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4-7 12: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第三章 S型气溶胶与其他常见气体灭火装置的比较
& d+ d' n" k7 z6 m' d& `+ e0 L5 l; ^" S7 @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了气溶胶的发展过程和原理,知道了S型气溶胶是气溶胶发展的最新技术。请大家看这张图,我们将通过这张图为大家详细介绍S型气溶胶与其它目前常见的气体灭火装置相比较,优势究竟在哪里。
b# W' S0 y$ Y: Q
. o, a4 R1 s4 r6 i3 F1 \# B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气体灭火产品有:K型气溶胶、S型气溶胶、哈龙1211、1301、IG-541、高低压CO2、FM-200这几种产品。要在它们中间选择一个综合指标最好的产品并不困难。其中,K型气溶胶对电子设备的损害较大,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过,因此在这里可以将此类型排除。而哈龙灭火剂 ODP值为10,严重损耗大气臭氧层,国家正在逐步禁止使用,因此也可排除。CO2灭火系统,喷发后会使人窒息,对人体损害较大,国家正逐步减少其使用,也可排除。
! @8 U8 u/ k4 T" @4 U: J5 q
% Y1 ^8 p3 e$ i, P6 Z: ?现在,只剩下这三种产品可以使用。其中这两项指标都相同,我们可以观察剩余的主要指标,来发现S型气溶胶的独特优势。
$ p/ ~" t1 E4 o! J, o+ ^7 @5 L* B4 }% H
第一,灭火效率高.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体积的保护空间里,所需IG-541灭火剂与保护空间的体积比为37.5%-42.8%,FM-200为7%-10%,而S型气溶胶最低,以放气量计算只需2.6%~3.7%。可见其灭火效果最好。
3 S; f/ d$ l9 {1 l. p9 z' }
/ l, @8 Q- Z0 w" X1 _+ s$ T第二,成本低,维护简单。除S型气溶胶灭火剂外,IG-541,FM-200都在高压钢瓶中压缩或液化储存。而气溶胶灭火剂为固态存储,省略了高压钢瓶、阀门等大量复杂的设备,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在维护上,气溶胶灭火装置只需每年测一次电阻即可,非常简单可靠,费用几乎为零,而不需要像其他气体灭火剂那样,每年都要检测瓶体是否漏气,阀门是否正常,程序极为复杂,而且容易出现泄漏。 9 r& ?1 p, w: Y* }. [0 j$ T
3 S* Z5 r0 f" C t4 A* Q那么,S型气溶胶相对于其他气体灭火剂有哪些缺点呢?我们曾仔细进行过对比,也走访过大量的用户,至今还未发现S型气溶胶有重大缺陷。有人说,气溶胶灭火剂是固体微粒,毕竟不是洁净气体,灭火后会在物体表面留下沉降物,对现场造成污染。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气溶胶的灭火剂释放后,在空气中形成的是微纳米级的固体微粒。这是气溶胶释放后的电镜图,可以看到,释放后固体微粒的粒度小于0.45微米,也就是说,气溶胶微粒比空气中的尘埃还要小。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在西安地区,气溶胶灭火剂一次喷射的沉降量相当于一个星期左右空气中自然降落的灰尘量。也就是说,一张桌子一个月不擦,落在其上面的灰尘比气溶胶喷发一次落在上面的灰尘要厚得多。除非在那些有超净要求的地方,如药品加工车间,芯片生产车间等少数场所,否则,在大多数场所,这个缺点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 m' n% K; k4 ^+ k+ ]" ~
4 h) E+ g- y% f/ R! H无论从灭火效果,安装成本、还是使用维护的角度来看,气溶胶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正是因为气溶胶具备上述诸多优势,因此,倡导使用气溶胶灭火装置替代哈龙产品已是大势所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气溶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十分迅猛,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航空到远洋船舶,从军事到民用,气溶胶灭火装置在更为广泛的领域里得到了运用。它所能提供的高效灭火,安全可靠和纯净环保性能以及对未来技术开发的前瞻性,无疑使其成为业内人士最为理想的选择。
, C- m/ g1 L, q* ~) n5 }8 J+ N8 b0 H; i/ e$ z0 H
公安部《热气溶胶灭火装置》行业标准的颁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将气溶胶按成份分类,并采用军标方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的国家。当今,在气溶胶的推广使用上,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仅从国家标准的编制上看,目前除中国外,只有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颁布了气溶胶国家标准。而美国、欧洲标准化协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标准还正在编制中。无论从技术开创性,市场使用量,还是从行业标准的指导性来看,我们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我国消防产品的研发,历来都是步国外的后尘。唯独这一次,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在气溶胶技术上,中国担当了世界的领跑者。我们坚信,中国的气溶胶企业必将引领着世界气溶胶的发展方向,为祖国民族工业的振兴,消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一份宝贵力量! ) e- N" o# m( a3 G
' A6 r9 h" y: f作者:程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