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ISO14001术语与定义
/ Z4 |6 P. i, q 一、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n1 x }( E; F( r6 ^, r9 v) q& _
环境: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W. D8 U; s$ d# T 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部延伸到全球系统。2 e1 S+ p, P7 q6 ~9 Y
定义中所强调的运行即指一个组织的具体活动或操作,从这意义上讲环境可以理解为一个组织的活动或操作的外部存在。
' v9 X: s4 P4 j/ Z 外部存在是多种介质的组织,如水、空气、土地等。5 b+ k" R4 U) s3 F' p% h- ]. m. N
外部存在还包括受体,即当介质改变时会受到影响的群体,如动物、植物、人。受体往往是被保护的对象,动物、植物自我保护能力有限,需人类的特别保护才能得以生存。
' }0 s# l+ |6 Y8 c/ L4 G/ j 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如石油、煤、各类矿物、水、海洋等等。% V; |! [3 V: s
环境并不是以上四个方面的零散集合,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以上所有物质与形态的组合,即相互关系。它们共存于环境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并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 L9 T' q% f, e% b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
# V J; @. x( @: g 环境影响强调一种“变化”:如上述环境的组成要素或相互关系发生了改变,即具有了环境影响。如河流水质的改变、空气成分变化等都是改变后现象,是结果。这些变化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我们更关心的是有害的变化,是负面的环境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可能威胁到保护对象的生存与发展,其中造成较大的损失和严重后果的是重大的环境影响。. ~" J8 `" j# {
环境影响的根源在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可包括组织的生产、管理、后勤、经营等多种类型,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产品或服务是组织生产与经营的产出,如汽车和汽车的维护与保养。$ m0 \0 y- V% R$ S0 O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 {) c c) `5 ? o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U7 u& x u' x1 @; d! o
环境因素是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具有某种特性,这种特性能与环境发生作用,其结果就是造成了环境的变化即影响。- T3 q; z A# |
如汽车行驶中尾气的排放,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那么汽车的使用是活动,尾气的排放是环境因素,空气污染,进一步影响人体的健康是环境影响。
' a/ |& l2 H" |* a 可以简单地认为,环境因素是导致环境影响的原因,环境影响则是环境因素作用于环境的结果,因素与影响互为因果。* c% o' W) z# T+ f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与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是一致的,就组织内部而言,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是相对的,而非绝对。
! m( Q2 c, L- j4 W2 [" Y# I 二、组织——相关方# d ?/ S& n) D) e) l3 x8 M' {2 h
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R: O: S* i0 B# B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5 Q. ?. {6 W; b" r" u3 T9 v 组织的形式可能是: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也可能是这些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组织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有其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能够管理、控制、改变这些活动、产品或服务,使其完成规定的职能。, U. r' E5 t' F4 ?( Y
对于结构形式较为复杂的组织,可以按其运行单位分为多个组织,每个运行单位应具有独立的职能和行政管理权限。如总公司与分公司、总厂与分厂、大学与分校等。% }" O6 N7 C$ S/ L' a
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5 y( A7 p4 t' y% L! K
相关方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他们可分为两类即:% {8 P8 o$ _ O1 |1 i& W; c
受到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相关方。如与该组织相邻的组织或个人、邻厂、周围的居民、下风向的企业等;与组织的经营生产活动相关的如股东、供应方、客户、员工等。这类相关方往往会提出各种要求或建议来改善组织的环境绩效。这些要求或建议应纳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予以特别重视。' Y W9 R1 ]7 i8 S0 K1 C
关注组织环境绩效的相关方。这类可能包括:银行、政府部门(如规划部门、环境部门等)、环境保护组织等。
" G% o, N4 e, c7 Z; a' t( Y4 ? 三、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污染预防
' M! s5 ~* U1 P- o 环境绩效: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
2 D& U9 g. |" {5 s1 B 绩效即为成绩和效果。该定义强调行为的结果,而非行为本身。# p9 e! M1 }- v* q
这一结果,是根据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的要求,控制环境因素得到的。因此环境的绩效可通过对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完成程度来描述,并体现在具体某一或某类环境因素的控制上。& Y( S& Y4 c9 E X6 t+ t4 S% a
同时这一结果也应是可测量的,可用数据的方式表达。它是可以比较的,但这种比较只能停留于组织自身与现状的比较。' ~. ?0 F# m# i) d6 G" T
持续改进: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环境绩效。
3 [& S& |4 \. @. q3 O5 R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7 o! t3 B) C5 r8 k+ \
持续改进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即环境管理体系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和环境问题不断减少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其具体体现在体系不合理现象减少,制定更高的目标、指标,加以规划并实现。- h) R; T$ X& n" x. z, a- G
但需要注意的是改进的过程“不必发生在活动的所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环境问题,组织由于技术与经济问题,对其实施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持续改进往往体现于环境绩效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 m' z8 \: O$ U& T' L/ |0 ?
污染预防:采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6 E) f5 B' N- s) C: Q2 j" k 污染预防是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主导思想。其具体做法分三个层次,即:
2 M" K) @# I% n; z0 O 源头控制:从产品的设计、工艺的设计、原材料的选择开始,充分考虑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 ?- ]1 x7 v( @' E6 n; ~ O1 A
过程控制:当产品和工艺设计无法避免环境问题出现时,则应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如优化工艺结构,强化过程管理,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 T4 |/ Q: H* m. k4 w* n
末端治理:目前的工艺生产技术很难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对于最终产生的污染物,则是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手段加以处理,从而减少对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0 _1 U4 o3 Z4 f+ }% J实现污染预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管理手段也包含了有效的技术措施,定义中仅列举了几种普遍采用的方法: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有效利用、材料替代等,是否做到了污染预防,其最终的体现是效益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0 q- m h" \' p% I
四、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q; ^- Z! V4 r3 k
环境管理体系: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 b1 @* D4 h8 v: {8 w6 x 环境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体系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组织其它管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它需要溶入组织的整个管理当中。
7 H! \: c2 `" ^3 V- F 管理体系是一些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管理要素彼此组成的有机整体,应包括:组织机构与职责、规划和策划活动;包括组织为环境管理提供的资源、即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同时也包括组织的管理过程和操作规章。2 F2 _ i+ i1 Z2 W
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与运作的所有过程将围绕环境方针展开,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等若干过程。
# ?9 p, q& z/ u5 x4 {4 T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结果呈报给最高管理者。
# s! Q( l" q* x2 s+ e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一个系统化、获取证据的评价过程,这一评价过程应满足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本标准中的审核是指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审核对象是组织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是以ISO14001为依据建立的。审核应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所有的审核证据都应是客观的,是从审核的实际过程中获得的,与审核准则比较后得到的结果,审核准则是由组织自己确定的。一般应包括:ISO14001标准、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5 f1 X( {7 d6 ^; P! b 审核过程应是系统化的,审核应覆盖环境管理体系的17个要素,重点围绕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和控制状况:审核时应有计划和步骤地进行,得到系统的控制,满足审核过程的客观性要求。审核过程应文件化,并有文件程序的支持。
2 q8 B) z+ d# P2 T: P: ] 审核完成后形成报告,并呈报给最高管理者。
0 F. @ \3 ?$ | 五、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5 x, N5 E3 L% n$ y- i
环境方针: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陈述,它为建立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 n& w `- k# K, r+ F 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何应予以量化。
) P) Z" } L$ k 环境指标:直接来自于环境目标,是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环境绩效要求,它们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何行应予以量化。
9 H. n* V$ k5 H1 j 环境目标是依据环境方针制定的,是将环境方针具体化和量化。2 l! d8 ~ c% Z8 q( p O% g, E- X
环境指标:其直接来源于环境目标,是对环境目标的分解与量化。/ A7 m0 {1 t0 H. {& E/ E
通俗讲,环境方针是宏观的方向性的。目标、指标是具体的、量化的。如方针中强调改进工艺,环境目标则应具体体现哪项工艺需改进,环境指标则应反应工艺改进的具体步骤。 |
2 e$ K) ]( x( G" a& z5 n2、ISO14001是以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的?1 @- q- X- ~/ A# c, a; G
ISO14001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德明模式”为基础的,也称 为“PDCA模式”,即规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等四个关联的环节。0 `1 O5 W _( L
德明(Deming)模式在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中得到充分地运用并取得了成功。德明模式将企业活动分为四个阶段:1 K6 l, f2 {2 I3 H+ I9 Y7 H
①规划,即策划阶段—建立企业的总体目标以及制定实际目标的具体措施。
/ C t: C: m; P6 V ②实施,即行动阶段—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执行计划和采取措施。
7 N4 d1 }$ J8 u/ v6 R ③检查,即评估阶段—检查按规划而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并将结果与原规划进行比较。2 J; I5 p% t& Q/ C$ `) G5 J
④评审和改进,即纠正措施阶段—改进识别出来的缺点和不足,修改规划使之适应变化的情况,必要时对程序予以加强或重新确定。
6 |% w7 X8 z% y$ H: S$ L5 B i 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组织系统地实现目标,环境管理体系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著名传统模式并给予它新的内涵和应用范围,并使环境管理体系与企业传统管理相融合。 |
% T3 q1 D* N0 u! B5 Q3、什么是初始环境评审?3 L3 f6 Q% m/ ~& l5 Y: m
初始环境评审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可以说是“规划阶段”的准备性程序,对尚 无环境管理体系而需要建立的企业显得尤为必须。通过汇总企业的环境管理和企业实际情况,发现目前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分析其有关的环境因素和差距,为确立改进计划奠定基础。尽管初始环境评审并不是ISO14001的规定要求,但它是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 M& z' e! V: h6 w8 ]! A [1 \ 往往组织现有的管理体系与ISO14000的要求并不一致,甚至相差甚远,需要以初始评审作为起点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修正、调整与完善。( E% Y8 Q& W* q
一般说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之前,应当做初始评审,体系建成后的运行、保持及复审中则不必做初始评审。 |
1 U/ i5 y6 C, Y) O" N" @2 x0 g+ U+ u4、初始环境评审包括哪些内容?; }# E5 J- k4 ` O
初始环境评审应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评价:
0 M9 T) T4 H o4 ^% T ①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标准是如何要求的?有无严格的管理手段?现状与规定之间有什么差距?
; W- b8 G9 P5 H+ B+ b. g ②识别现行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如企业产生哪些废物对人体和环境有害),事实上这一部分也是确定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 w0 g' K! Y% K6 } [9 d9 |7 {
③现有管理和运行程序(如:谁负责废物处置?现场如何管理工艺生产?)以及是否有需改进之处?
: W) h% `8 d* x* R8 G ④已发生的环境事故分析,以及是否建立了处罚和预防措施? |
# i( s6 Y2 |9 C8 z0 Y5、什么是环境方针?1 A) ~7 l+ P6 V6 L5 e) b( @ o) W
根据ISO14001的规定,环境方针的定义是: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 陈述。它为建立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环境方针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承诺目标、指标的框架。5 H7 E& q* `3 F4 q2 d9 m
两项基本承诺为:
$ u! a! b5 I! x2 ~ ①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 S; C, O2 {7 S2 V! G
②符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 p7 D1 o) j5 Q K! u1 W* G+ y 因此可以说,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原则,也反映最高管理者对环境行为的一个总承诺,可以说它是组织关于加强管理,改进环境表现的态度和行动的声明书。 |
- p+ _8 z5 v" D; ]! j% z, u
6、什么是环境因素?
% t/ s/ Q. N. j* d- ` 环境因素在ISO14001定义中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的要素。环境因素有多种类型,如:污染排放型、工艺设计型等,应根据组织的特点加以识别。2 l/ O% H0 \, [
确定环境因素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由于组织的活动(包括:准备、生产、排污、产品、运输、储存、管理)有许许多多对环境产生有益影响或有害影响的因素,将这些因素分析出来,确定产生的影响,识别和评估重大环境因素,提出控制的办法并付诸实施,这些工作都将为组织逐步消除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奠定重要基础。一个组织欲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以识别重大环境因素,消除对环境有害因素为目的,由此而确定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采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应当说识别重大环境因素是为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对象的重要环节。如果一个组织的环境因素尚未搞清,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则没有明确管理目标。 |
. t$ [0 S3 @4 B! ?# F0 o: ^* v+ z7、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的目的是什么?% f* ~# L8 T* e4 ]- g6 ]
为识别洛阳高新区管委会及下属各单位在行政管理的活动及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 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环境因素。 |
/ K6 E1 x6 U" t
8、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是什么?1 ~" l' \+ u& s/ W2 T
内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 v* g3 c: `& J) k (1)管委会及其下属各部门行政管理活动与服务;- ]- Z9 _% @* {
(2)各部门对自身环境行为的特点,对日常活动、管理及服务过程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进行全面识别。
3 e! T7 W# O3 t. u/ L8 ~% h (3)各相关部门将识别出环境因素汇总填写在《环境因素登记表》上,并将结果及时交回环境管理者代表办公室。 |
5 ], b8 o5 @ O; G- v2 m9 D8 b9、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哪些方面?
: T3 G6 L. c, ~( n! \2 ` (1)向大气的排放;
8 u; w' k, G3 F9 D& Y (2)向水体的排放;
! L- F Q3 S4 q) g; F+ h9 H (3)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 b4 ?& f+ S0 p; n* M* k K( X (4)土地污染;2 M5 Y8 T6 l" J1 v
(5)噪声污染;
6 f( o2 A3 L2 F$ v. q (6)能源与资源的消耗; |
% F3 l" f+ U4 v5 G3 w10、确定环境目标与指标的依据是什么?
}4 k: P6 R! c 制定环境目标与指标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重大环境因素考虑技术可行能力 ,财政经营情况,相关方的要求等诸多因素来设立有关层次的环境目标和指标,使环境方针与目标、指标一起形成组织在实施环境管理行动中具有联系的目标体系。 |
; r. [0 M7 f/ T7 z8 o3 W1 p11、环境目标和指标有什么区别?" _/ O; z) c. K% A/ i4 ~) \. D6 r
环境目标是一个组织在确定了自身的环境方针后,在规划自己的行动时确定的环境 绩效的总体目的。确定目标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以及初始评审的结果。
# ^% ?3 T. H. o6 g6 ~8 V; _ 而环境指标是具体的,可测量的,以便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9 G( a/ b O( S& Q' C8 m$ Y
目标承诺 | 指 标 | 减少有害原料使用 | 每年减少量为35% | 提高员工环境意识 | 举办3期/年环境培训参加人员不少于全厂人数90% | 减少向环境排污污染物质 | 废气排放量达到 * * *8 A% n) P b- v1 K
废水中COD排放量达到 * * * | 降低能耗 | 比上年度节能10% | 减少原材料使用 | 每年可减少10% | 完成设备改造的方案 | 98年前完成 |
|
( O5 m/ J8 I( f8 ^; Y' K& P5 e12、环境目标、指标与环境方针的关系是什么?; q% Y/ u/ { ^6 \ D
组织的环境方针确立之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设立则是关键步骤。目标和指标是实现环境方针的具体化。( ^. }" \2 j, x. o. w
典型的环境方针与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的例子
# g: p2 c, \- v2 r" c- ]* d 环境方针 | 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有效利用 | 初始评审优先序列 | 吨酒耗水量是国外同类产品耗水指标2倍 | 目标 | 节约生产工艺用水量 | 指标 | 一年内冲洗水量减少25% |
|
% S. l# x2 Z/ H+ ]13、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有何重要作用?
& z2 W3 B" B; O" |/ c0 y7 f* W7 q 环境管理方案是:针对项目、产品、工艺等制定的管理专项活动内容,有助于约束、规范 和改进组织的环境行为。特别是它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把时间表确定下来,因此它是环境管理体系中“规划”与“实施”的承上启下性环节。 |
2 p5 d+ m* G% f
14、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解7 J* O; C5 |5 m, l$ g# h8 U
|
- l4 Y2 |1 }; b& k2 ]0 ?* ?
15、编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 u! x% O( u: H2 Q; o( W5 n 文件化是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之一,其重要意义在于:
) `1 M) n! Q* b ①可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程序和规定在文件中固定下来;
3 o* l, w% v& Q5 i ②有助于组织活动的长期一致性和连贯性;. e# H6 \6 r; R3 J, u; E
③有助于员工对全部体系的了解并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 }. R& f3 O( x: J1 o
④一份完整的管理文件可以做为体系审核评审和认证的基本证据;# t2 d: @ R, ~: I9 m5 U
⑤可以展示本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全貌。 |
. ~4 l! p% K$ _+ ]! H
16、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H$ J( h0 F+ L6 D, P
这里所讲的监测主要是组织内部的自我监控系统,这个系统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 施起到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与及时改进的重要作用。5 f+ V: M6 b4 Q1 W' T
·首先应针对本组织的实际状况建立监控指标。
" ^8 r6 a% l5 T 如:排放浓度、数量、库存指标、公众投诉等等。# N* h% p7 `/ q
·应有监测设备、监测制度以及相关的常规校准措施等。
" ?/ g) V8 ]' C7 R% \ ·达标状况的监测及记录。
1 A8 H# i" d5 `" o' w. T6 }+ N 应记录监测结果,形成连续的信息管理,通过自我审核、评价,把问题及时提出来,并向领导和员工做报告。 |
# l6 y, S: z) a$ r/ U) K
17、内审员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起什么作用?
9 M% k/ p: U) M3 g* y' a. V* b 内审员通常是指实施内部审核的环境审核员,它的作用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
# F3 y( ]7 y8 G8 C* F* [ ①监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 @, n u4 K9 f- L% w ②对保持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起参谋作用,它可以在审核中针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帮助受审部门分析原因提 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o: v, \4 f6 W" C# U
③可以成为沟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纽带。内审员一般可以在审核中与各部门员工广泛交流和接触,起到宣传解释、联络的沟通作用;
. k" x* o' M2 j5 B; } ④在第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内审员在第三方审核中往往担任联络员、陪同人员等,不仅可以提供情况,而且可以把外审员的意见传递给组织领导,得以迅速改进。 |
. g0 s' b* C" p/ f' c) j/ t+ R3 ^; k
18、什么是环境审核?
4 A1 E$ L0 d% p0 M 根据ISO14010定义2.9,环境审核是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 以判断特定的环 境活动、事件、状况、管理体系,或有关上述事项的信息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文件化并形成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委托方。其核心是验证和帮助一个组织改进环境行为的重要手段。 |
$ Q# E* t$ ~ V( }0 s
19、什么是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 m! |$ g- L5 d2 f$ }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委托方。
5 B) i5 U) K# Q) G9 D4 ?$ r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环境审核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它遵循ISO14010环境审核通则的规定。 |
3 Y3 z" O8 [* t2 j0 C5 B2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 z4 |! ^. Z. V7 ~& R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在于对照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中的要求来判断以 下几项事项:
* w1 S4 L/ X4 P- C* q# O9 u ①衡量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及符合情况;* i h- H' B* B% y/ Z
②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实施和保持;$ M% u1 Y. Z% c0 q
③发现体系中可进一步改善的因素;
7 ]4 r$ p( h: t/ c9 Q ④评价组织内部管理评审是否能够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适用。
6 K: y5 E4 s7 s' Y1 @1 ~+ I& F) u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使提出审核要求的组织加强内部的环境管理,其环境行为符合自身提出的环境方针,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实现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 |
/ H4 k) J. \7 V) v$ x
2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是什么?6 I& I& [& W. s j% w% h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按顺序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准备审核、实施审核、审核报告,此外一般还需一个跟踪复审的过程。( s- f3 a! o6 i4 l
准备审核中需确定审核的范围、资源,对文件的预审,确定出组织的危险区域及有关环境因素的信息,将其纳入审核计划,审核组进行分工,将审核任务分配给每个审核员去完成,并在审核过程中形成工作文件。
; \' u. m* V2 E& \" K3 k( e 实施审核时与受审核方举行正式的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组成员,讨论审核范围、目的、计划,介绍审核方法,了解必要的信息等;此后开始收集证据满足审核目的的要求;记录审核发现;与受审核方进行末次会议时将审核发现提供给受审核方,使双方对发现达到公识。
4 A( C+ K! K2 b7 @ }( Q5 m 审核报告阶段,按照审核报告内容及编写要求提交审核报告一份,按要求进行分发。
0 J5 B( ^$ f0 F! Q, U 审核结束后,针对不符合项,委托方应准备行动计划,解决不符合事项,行动计划的实施通常被称作后续行动,它并不是审核的一部分。行动计划和后续行动的责任在于受审核方。 |
+ S5 J6 |+ P M8 K
22、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区域有何重要意义?! I( A3 }! b! v8 a z
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的基础建设,提高环 境质量,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9 E. Z' V, |2 g# h1 E0 b$ J 2、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规的力度,实现污染预防。
7 M# P- [ X" l, w+ Q- u 3、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y* p; J# G/ a, ~* F1 q
4、提高区域的综合管理水平,使区域管理与国际接轨,实现区域管理的国际化。
3 `, R. i! J9 x8 K6 _6 h0 i 5、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推动两个文明的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