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据考证,塔式起重机发明于20世纪之初的欧洲。1900年有了第一个塔机专利,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臂架式起重机,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后塔机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更是呈现型式多样、需求旺盛的局面。
' {2 f4 @8 }' H3 }1 k& J 中国塔机始于20世纪50年代。综观50年发展史,我国塔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比较完整的系列型谱,,塔机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设备,塔机行业也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建筑机械行业之一。我们只用了5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上百年塔机发展的路程,如今中国塔机已经批量走进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 K. c# I+ ?1 w$ ?" O5 D 回顾塔机百年历史、中国塔机50年史,展望塔机行业未来,期待中国塔机尽快由生产大国迈向生产强国。
& O W* W) |! P; I( L 1 国内塔机50年回顾 % x: e" V8 ~8 G1 [0 V6 ?6 b
50年代初,我国塔机由仿制开始起步,1954年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机,60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40tm、60tm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7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160tm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塔机相继问世;80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250tm塔机QTZ250应运而生。特别是1984年,通过引进法国POTAIN(波坦)公司技术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步入快行道。 % ~ t9 }+ P. n( }* k+ `& r! R
近20年来,我国塔机行业发展呈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 J5 e2 I2 S' k4 K7 |
1.1 市场需求强劲产销持续旺盛 ) a+ @0 V2 n: e8 X: f+ V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近几年,塔机销量持续攀高,2001年行业统计销量 9738台,2002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塔机年产量突破10000台的国家。2004年,由于宏观调控作用以及起重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塔机的产销量有所回落,2005、2006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我国塔机的产销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销量已超过2万台。由于行业管理及统计的局限性,塔机产销量历来是一个大家都想知道而谁也说不清的数字,因为行业统计只统计了二三十家生产企业的销量,全行业销量肯定远远超过统计数字,本刊根据采访的部分业内专家给出了估计数字,见表1,供读者参考。勿庸置疑,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塔机生产厂达400余家,而80年代还不足100家。 & @$ P1 Z$ }3 F- v7 g2 |9 ?6 F
表1 2001-2006年国产塔机销量及出口量统计 (台) 5 v D! d6 A" m! V: X1 T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 e+ h7 _1 U/ @. P" b+ c 行业统计销量 9738 11500 10375 8255 12693 - 8 ` {4 K% ]: S7 n+ Y# e
本刊估计销量 11000 13000 15700 14300 17000 20500
U6 I3 [5 e7 F2 A 出口量 67 121 243 309 708 1748 : S1 y* q: ?* ^+ X: [* z
- p. @4 [2 ~& y0 g8 u
表2 50年来国内塔机行业产量统计 (台) . G) A. E8 Y; u4 a" S8 ?
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001-2006 ( b m1 P/ b) z; g3 n2 c2 f
产量 74 847 3882 8889 63694 91500(销) 2 s2 d5 |) b4 m
1.2引进技术迅速提升行业水平
' ~# v' ^" L+ h' g 1984年,国家批准四川建筑机械厂、沈阳建筑机械厂、北京建筑工程机械厂联合从法国波坦公司引进塔机专有技术及生产许可证,引进F0/23B等3种型号塔机技术,并于次年成功试制了FO/23B塔机,这是我国塔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步入了快行道。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80年代自行研制的QT80、QTZ120两种机型已达到国外当时同类产品的水平。
5 c/ L9 L: k) t5 K& L& x 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外市场对塔机要求越来越高,众多城市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水利、电力、桥梁等大型工程不断上马,我国塔机行业通过攻关,认真研究国外技术、结合国情开发出不少好产品,先后有400tm、900tm水平臂和300tm动臂式塔机问世,主要性能达到了国外90年代水平,并有起重布料两用塔机、平头塔机等走向市场,这一系列新产品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和减少了大型塔机的进口数量。开发过程中也解决了部分制约我国塔机发展的关键问题,如解决了大功率起升机构的无级变速、PLC控制问题,解决了塔机的遥控技术问题,等等。 5 Q% h, M4 Q+ H* c) O' h3 ~8 ^' N; k
2006年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最大起重量达60t的超大型塔机M1500(1500tm),创下了国内塔机行业最大吨位的纪录。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推出了国产最大吨位的平头塔机STT553(550tm)。
- M: F/ \' l0 Q. f/ f* c 1.3 国企纷纷改制民营企业崛起
# A! g* v$ j6 I$ S3 q) @- u 80年代很多省都有生产塔机的省建筑机械厂,随着塔机需求的增加,民营企业纷纷进入,原有的一些国营塔机企业风光不在,有些企业如川建、沈阳建机等经过改制重组,率先突出重围,在市场上创出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稳定。与此同时,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塔机行业的重要力量,如抚顺永茂、山东方圆、江苏正兴、浙金虎霸等等。北京建工在沉寂了几年之后,2006年6月北京建工集团和抚顺永茂共同出资,组建了抚顺永茂控股的北京建工永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r! N2 V3 @- k
中国目前位于塔机第一阵营的制造商有川建(股份制)、沈阳三洋、中联重科(上式公司)、抚顺永茂(民营企业)等几家企业,这些企业引领着中国塔机业的发展潮流,也是塔机出口的主要厂家。虽然目前中国塔机制造业的利润在不断地摊薄,尤其是在中小塔机市场,但是仍有众多新厂商不断加入。 9 W! C) e: b) N, x! K& @2 `* b
1.4 山东塔机群起质量受到质疑
5 C! Z$ e8 C7 i( z 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东胶东半岛逐步涌现出大量塔机生产企业。其特点是:生产企业集中,发展快,产量大、一度占全国产量的80%,生产厂家达60-70家(其中产量最大的当数1995年开始进入塔机行业的山东华夏公司,连续八年全国销量第一,2006年国内销售加出口共计6000余台)。产品以中小塔机为主,70%以上是63tm、40tm以下塔机。价格低,一些产品质量差,由于事故频发,山东塔机曾一度被不少地区明令禁止使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生产厂家质量意识逐渐加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除山东外,四川、江苏等地也是我国塔机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
1 w% i- K7 o% r 1.5 出口增长迅猛外资难以进入 # b/ S: o% j6 v0 k9 }" U8 n- A
伴随着国内市场的繁荣,塔机出口也表现空前活跃。我国塔机出口始于1988年,进入21世纪以来增长迅猛。2001~2006年,我国塔机出口量从67台逐年增加到1748台,增长了26倍,出口国家也从11个增加到63个。近年一些重点企业如川建、沈阳三洋、抚顺永茂等生产厂家的出口量已经占其年产量的50%以上。除了出口到常规的东南亚、西亚等地区,也涉足欧美等发达地区。由于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国外市场在我国塔机的消费领域占有越来越主要的地位。可以预期,出口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将成为未来我国塔机企业寻求更大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 l: U3 r: x/ b+ Z 与出口相比,近年我国塔机的进口量则少得多,外资企业成功进入国内的更是寥寥无几,除波坦1988年在张家港投资建厂外,也曾有几家外资企业在国内独资或合资生产塔机,但因价格、国情等因素产量很少,有的已经撤资,有的还在支撑。2006年西班牙COMANSA公司与杭州杰牌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杭州科曼萨杰牌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040万美元,已经投入生产,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 0 }& n( p) K' [; K2 P0 j" ]
纵观国内塔机50年发展史,中国塔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成为我国发展较快的机械行业之一。塔机行业在设计、制造、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机制,当前行业整体水平处在国外20世纪90年代水准,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重视。
: ~6 R( v+ C5 Q9 c' Q# A1 P* h% x* S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8 D7 e6 b2 ?* `9 T
我国塔机经过50年的发展,与先进国家水平差距大为缩小,但在总体的结构、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在制造质量及可靠性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塔机制造厂总数虽多达数百家,但具备雄厚实力的并不多;塔机产量巨大但质量参差不齐,销量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小型塔机上。
9 V% I9 n; r( x$ R 1)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至今累计生产了近20万台塔式起重机,但型号并不多,绝大部分型号大同小异,大型、特大型塔机短缺,中、小型过剩。原因之一是技术法规限制了产品开发。80年代,我国出于便于统一管理,方便客户选择的初衷,出台了型号分类标准,规范性虽然强了,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塔机产品的丰富性和技术进步,在市场上打得头破血流。业内人士认为,产品型号定死了,开发受到局限,新品种自然少了。而发达国家市场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小到只有1-2tm的微型吊,大到5000tm的特大塔吊,群雄争霸,各具特色。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快装塔机在我国还很少见。 & R( ]- E A0 w* P, t
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塔机产量很大,有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较好,有的产品则存在较多的设计和质量问题,这是因为塔机生产企业生产能力水平相差悬殊。有一部分是技术能力雄厚、产品质量有保证的知名企业;有些是具有一定技术、生产能力的中型生产企业,还有一些企业的工艺装备、技术力量较差,以低廉的价格和非正规手段切入市场,对正规生产厂家造成巨大的冲击。伴随建筑市场的繁荣,大量中小建筑企业应运而生,由于缺乏长运规则,资金不雄厚,冒险购入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的的便宜塔机,加之使用管理不完善,给安全施工生产留下巨大隐患。
3 {* P$ ^% ]; O0 I 3)多头管理,政府审批多元化,检查、许可、验收者多,负责任者寡,制度法规多,贯彻执行少。在一些地方,收了费,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企业都可以取得市场准入资质,为不合法的企业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甚至耀眼的光环,为劣质产品进入市场开了方便之门。
0 I5 U1 c/ A& G/ f# g% a 3 我国塔机行业前景展望
7 E3 y3 X9 Z' V' |# P; G: n9 @ 随着国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上马,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大中小型塔机将长期看好,大中型企业的并存状况将长期存在。应继续提高大中型塔机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满足大型重点工程需要,开拓国际市场;整顿提高中小型塔机,提高塔机的安全可靠性。 ) F. q1 E2 @9 M
根据施工需要,开发多种结构型式的塔机产品,平头式、动臂式塔机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动臂式塔机由于臂架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非常适合密集及狭窄地区施工,有独特的施工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些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中(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央视新大厦、国贸三期等)国内已经进口了多台澳大利亚FAIVO公司的大型动臂塔机,应该引起生产厂家的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