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191|回复: 0
收起左侧

[其他能源动力] 我国能源中长期战略构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9 16: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国能源中长期战略构想
" j! H. H- \( q4 ]. q; B4 o4 Z1 x
  1993年开始,我国暂时告别了能源紧缺,进入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全国上下很少考虑限能,能源行业建设缓慢。2002年开始,煤炭、电力供应出现紧张局面,2003年油品也出现供应紧张,全面进入卖方市场。 3 O  l: S% g, u: t) @4 H
  在我国油气资源有限和产量日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制定实施符合国际环境和我国实际的全面能源战略,尤其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制定新的能源规划和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稳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改善国家环境和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c3 J) ^9 ~/ @: J; Z  供需矛盾 2 v$ ^5 y! r$ }& F
  根据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资料,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72.7亿吨,探明储量205.65亿吨,可采储量127.54亿吨,其中约77.07%分布在陆上;天然气资源量为55.16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3.11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65万亿立方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均角度看,我国属于名副其实的“贫油、贫气大国”。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5万亿立方米,仍然无法摘掉“贫油、贫气”的帽子。 5 }8 V3 k+ L, `/ [  N
  我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近10年来,国内原油产量虽然以1.67%的速度稳定增长,但增速远低于原油消费量6.05%的增长速度,原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4 g- l/ Z5 E% Z
  我国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起成为原油净进口国,1994-1998年原油进口年均增长26.16%,1998-2003年年均增长31.63%。有专家认为,当一国的原油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石油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到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超过8000万吨以后,就必须运用外交、经济、军事等手段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而我国近年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4年累计进口原油首次突破1亿吨,2006年原油净进口已达1.39亿吨,依存度达47.0%。据预测,2010年石油总需求2.9~3.1亿吨,依存度将达到50%。对此,我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1 x: u* b' T& J( J4 g% m  资源问题 & |1 P* u, w' x
  当前,我国油气资源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0 _" C7 |% [1 l; w) Q8 Y. d8 e; o
  首先,后备可采储量不足。我国油气资源后备可采储量少,尤其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同时由于能源本身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已成为制约油气产量进一步增加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 c6 l. `. N7 \# ]9 k  [4 t8 f5 A
  其次,风险勘查投入不足。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近年来国家对此投入较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理论研究工作长期未能实现重大突破。 & ]! h# Q$ w, ?/ d
  再次,缺乏供给保障机制,适应市场变化困难。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立,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
! ?* o! x; O& q% L  最后,环保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甚至会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影响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但此方面的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勘探开发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8 V9 c: j9 w* W" Y, `  \  \) n+ k  着眼长远
3 S( `- ^2 A8 s. k3 L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再一次遭遇能源瓶颈的阻击,在过去的几年乃至整个“十五”期间,以油、电、煤全面紧张为标志的能源短缺现象集中出现。面对这样严峻的石油、能源战略安全形势,我们必须制定科学、全面的能源发展战略,既要满足国民经济、环境对能源的需求,又要规避风险,保证能源的安全供给。 / ~# ?/ a& Q! v2 F, O7 u
  能源发展战略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恪守三个原则:一是“综合性的持续长期发展战略”,二是“环保型能源开发的安全战略”,三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根本战略”。实施“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战略,改善环境的新能源战略,发挥资源优势的结构战略,节能、提高能效的研究战略,建设能源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战略”,兼顾“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能源需求”三方面的综合利益。 - I5 j0 f" F; j8 O8 O! u$ u& v" p
  首先,要实行多元化战略。一是能源品种多元化,不仅要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以及精炼的投入,还要尽量利用我国能源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其他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以及可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以进入多种能源相互补充、多种模式并存、多种能源共同发展的能源多元化时代。二是资本多元化和措施多元化,可实施各类资本在法律的条件下投资各类能源开发,并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o# [: b' J6 [! Y: p
  其次,实行对外能源发展战略。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能源资源的同时,应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海外投资、劳务出口、工程承包等方式走向国际市场,借助国际油气这一战略物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快速发展。 1 y- w- l. @7 r0 [5 y4 [4 _) ?  m
  开放战略。在国际上,我们要在国家主权控制的基础上,扩大战略眼光,放大战略胆识,有控制地在国际上引进资金、技术、管理、装备,对我国的油气资源进行有战略规模的,有长期计划的,有短期目标的进行相当力度的勘探开发,在这一国际合作过程中,壮大自己的资金规模,发展自己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准备,以期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达到国际油气公司的规模和先进水平。在国内更要实施彻底的开放战略,三大石油公司之间相互开放,打破陆海界限和地区界限,实施有序竞争、积极竞争。
- j3 W6 j; `/ T/ i: B; P+ F  合作战略。除了国内几家大石油公司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实施能源战略、油气发展战略外,还应同油气供应国开展合作,确保对我国油气的长期稳定供应;同油气消费国合作,特别是亚太地区,以及周边油气消费国的合作,要在油气消费、石油炼制、加工及其技术上合作,尤为重要的是在节能、提高能效上合作;同世界大油气公司合作,通过这些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准。 + u3 v5 |5 Y& E9 }1 S5 v4 r0 y
  资源战略。资源战略的核心是加大勘探力度,加快天然气勘探,稳步发展天然气,加快油气基础建设,尽快建成完善的油气输送管网,以确保我国油气长期的战略安全。 除了制定近中期的能源发展战略外,我国还应着手研究制定长远的能源发展战略,以确保石油后时代、21世纪下半世纪能源的供给,同时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责任、资金和成本纳入能源生产、消费及管理预算之中,根据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情况,确立我国煤电油气及新能源的多元结构,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的能源格局,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 @6 M! [% I6 P6 [( H
  一方面,要从节能降耗上下工夫。加强石油节能技术开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全民中贯彻节能、提高能效的根本策略,尽快形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2 U: [  S2 _) h. i4 e2 C  另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的发展。我国天然气、煤层气资源丰富,供应潜力巨大,近几年产量和消费量均保持增长势头。此外,核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都是既清洁又环保的新型能源,应加强其技术开发,缓解石油产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5 H1 N/ e  }' t+ P1 I7 l+ {

3 w" B" x( v: R4 \  n. h
" h& W# w( X" `3 r7 o- b
作者:华素梅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2007年第19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