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447|回复: 8
收起左侧

[太阳能] 中国光伏泡沫破灭 千亿元投资半数打水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9 22: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打乱了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光伏产业的匆匆脚步,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市场寒冬骤然而至,多数企业亏损、停产,全行业提前步入洗牌。两三年间,国内先后有上千亿元资金涌入这个新兴产业,但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在市场泡沫破灭后,中国企业已经并还将付出惨重代价。
, W* a: b4 f+ V4 l! Q  巨额投资或将打“水漂”0 z5 }0 r' b/ i) z! ~2 P
  大批企业进退维谷8 [! }; K! `" k% E
  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尤其近两年大量资金持续迅速涌入这个行业。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l3 L% l, {* q7 M5 A6 s! N' R
  长期关注研究新能源的北京润诚利实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刘华说,以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的多晶硅为例,过去几年里,受暴利诱惑,中国企业对多晶硅的投资猛增,即使在技术和人才都不完备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也敢于投资建设万吨级的项目。综合各方资料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0 c( r: L. e( ]0 ]) Y2 Z
  在多晶硅生产大省四川省,2007年多晶硅产量仅700吨,去年突破2000吨,随着多个项目的建成投产,2010年一个省的总产能将达31750吨。
9 m# j. t0 ~5 c& M) Y  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从欧洲接到的订单锐减,大部分企业歇业停产,库存高价多晶硅较多的企业损失惨重。
2 ~# }+ s; N: B! u! G# b; v  目前,多晶硅行情已结束暴利,市价回落到70美元/公斤,逼近国内生产企业的成本,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业因成本高、需求不足而出现了间歇性停产。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姜谦说,这是盲目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后遗症的逐渐显现。四川多晶硅产业现状是国内多晶硅产业的缩影,间歇性停产或许只是新一轮风暴的开始。
6 ~: ~8 d  l5 H  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平均约每公斤70美元,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未采用闭环式生产的企业成本更是在100美元左右。刘华说,国外大企业每公斤成本仅25至30美元,目前开始了积极扩产。
$ l0 _& r* K. R" J% r  刘华等多位投资专家分析说,国外厂商的技术与成本优势,使得多晶硅价格仍有继续下探的空间。在这种趋势下,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加上国内很多项目都是近一两年蜂拥上马,产能将逐步释放,又遭遇国外厂商扩产,竞争会更惨烈。对此,国内企业如果暂停建设或生产,必须承担前期巨额投资的损失;而投入生产,又将面临巨额亏损。投资分析师们预测,进退两难的国内多晶硅企业,千亿投资至少一半或将打“水漂”,50多家企业中,最后能存活的也就3家至7家。, g, ?; ?9 a, S; d
  “遍地开花”埋下祸根
( F" y# n% I  T4 T7 [$ Z/ r  泡沫破灭自吞苦果
' S) f8 g5 J2 l1 H0 g: j  “光伏泡沫就是中国人自己给吹起来的。”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说,这种泡沫主要表现在多晶硅的高价格和大规模建设;中国上马了那么多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对多晶硅的需求暴增,导致其价格从每公斤几十美元一直飞涨到500美元左右。
) V' g4 W6 J0 ]! Z  2001年,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无锡尚德公司成立,到2005年底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施正荣一跃成为中国“新首富”。在2008年度的胡润富豪榜上,其账面财富达到215亿元。与此同时,一批懂得光伏技术或掌握销售渠道的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先后有10多家国内民营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
. ]5 D9 J2 g  L4 {* B  多晶硅的暴利与尚德等光伏企业海外上市造就的爆炸式财富增长神话令国内企业对光伏产业趋之若鹜,光伏行业开工项目“遍地开花”。以江苏省为例,距离无锡尚德几百公里范围内,就有林洋新能源、常州天合、南京中电光伏等颇为知名的光伏企业,中小型光伏企业更是数不胜数。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国内一度达到500多家生产及研发单位,从业人员逾十万人。
- _* }1 y3 H8 Z  下游的疯狂投资,拉动了全球多晶硅价格暴涨。而多晶硅暴利,又诱发了国内新一轮投资热潮。随着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数量增加、产能扩张,对多晶硅的需求量已经连续4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全国消耗多晶硅达到1.6万多吨,国内生产了4000多吨,进口依存度仍超过3/4。但轰轰烈烈的中国多晶硅投资潮形成的产能刚形成规模,国际国内价格泡沫随即破灭。
) o1 I# G/ D$ R2 S* O  施正荣说,光伏产业供大于求的局面本来在今年七八月份就要出现,只是金融危机把它提前了6至10个月。以国内为例,少说两三百家,多说五六百家光伏企业,都是在过去两年内上的。随着市场逆转,大量企业歇业停产、乃至破产是自然的事情。
! B+ X2 [5 O' j  金融危机后,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10多家在境外上市的企业股票市值在金融危机中缩水严重,有的公司股价跌至去年最高点的1/10左右。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08年富豪财富缩水报告中,施正荣财富缩水程度以80%高居榜首。$ R; e; m' C% I3 k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认为,国内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境,看似金融危机是导火索,其实祸根早已埋下。受巨大利润的驱使,前两年国内企业项目不断上马,表面上非常红火,但背后却是产品单一,技术落后,且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产能泡沫以这样的方式一直膨胀下去,就算不经历金融危机,迟早也要破灭。
8 Y/ x, L+ }4 C+ r: J( L; s  有核心技术者获暴利
, d5 ?3 |  F1 |; c7 m5 N  低水平重复建设者“啃骨头”  R" E7 ^& X! z# m% Q
  中国光伏行业已步入大浪淘沙的无情洗牌、挤掉泡沫阶段。真正在前一轮暴利行情中赚取暴利的,是牢牢掌握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中国企业只是扮演着产业链条低端赚取“加工费”的角色。国内企业巨额投资或将损失背后,最令人揪心的还是核心技术缺失之痛。
+ z1 r7 y1 w0 R5 t7 r# `) W  目前,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制造商手中,金融危机前,中国对多晶硅的需求猛增、他们却严格控制产量,引领多晶硅价格暴涨,现货市场最高价一度接近每公斤500美元,其成本仅25美元至30美元。刘华说,中国去年进口1.2万多吨,这些企业按每公斤赚取300美元计算,至少获利36亿美元。) R6 ]& V! }2 j8 }+ p  D
  正是国外厂商制造的多晶硅暴利,诱发了国内多晶硅的投资热潮。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教授等多位技术专家认为,国内众多多晶硅项目的无序上马,实际上是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设备、技术的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尚未彻底解决高能耗和环保问题。
$ i! G" t, ~9 Q7 f  潜在的危机并没有释放。在前一轮的多晶硅暴利行情中,掌握技术的国外企业不急于扩产,但在危机出现后纷纷公布扩产计划。根据国际七大多晶硅巨头公布的扩产计划,其总产能将从2008年底的约6万吨/年增加到12万吨/年以上。0 P$ n3 a" W6 P1 X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太阳能技术研究室主任王文静等专家分析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太阳能硅材料大幅降价,如果需求再进一步降低,会出现欧美企业在价格上大幅杀跌,以达到窒息中国硅材料产业的目的。
9 F# P) j9 d) R2 {1 D6 _! B$ u. q  另一方面,市场萎缩后,国外光伏电站业主对光伏组件的要求提高。由于不少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欧洲、日本企业仍有差距,因此欧洲对光伏组件的严格要求实际是对中国企业设立技术门槛。如把单晶硅电池组件,由180瓦板型提高到185瓦,这要求单晶硅电池片的效率达到17.4%,而中国目前只有3家至5家电池厂可以达到这一效率指标。因此,如果欧洲这一指标成为国际公认的新标准,将加速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淘汰和技术升级。 8 G- r1 I4 ]' |5 {8 S
  而欧洲、日本光伏企业在本轮危机中并未受太大冲击,关键是国内有市场,技术有特长,尽管市场萎缩但通过抢占中国企业的份额而得以稳定增长。事实证明,在金融危机中全球光伏行业受冲击最小的是掌握了上游硅料提纯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受冲击最大的是中下游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作为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我国众光伏企业恰恰吞下了有规模无技术的“苦果”。
  D. e# ^( v3 u! Y/ C, T7 T: t4 a  专家们认为,光伏行业的危机,本质上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危机,中国企业已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或许还将继续付出代价。提高我国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加快硅片加工相关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研发,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打破国外企业的制约,成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发表于 2009-8-30 1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要能挺住;等这波危机过了,还是很有前途。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武昌鱼 + 1 参加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4: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不是最近出台了限制产能过剩的的问题
发表于 2009-8-30 17: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所谓产能过剩,主要是指当前用于光伏产业的硅产品的产能过剩,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等。
; h' o3 x. H3 o我国光伏产业的企业应该利用经济低迷时期潜心练内功,积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等到经济危机过去,能源短缺矛盾再度突出,就可以厚积薄发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武昌鱼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6 17: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中国在硅产业的上游没有太大突破,引进的只是国外的落后技术,能源消耗大、成本高,而且国内缺少长远规划,见利就一哄而上,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能源和原材料,实在令人惋惜。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武昌鱼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9 16: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好多都是地方政府或科技部门搞出来的,主要是看重对GDP的贡献,看重业绩。
7 {: z; i) z( _% j* H7 s* c挺过这波危机就能好了吗?我觉得关键是很多企业可能都挺不过去,最后就看谁的技术、管理、关系过硬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武昌鱼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10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风电投资过热, 光伏投资过热……….
) L. R* A6 f# [( ^东墙有问题补东墙, 西墙有漏堵西墙, 是不是该反思一下GDP真的那么重要吗? - L* Y( |$ ~* t$ t
作为一个这么大的国家, 整体的长远规划是必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ymcgh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10 17: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们的产业政策要好好反思啊。这样的悲剧上演过N次了,彩电、冰箱、VCD、小汽车、钢铁、水泥、化肥。。。风电很快就要过剩了。哎,钱多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武昌鱼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14 17: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多晶硅的污染与能耗【转载】
7 E4 J3 x3 V9 R. l- X9 ~4 Y
4 q! R2 v- n4 S9 o文章摘要:多晶硅生产:毒污染高耗能不容忽视(转载)多晶硅是高污染的项目,中国多数多晶硅企业环保不完全达标。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是高毒物质。用于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将变成不毛之地,草和树都不会在这里生长。它具有潜在的极大危险,不仅有毒,还污染环境,回收成本巨大。多路诸侯争抢多晶硅“蛋糕”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工业原料,预计中国未来几年的总需求约为2万吨,其价格则一路飙升,从2002年......
, N: n$ |, a8 j* |
9 N- s/ D: m" N& h: L: u6 ?) x多晶硅是高污染的项目,中国多数多晶硅企业环保不完全达标。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是高毒物质。用于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将变成不毛之地,草和树都不会在这里生长。它具有潜在的极大危险,不仅有毒,还污染环境,回收成本巨大。  + J' H& D  h" o) G; _
  多路诸侯争抢多晶硅“蛋糕”     3 O( n$ A- P' l# z8 L/ G1 B& F2 u
 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工业原料,预计中国未来几年的总需求约为2万吨,其价格则一路飙升,从2002年的20美元/公斤,上涨到300美元/公斤,而现货价甚至达到400美元/公斤。      于是,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多晶硅项目大量上马,至少有10个多晶硅大项目宣布动工或投产,多个项目都号称“全国最大”。    7 }8 C8 F( }# i! B$ }: J
 目前,我国已批准宁夏石嘴山、河南洛阳、四川乐山、辽宁凌海4个千吨级多晶硅项目。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毒污染和高耗能却并不为人所关注。    : P- \5 o+ F+ E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太阳能发电行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在积极政策的引导下,国际太阳能电池市场得到迅速扩大,太阳能发电产业驶入快车道。最近10年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43%。2006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500兆瓦,累计发货量达到8500兆瓦。  6 X( X% t9 t5 E  A- F
 而太阳能电池上游原材料高纯多晶硅在中国已经成为投资热点。 - o( k9 d% D. I1 |
 从2007年开始,投资太阳能领域的上市公司,99%的将目光瞄向了多晶硅制造,截至2008年2月,共有8家上市公司投资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达54.39亿元。其中,南玻A5000吨、江苏大全集团6000吨、通威集团10000吨、天威英利5000吨、爱信硅科技10000吨、亚洲硅业6000吨、江苏阳光4500吨……这些规划的项目产能已经令人叹为观止。   
1 |. e3 c: \. Z% d& I9 X) ^ 2007年全球共需太阳能多晶硅3.375万吨,2008年则需4.55万吨。即使考虑技术进步导致的硅料用料减少,近几年太阳能多晶硅仍是供不应求。     & S* a3 u2 [, d" z
 目前,全球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因为光电转化效率高以及制造门槛相对较低,晶体硅电池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占据了太阳能电池95%的市场份额。而晶体硅电池,主要是通过高纯多晶硅——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等环节一步步得来,因此高纯多晶硅的供应直接影响下游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w: K6 q+ e  w8 l, s- v 除了太阳能发电产业之外,多晶硅也是半导体产业的上游原材料,多晶硅拉制成单晶棒,再切片、打磨、抛光,最后刻度就形成了芯片。半导体用多晶硅的纯度级别在99.99999999%以上,而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通常为99.9999%就可以。     " [0 s! _- g& r* s
 由于半导体行业发展繁荣在前,所以最近几年刚刚蓬勃起来的太阳能发电产业多用的是针对半导体应用的高纯多晶硅。 污染成为产业瓶颈     - P! x+ d/ i; Z  A% a, l# z: w" W
 据《华盛顿邮报》3月9日报道,中国多晶硅制造商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过去9个月以来,持续在工厂四周空地倾倒有毒废弃物四氯化硅,造成土地无法种植农作物。     
/ Q& L) U1 c& _ 四氯化硅为制造多晶硅时产生的副产品,是一种高度有毒的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该种物质回收再利用的成本昂贵,多数中国太阳能厂房均未装设或完全安装相关的回收设备。        ! t2 L' A1 p6 W, Q
    多晶硅是高污染项目,中国多数多晶硅企业环保不完全达标。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是高毒物质。用于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将变成不毛之地,草和树都不会在这里生长。它具有潜在的极大危险,不仅有毒,还污染环境,回收成本巨大。     
: W6 ?! N/ \* R' d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生产多晶硅的过程是:硅砂先在电弧炉中与碳置换成98%的金属硅,跟着与氯气、氢气反应后生成三氯氢硅,再在氢气中还原沉积成多晶硅。     # y8 s* i7 E. b( V
 多晶硅项目投资庞大,一个千吨级项目规模等于一座中型石化厂,投资约12亿元,且氯气有毒,空气中超过0.001毫克/升人就有危险,技术不过关的话,多晶硅会随氯气跑出,严重污染环境。 
) b1 K( g! h4 Z: L: l0 Y 我国大部分多晶硅企业技术未过关,事实上,目前中国尚无年产量超过1000吨的多晶硅生产工厂,大规模生产面临一定风险,尤其是如果副产品回收处理跟不上,将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极大的隐患。     ! _# ~1 D0 x7 U" p
 随着我国多晶硅总产量的逐年增加,多晶硅的副产物四氯化硅的安全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四氯化硅是多晶硅生产中最大的副产物,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将扩大到30000吨/年左右,而生产1000吨多晶硅就产生8000吨四氯化硅。照此计算,2010年的实际产量如果为设计产量的70%,即多晶硅产量达到20000吨,那么四氯化硅的产生量将超过16万吨,对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将成为制约多晶硅发展的瓶颈。    - O) x- O+ r& c+ i
 这正是中国太阳能产业所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多晶硅核心技术——三氯氢硅还原法垄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六七家企业手中,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关键技术。生产多晶硅是一个提纯过程,金属硅转化成三氯氢硅,再用氢气进行一次性还原,这个过程中约有25%的三氯氢硅转化为多晶硅,其余大量进入尾气,同时形成副产品——四氯化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四氯化硅一遇潮湿空气即分解成硅酸和剧毒气体氯化氢,对人体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强刺激性,遇火星会************;氯气的外溢则可使人出现咳嗽、头晕、胸闷等病状,并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和绝收。   . w/ m8 x3 n" i' ?+ L. \5 ]7 s5 x! o
 说到底,多晶硅对系统性要求非常高,不是单套,而是几百套上千套设备相互配合才能出产品,因为大量易燃易爆气体的存在,所以对生产过程的安全要求很高,副产品回收方面也需很高的工艺水平,技术风险、环境风险都非常大。     6 h' F" Y6 w5 Z! Y) d- @0 U& A7 `
 目前,国内在建多晶硅生产厂所用改良西门子生产法是向俄罗斯购买的技术,而该技术与美国、日本等国企业还有相当差距,没有经过大批工业化生产,其缺点是气体回收率低,污染大,产出率低,耗能高。     5 O3 o* x/ W6 u4 A+ |( U1 z
 事实上,某些国内企业的多晶硅投资典型路径是,从国内外多晶硅企业中挖一批人才,由他们根据经验设计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流程。必须看到,这些人才带来的仅是经验,可靠性存在疑问。 一笔不划算的耗能账   3 L% @/ k# ]% |2 _' m
 多晶硅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项目选址必须兼顾硅、煤炭和氯碱资源。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需要投资10亿元,年耗电10万千瓦时。     - Q( {3 K. {6 E" j) ]
 国内光伏业领军人物、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曾公开表示,中国不是适合制造多晶硅的国家,因为电费太贵,生产多晶硅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在他看来,投资多晶硅应该去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电费相对便宜的国家。国外多晶硅巨头生产的产品成本在25美元/kg左右,而目前国内产品的成本则在70~80美元/kg。    / Z1 F0 ], V& f( X- S: S' z: P/ ]
 中国科学院院士简水生曾指出,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一般都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使用该方法,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约需10公斤的多晶硅,需要消耗电能5800~6000度,耗电量十分巨大。即使电池能够稳定使用20年,太阳能电池的电能再生比也不到8,水平较低。这导致多晶硅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大约是生物质发电的7~12倍,风能发电的6~10倍,更是传统煤电方式的11~18倍。  
, X1 A. j! {- H 多晶硅一哄而起的根本原因在于,以GDP增长为政绩考核指标,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还停留在“惟增长论”上,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以及对外来资本的重视则是这一思路指导下的顺理成章之举。结果是,那些高耗能的企业可以生存了,另外能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任何外来资本,都会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为了创造所谓的“良好投资环境”,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甚至成为企业的利益代言人,听任一些项目在环保上违规违法。     
( Q7 I% b4 d, P( a7 z6 G 总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在产业化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多晶硅技术和市场仍牢牢掌握在美、日、德国的少数几个生产厂商中,严重制约了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其次,生产规模小,现在公认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500吨/年,最佳经济规模在2500吨/年,而我国现阶段多晶硅生产企业离此规模仍有较大的距离。第三,工艺设备落后,同类产品物料和电力消耗过大,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多晶硅生产能耗高出1倍以上。第四,千吨级工艺和设备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成熟性以及各子系统的相互匹配性都有待生产运行验证,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第五,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太少,尤其是非标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差。第六,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多晶硅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