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7 1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管理寓言(10)之四--红珠挣扎战 + T$ s' D: t. O% J* e' v; B
狄克装满杓子后,稍微倾斜了一下,让多余的珠子滚出来。戴明博士告诉他:“现在,到1号检验员那边去,静静的把他计算的结果记在纸上。然后,到2号验员那里去。检验长将会确定数目,并宣布出来。” 检验长保罗遵照指示,大声宣布红珠子的数目:“14颗。” 戴明博士故作烦恼:“多达14颗,我要说我们真是出师不利”。(全场爆笑)他把全部“作业员”聚在一起,对他们说:“我得让你们知道。我们的客户只收白珠子。所以我们的职责是:制造白珠子,而不是红珠子。14颗!”他语调哀凄。“这样一来,我们怎么立足。” 接下来轮到第二位帕特小姐。戴明提醒她:“5公分!慢慢来,不要晃。珠子会滚出来。把成果拿给1号检验员计算。” 听众听到数目是“17”时,纷纷发出不满的叹息。工头戴明看来更苦恼。他脸色阴沈沈的的对帕特说:“我要和你谈谈。我们要产出白珠子。你刚刚有没有注意看?为什么还是产出红珠呢?我真不明白。下一位!” 这回,第3位作业员马伯的成绩略有进步,只有11颗红珠。
4 ?6 J" }0 H' G" w7 C# G Y3 p) Q( ~* C# y& r) |$ Q
戴明博士高兴的大叫:“哈!这就是我所说的改善了。不过,改善得还不够。”他转向其他作业员:“你们都看到了是怎么做的了吧?好,我们现在开始努力改善。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持续不断的改善。” 下一位作业员史帝夫的成绩更好,只有8颗红珠。 戴明博士满意的说:“这才叫改善——持续的改善,好极了,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改善之处愈来愈多。一次比一次好。” 但第5名作业员霍斯特的红珠却增为12颗。戴明博士责骂道:“这不叫改善!恐怕你弄错了。”他把注意力移到最后一名作业员戴夫身上说:“好,戴夫,现在你必须表现优异,把平均水准拉回来。”
2 {4 X+ K- u% s" R0 f) M) d* n# O. I& ^. C4 f" X3 G
戴夫的成绩是9颗红珠,是全部人中次少的。但工头戴明并不满意,他对作业员说:“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的程序十分严格,不准有差异。但现在成果很差。我不明白为什么差异程度这么大:史帝夫八颗,帕特17颗。程序相同,进料相同,红珠也都占20%。这么严格的程序,照理说不应有变异才对,为什么却从8颗到17颗都有。不可思议,17是8的两倍多呢。”他以无法置信的声调重复:“不应该有变异才对。我们的程序固定,每个人都在相同的程序下工作,规则完全相同。身为工头,我只能说对你们的表现表示失望。” ; e/ [. B9 X5 f( \$ h w; p
& b, m- n _: ?9 O9 Z, T' D2 |: ?
7 N( a* o3 b8 p7 N6 g管理寓言(10)之五--鼓励与施压 9 i" J1 O$ Z; x! t) a0 q% P( h) \
“现在,我们接下来继续‘第二天’的工作,还是由‘平均水准’的那个人先开始。身为工头,我希望你们能有所进步。” 狄克“第二天”捞到10颗红珠,比前一天的14颗进步。戴明博士恭喜他说:“狄克,这就是我所说的进步。” 下个作业员帕特只捞到5颗红珠,引来一阵欢呼,是目前最好的成绩。戴明博士以帕特为例,激励其它作业员:“假如帕特只捞到5颗,谁都可以只捞到5颗。超过5颗的教人无法理解。我们的程序严格,它们完全相同……只是周而复始。不该变生变异才对。” : F, T3 b, Y& I
: m z+ H; l! |7 _
巴伯6颗红珠的优异成绩,也受到称赞。接下来霍斯特11颗,得到“合格”的评语:“比昨天进步,既使只有一点点,但也不错了。”他对最后一位戴夫说:“你现在得弥补同伴的不良表现了。”当戴夫捞到11颗时,工头戴明斥骂:“知道吗,戴夫,你要为今天整体的成果欠佳负一部分责任。”他转向所有作业员说:“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好的成绩。高层主管一直盯着这些数字。他们对我们的低产出非常不满。而你们的工头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变异那么大,我不明白。继续加油吧。切记,你们的工作全靠你们的表现……不是保有工作,就是流落街头。全看你们了。我们可以让工厂继续开着大门,否则上级就要把工厂给关了。” $ `2 F' _6 n# ]. j( w# C& v
; Y e5 }" X% o# Z O* X o# V3 h
“第三天”帕特捞到八颗红珠的时候,工头有点失望。他说:“帕特,我不明白。昨天你只捞到5颗,今天却是8颗。这样的差异令人无法理解。没道理啊。记住——你的职位可能不保。” “第三天”将尽时,戴明把全部作业员召集在一起时,对他们说:“大家听着,上头一直在盯着这些数字,他们无法理解成绩为何如此低落。他们已经决定,除非‘第四天’能有显著的改善,否则就要关厂了。你们的工作能否保住,全看你们的表现。工厂已经入不敷出,一切就全靠你们了。要大大的改善才能继续。现在,我希望你们尽情工作。这也许是你们的最后一天了。”
5 ]/ R/ C$ \6 Y1 K1 r+ H1 C5 i+ m) P8 G" K" j
作业员继续“第四天”的工作。当最后一名作业员戴夫捞到10颗红珠时,戴明博士大叹:“要在这里看到改善,真是太难了!我不了解为什么做不到零缺点。”其他人的数目,分别是5、9、6、10颗红珠。 戴明博士说:“上级一直注视着这些数字,他们非常不满意我们的生产能力的低落,已经决定关厂了。走出大门前,请各位顺道去领工资。谢谢大家。非常感谢你们的热忱。” 5 o. o9 u6 @8 \& \% r$ j
& }. T* }5 N2 s3 n1 D. d9 m& |4 m0 A/ ~
; S+ P* D7 ?5 k3 F" |7 }管理寓言(10)之六 -- 检讨满江红 " A( E i% `) q& F4 `
始终认真记录着每位作业员红珠数目的记录员,在第四天结尾加总算出了数目,并计算出每人平均日产量,及全体的平均日产量。
0 C5 \ t' m6 C3 s s0 B
- |+ O+ A4 T) d c$ L+ p4 U v, H5 Y左表是用投影仪放映出来的统计图表(略 )
9 Y. H- j+ `8 P2 ^9 S2 K% k2 |& c+ I" `* A# x! ~
工头戴明检讨成果,他说:“你们可以看到上面这些数字,这里有几次高于平均水准,几次低于平均水准。这是什么道理,我不了解。史帝夫是第一天的当日最优人员,帕特则捞到高达17颗红珠,是第一天表现最糟的一位;不过,第二天她只捞到5颗,是第二天的最优人员——虽然她第一天,是所有人麻烦的根源。”
- C5 k5 s8 ? b; @% `) P
# i8 W: Z7 e( q% \* K戴明博士继续说的时候,听众开始掌握到若干基本讯息,那就是:既使员工使用一模一样的工具、执行一模一样的任务、才智一模一样,产出的结果仍会因时不同。戴明博士在假扮工头的过程中暗示听众:事实上,经理人不该针对员工无法掌控的结果责备他们。再说,不管员工人数有多少,总有某些员工的表现低于平均,某些高于平均。
" B. `8 s8 y$ r% ]0 v, ?6 U7 l7 r! D( }5 `& f3 p
, l& `$ Q. S* s) v管理寓言(10)之七 -- 计算公式演示 4 R2 M! o" G+ _
接下来,戴明博士说明如何运用一个简单的统计公式找出变异上下限。“现在我们来稍稍计算一下……目前产出红珠的总数是220,我们假设捞到一颗红珠子不会引来其他红珠,也不会排斥其他红珠;捞到任何一颗白珠子不会引来其他白珠,或排斥其他白珠。也就是说,我们假设珠子完全独立,不受其他同色珠子影响。” 9 |, i% ], W& ~) j
! U) V) L$ T, h8 |& _5 U, c首先,他将所产出的红珠总220,除以捞取珠子总次数(6个作业员做四天工作所捞取的总数)。结果我们得出每人日平均数为9.2。这个日平均数被称为xˉ 。 7 h. E% q* C* f7 U, l4 E' ^' r
3 p8 B( }( p. t# s+ V) I! I0 h
xˉ=220/(6×4)=9.2 ; j$ E2 b1 ^6 c& b, j
* G6 E' I# g- I! y/ D 其次,他计算每人每日捞到红珠的平均比例 pˉ——亦即捞到的全部珠子里,红珠子所占的比例:
% F5 k6 N5 e) r: A0 J* O
4 ^7 s5 O4 @* n3 ?$ a: g, Q' @pˉ=220/(6×4×50)=0.18 ( e( }, e2 x8 z$ b3 S1 u/ v
8 Y4 ^3 K p5 W4 I, i
根据这些数字,我们再用公式算出“控制上限”(UCL,Upper Control Limit )及“控制下限”(LCL,Lower Control Limit):
: l( p- _* ]( A9 {% q+ ^' h" N
/ e$ [- P( I1 T4 e6 i0 ~UCL/LCL= xˉ ± 3 / + x. I; u( C4 g+ j) ]8 u
% \ o0 p+ j% d8 f+ _& v+ e# }(注:此处为根号)xˉ(1- pˉ) / =9.2 ± 3/ 9.2 × 0.82
! r% A3 z( N. h# ?( k3 {( v3 ^* d! E8 w) J0 u! r
“现在,”戴明博士说:“让我们来看看结果:没有人超越上限。虽有人试着这么做,也很接近了,却功败垂成。6个人共试了24次,每次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这显示我们的统计控制做得相当不错——可是我从来不使用‘完美’这两个字,因为根本没这回事。”乍看之下,图中( 略 )似乎存在着某个模式;也就是说每次只要连续有7或8个点高或低于平均数,就好像有一个模式出现。但戴明博士说:“我看不到有任何模式存在。眼前所看到的是一个常会遇到的,几乎呈’常态原因系统’(Constant Cause System)的情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变异的程度。所谓的‘常态原因系统’就是,你在计算未来的变异范围里,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但让我们以最近的未来——我们所拥有的24次为基础视之,理应如此。虽然相关信息的确不足,但24次内确是如此。假如再进行另外48次捞珠,便可以加上资料,重新计算上下限,结果可能还是现在所看到的——虽然我也没有把握;因为没有人可以未卜先知,而实证资料永远不够完整。” 7 {, ^+ F- b+ v
- n: a- D4 Q% H% a0 J3 o" u
换句话说,如果在这套主导生产线作业的系统中,禁止改变,红珠的数目将会在控制上限下限之间波动,但不会超出界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