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 1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三)重点培育六类新型装备产业链,优化德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 V7 h% G! A( X8 J; j6 g( O——数字化自动控制仪表和系统产业链。以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轮机控制系统、电站控制和检测系统、水电机组调速系统和微机励磁系统、燃气轮机控制系统、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其它集散型和总线型控制系统。特别是要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步实现重大(成套)技术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W) O/ ^, \6 L7 _' P8 [% c
——工程机械设备产业链。以二重集团为依托,发展全断面掘进机(TBM)系列产品,特别要加快大断面岩石掘进机的研制,尽快掌握关键设备制造技术。以金鑫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装备和现代物流装备。
! g/ ^' n3 V: ^ D——环保节能设备产业链。以中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二重集团、明诚电站为依托,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中水回用设备、中小城镇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河道疏通设备以及余压、余热、余气、余油等能量回收利用成套设备。
3 R4 y7 b) ~- Q E——新型特种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成套设备产业链。以德阳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爱通电子线缆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交联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环保节能清洁型电缆、光缆等特种电缆产品及掌握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 ^$ V; r7 V% J. {3 U
——军工配套产品产业链。以二重、东电、东汽为龙头,充分发挥德阳制造能力强的优势,积极拓宽为国防工业配套的领域。" [/ [( C( e( q' X3 @, X# N+ l
——其它新型设备产业链。以广汉川江机械有限公司、德阳利通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新型纺织机构和新型印刷装备、现代中医药制药装备、新型物流装备。3 q, i, r3 e# b1 @# i' v, O" \
(四)重点建设三个特色装备制造业工业园区及相关配套产业园区,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集中发展5 C$ z* m" M- }8 A" n e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东方自控、东气树脂、东气表面处理、立达机电、万达机械、东电控制设备、东方阿海珐为主体,构建集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能力的高新技术装备企业集群。
) F/ N% T* A0 j——二重重工业园。依托二重集团构建重工业园区,引进与重型装备产业有关的“高、精、特、新”企业及优秀科研中心进入园区投资建设,形成模块化协作配套的企业集群。2 X/ b- N* [' ?, I' N* m
——广汉石油装备园。以川油宏华为龙头,形成石油钻机研发、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为一体的石油装备企业集群。
4 H! n" B8 w6 A继续推进天元工业集中区、小汉零部件加工园等配套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园区相关优惠政策,整合园区内技术开发、融资、中介服务等优势资源,增强园区的引资和集聚功能,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和企业集群,形成比较完整的冶金成套装备、发电成套装备、石油化工成套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产品链。集聚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布局,由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构成自发性企业群落,通过衍生、扩张、拓展为更大范围、更大影响的区域布局,从而集聚生产要素和释放规模效应。
5 e% g, y6 Y) I(五)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发展政策
6 r; w- J) P$ u/ w& h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创新;通过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合作,广泛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逐步实现自主制造的目标;全面提升机械装备的制造水平,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装备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发挥我市区域优势,整合我市装备制造业资源,合理规划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大企业、大品牌、大项目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聚集地。
+ u% l3 F \! p# ?0 n- V2、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的项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依托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提高企业原创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特别是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研发工作,掌握核心技术,并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形成,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实现企业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推进企业研发、物流库存的变革。
. z8 Y/ ?3 e0 o: e) k* K) D3、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提升我市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瞄准国家重点工程,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依托工程,加快我市重装企业技术改造,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及改造项目:8万吨模锻压机、1.4万吨水压机、加氢反应器、重型容器、重型燃汽轮机、百万千瓦级核电汽轮机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核电主泵、发电机蒸发冷却研制、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VPI绝缘技术应用、大型发电机DBS数控变频钻机、海洋钻机、海洋修井机等80余项创新、技改项目,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聚集地。
& K- N8 e; j& I+ E9 c" f! j( H4、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工程公司。鼓励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优化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项目为龙头有针对性的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国际、国内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发挥德阳地区产业基础、人力成本、资源的优势,加强与国际知名大企业、大公司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发展外贸出口,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办厂,设立研发中心。
. Z* a. ~ ^; T" g9 ]: W% {5、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优势,通过提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整合产业资源,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外包配套和社会化协作,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配套,降低成本,带动配套企业及零部件生产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产业集聚,积极发展若干分工合理,重点突出的产业链和产品链,推动重装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2 w8 o+ b" q6、以人才培育为重点,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加大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力度,加快企业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高级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重大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带头人才,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造就雄厚的后备力量。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9 }2 e2 N2 F' q( p! m; i$ U/ Q4 a2 D7、以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契机,积极争取国、省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将德阳列为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对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重大技改项目给予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对国家级企业级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中心建设给予重点支持。9 t3 w" ?% G; h: V
8、以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强化地方政策扶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本市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5 r5 a4 _, I. g" v3 `' h(1)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制定的关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重点领域装备技术政策、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强设备进口管理等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 X" a% ~$ n4 l5 }$ R) X7 V(2)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是设立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对列入国家、省和市的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以及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二是设立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对列入省的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三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四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开发费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9 s, b, \) @# |* s5 g/ \(3)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重大技术装备企业要加快实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各级人民政府要给予大力帮助,安排一定的自己给予支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努力减轻企业负担。
$ b+ @+ o# t0 u T, e(六)加强领导协调,狠抓工作落实
' S( @5 d# q4 j z* @1、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重装基地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德阳市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德阳重装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建立市级相关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市级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落实各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制。完善重装领导小组与重装企业间的联系沟通机制,加强重装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合作、交流;完善重装企业的生产、效益、产品性能、技术状况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工作,科学、准确地把握重装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_7 M& ]+ N0 g. [- M, F2、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德阳市重装联合会、机械同业商会等行业协会工作机制,开展定期培训、交流、紧密合作制度;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发布和行业预警制度,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供政策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i6 U: j# V0 Z
3、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并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积极支持重装基地各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扶持重装配套企业健康成长,促进重装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协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