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06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热处理基础知识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1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淮北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收集了一些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也不知道怎么样!热处理基础知识6 \& \: b, w9 I: E( X
退火--淬火--回火 ) [# K; y& [0 t# l& w8 y
  退火---淬火---回火 4 M1 [! d9 i3 k3 w0 {6 ]5 M& \  v
一.退火的种类
6 N9 h# n/ f$ ^. r1.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 P. W/ p2 e+ c* W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
! M+ p6 \7 _+ O* a2. 球化退火 , [, D# p0 ~# y5 Z# C9 \9 o! f/ J. V+ q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1 B8 X1 ]6 _( f9 [, K% j/ @3. 去应力退火 ; M4 i  C, s( O3 b' i6 {; T7 S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 7 C* w8 P/ N8 y* F* b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 C8 e  T1 {. Q3 y0 r4 Z; g0 u% q
三.钢回火的目的 " L7 J3 L0 Q2 B' f* C) X
1. 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 U! i/ x9 S# X2. 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2 R. y! G5 V- N! v. j) I6 a- l3. 稳定工件尺寸
8 e' A! y8 P& J: ^4. 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 d: C. N6 a- ?) P2 a- V9 |; U( W2 T8 D8 K: P0 t' x) J9 C

% J8 n" u- u3 w( k/ p3 Q加热缺陷及控制 : N+ o* V5 R7 p$ {, g! E, v
  一、过热现象 ' J1 x4 M5 T  @4 e1 _' s
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 O2 S8 v5 R: P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 l& D4 _9 q4 L, C/ H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接口,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接口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 o- [2 v  {8 U+ E+ H0 L" ]$ r# N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 W2 \# C- W# N2 S: ^4 U二、过烧现象
( q& i, U: F3 W. U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 H2 [: I! J6 c1 F9 G- Q7 F6 U
三、脱碳和氧化
5 ^* s; e  z$ U  O- G  B7 D$ \! d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8 j6 E& V1 q  V( P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 P  p9 X2 y) q2 Y) A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 + o2 f$ x. I- X, O+ L  Y
四、氢脆现象 / t3 T6 m" k  P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 D) M6 Y! e  V$ d- E  {; m; O3 y
# `5 M$ M$ \% W" C6 N4 f. s
' I$ f: X( i( s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概念 + q9 Y0 _) t; u( w
  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 7 g# `$ B6 _& m
1.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 Z8 K$ x4 Y, \( r6 e; b: H
2. 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 M: X3 [  j6 p4 l3. 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1 m, y- |# W# s# w: ?/ V
4. 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0 U) a% _5 z$ T
5. 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 U* G6 j& t( E8 h! Z- A6. 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 K' I* Q; c7 q4 q7 _; X
7. 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 h  M* F# z% u3 E8.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 W6 X! E  K, {! M9. 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6 l- G; p$ ~7 t0 P9 H
10. 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 e& C' n( o5 I( T0 c
11. 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 y  E; M5 _' ?5 s" ~& n3 x( v5 Q8 d" C' ~# W. ~
2 g! z& e3 y0 Q$ W- r9 Z
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6 s; n+ T4 @" M" _2 ]% V# v
  根据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以下几种:
. H+ n/ ], ~3 q(一)低温回火(150-250度)
3 x4 d. v. K9 D; Q0 y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
4 _$ \7 a" A! A$ ^0 r1 W# {(二)中温回火(350-500度)
- n# |, c( l% S/ D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35-50。 5 b8 L& q$ ]7 L; _: X0 @
(三)高温回火(500-650度) 1 R4 d+ `& r1 r* b# V
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B200-330。9 o& [0 D, L6 m, e# m: |, z( V. u7 N
钢的氮化及碳氮共渗
, l: u  E5 S2 K- T  钢的氮化(气体氮化) ! a, S* G/ ]8 h) p9 \+ \
概念:氮化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
- Z9 u! Q! l" s) }2 Y, [( k2 I它是利用氨气在加热时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钢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同时向心部扩散。 , {* L- \2 ^+ [; @* l
氮化通常利用专门设备或井式渗碳炉来进行。适用于各种高速传动精密齿轮、机床主轴(如镗杆、磨床主轴),高速柴油机曲轴、阀门等。 3 G1 e# G/ T( l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
1 @0 f+ U- ?2 |! M0 W- L, ?1 `由于氮化层薄,并且较脆,因此要求有较高强度的心部组织,所以要先进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
; p* D+ @. x" t+ t# u钢在氮化后,不再需要进行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大于HV850)及耐磨性。 ' d# g  h) q. x& Z9 q
氮化处理温度低,变形很小,它与渗碳、感应表面淬火相比,变形小得多
% h5 L; X; t3 k  [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作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是广。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E4 G4 g# ]9 y% w/ e4 W- R
) T8 _3 @0 C8 A. n6 w  p

* ?: p9 t5 [" C( i( [
. \( r+ ^1 E( A/ L8 G; U7 ?热处理应力及其影响 6 A# k/ n2 E! ]& X: ?0 ?
  热处理残余力是指工件经热处理后最终残存下来的应力,对工件的形状,&127;尺寸和性能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它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127;便引起工件的变形,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会使工件开裂,这是它有害的一面,应当减少和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应力使之合理分布,就可以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变有害为有利。分析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使之合理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例如关于表层残余压应力的合理分布对零件使用寿命的影响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 e5 S, ^& m* L* U; k
一、钢的热处理应力
! l) [' P. y- q工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表层和心部的冷却速度和时间的不一致,形成温差,就会导致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而产生应力,即热应力。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表层开始温度低于心部,收缩也大于心部而使心部受拉,当冷却结束时,由于心部最后冷却体积收缩不能自由进行而使表层受压心部受拉。即在热应力的作用下最终使工件表层受压而心部受拉。这种现象受到冷却速度,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当冷却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却过程中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愈大,最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就愈大。另一方面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的变化即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因比容的增大会伴随工件体积的膨胀,&127;工件各部位先后相变,造成体积长大不一致而产生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表层受拉应力,心部受压应力,恰好与热应力相反。组织应力的大小与工件在马氏体相变区的冷却速度,形状,材料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 u5 P1 ?# r% k9 Q4 F( {- @实践证明,任何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127;只要有相变,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都会发生。&127;只不过热应力在组织转变以前就已经产生了,而组织应力则是在组织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在整个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127;就是工件中实际存在的应力。这两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成分、形状、热处理工艺等。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只有两种类型,即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方向相反时二者抵消,作用方向相同时二者相互迭加。不管是相互抵消还是相互迭加,两个应力应有一个占主导因素,热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拉,表面受压。&127;组织应力占主导地位时的作用结果是工件心部受压表面受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