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2-17 15: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回答一下3好了+ ^# K) W+ ^: ]3 |1 B# w
调质:调质通常指淬火+高温回火,以获得回火索氏体的热处理工艺。一般用于重要的结构零件,比如各种传动轴等,可以使零件具有很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韧性.通常把进行调质处理的钢称为调质钢,一般都是中碳钢(C%:0.25~~~0.5%),当然为提高其淬透性.
6 a+ B, L8 H* `9 y; G实效:将淬火后的金属工件置於室温或较高温度下保持适当时间,以提高金属强度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室温下进行的时效处理是自然时效;较高温度下进行的时效处理是人工时效。在机械生产中,为了稳定铸件尺寸,常将铸件在室温下长期放置,然后才进行切削加工。这种措施也被称为时效。但这种时效不属於金属热处理工艺。20世纪初叶,德国工程师A.维尔姆研究硬铝时发现,这种合金淬火后硬度不高,但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硬度便显著上升,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沉淀硬化。这一发现在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兴趣。随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一些可以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的铝合金、铜合金和铁基合金,开创了一条与一般钢铁淬火强化有本质差异的新的强化途径——时效强化。绝大多数进行时效强化的合金,原始组织都是由一种固溶体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所组成。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时效处理前进行淬火,就是为了在加热时使尽量多的溶质溶入固溶体,随后在快速冷却中溶解度虽然下降,但过剩的溶质来不及从固溶体中分析出来,而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淬火常称为固溶热处理。经过长期反复研究证实,时效强化的实质是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许多非常细小的沉淀物颗粒(一般是金属化合物,也可能是过饱和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在许多微小地区聚集),形成一些体积很小的溶质原子富集区。在时效处理前进行固溶处理时,加热温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便使溶质原子能最大限度地固溶到固溶体中,同时又不致使合金发生熔化。许多铝合金固溶处理加热温度容许的偏差只有5℃左右。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强化效果。生产中有时采用分段时效,即先在室温或比室温稍高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再保温一段时间。这样作有时会得到较好的效果。马氏体时效钢淬火时会发生组织转变,形成马氏体。马氏体就是一种过饱和固溶体。这种钢也可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低碳钢冷态塑性变形后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强度提高,塑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机械时效。
! o" g/ A& g2 a/ C( l8 H8 l
+ p! F! G* w& r! G[ 本帖最后由 renfei0072002 于 2008-2-17 15:40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