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10天前
查看: 13138|回复: 23
收起左侧

[原创] 与老美工程师关于CPk的一次PK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6 1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与老美工程师关于CPk的一次PK
6 n# x4 H& \- M$ ]. Z. O我公司长期与美方一家公司提供产品,美方是一家全球500强的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自然非常严格,经常要求我们提供产品CPk分析报告。接到我们的报告后,通常用minitab进行CPk计算。今年又一次我们提交了一个新产品平面度的测试数据。没几天对方来信说不合格,我把数据又认真地看了看,(数据如下,平面度公差:不大于0.5)  l3 w" @) T. t+ \1 r! e
0.1,0.1,0.1,0.1,0.1,0.1,0.1,0.11,0.12,0.13,0.14,0.14,0.15,0.15,0.15,0.16,0.17,0.17,0.17,0.18,0.2,0.21,0.21,0.21,0.22,0.22,0.22,0.23" D9 J7 K$ Z. o2 i8 ^8 I
数据没有超差的。于是请美方把不合格的理由详细说明一下,美方工程师把他用MINITAB 作的CPk图表传了过来,如图:  U4 `- P& F( U5 S0 G

+ I7 d, @) W' y% _0 I; X理由是数据没有正态分布,两侧出现两个峰值。
5 J. U) m6 z3 ?- _5 E' R应该说,从图上看老美工程师说得有道理。但我对数据背景情况非常清楚,于是我回答了以下几点
  Z: I7 z* X3 p$ F7 g1、8 a4 j& ?* \. w( G! D. B
MINITAB
软件在分析CPK时,要求把数据分组,由于样本数量少,分组如果过大,就会出现如上图那样的“异常”,影响判断。本例中,0.1区段有7个数据,而在0.210.22 区段各有3个数据,0.231个数据,MINITAB 把后面的7个数据归为一组,这样得出的数据变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形态了。如果根据数据分布用EXCEL做出柱壮图来看,形态就完全两样。
; T& k+ }9 r& y) l% e& }2、
3 ~2 @- f0 B% d' \* `' b
由于处于新产品试制过程,样本量很小,只有28个,用来证明是否正态是不够的;2 a9 z$ m* V  c$ x- I5 v5 z
3、
) s  a$ @5 Y- \
平面度是一种单边公差,而对方的分析基点仍然是双向公差,以此计算的CPk有错;( B( F- Z. b' A# X
老美工程师在接到我的答复后,很正式地来函认可我的意见,一切OK
Snap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YHHL + 5 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7 11: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呵呵,这就是实战啊
发表于 2009-9-7 20: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分析的不错,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圆,楼主不错。
发表于 2009-9-9 14: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哈哈,顶顶你
发表于 2009-9-9 16: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真牛,老美也服了you
发表于 2009-9-11 21: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楼主和老外PK的精神值得赞扬,楼主对于质量分析的能力也还可以。针对楼主提供的数据,感觉好像不合格把?我说的不合格不是说你的产品超差,而是你的过程不稳定,最起码短期能力不稳定。你的Pp值是1.8,而Ppk只有1.1,说明你的设备还没有调整到最佳。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YHHL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17: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谢谢jbxx 的回复,jbxx 对问题分析非常准确,确实存在设备调整不是最佳的情况。我也在文中提到,这是新产品调试得到的数据,由于样本量少,不能证明过程是否合格,此时下结论为时尚早。关于单侧公差的pp 和 ppk ,我感觉jbxx 的判断需要作些说明,在此提出并与jbxx商榷:+ L6 Z2 L7 Q  }
单侧公差的cpk ,ppk的计算公式为
& _  `6 I1 z# R0 O( h: BCPK(PPK)=min[(USL - m) / 3s, (m - LSL) / 3s]- c* r5 C8 H# q* t

' ~/ E) b! i1 }7 n即 过程/规格边界与样本中值之差比上3倍的标准差 ,取两个数值中的小者。在双向公差情况下,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在单侧公差的情况下,我们试想一下:单侧公差通常希望越接近理想值越好,比如本例中,平面度公差0-0.5,当然数据平均值越趋近于0越好,,而上面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m越靠近公差中值则CPK 或者PPK 越大,换言之,样本数据的平均值越靠近公差中值(本例中为0.25),CPK或PPK 越高,,这就是一个悖论。, |" x) ~* w, g5 N
为了说明这种现象,我把本例数据每个值减去0.5 ,让数据的平均值更趋近于0,数据用minitab 重新做一次分析,如图:
6 p; f2 ~! T. a3 |8 w% L- h0 fppk 变成了0.77,明显变小。就是说,我实际的工序能力提高了,而用此公式计算出的工序能力指数却下降了。
5 H5 _: Q, q3 c  r  K) n4 M
! {- ^+ m3 a( o$ k& E2 G2 f( p1 l因为美方工程师都有很好的数据分析习惯,但是比较依赖软件,而minitab 对单侧公差的工序能力计算没有给出简单易用的工具,如果不加理解的套用,会产生一些错误。
- E  b* o  @' x以上看法是否正确,请高手专家指教。' p$ j) B2 s$ ]
谢谢4 d0 _6 q. v* A; f* U

( S; t  V" \) I$ R3 b& v/ J& `
" X* S! s/ ~* q" c

$ B/ [1 u) Z% @
- f& l: |% a! K! b9 z1 }

4 v& h& S; }* d" v4 j! f' U
均值减小后的过程能力.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YHHL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16 09: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对6楼的见解很佩服,对楼主的工作也很佩服
发表于 2009-9-23 10: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只能说楼主对CPK还没有理解透。5 z/ y* `; `3 q
第一,有没有下公差,如果你认为有下公差,那么应当使用cpm,而不是cpk.因为对平面度你是望小值。如果没有下公差,也就不存在cpl,此时cpk=cpu.
" n8 c  _  W5 q7 m1 e- N; N3 W第二,样品少和正态分布没有关系,一般超过25件就应当是正态分布,楼主的这个数据确实不是正态分布,一定是设备或者检测方法有异常。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YHHL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10 13: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看了楼上几位的讨论, 有点忍不住来参与一下,
2 @" |$ ]4 U. K2 Y# Z- B) h楼主提供的信息:, Y9 v" h4 U) g8 y4 t2 R) [
1-研究对象为产品特性平面度<=0.5.
4 f; w3 _$ ~0 B) C! {6 p: P9 {2-新产品研制阶段.
2 k; n8 n9 W7 I$ y4 p3-数据样本总体为28pcs.& v$ {5 g8 {) o% H. n0 @% V' m, I
4-关注点: 正态分布/公差类别/Cpk.
6 ]. C4 M- T* Z* o. A1 W& D1 v# H! p

0 f8 F3 _4 o. r1 {7 ]% S" Q
个人观点:: k7 ~6 e6 N$ @* y& B; l  R
1-既然研究对象是平面度, 大家都知道平面度属于形位公差, 而形位公差对应的分布就必须是正态分布么? 错!
) B- b$ G/ j) _& R, o! S8 r形位公差特性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而不同的特性又分别对应有不同的分布. 如果基于科学合理的抽样计划和足够的样本容量, 那么平面度公差对应的分布就应该是折叠正态分布. 依据: 三大车厂在2006年左右共3年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 而且在DIN或ISO的标准中也有相应的定义阐述, 几位有兴趣的不妨找来相关资料看看就可以知道我说的什么了.

; r- R9 f( z& |: [. \& i1 b6 Q% M% e+ z# f  J! \
2-既然是新产品研制阶段,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前提各位有没有去关注呢? 过程是否稳定呢? 如果不稳定, 你又为什么一开始就去计算Cpk? 就算是单边公差,为什么不去计算Cpm或Ppk呢?3 H2 m- Q& M; |
+ E% g$ `4 R8 ]. \% O2 v
3-数据样本量只有28pcs,相对来说比较少. 请问老外在分组时考虑到的依据是什么? 要知道分组的科学合理性对统计分析有相当的影响的. 不谈要往正态分布上靠了, 根本就走偏了方向.
; L9 ]/ G" ~- m! q" p6 Z# U/ {/ `

* ^% q1 V: B" e+ ]- ^以上个人观点, 如有误导楼上几位的地方, 还请多指教……呵呵……+ w2 `7 M* q0 ~% r
2 G1 m" V% B7 M
[ 本帖最后由 flying008 于 2009-10-10 13:1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YHHL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31 15: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看各位网友的发言长见识啦
6 X+ j) b! M; g: D' q但有时谁掌握的多和精就占有主动
3 s( q5 m% h" v7 R6 n* H. t* F佩服楼主的据理力争的精神
发表于 2010-1-15 2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2: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几位在对过程能力指数都有一定研究* m' v! R- V5 V2 o
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0-1-20 09: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我看这里边的USL,目标,LSL值设置有问题.应该是:
8 i9 r' U0 f9 @  }4 T8 {LSL: *( w% q" G* D% E+ ^
目标: 0
  M7 j. o* s5 T8 }5 i6 oUSL: 0.5.
! A  _. N# V% ^3 O9 [( E$ W& s3 o6 a2 C% E
以上说CPK不行, 其实是因为LSL被设置成了零. 平面度如果都是零, 那是最理想的情况, 是做工做好的情况. 但按上面的设置, 却会使CPK为O.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svw0936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7-28 21: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0-7-29 13: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对望小原则的过程能力研究,没有关注过,看了以上讨论,值得再深入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svw0936 + 1 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7-30 10: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看来我还要回去好好学习下正态分布和CPK
发表于 2010-8-3 16: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看了很晕,有几点看法:
- [6 b9 U4 o% ]) Q$ x2 L- ?! A1.样本中最小数据为0.1,最大为0.23,整体变差才0.13,占公差宽度的26%,且是在公差中心下限,CPK怎么可能只有1.31?8 y. _: q+ h; t  c* ~
2.不呈现正态分布,说明设备没有调好。但靠近0的分布是最多,应该是好事啊!但是却显示出来过程不稳定,好象这个算法不对吧?大家可以编一组数据试一下,靠近0的多编点,最大不要超过0.25,按这个方法计算下,CPK还要差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svw0936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10 15: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错,是折叠正态分布!!!可用QA-STAT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svw093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27 14: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顾客要求我公司对圆度进行CPK能力分析;查阅了SPC手册,进行了Z值计算;Z=2.33,下一步的能力判断不知如何进行下去了;用CPK=Z/3来评价不知是否还可用?XBAR、R控制图显示过程受控。
发表于 2010-8-31 08: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23个数据太少了,得到的分析结果没有什么指导意义。计算的误差比实际误差存在不明确的关系,到底计算的误差对结果有什么影响不清楚。所以我觉得28个数据就去算CPK是瞎胡闹。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svw0936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31 09: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谢谢各位的知识,学到了不少!
发表于 2010-9-24 16: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都是强人呀
  |- a/ E$ P" z) c, d& V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0-9-25 08: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在产品开发阶段,这是一个经常碰到的问题,这与下列因素有关:
8 ^8 v  ~+ ?2 M% M& T1.设备调试的稳定性;
; u" H$ Y* p" n+ \7 z5 q% x2.人员操作的熟练性;
8 G1 Z8 E! [' Y) h$ Y3.收集数据的数量,越少离散性越大;收集数据的数量,越多离散性越小。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svw093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