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13小时前
查看: 3299|回复: 7
收起左侧

[已解决] 点腐蚀和晶间腐蚀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预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4 1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腐蚀和晶间腐蚀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预防,请指教
4 Q) S) H  q* Q
0 L3 _! p5 m5 L[ 本帖最后由 beyond1968 于 2007-4-27 17:02 编辑 ]
发表于 2007-3-14 16: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按照贫铬理论,碳是造成晶间腐蚀敏感性的主要有害元素,不锈钢只有在敏化过程中才会在晶界析出碳化铬,造成晶间贫铬区,导致对晶间腐蚀敏感。但后来一方面发现不锈钢的晶间腐蚀不仅是贫铬所产生,还有其他原因,如因晶界析出金属间相使晶间受到腐蚀。另一方面化工设备的主体——压力容器壳体,一般用轧材经压力加工以及焊接成形,成形过程中经受热变形以及焊接的敏化温度作用,而且在制造后一般不能进行整体热处理,这就在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设备的加工工艺之间形成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从两方面着手工作:一是不惜投入重金更新、改造炼钢设备,生产低碳和超低碳不锈钢;二是利用合金化原理,避免形成铬的碳化物。当工业技术、经济水平没有达到较为先进的程度时,只能优先采用第二种措施。Ti、Zr、Nb、V、Mo、W、Cr、Mn、Fe都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碳化物的亲和力依次降低。综合比较之后,人们选择了Ti和Nb,即在形成铬的碳化物之前先形成钛或铌的碳化物。这样就保护了铬不受损失,基本解决了晶间腐蚀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tsky + 5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3-14 17: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一、孔蚀的概念
3 V1 |+ X3 H* o0 x7 E& r8 {若金属的大部分表面不发生腐蚀(或腐蚀是很轻的),而只在局部地方出现腐蚀小孔并向纵深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小孔腐蚀,简称为孔蚀或点蚀。
5 t- c- b) F. y% S; |; I孔蚀时,虽然失重不大,但由于阳极面积很小,因而腐蚀速度很快,严重时会造成管壁穿孔,造成油、水、气泄漏,有时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一般金属表面都可能产生孔蚀,镀有阴极保护层(Sn、Cu、Ni)的钢铁制品,如镀层不致密,则钢铁表面可能产生孔蚀。阳极缓蚀剂用量不足,则未得到缓蚀剂的部分成为阳极区,也将产生孔蚀。
" `$ j9 L) a6 d0 ]) V& b二、孔蚀机理
" I4 i$ u+ S: U- @3 x孔蚀发生时,一般有一个诱导期。这是由于处于钝态的金属仍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即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态平衡。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如氯离子)时,平衡受到破坏,溶解占优势,其原因是氯离子优先选择性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氯化物,结果在新露出的基底金属的特定点上生成小蚀坑(孔径多数在20~30微米)。这些小孔坑被称为孔蚀核,也可理解为蚀坑生成的活性中心。
+ U' O4 m/ x5 @9 N3 Z1 _蚀核形成后,该特定点仍有再钝化的能力,若再钝化的阻力小,蚀核就不再长大,此时小蚀坑呈开放式。
7 ?7 u/ o& g, a从理论上讲,蚀核可在钝化金属的光滑表面上任何地点形成,随机分布,但当钝化膜局部有缺陷(金属表面有伤痕,露头位错等),内部有硫化物夹杂,晶界上有碳化物沉积等时,蚀核将在这些特定点上优先形成。
) |& U$ g$ f9 |* C3 E- b在大多数情况下,蚀核将继续长大。当孔蚀核长大到一定临界尺寸时(一般孔径大于30微米),金属表面出现宏观可见的蚀孔,蚀孔出现的特定点称为孔蚀源。+ Q2 a; h. y+ g1 ]
在外加阳极极化的条件下,介质中只要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为蚀孔。在自然腐蚀的条件下,含氯离子的介质中有溶解氧或阴离子氧化剂(如FeCl3)时,亦能促使蚀核长大成蚀孔。氧化剂能促进阳极过程,使金属的腐蚀电位上升至孔蚀临界电位以上。
发表于 2007-3-14 17: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三、孔蚀的防护
  B/ v& f4 E: g1 V0 Z+ o5 i) T根据小孔腐蚀的理论,防止孔蚀的途径主要有:
: q5 e0 e6 d# ~8 h  r: e" y1选用和研制耐孔蚀合金,以提高设备的耐孔蚀性能。如在不锈钢中添加一定量的钼、氮、硅等合金元素的同时提高不锈钢中的铬含量,可获得抗孔蚀性能良好的钢种。实践表明,高铬量与高钼量配合的抗孔蚀性能效果显著。耐孔蚀不锈钢一般有三类,分别是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以及奥氏体不锈钢。0 U4 y! c2 D6 l9 H7 E9 k
2采用精炼方法除去不锈钢中的含硫、含碳杂质,可以大大提高钢的耐孔蚀性能。
% t  Y$ f5 e* Y5 A3 降低介质中卤素离子的含量,并使其浓度均匀。9 ]6 H4 N7 C# f% O% N8 W# t6 x
4 对循环体系,可加入缓蚀剂。对缓蚀剂的要求是,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或有利于受损的钝化膜得以再钝化。* `" Y2 v! o* v( u8 X
5降低介质的温度和增加介质的流速,也可减缓孔蚀的发生。- f* j4 v) @3 S( [0 e
6 用阳极保护法抑制孔蚀,把金属的极化电位控制在临界孔蚀电位Ebr以下。
发表于 2007-4-20 01: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说得很全面啊,,,学了很多东西
发表于 2007-4-21 19: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看了会话的答案很有启发,谢谢你们,长知识啊。。。。。。。。。
发表于 2007-4-21 2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可采用下列措施防止晶间腐蚀:
8 @1 C2 y# H/ r( U9 }!、重新固溶处理。例如把焊接件加热至1050~1100,然后淬火防止其再次沉积。焊接应快速进行,焊后应快冷,防止材料在敏
2 q+ N, V4 r6 ^" P  I/ m3 O% K化区停留。
. }* P5 ^1 Z3 E3 ?& w* L2、稳定化处理。炼钢时加入一些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钛和铌等。  I$ A1 {$ S# A4 @
3、采用超低碳不锈钢。但这种钢的冶炼成本较高。" c5 X1 q1 x$ n. ?2 K
4. 采用双相钢。奥氏体不锈钢易于加工,但易发生晶间腐蚀,铁素体钢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但加工性能差。若用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就可取长补短,解决晶间腐蚀问题,是目前抗晶间腐蚀的优良钢种。如2205、317L等就比较常用。
发表于 2007-4-22 10: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鄂州

建议查阅《不锈钢焊接》《不锈钢焊接冶金》

这两本书对晶间腐蚀的讨论非常全面和有深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