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858|回复: 10
收起左侧

[已解决] 合金钢表面互相摩擦问题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 12: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二个合金钢分别是40Cr,35CrMo,表面互相摩擦,接触应力600MPa,相互不发生研伤的最佳硬度范围各是多少?或则有没有其它的解决办法,请大家指教
5 \; U/ S- k4 L+ W" |! T9 m: ^' w. o. G7 I
[ 本帖最后由 tossw 于 2007-10-1 12:5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wjliao + 2 国庆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 16: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还可以用提高表面粗糙度等级并加形成油膜较厚的润滑油,比提高硬度效果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wjliao + 6 国庆期间,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 23: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将两者的硬度提高到300HB以上可解决.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wjliao + 5 国庆期间,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 23: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原帖由 gaoyns 于 2007-10-1 16:25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8 f" M) O9 D9 @0 ^还可以用提高表面粗糙度等级并加形成油膜较厚的润滑油,比提高硬度效果好。

$ i$ j% B' D9 @7 e! m我非常赞同gaoyns所提的方法。没必要去提高硬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wjliao + 3 国庆期间,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 11: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现在的两表面粗糙度都是3.2-6.3,表面润滑脂是极压复合铝基润滑脂,是不是还需要提高粗糙度?一件采用表面淬火,一件采用软氮化如何?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wjliao + 2 国庆期间,积极参与奖!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2 2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接触应力600MPa是什么含义? 没有足够的强度(硬度), 金属都塑变了,其它的努力会如何?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wjliao + 4 国庆期间,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4 23: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采用润滑的方式,一定要保证表面的粗糙度,否则油膜建立不起来,达不到抗压保护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表面的粗糙度一般为0.8~1.6,太光了不也行。8 _9 J5 ^* k2 p6 ?. q2 f9 `9 [
采用提高表面的硬度方式是保证长寿的基础,个人认为接触应力600MPa不是很高,两种材料先调质,再表面淬火。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wjliao + 6 国庆期间,技术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0 08: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对于摩擦副来讲,并不是硬度越高越好,最好的配合是高硬度—低硬度的配合。主要目的是:
/ g1 ~) l; u# z5 K! y摩擦副在初始摩擦时,由于两者接触面的形貌不一至,摩擦受到较大的阻力,也就是说摩擦力较大。在摩擦副的磨合阶段,摩擦副的双方都会发生一些磨损,而使接触面变得更加吻合,使摩擦副的接触面积增大。对于高—高硬度的配合,初期的磨合阶段较难完成,并且容易导致后期的磨粒磨损。在高—低硬度的配合当中,低硬度摩擦副的接触面在初期磨合阶段易与高硬度摩擦副而使接触面积增大,减小摩擦阻力。, N" s( A" b: |3 h5 n( P
9 {/ a9 p# m( J) {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wjliao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0 1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如果表面不产生刮伤,表面硬度应该在HRC50-60之间,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wjliao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0 1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舟山
从摩擦原理来讲,摩擦磨损与硬度并不是正比关系,而且对于平面接触的摩擦形式也并不是粗糙越高越好,达到0。8以上并不好,接触面大了润滑就进不去了反倒会加大磨擦,在粗糙度和硬度一般的情况下,接触面用刮花的形式(也可以是别的形式),加大表面润滑的存贮,或是用静压、动压润滑的方式,用硬面也可能考虑用滚动导轨等方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wjliao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23: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谢谢大家的帮助!我把我的后续工作向大家继续进行汇报:
! m# F4 X7 t2 c我刚进行了一项试验,一个是采用软氮化处理的面(HV600)和高频淬火的表面(HRC55)组成摩擦副,另外一个是采用调质处理和高频淬火的表面(HRC55)组成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均在Ra1.6,接触面均为干摩擦(实际工况如此),进行对比摩擦试验,结果前者表现远远优异于后者,前者表面没有产生研伤,而后者很快就拉伤了。前者完全能够满足我的使用要求。我已经决定采用前者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wjliao + 3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