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管理者的挑战
" K. E% w" j, j$ f; n$ d
) o! o- u( T/ ~4 d: t' J+ V“用脚说话是‘80后’员工的典型特点之一,他们的离职率一般都比较高。”社会学博士姜汝祥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说。
+ Y0 w( _: ]9 X) _; q9 A8 s, P* @- E) \
在姜汝祥看来,所谓的“80后”,特指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之后)至80年代前半期之间的人,1978年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这一代人率先成为独生子女。“80后”工和六七十年代员工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活环境的改变。8 M4 ^- ]; G/ W
) f3 I1 S( i8 v2 B
“六七十年代人成长于多子女家庭,父母的爱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控制的,需要去争取。而这对‘80后’的独生子女来说是垄断的,这就使得他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会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应该按照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他,否则就不玩了。”姜汝祥说。3 O7 Y: W" F" ~2 B
5 y2 V3 j7 _, |! X% z
在职场中,因为主管一句话就辞职的“ 80后”员工比比皆是,很多人甚至在辞职前都没有找好下一份工作。 ) s, M' ]% J1 L- h
8 {2 g4 V. A% N% N2 [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95%的“80后”员工认为工作“没有更好,只有合适”,工作不满一年就跳槽的“80后”高达56%,一至两年更换工作的也有25%。
/ ~4 z' ]7 X6 n. F$ ? n
. E R9 V- D- M; \$ f4 }3 I在那些六七十年代的人看来,“80后”员工缺乏忠诚感,同时被指责的缺点还有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自私、注重个人享受、缺乏集体精神等。同时,他们也被认为更加务实、敢想敢干,而且受到过远比他们父辈更好的教育。' i7 a0 r1 Y/ G% f& W
+ {: F* T, ?' v. P% C* G" ^; A$ f“他们才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对于他们,我们可以指责但不能阻挡;可以引导,但不能完全改变。”姜汝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1 F2 b* ~, F8 M, R
/ X; e( ?# \9 z' t& F9 n: ]现在中国管理者手中的管理书籍以及头脑中的管理思维,大多数都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原有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巧已经变得不再有效,管理者凭着过去的经验来面对“80后”员工,落差在所难免。) C& O% h; ]5 [3 @
! V W; x7 E$ h' O& \; M. F/ P
“‘80后’员工进入职场,需要管理者提升自己的领导力。”美世咨询高级管理顾问赵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受访专家的赞同。
* N1 ?. V" T4 L6 s3 x& l) a+ G
" q( S; H2 m6 k4 D“如果觉得新来的员工就应该如何如何,不是‘80后’有问题,而是‘60后’有问题。”家得宝人力资源经理王胜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2 w. d' |- W5 m# A
. C, ~, ^6 t) s7 [: ^如何引导
# m) h; \) q9 i5 }6 S3 m: h8 i q5 t3 ~
“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的位置,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只是没有把他放到他正确的位置,”蒙牛人力资源总监张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考虑到‘80 后’员工的热情、灵活和聪明,我们常把他们放在销售、营销等位置。” ! g4 X6 R6 C# \; |, J
- T7 c9 p3 y8 S( c
当然,对员工的量才使用并不只是针对“80后”员工而言的。: J# _% x& G# p
+ X( n0 C2 f+ {
“‘80后’的员工还是需要调教”,王胜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她这样说也许并不是指责“80后”员工,六七十年代人刚刚踏进职场的时候都是不成熟的,“在关键点上,要事先给他一些提醒,碰壁之后要和他及时沟通。”赵溪认为,“他们工作热情很高,也表现出比上一代人更多的自信,但技术上还有很多都不成熟。”" S# D6 R, r& }% {) ?4 K) W. |
0 S6 \5 E F3 d/ B
赵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应该让‘80后’员工多参与”,六七十年代人习惯“听话”,而“80后”则不甘于只是听命的地位,因为他们在成长中一直是有决定权的。“在做建议方案的时候,主管们应该让他们多参与, ‘80后’员工也不是要求你在多大程度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是在多大程度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自由发挥他的作用。”
/ `) F$ X: C, }( `0 _) c! S- q- E# H4 y! [9 j# m& \
同时,对“80后”员工必要的约束是肯定需要的,但粗暴简单的管理方式已不大使用了。 ! F4 e" C) D# l4 r
9 }; f& F" O# h在指导“80后”员工的过程中,管理者要用比较亲切的方式,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是在命令他,这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这种尺度确实很难拿捏,而六七十年代人,你直截了当告诉他们就可以,这也正是很多领导者反感“80后”员工的原因之一。( G9 J$ G1 }3 ^4 i2 Z1 Z3 B
$ a2 n- L$ G2 f) p3 C“规章制度不是万能的,关键还在行为方式。”赵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知识性工作者价值创造过程并不明显,不适合硬性去管理,可以有软性提示,更适合用温柔的方式去影响他。
2 J- r u! B$ i" V$ G3 f5 J6 M9 ^: l
赵溪认为,对“80后”员工的一味迁就也是不必要的,任何一代人进入职场都要社会化,在帮助他们的时候还应该有一些约束,有助于“80后”员工更好地社会化。同时,相对于人力资源主管来说,直接主管对“80后”员工应该负担更多责任,也更应提升领导技能。) \* h2 Q% D& G8 b7 ]
管理趋势
B8 @# p5 b2 f
9 F7 ?4 Q7 Y" r% X( @$ \“80后”员工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会造成革命性影响。 @, R4 t5 i2 {
& Q; X5 \7 p8 A" ^. b. J忠诚度的形成是过去管理的重要话题,但在“80后”看来,企业与员工之间只是一种纯粹的雇用关系,用不着存在所谓的忠诚度,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将是一个全新的话题。9 ~3 {1 Q0 y: a5 I2 D* ]/ ]7 Z
O5 z: t5 _5 U3 d& `
随着员工的成长依次会有现金的需要、职业稳定的需要、事业成就的需要,而他们的需求除了对金钱的渴望更加强烈外,也对其他需求也更加多元。“有的‘80后’员工开始就想获得很大工作满足感。”赵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需要管理者提升自己对员工激励的能力和水平。 * k5 Q2 O5 ~& Y
4 V, R2 Z8 ~7 ~. r
智谋式企业家们也站在了被挑战的最前沿。
6 ]+ h0 `5 U0 M% X# D% Z7 g2 t" r# {5 t' L/ S( ?' M. q- A* \
六七十年代人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多的一代。他们往往需要的是魅力型的企业家,类似权术的管理更适合他们。 8 r6 [5 _1 k' _, n
: ^9 T; u2 q9 A+ m: J6 a; V
而“80后”员工讲究公开,姜汝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与前辈相比,他们更符合市场经济精神,公开表明自己的利益,不委曲求全,不满意的时候用脚投票。而智慧型企业家往往不能满足他们对公开的渴望,这正是“80后”员工进入跨国公司往往文化比较契合的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