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5048|回复: 2
收起左侧

[已解决] 求助:编制QC成果报告时应注意些什么?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4 2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汉中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编制QC成果报告时应注意些什么?
发表于 2008-1-24 21: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一、QCC实施成果评审及激励: h: E; u: M/ Y
(一)
4 z1 W8 y1 ~$ W9 e! n+ m* u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类型
# K% L9 b+ S, C# N% C% n& T1、) \5 n- s% r0 M4 y( r1 N& u% P
有形成果。有形成果主要是指那些可以用物资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通常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1 p. c5 A9 L: e$ R) m* W
2、1 l( ^8 |3 g! N+ F
无形成果。无形成果是与有形成果相对而言的,通常是难以用物资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无法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的成果。
7 [: Q5 S7 C/ f/ @& n' Q' y8 {(二)
2 v. G8 x: D8 r( e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的编写要求
( U2 m+ s& T" ]3 o! m1、
; `" L" U  J  F4 s8 l2 g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语言要精炼,逻辑性要强,条理清楚,要点明确。
3 D4 [. C1 J% x% x- V& X2、
: m% n$ B, S* N  N4 W" Z% [
成果报告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达到醒目和直观的效果。: m: l" J4 |$ `- K9 O5 ?: g
3、
6 r- ^3 _/ e$ _8 O! J2 G& L
应对活动过程的内容进行反复提炼,将最有说服力和最精彩的内容以及在活动中所下的功夫、努力克服困难、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写进报告中。7 O% `& E& r" T" ]
4、( R6 s9 ]5 {/ l- \
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抓住重点,详略得当。7 j! x4 p- \0 k( O, M$ C1 E
5、+ D* G- T  g$ j+ Q: \: ~
注意前后相接、呼应和过渡。
- b1 S: D* i- y9 v2 @6、
" ?# ~: I& [1 x0 K/ B
不要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
; H" u* n, `* Z' X3 Y! Q: j7、2 g' Y& ]0 ?5 F# d5 i$ P
巧妙安排内容结构,写出特色。- H" ~* S: G5 Y  N+ M5 \! C* g+ G
(三)( T+ I1 r* S! x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的编写要点4 P% y9 r# d. K
QCC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的编写要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r$ W3 I: o* a$ e; z  G1 _. I
1、+ G1 B2 b, ]. y
把提出问题的理由和目的交代清楚。5 ^+ D3 Q) F. r- j
2、
1 v" G! P* h' |1 [) H, D
把活动过程进行简洁描述。: g9 K3 X2 c( M9 ^2 [  q& t$ l
3、  J7 D+ y! c6 _6 e4 h* N; y
采取了何种对策。+ \8 O( r/ p( k* w( |7 j$ y* E4 u/ `
4、
. _. C: m/ R' N9 }* t- T( M+ u( c
对策实施效果如何。
9 K3 C& r9 w3 f6 [3 \5、% W. C, Q; b7 {
措施巩固和进行标准化情况。8 H+ z- e& F- z  H$ g& a3 M
6、
9 M0 t0 \6 d4 E. Q; Z
对活动过程和教训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计划。) U# D+ p# [7 `: j$ \
(四)2 W/ D! x' j' p' @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的编写格式
) p4 ?4 }" q: \4 d2 D1、5 ^- X. B: ~6 g9 J  [
QCC
品管圈介绍。& D( _; B) Q% t; Y
2、
$ n$ M- u" |) R% {# S% Q8 [5 J
选题理由。
& l2 b, r: Y. K8 W3、" y# b/ ^' ]. V# `" s# l/ B
活动主题及目标。
' {7 p! K5 R' ?  L+ B1 f2 a5 |4、& |6 n+ u/ ~! n
现状调查。! D! w) Q' ]% J' P0 ~6 e- G& v
5、
$ i- H! }2 G+ }/ d
原因分析。9 M% e/ d) o, p4 }' v4 z
6、
6 U: X9 X& x2 p/ t2 o& W( x! E/ W
原因验证。3 I0 E% g* \+ t$ m) e
7、+ y  N3 ~6 J# r9 ~$ U, i7 c, V  e+ D
对策制定及审批。
% N0 x& f1 l; y5 v" T9 K) V9 h8、
, m6 F9 i5 q3 m, Q" ]6 X6 g9 ]7 R
对策实施及检讨。  ?) t9 `$ G9 n2 L9 d) u
9、+ z* b6 Z0 \/ d1 |# i
效果确认。
: s1 ?/ b5 \5 L/ q10、, i9 f/ G4 o0 l$ x3 C- }! _
措施巩固及标准化。
, T' v. o& o- ?, `11、
8 h8 Y# m9 A0 q
活动总结及下一步计划。
2 n. R4 {# Z( T; d(五)& o5 @9 g1 G/ f7 {0 {, k) @; f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的评审
. Q! F4 [  E8 I0 G1、
, h; K, A1 Z* q  `4 r
评审的目的。
. c6 n" _& Y# a& t- d为了肯定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出不足,以不断提高QCC品管圈活动水平,同时为表彰先进、落实奖励,使QCC品管圈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 r4 w' M) C0 N5 |5 r2、
( l; q# T0 b# a
评审基本要求。0 F& V& c+ ?+ \5 r( |# W- t; r
(1)
! e+ N! _3 {/ z. R4 n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 k! v  p' j* K& S+ V5 W(2)
' f9 J) j8 L0 u0 {
有利于提高QCC品管圈的活动水平。
& ^- K/ U5 t) A9 H0 W  p(3)& V) w0 U8 r- `( v$ w+ X7 |$ J
有利于交流和互相启发。
; O# o$ Q/ u6 r7 o, I3、
- w) h" M5 s5 J8 q8 ]! p& ]
评审原则。, x1 a; q0 U0 G6 k4 T9 {5 H
(1)
" @$ c2 M' c/ T) p! U" U" e
从大处着眼,找主要问题。, q& K* {- i& a1 R! H
(2)
+ X. k6 B2 V+ z2 `% v0 {$ f. u% I
要客观并有依据。
% R  S5 C$ o0 p0 E- d. e(3)8 `/ `& R+ H( q. `. G; M+ r
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 Q& |, L% [/ ?  T9 |$ D
(4)
& d" E; k' p" R) S, v% q9 L' y
不要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选优秀QCC品管圈。
  l. J2 H) A' c& N. S" N4、
4 o& o) O. P, ~2 H+ {6 Z+ L
评审方法。
1 D# G  x7 t7 L- e' }6 O" ?* C评审办法由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两个部分组成。, q4 ]" X( n$ u) l
(六)
# _, l7 S: y! l5 c! \& ]# h; G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发表评审. O: v& ]/ }* t% [4 @  Q
公司名称
QCC品管圈名称
类别
课题名称
发表日期
评审内容及记录
序号
项目
内容
评分标准
得分
备注
1
选题
1)选题理由
3 H' }+ d6 [. K" x, @2 K& s
815
2)现状调查及分析的程度+ l( j2 [  f* s7 `3 L2 z: H
3)目标设定的理由及适应程度
9 s6 j" O' l7 r% H
2
原因分析
1)把握问题的因果关系  I  Y* Q  D. g2 Q" J7 n3 |5 c
1220
2)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 O1 Q  b7 h6 t/ E
3)把握影响主要原因的程度/ e  a! d+ I1 @1 l+ e* C6 u8 p
4)适当地运用分析技术方法; W0 `% d$ u5 ^! _* M& B: z# U2 E$ F" x
3
对策与实施
1)正确制定对策6 J% h) u! _( w5 b/ ^
1220
2)实施对策的程度
$ W. F. ?/ j7 ?  ]9 ~: \! v) h
3)适当地运用统计技术方法8 d% ~- d4 ?, ^; J! T3 }! D( ?0 U
4
实施效果
1)效果确认和改善目标达成的程度0 c9 M; W9 h5 N4 z& J4 m
220
2)改善前后有形和无形成果的比较
3 i2 C6 Q8 d; C1 G! @
3)效果的维持及巩固情况
2 T! @6 H  {3 y0 O
5
成果发表
1)发表内容通俗易懂,以图表数字为主,文字为辅,清晰简明3 {  u* ]" S( V4 `( a
815
2)发表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 i+ x* `% x% ?$ [8 \' D$ A
3)仪表端正,态度诚恳、口齿清楚,交流效果好% c: P1 ?+ d# |
6
成果特色
1)主题具体、务实5 j2 W+ [/ Z0 O( L
610
2)具有启发性的特色
& e; W* S9 j$ S& @8 m7 r7 `
整体评价
得分
评审人员
注:成果发表评审表中各项具体内容说明附后
成果发表评审表中各项具体内容说明
1、, b. H8 f% H- u3 b
选题。
, j* p) V9 i6 {" Z(1): h& \. @2 R" G
选题理由
" x) M8 k3 v+ ?  q0 _% u7 D0 f: \
* ~) X9 _8 r6 \. U
说选课题是否与本企业、本部门的目标及客户需求相结合或是本工作岗位亟须解决的质量或管理问题。! H3 b) e4 @- k$ c7 C
+ g! h( z( i5 N
所选课题是否合适、具体、恰当,圈组成员是否有能力完成。
4 m! i0 [( g& `8 ~' `& Z( f" j' ~(2)
7 y! _, I0 N+ f, P
现状调查及分析的程度* b+ g% x! v2 m
; Q) v: F2 S; [
现状是否清楚,并通过分析已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
# B4 |. ]& P" ?! ?$ q! P- W; P1 M0 K: z0 e( E% G# ^
是否用数据或图表来表达。5 N9 K! `+ _+ y3 v

  r6 R! \. w1 I4 Y6 m! l4 Y
能正确、朴实地运用工具和技法。6 a* Q: B. v0 |- G3 S
(3)
1 `9 a& p1 w/ L. s! a" F, A2 O; G
目标设定的理由及适应性
( A( W( e3 C7 Q- b  [* k$ ]& e, y& m0 H
目标的设定要与问题的症结所在相结合。
" C/ ^8 s" I, q& f8 W% i1 i- o+ F) e2 p8 V9 A
要有明确的目标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h6 N/ r( b( _7 Y6 l& K

6 c# t. X5 B' Y+ ~
目标水准设置的依据充分。
* ~1 P( P+ L* v0 c' Y  X4 x
- y8 @8 ~8 s8 t! m. j
目标要具有挑战性。
8 Q* V. v" z6 b  C! L, q0 z2、
, u$ u7 i- R5 l$ h; s# U/ Z4 l- |
原因分析。
. B5 V  h, t5 y+ K(1)
3 r; A; g4 o8 ]5 `. V# ^. A- V5 ?; P0 w
问题的因果关系。
  r, s" \  C3 L3 c3 z% b$ ^! t8 y7 o: D0 M
以图表有条理的表示。
3 g2 t7 ]7 r9 a, g6 e0 Z7 x5 O7 D- `  I3 ^6 W* M3 ?: h: |
因果关系明确清楚。
$ T8 \* }: I1 H2 G+ a+ b) r4 m' Y' D; M% v
能针对问题的症结来分析产生的原因。1 F* G: y7 N6 P! F! ~; E; j4 g
(2)1 o. ~! J# b' t! r+ c: O% j5 e6 O7 C
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x% G& c, _; g+ M* r

3 L5 A3 f4 _, C6 I* M' ?
可能影响问题的原因分析全面、透彻、层次清晰。+ U, e7 P7 }3 C0 U. c5 O7 ]: o3 c
- Z& m6 j+ B9 V% z* C0 p3 N
分析问题时,遇到困难的努力克服程度。
9 i9 t4 e& m. T7 G8 z8 ](3)
$ Y4 F* L+ [" _3 G$ ~) Y- ]
把握影响主要原因的程度。
' u9 z" z1 o, |
: }6 G3 M3 @4 e, G5 M9 n; x7 |
用何种方式来把握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程度如何。
4 d* R5 U7 ?3 o7 B0 H
) `( P4 ^8 e. D& O
能用客观事实来确定,应有论证过程。
/ \- D: _5 E7 M( l(4)% l* C2 x' @% G) C9 R6 ^9 S
适当地运用分析技术方法。. W* L; @! u6 }0 d+ ]
. u. I- C7 ~7 B; e# i% R# F; m% h/ Y
适当地运用工具,宜简不宜繁。$ Q1 B: ?  F/ V1 }

- b( _! N" X5 s
正确地运用工具和技法,不牵强附会。5 v5 N  f& n' R0 n
3、) o3 P5 W- G: W7 @5 U$ K4 G
对策与实施。! c/ j8 c! ?2 O$ T0 d, X( L
(1)0 w5 {+ F6 n1 Z- C) y3 _4 E
确制定对策。7 p8 Y8 F2 Y% n% ^
① 对策应由分析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的过程产生,与要因相对应。
9 U& ?9 Z1 z$ z0 |$ a' X② 对策应明确5W1H
$ }9 [  @% W' U3 f# d0 S(2)5 l$ X: ^$ E7 a0 Z/ B! K6 p0 I* ?
实施对策的努力程度。! L) [0 `/ V0 \; v
须彻底实施对策。& Y' z( Z7 q0 j# I; _* l) K
大部分对策是由本组成员来实施。( f! k$ o/ r0 g+ l
实施对策过程中碰到困难努力克服的程度。
  y2 i( p3 f7 D, A& ~( t5 p- e! `- j* ~ 对策未达预期效果时,另谋对策的程度。
; B. R5 v' N8 `: h4、4 g0 Q# Q) h; x2 e, M
效果。( Y, k# c9 k0 W5 M3 T
(1)5 ?4 z& n! a# Q. A5 F
效果确认和改善目标达成的程度。+ f" V. |+ B# p2 f9 V
* u+ J# I8 r, O( D/ Y
效果取得后应和原状进行比较,确认其有效性。5 U' a. \& v+ o4 o
1 Z! T& Q3 H5 a/ O) f
目标达成程度有无明确表示。" H$ n1 o. s8 r5 w

4 r! d7 T* |; o( U" r- l
当未达成目标时,有无对原因进探讨和采取后续措施。
) F& G  Y- t" m+ H* Y(2)
+ N4 ~/ \3 H; Q  ]) f. }
改善前后有形和无形成果的比较
$ b$ K. G) a# i8 t! e  U
: B; t; p% _! X% r$ K5 U6 x. k
有形效果以数据表示,客观五夸大。. Q+ E0 k6 p' ?2 L: |

  C5 S/ b8 U( }& s
无形效果有评价。
2 R/ S/ i1 _- w7 [8 Q/ O3 a& W
1 F$ U% ]6 f4 m
圈组自主改进团结奋进精神的体现程度。
: P# u/ p, D% G. W' p1 K3 @* a! i(3)) ?5 L# z# x: z1 X5 r% {9 M
效果的维持和改进7 p- c# z8 x; Z

; P/ }/ C3 O* G% R
改善后效果能维持、巩固在较好的水平,利用适当图表表示。
0 o- K/ Q3 F* J$ l8 R$ ~% Z
1 p6 k. q3 x9 G$ c) l' T; g+ n4 S
改善后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是否进行了标准化工作。0 l7 f2 x* O/ p, Z- F
5、
1 U; C  {( M0 i) m  Y9 K$ J; z
成果发表。
3 F' M  u& j4 ]: x1)发表内容通俗易懂,以图表数字为主,文字为辅,清晰简明。  V# X0 Z7 \7 v# |

$ B- s9 n; x3 @! J7 g. }
为注重交流效果,发表时不宜用专业性很强的词句,在不可避免时,应用必要的简单说明。0 c9 O( w- }3 ^6 ]  f5 u

% C1 N: S) w# J6 t3 f# C0 _# T
发表资料以图表为主,避免通篇文章照章宣读。
- n$ V+ q# y  r/ l! j
% M' y* H' O( \6 U$ O
资料力求简单、朴实、文字端正、清晰。+ V8 P! c1 Z2 |0 ?" d8 {& N
2)发表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1 F5 I, p6 o; h1 m7 l. F2 H) T- Y8 x0 h$ [$ W# `( }
整个活动应按PDCA进行。
9 C8 i9 k' E6 {0 Q- N9 X  V8 \3 y/ \3 p4 M- M& U
每个活动步骤都能交代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N2 J4 R6 D' K" R. U' x2 F* X
( @- y5 {% b1 q
重点突出而不需面面俱到。, u( h0 a! U. H& n
3)仪表端正,态度诚恳、口齿清楚,交流效果好" f$ D' O1 U: p4 J  C; Y0 s# a! s
① 发表时从容大方,不紧张,不做作,表情自然而有礼貌。
4 }& A- G) l8 Y* J8 e② 口齿清楚,面对听众。) p# G9 c9 \0 L
③ 回答问题时应诚恳、简要,不强辩。; Y: s5 Z2 d9 W( V8 Z
④ 发表形式有新意,听众反映好。% F- N. }1 Z( m
6、
7 J2 @) |1 G3 K
成果特色。2 j" {8 o1 o/ d4 M, F
(1)
. H3 J0 G. j* d3 X, ~2 y/ ?" x8 G
主题具体、务实# P+ E  ^% m8 _, V) C: O
1 O( U: W( D# ~5 Z
主题应力求具体。
9 H& c) b& y4 S/ ~2 C
2 `& x5 N* o: B2 q0 t4 O- [, @9 l
活动过程中力求务实。9 W! |! V" ^7 P' W: ]% J
(2)
, k) M% w$ w" ^3 R) N+ [
具有启发性的特色: H: B. k( I# \0 v8 ~
/ t$ u( X4 [* w2 j( X+ o
活动过程(包括发表)生动活泼。8 @% {1 n: s' d. x6 i" o% ?
8 O* m+ B- d7 ^' [5 @0 t
具有一定新意,有启发性。, z/ V9 P) U* q! {5 x* C/ H" s2 \
(七)
0 ?% z0 g: t2 z$ V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现场评审, I* [1 ~3 Z* g& ?, o
QCC品管圈活动成果现场评审表
" V: Y$ I8 Y0 T  [) ~
公司名称
QCC品管圈名称
类别
课题名称
日期
评审内容及记录
序号
评审项目
标准分
得分
备注
1
QCC品管圈的组成
/ K! G0 q1 p3 @+ c; _; ~' r
25
2
QCC品管圈集体活动及活动记录
+ \& T4 x, }0 Y; Y* D) r7 W3 ]
512
3
QCC品管圈成员接受TQM培训情况# M8 e5 u9 u" O. B( _" x' H
36
4
QCC品管圈成员对于活动的参与程度4 c* Q. h* z3 Z$ F; Z: E& {
36
5
充分收集并应用资料和数据情况0 h/ p% \0 d. v# z: s3 \! T
48
6
实施改进对策的努力程度及有效性
3 Q$ E- S+ o3 M+ X! u  Y: C( E$ }
512
7
实施效果的维持和巩固  x5 v( @. w6 ?4 g
410
8
充分发挥QCC品管圈成员才智和创造性的程度
0 j/ t, q; R% W2 d1 `: a; p1 j
37
9
QCC品管圈成员对QC手法应用的熟练程度
& T  x1 O) Q. }  Y7 b$ U
36
10
QCC品管圈成员对QCC管圈活动知识的了解程度) ]- y; r8 @6 h
36
11
QCC品管圈活动经历及持续性
3 G6 D4 O1 G% j# e( P7 ?7 I
37
12
QCC品管圈活动的环境
0 U7 R  B- u1 M5 ^+ w
25
13
QCC品管圈活动成果对本部门、岗位的影响及贡献8 V: I  P6 L1 t) e5 d" s
510
整体评价
得分
评审人员
注:QCC品管圈活动成果现场评审表中各项具体内容说明附后

1 V" F  A# [/ U! d
QCC品管圈活动成果现场评审表中各项具体内容说明
1、8 v- ]3 f" f: N$ Z
QCC
品管圈的组成- x- e8 E" j: h" W* f# z
(1), |* |& ^, `% X
QCC
品管圈的成员及人数。  S" w* _. U2 J8 p; Q/ M! L
(2)
$ g, a& X9 Y. b7 A+ _" F
QCC
品管圈成员工作性质的相关性。
& _  v6 C- x5 g9 D(3); e/ h& q. V" i8 U  J5 u5 L2 t
QCC
品管圈注册登记情况。  k. h: F, k6 b0 n4 b" ~; F
2、/ o- J, I2 Z6 ~0 Y
QCC
品管圈集体活动及活动记录
6 \/ H- |/ r  D% b, f5 L  r, O(1)
$ \: y/ J. Z' o0 ]$ z; Q1 q
定期召开圈会,开展活动。1 X6 _5 S' G: H! O3 F
(2)# R, G" T, k3 \) F9 B& \7 ]; r  ~" ^
圈会有明确的结论,并安排成员努力实施。! x, C9 W' U& ]: q& s
(3)( a  A2 Z* n* q7 d5 ^- l# ~
每次活动都有事先准备和实施情况的跟踪。& G# x7 x+ b1 j" p6 G7 T; \
(4)
2 ]- I* G/ q' Q' j1 k. {
活动记录完整,从记录内容可看出每次活动的全过程。/ z1 A, }7 f0 J6 K
(5)
& S4 _) _0 _! ]2 v# I
记录内容与发表资料的一致性。
. Y8 i# G, V! b! y; n9 l3、' a/ l0 E0 o0 E2 `8 k; z8 ~
圈长及辅导员的积极性* T( E% o0 Q4 L6 E, C1 E* B
(1)
  R* N2 C8 S9 A" s0 r; J/ w$ `  `
圈长具有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积极地带动全圈有效地开展活动。3 d% @; \% `+ H$ P% U; r  a- U5 X
(2)# b8 ^0 \0 M4 Z. G
辅导员在平时活动中热心指导圈组成员有关QC手法的应用。
  O/ w- C0 P8 e  z2 I( J; o4、
$ _0 I; \: T' T, H8 MQCC
品管圈成员对于活动的参与程度# y) q  U" b- Z/ y" s4 S" @
(1)
* W2 o* s- L: s6 c/ j  {
召开圈会及开展活动时,成员出席及发言的参与程度。
. [8 c6 ]! q2 z5 \+ ]9 g$ ^0 L$ Z(2)" M1 C" ], E6 l4 `3 ^$ _
活动期间成员承担工作的情况。. B5 D# R6 ~5 v/ a4 E* c
(3)  {  h- i9 w% ]5 b
圈组成员热心参加上级举办的有关质量管理活动的情况。$ Z  p7 t! D$ X2 z
5、" d6 C2 }% C6 q# I/ g0 Z
充分收集并应用资料和数据情况- L$ c7 J& [& g' J! A/ Y
(1)
) U* ?- _; [- \, T, D0 ^4 U! J$ _
充分收集数据并能明白表示问题的症结所在。' o: w- G9 J, G* M1 Y) D
(2), W0 p& [" `# ^: n) f+ W
数据具有连续性并有原始记录。* D2 Q0 s- b2 A
(3). S: B+ N7 V9 D) G) H3 N7 X! |
数据真实可信,与活动内容直接有关。
, E3 g. ^) z& w% a) @(4): d2 b6 q0 l( Q4 i  a/ f/ h
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简单明了。( _8 L* F* S8 w/ k
6、
% [  Y- _" T$ d+ e0 [8 |$ w/ m
实施改进对策的努力程度及有效性
% v: k- ^* A# o8 I) s(1)% E6 A' v; K0 ~( t1 E5 G4 @+ a" ~
对策具体可性,不抽象。
) _( t- W. s  R; ^9 w(2)
: y% [/ E1 T" |9 G+ Y2 G) Z1 p+ T
绝大多数对策由圈组自己来完成。
, U! x7 u' `  y& n1 x) |2 K) _& }(3)! T# g0 [2 C+ h- ?' \" b. `
为实施对策,圈组成员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
& k) B1 C* W5 U: ]. G3 T- o(4)& t' T2 }3 s8 x/ t
对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e. ]( j2 G6 M5 _( ~4 n; V& `4 a) W
7、
- W) R& N* N9 w) H  Y# p8 r
效果的维持和巩固
3 _# q: d8 n1 g* @9 }(1)
) d2 \* ^; ?  s" w
本次活动效果是否达到所制定的目标。. O; E5 \/ R" _5 K$ @6 c6 t
(2)# X3 A) s- p. R. t- K& V
改善的内容是否已在日常作业中实施和执行并纳入标准中。) X# E4 Z8 W3 l% V
(3)
& ]$ U( T1 Z* K7 B' |
本次活动效果的维持程度。5 j; l, Q/ o8 h2 z" m" }$ K
8、
8 w7 S5 h) u( y2 ?: X
充分发挥QCC品管圈成员才智和创造性3 f2 G( T) D: T$ ?' p
(1)8 t& S# s, r. N+ `' _+ v; O* F
活动中是否体现出群策群力。  Y1 ?4 `$ Y% t! d" m* T
(2)! }7 A8 k5 A; d' D" K3 |/ R
是否体现圈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丰富经验和创造力。2 C0 J3 d& X- \2 m7 h& s
9、% S! u9 _2 {( h
QCC
品管圈成员对QC手法应用的熟练程度- z  V% o; [9 Y8 v; J: T, O2 [
(1)
. ^6 v" I. }' j6 d& i0 p
圈组成员对本次活动采用质量管理方法的了解和熟练程度。
+ l6 p7 U4 K/ E6 I) A: d0 ~; x(2)
5 o- L! k+ L+ f* h
采用随机抽问圈组成员的方式评价。  }' c; j* r$ j: {. n9 c
10、0 a; L% ?+ K' r9 x3 q2 D) R% [- y6 K
QCC
品管圈成员对QCC管圈活动知识的了解程度
: e$ v3 _3 ^) l(1)7 v7 w* U; E9 Y6 B" r3 Z* c
圈组成员对QCC品管圈活动知识的了解程度。' f/ Q0 Q2 V% w6 v, y; k
(2)- S8 P& Q1 G3 A8 m/ c% Z
采用随机抽问圈组成员的方式评价。
1 c) B+ f' n! H" d, \4 d% w11、
( v- F- i5 W/ ~7 y0 [QCC
品管圈活动经历及持续性0 ~* s6 F$ a! C9 W: S8 M% r
(1)
& i( b0 o9 M8 J. L
圈组过去完成的课题情况。
+ K1 L% k2 J# ~% m5 ?' h(2)
3 D7 }4 b5 b# \. q7 v6 l" f
是否连续开展活动。
  y4 O; |5 J  t* Z0 ?, [& O: D12、
: W' g8 o/ r/ }* ~; H5 tQCC
品管圈活动的环境$ W' m, {2 a+ l% D( Q
(1)
6 C# s; f+ R: a+ a% J( a# Z
圈组工作环境整理、整顿的程度,安全管理情况及日常工作管理。2 y5 Q+ m; u" Q# R
(2)$ }# a! d; n# k, s  `( c7 M0 d
活动精神是否体现,如活动园地、标语宣传。
6 B1 e+ r9 ^. W/ i& c13、* P; d) c; z* U6 w% U* R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对本部门、岗位的影响及贡献9 [7 y/ K$ V  ]% O5 |; D
(1)
2 {2 f( X- x9 R/ X/ ~
本次活动成果对本部门提高工作质量任务的影响。
) o) l5 H3 v* c  Z(2)9 \4 ]: P% I9 s* h1 I
自主改善、团结合作、主动进去精神对本部门和岗位的影响。
: }; K" D) }) X5 k) o(八)! O  m7 l( r% t1 f5 k  j" d
QCC
品管圈的激励  I) z. _6 H. V# ?+ R
1、
- b- F6 S4 h! q4 y. ~1 z3 w8 yQCC
品管圈成果发表的作用* i: x; _/ Z5 h6 W4 O* V
(1)! [2 H6 G) g# e! i% |7 F
提高员工科学总结成果的能力。在规定时间内QCC品管圈成员把PDCA活动全过程和取得的效果生动形象科学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等充分表达出来,就必须掌握成果编写和发表技巧,是一次再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过程。
. f( y/ ]9 q. l1 R  ?(2)# E  c, z5 f% I( x( E$ Y) {
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和促进。在QCC成果发表会上,大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进一步提高活动和总结水平。
8 e) u, n4 d5 Z9 N" \+ _% y& j(3)
) p1 c6 L  Y) g* S
增加评选成果的员工基础。
# f  E# c& d' m, F( z. b6 R* a(4)
8 O' R/ N2 l/ I! J. _$ a
激励员工士气,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 V% ~# D% o+ w2 V6 T5 Y- Q% w(5); u. m: E5 n/ a2 {9 O. |
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员工参加QCC品管圈活动。! H( J4 x/ \/ h$ ~* E
2、
' D% g5 o/ ]$ g1 _3 F5 YQCC
品管圈的激励# v' u" [  l# u$ V" i
QCC品管圈小组的激励通常有以下及种方式:# s6 W+ J" `: ?
(1)
0 B2 K- [9 r/ e" R; X
理想与目标激励,将个人理想与目标和企业理想目标结合起来。! t$ U. L3 ]- |6 w" U
(2). ?" P9 q/ }8 B* f
荣誉激励,对作出优秀成绩的员工给予表彰,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
4 R( W0 E( U7 H3 U( r7 u5 Z1 t(3)  E4 n' J* {3 y: J5 a
物资激励,物资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包括提高工资、福利、奖金等。
! d' @5 k/ `" z" R& u(4), B* C$ L, h! X2 f
关心与支持激励。
7 e( M  v/ w5 h, Z(5)
' _5 ^& i  a9 U( \9 S, l0 G+ K+ R
培训激励。4 Z; x3 t+ x6 \# F- D
(6)0 v! O  ]6 Z  g! p* n! ~
组织激励。
/ {  k" g) x+ S/ S( w# M  |9 L' o3 D5 T) d. {' _
+ i& G/ `# H( p0 }# n4 v( Z" V9 o: j
二、QCC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与发表0 V3 V& L, B' q. ~# o0 H
1、
2 ~- a  T6 a  t7 g6 C( o: I% T: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应包含的内容2 L, `0 y" Q: ~6 y0 C
(1)
0 e; w. B- D. W# c
组概况,包括人员组成、QCC培训平均时数、本课题累计活动人次及时数等。, W/ E2 j' v8 V8 x/ T9 c, j: z+ B
(2)
" g$ ]7 i9 h7 h8 K
发表课题名称及发表人。8 w, j* F! M6 X1 M; s4 z
(3)+ F( u6 t$ b# y9 `( y/ _7 c
选题理由(尽可能给予定量的表述)。" h- M) o: d7 q+ a* N
(4)
+ u- V! s  O# @; C
现状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分析原因。. N. _9 p0 ]5 p6 `- i2 Y
(5)
- E" ?. N+ }  D& T- h
制定对策及实施情况。3 l: q3 G( `+ r! F6 G! g$ ^: o
(6)
( a% F/ }0 p: ~5 P. ]2 m4 b
效果检查及标准化措施。
: Y* V- ?8 D6 o$ b9 t  U(7)" E/ m4 V$ D: W* \0 m
完成课题的主要体会及下一步活动目标设想。
* o, M& z, ?5 D) ?! s2、( t3 o- Y2 u% N+ Z0 o4 n& S
QCC
品管圈活动成果发表应注意的事项% s& N" t" |! }0 `9 b- Q# n
(1); _8 L, Q* m- M4 a3 K, [' {" D
表的成果、材料,必须以活动记录(如会议记录、活动内容等)为基础,进行必要的整理。
5 J& W9 N7 Z* ?. W+ o( _(2)& z1 s, M4 l9 R! Q, g* m
成果发表者,必须是熟悉本课题活动的小组成员。# Z8 X3 `9 b8 V& e+ S' ^3 Y: c- a
(3)
* j4 D1 I' D" Y8 Y
凡是要发表的成果,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考证,要实事求是。( o9 Q, ^4 Z% Y% N
(4)
( |$ l3 J" u2 S% y$ P
要正确、灵活应用数据统计方法。
. Q# u* W- `; L. W1 O3、, O5 v- q- S* ~: e5 |
由品管部会同人力资源部、行政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QCC品管圈活动成果发表会。
* y, v" t4 J8 _0 ^/ `8 n2 y2 T(八)成果的评审和成果奖励
4 P' h4 a8 e& l3 d& ]1、
9 Y3 l6 u; M& q5 @2 X
凡经品管部登记注册,并能坚持活动的QCC品管圈,在课题结束后,应认真总结,并写出QCC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及时将QCC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连同活动记录送交品管部。1 p( y( Q$ Q& B5 L7 u) C1 L
2、
: h" t' n8 P8 Z. N0 W4 ]2 M" d
品管部收到QCC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后,应立即转送相关部门,对成果报告书中的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核实,在此基础上由品管部按照成果大小、奖励标准提出初步意见,呈报QCC品管圈推行委员会审核;经推行委员会评出后,按响应的标准奖励。凡参加成果发表的QCC品管圈都另颁发参与奖。8 ?4 K0 r  S! _0 N) d' G
3、
/ d2 r' G! p. H( e, hQCC
品管圈所取得的成果,由QCC品管圈活动评审小组审核确认后,按合理化建议奖励标准进行奖励。
: o- V4 T4 F6 {" r: x9 C: C, [  (九)相关记录
( D; y6 y& u+ g1、  ]  I1 p* @7 t/ O
QCC
注册登记表
3 _! K6 c& ^! b1 I9 ?* |( N8 R2、
2 u0 u: X2 y9 \2 j  rQCC
活动课题登记表
. k% s; b- Y- E' ^7 A) s3、0 }6 M5 h7 k4 [
QCC
活动计划书
1 R% s) K1 \3 B3 Q5 Y4、
( P1 ~, B1 q2 a0 v! `) G1 NQCC
活动目标制定书# l* ~8 ^( Y- ]# P! a: d
5、7 ^( Y: t1 w1 u8 F
QCC
活动计划表
' c  Q; u; D0 X' e% `6、
% A6 F' X; S; L, G: D) [% ~QCC
圈会通知单& L7 h& ?: W! p" _  a, \8 i
7、! G5 V& u& E$ X2 D0 @! `
QCC
圈会记录表
3 D! G, R& E# T4 e8、
' P7 n2 s# c2 EQCC
活动辅导日常评分表- n! v6 V9 ~8 Z4 T) G+ z
9、
' s) u) j( p4 t# j& s4 U( LQCC
日常评分月报表8 [3 k7 a9 b2 T1 }
" w6 H! H" A4 F% X6 X
10
QCC奖励登记表
  W5 r/ A6 r5 u" Z3 L- Y11QCC成果评价表9 Y: Z5 T3 u* Y7 F2 L& G
12QCC对策实施表! g- D9 h. D) w6 ^$ a
13QCC活动经费申请表
" ^9 O5 m  ~9 m, ]" r14QCC活动现场评审表
# j- _/ t1 N& S6 x' E" L15QCC活动发表评审表- n4 O) m/ }! S* Q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YHHL + 3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5 10: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楼上介绍得很详细,可以按这些资料进行总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