ p: M4 @0 ?6 I$ `找一个能容纳不同意思的概念,让两个意思在具体上下文中同时显现,如果最后这双重意思是互相抵触的,幽默感就产生了* k7 ]. n4 K/ N. v* H1 Y
72.借语作桥6 [" t+ _: ], t S& `5 D0 b
把对方的话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接过来,组织在你自己的另一句对方不愿听到的话中,使思路急转
6 }7 u+ b; V8 f8 F1 R2 M73.藏词巧对+ }) i( V" f$ O# N& @6 Z" V) [5 L }. K
在对联中,运用藏词、回环、拆字、镶嵌、双关、谐音等手法,使汉语的灵活自由、富有弹性的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g8 L1 e! U2 F! k, l& p
74.易境易色) D& l2 N$ S! ^2 n$ R
改变词语原来经常出现的语境或语域,也改变它本来具备的语体色彩,来个“大”词“小”用,以此造成谐趣气氛1 A _0 s y2 ]' E5 D1 b; f! m* [) M
75.妙用绰号5 D0 F3 u1 I3 F( j1 B/ C! Y
如漫画那样仅用简单的、最少的物质手段夸大变形地表现对方的外部或内部的某个特征,使其变得滑稽可笑 H: a$ a9 @- w% Y' Y( ^5 H
76.语意飞白+ Z5 x- ?: R% e* I) X$ e; T, h& X
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异义词或近音词构成双关义或产生误会,或转移论题,由此一情景到彼一情景可令表达谈谐风趣
3 i( b4 o# ~4 e1 ^4 _77.本末倒置 u# S/ I! l! ]$ ^+ W1 M7 t
颠倒事物关系本来的位置,使事理出现强烈的不和谐或相反,事理走向歪道,因而产生幽默效果
$ n( L# O, I# g& Z5 O, o) U9 g' v78.反向求因2 ]7 c. e. Q6 j! `3 G4 _3 N; n W# o
在整个推理过程中,把同一核心概念向相反方向引伸,把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作立论的出发点,以求非常规的因果
8 i1 D- ?4 r' |# {* j% F; F0 [79.背理反常: V) l' z# s" ^
以违背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造成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而很富情趣的表达方式,常常会给人一种意外的快感
9 L# }$ `# p0 j2 g( ~7 J3 f80.歪理诡辩' o E7 r: y$ {( s
倒打一耙、指鹿为马、胡搅乱缠、节外生枝等强词夺理方法能使对方在生活中所受压抑得到释放从而感到轻松可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