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0-16 13: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我曾遇到过类似的现象,不过热处理设备不同,当时是盐浴处理.
; l8 _, o* ?5 {8 W' Q大概情况如下: h h% E4 D" z. }$ m% a6 K* b' D' c
同一炉淬火后硬度极不均匀,最高HV700~800(相当于HRC60~65),最低HV300~400(相当于HRC30~40).$ D7 `# S& o/ L
零件材质为SPCC,t=0.8mm,盐浴碳氮共渗处理.要求淬火后表面硬度HV650以上.低硬度零件并未有脱碳等现象.; ?- R/ c* ?/ R: m& N. [
后来调查发现,硬度低的主要出现在治具的外围位置.7 w i1 B% f+ x! M2 J A
原因分析如下:' E& h5 h3 b- t/ r6 Z1 ~
零件从炉内吊出进入淬火浴的总移动时间为20~30秒,由于零件本身较薄,在移动过程中,治具外围零件的颜色从亮红色变为暗红色,虽然零件表面附有一部分的盐剂,但保温作用不明显,根据此判断,在进入淬火浴前,外围的零件已经发生的珠光体转变,而导致了淬火后的硬度偏低现象., x. X8 T) Y3 ]7 E! m. a( C. b
解决方案:在整个治具的外围包裹一层细铁网,利用此网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在出盐浴炉后,表面会吸附较多的高温下的盐剂,对内部的零件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使得在出炉移动的过程中零件的温度变化不会很大.
: Q5 _0 O3 [1 b改善结果:使整炉的硬度差异小于HV60,问题解决.
, {% g1 J* x8 h) B9 A+ T' c- d/ W& D4 ^ ?% o3 B: M; U0 W
此案的目的就是说,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找出根本的原因.方法是对于异常件先进行硬度及金相分析.对于整炉内不同位置再加大取样密度,是否有规律性可言.异常件是否有脱碳,过热或欠热等现象.逐步的解决问题.
2 L. q7 ]1 I7 r1 u4 @7 \' p9 o/ f
8 r5 u+ d/ N. G$ [以上仅供参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