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文仅代表本人的片面观点,欢迎大家给予指正并一起讨论, o(∩_∩)o...
( e c' S# l, Y
5 D, S- F d8 s8 P" H2 Y* F8 r' R) h7 D* v
现在很多干质量的都在抱怨吧。比如质量部门没话语权,老板只重生产不管质量,老板素质不佳以致整天拿质量当儿戏,拿员工生命和企业前途开玩笑等等,这是在工作方面的一些抱怨。, q0 M1 B- L# }2 M6 D. I
而有的公司,其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之间的待遇和资源分配,还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样的不公平对待,令很多搞质量的人天天都在祈祷这个JB老板的鸟公司快点倒闭。1 b9 K" d, w) ]; L2 {3 n2 b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无数的帖子都讨论了。既然有无数的帖子都讨论了,那么我肯定就没看到全部帖子,所以我说一个没怎么看别人讨论过的原因,如有雷同,那绝对是巧合。
5 [- o* }# s: ]. G
' L0 q+ J0 R) E就个人的从业经验来看,现在国内存在着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认证机构也是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 f: o3 A4 X& ]. t; u曾经有个著名认证公司的某地区总经理说过,现在中国的认证公司不好做。如果审核员去审核一个奇烂无比的公司,审得太严了,不给人家证,那么那个公司可以找别的认证公司,无非多花个几万块,但是很快就能得到证。而这样随随便便给证的公司现在多得就像野狗一样,这些公司的业务员也跟疯狗一样,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保证都给。0 v( t- b. ?% o# m6 s: e
" j: j: y2 b5 X; X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某些大公司也不得不放宽限制。大的认证公司审核时,审核思路、审核水平和角度虽然高于那些小公司,而且确实对制造业的质量促进有很多贡献,但是迫于生存和绩效压力,大的认证公司也不得不向市场屈服。所以现在的中国的制造业,不仅证不难拿,而且不用怕证被吊销。审核之前仓促准备一下文件,把审核员伺候得舒服些,就差不多了。而审核员也明白自己看的是假东西,知道那个公司混乱不堪,也担心国外的认证机构可能会抽查到这个公司,可是照样乖乖颁证,最多预审多搞几次就是。
t( K. @4 Y0 q2 g- a至于能发证的国家机关更别说了,吃拿卡要都是家常便饭。不用公司去送,他们自己都知道要的。
. K* `" K: F! [1 L
7 [% I3 n3 u& i5 C6 h5 e这种现象造成的制造业质量水平底下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这里来说说对很多公司的质量部门造成的影响。
, x0 l' I/ Z; _# |% F5 d4 m很多公司的老板会认为质量工作什么的只是编几份文件,做好公关,拿到证,年审的时候接着做好公关,生产的许可就保住了。
& g. U K6 J7 L同时,生产等部门在为公司创造着价值,而质量管理这类部门对很多老板来说只是一个浪费钱的部门,因为公司没有从质量管理上得到任何收益。就算有个收益吧,即证书,很多也都不是靠质量管理拿到的,都是靠编造文件、公关等一些跟质量管理不相关的工作拿到的。; b# e7 ^6 k9 ?
连老板都不鸟质量部门了,那么其他部门如果再有几个欺软怕硬的领导的话,质量部门更不好混了。工作没法做,待遇跟不上,成了一个尴尬很具讽刺意味的部门或工种。' ?; j" e* a. ]0 ~- y
" r7 @+ @( ~, ]: u4 Y6 \( I# Q1 B( M5 b0 O
至于国外,估计不用多说了吧,大家见到的、听到的已经够多了。3 b5 }. l2 P2 h5 r
我在日本本土的丰田某子公司做过质量管理,现于一个由欧洲航空安全部门直接做全面审核的航空制造公司做质量管理。这样的公司里,质量管理严格、正规地让人发指。
. Z& Z( t$ S- A: o* |$ X当然老外偶尔也会作假,我在日本公司用PHOTOSHOP改过发动机的检验照片发给客户,现在的公司里,刚刚跟上司讨论编造一份审核报告(因为欧洲那边催着要,正式的审核在期限内来不及做)。虽然他们也造假,但是不敢滥造,在质量体系完善且精确执行的公司里,造一份假,以后用来圆谎的成本可能会非常大。9 l j1 m+ \2 X' w' t3 E
(未完,可能不待续…………….)6 M# E$ I: ]* Y
* l& G9 J$ L" ~$ x1 K
4 I# Z- ^' y) C1 h% U' P0 K' V0 z, i) j
[ 本帖最后由 YHHL 于 2008-5-9 22:2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