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国内外氮气弹簧发展概况
' L" x* F1 p& l7 n 氮气弹簧是一种具有弹性功能的部件,它将高压氮气密封在确定的容器内,外力通过柱杆
6 X+ }% i" Z: y9 x/ ^( E将氮气压缩,当外力去除时,靠高压氮气膨胀,来获得一定的弹压力,这种部件称为氮气缸或
& N5 R9 l) A- W, u6 m" W- O: P称气体弹簧,或称氮气缸弹压装置,简称氮气弹簧(“Nitrogen Cylinder”、“GasSpring”)。 % G; @' F9 l8 ]/ l( I/ n; i/ O
目前常规弹性元件是弹簧、橡皮和气垫,这些弹性元件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 `+ R4 ]5 @0 O% @( w3 T! t4 p+ N
解决了各种弹性储能的需要,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 K! W1 L( K5 V8 O, @/ Z f* I( C8 v$ g- S! V; d2 x
b) M4 w- W$ H9 ^! h
—在模具工业中,一直大量使用着弹性元件。这些年来,模具技术和模具制造水平有了很 6 s q. |" J" {& ~) B2 V: f
大的发展和提高,工业产品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模具朝着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的
& a& }& r7 }: Z& F0 F方向迅速发展,而原有的常规弹性元件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不能满足这种形势的需要,不能理
9 M7 W9 E& l0 V- g( i% l1 R( t想地解决冲压工艺的要求,往往影响冲压件质量,使模具结构设计变得比较复杂,影响模具在
8 e8 @0 n4 N9 n, C) T& g, U6 ?, [压力机上更换的时间;同时常规弹性元件占有的模具空间太大,增大了模具制造的成本。例如 ; {/ z' p( ~/ t7 {: H
弹簧、橡皮均存在着需要预紧,才能达到设计所需求的弹压力,而它们的弹压力又是随行程加 % t& A; x* Y4 C; W) N- M, ^
大而明显地增大,这种弹压力不恒定的性能,可能导致零件不能成形,对拉延压边是很不理想
# H% o) R8 F9 g) V6 c的。对于复杂的拉延成形零件,这个矛盾就显得特别突出,有时只好采用增加工序的办法来解 2 _: e( N2 Z8 C9 G' s9 g6 p6 i
决这类问题。再如弹簧、橡皮的起始力都不大,这一点对要求起始力比较大的弯曲、翻边等工 ; W* w% U; p+ x8 Q
艺,也不理想。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冲压制件的质量不稳定,调整模具费时费力。对于密集型 0 @9 O2 j s/ B, M
冲头的冲裁工艺,如采用弹簧或橡皮卸料,往往会遇到模具的卸料空间不够安放弹簧或橡皮,
! N6 @( j4 N5 q1 F0 A因而需要加大模具空间来解决这类问题。还可举出不少这类例子。当前冲压设计人员只能采用 $ ~0 [2 `, v5 _; i1 t0 M5 G/ t
气垫来部分弥补这些不足。但是采用压力机气垫时,模具的设计、调整、使用都不很方便;由
% P& z% m. I4 }/ j1 u% n! i- U于气压的波动和管道节流损失,气垫所提供的力量也不是很准确;它所占有的空间比较大;需 0 b/ F5 d3 |6 A
要配备专用的压缩空气站,况且并非所有的压力机均配有气垫。在使用气垫时,模具设计均要 % \9 P* @# }' b$ [! K. Y2 q
受气垫顶杆位置的限制,模具安装调试也不方便。为此,人们努力开发一种新型的弹性功能部
5 w) l3 M# s2 E1 E% [. u件来替代常规的弹性元件,这种新型弹性元件具有更加完善的性能,能代替常规弹性元件,完
5 m+ ]4 B+ d9 s( K+ a0 h8 p; x' ?9 o I成常规弹性元件难于完成的工作,具有常规弹性元件所不具备的性能,能代替常规弹性元件, / f' C. y! P( X2 \( g0 i0 B
完成常规弹性元件难于完成的工作,具有常规弹性元件所不具备的性能,氮气弹簧做为新型弹 # V. b, `2 P0 ]: g2 b( h4 o1 L
性功能部件也就应运而生。它能够补上述不足,简化模具设计、制造,方便模具调整;它可以
- g" k7 l+ W& [: M7 N作为独立部件,安装在模具中使用,也可以设计成一种氮气弹簧系统,作为模具的一部分参加
6 a# y% j) M% w. o8 f工作,可以在系统中很方便实现弹压力恒定和延时动作,是一种具有柔性能的弹性部件。氮气 + I0 u4 X. o; v4 M
弹簧不仅可以在模具行业中广泛地应用,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工业领域,如汽车、电子、仪表等
2 T. }+ Q: O, o, }0 ]行业。由此看来,氮气弹簧的用途相当广泛,它的出现迎合了时代的要求,满足了工业发展的
4 m1 N0 h' o% n需要,显然,这项技术的发展如今正是方兴未艾。
' l4 w) r* R7 [5 l6 r
8 H% x( Y$ m! I7 @
, P: _% \; {' S9 U; X8 q( B5 @+ a[ 本帖最后由 sxw68 于 2006-12-24 07:4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