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份由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和德国GfK集团旗下的罗佩尔公共关系与传媒调研公司(GfK Roper Public Affairs & Media)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居然有32%的被调查者相信他们的工作是有保障的。 s! O9 R- p% D+ d! L
7 n! Y* A2 r# m
如今这样的形势下,怎么还会有人感到安全?许多行业正自由落体般地快速衰落,如汽车业、制造业、传媒业、零售业、金融服务业和建筑业等等。当前,即便是像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和戴尔公司(Dell)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已经开始裁员。首屈一指的微软公司(Microsoft)也在近期宣布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计划。
) l! f7 o0 \) K$ n2 ~( s C9 Q7 Z/ P* g: h( X6 h
真是一环扣一环啊:就在计算机程序员放弃享用拿铁咖啡的同时,星巴克(Starbucks)的员工正失去手头的工作;就在税收减少的同时,政府的财政支出也随之下降,这意味着地方图书馆分馆也即将进行裁员——尽管在很多社区,地方图书馆接收了大量的年龄不同且职业背景迥异的失业人员。
, s% i, Z6 N9 y/ } w& Q, g ]' n9 h# x! u( S
美国官方统计显示,失业率已经达到7.6%且在不断升高。然而当我们考虑到,有些人已经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或者由于实在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兼职,那么实际失业率很有可能已经接近14%。调查表明,大部分美国人都有朋友或者家人在近6个月内被解雇。所以,如果说那三分之一仍然保持乐观的美国人不是傻瓜,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p4 O1 _) n$ Q
3 g8 i3 k/ {+ B6 P/ I+ x3 O
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裁员已经成为了应对一切恶劣情形的反射式行为。按照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所下的定义,大规模裁员是指在5周之内,至少有50人向同一个雇主提起失业保险的首次索赔。根据这一定义,仅在2008年12月这一个月中,美国共发生2275起大规模裁员“事件”,比11月份的最高纪录2333起稍微下降。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11月份的大规模裁员事件足足增加了1352起,12月份也增加了1469起。
: K; S) ]0 W* D
8 i+ _' e2 ]5 e0 o 劳工统计局同时针对它所称的“准”大规模裁员("extended" mass layoffs)提出报告。“准”大规模裁员是指不少于50名就职于非农业私人企业的雇员连续31天无法参加工作。在2008年第四季度,3140起准大规模裁员导致近51万人“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准大规模裁员幅度都非常大,还有包括加利福尼亚在内的8个州也是如此。8 M- m9 E8 }5 N/ z8 L* c
# P2 n+ k3 Q" D0 J2 v7 B 我创办了一个名为EconoWhiner.com的网站,供人们在经济危机中交流经验、策略和情感。在近日,一名网友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我往我们一位客户的办公室打电话,但却得知这个人已经在上周被解雇了。”随后,“我就准备和另一位客户面谈,就在面谈马上要开始的时候,老板把我的同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叫进办公室,解雇了他,这是大规模银行裁员的一部分。其实我离失去工作也只有那么一点点距离,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大萧条’带来的影响。”
' o/ Z8 F" d9 C; P, h- ^+ E. f' Y2 r1 p) p* v
我敢保证,这个人即便现在没有失去工作,他也绝对不会是那些相信自己工作有保障的人之一。那么,究竟谁那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工作有保障呢?我做了好多年记者,还嫁给了一位有经验的编辑,我们就住在华尔街(Wall Street)所在的曼哈顿岛上。说实话,我们有很多朋友都处于失业状态,反而一个人如果有工作了,倒显得不正常。事实上,那种夫妇二人都“安全地”就职于某处的家庭,我一只手都数得过来。3 d7 T1 B) e* N1 z
' Q, p" M2 v8 J# y8 S0 _; R EconoWhiner.com的另一名网友写道:“我经过多次培训、换过多种工作,从来没有失业过,除了这次。这次真的很不一样,我想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没有人能够每天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工作,然后得到一份稳定的薪水。但无论怎样,每个人都假装没事,难道他们找到了无休止的互联网的替代品?是坐在家里反复修改简历吗?”
9 A# E- X, c' l; W% t3 t( S
) E( O. p; F5 Z' N; J) m 在200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美国全国共提供了270万个职位空缺,一度使得职位空缺率增加到了1.9%——然而这却是劳工统计局自8年前开始进行此类统计以来所出现的最低值。
! J2 F5 I @( V; t, V: ~9 r. S( k9 n# t
EconoWhiner.com的另一位网友描述了他的感受,他在明知没有工作的情况下还整天寻找工作:“我本以为能在这份工作上做一辈子,但2008年5月,我被解雇了。所以现在我每天通过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来投递简历,也不管它是不是会石沉大海。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个组织发来的邮件,十分激动,然而那封邮件却写明,我不能得到我申请的那份工作,但是如果出现其他职位空缺,他们随时欢迎我再次申请。我特意把这封邮件存了起来,这样当我感到与外界隔绝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拿出来读一读。”' ?* f+ d: Y! J# d
1 S& z7 Y7 F& y$ l$ n 那么,究竟谁是美联社-罗佩尔调查问卷中的乐观主义者呢?我想,如果我们没有梦到过自己的死亡,也许我们不会认真思考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学到的技术、为之奋斗过的工作、雇佣过我们的雇主和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各类产业,都那么令人失望。也许那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只是不想承认这一点罢了。也许真正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保持乐观呢?" e& ^ }& D' W, K) R
" _0 U& N1 J& b4 ?2 e 来源:21世纪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