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g' i; _8 Y) B: E
( w% x) P! x. Z P8 U- m& e
3D打印技术不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了... 3 J1 g0 C6 W' I- ?7 [" t9 j
您还以为3D打印技术只能打印玩具和模型吗? - i/ V1 G( B0 n! G
据报道,近日澳大利亚医生就为一名癌症患者进行了全球首例椎骨移植手术,为他移除了被癌细胞严重破坏的椎骨,并植入了3D打印的新椎骨,实现了3D打印技术与医疗的完美结合。 其实,3D打印不再局限于制造业。近年来,3D打印正在进军医疗与生物领域。或许未来某一天,人类就可以使用3D打印出来的人体器官,解决全球移植器官不足的难题。 * Z: K9 o$ @: l4 b3 ]
定制假肢、制作骨骼。3D打印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方式,个性化定制与针对病患的精准医疗,让3D打印成为医疗行业的技术新宠。目前,在牙科、骨科等领域,3D技术应用得到蓬勃发展。据悉,美国30%的骨科手术已经运用了3D技术。每个人的牙齿不一样,骨骼损伤也因人而异,运用3D打印技术“私人定制”的牙齿与骨骼,能够帮助病患更好的康复。 9 Y& D' k3 e+ R
先求胜,再求战。 既拥抱了数据和技术, 也没有切断自己的退路。
$ M0 N1 U9 f2 L5 ]) V1 Y 7 B6 n5 u: _& t0 W: Q
钟世镇 中国外科解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 d9 w- a0 s% `' _& L3 G2 A 钟世镇教授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 。1985年晋升为南方医科大学教授,编著国际第一部《显微外科解剖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出版1000万字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2002年担任数字化虚拟人系列研究课题组负责人。9 z/ {; {$ M+ e7 K+ q- R1 D
& L6 s* E: y- t A8 O/ Q: z- v- u2 O 现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钟世镇教授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开拓了古老传统学科与新兴前沿学科间的交叉科研领域,开展了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领域的开拓者。
+ F6 _3 y/ \. d1 F) ~
8 t8 Y: t6 I* w% J# P( P0 Q科学研究
+ Q3 ~( G3 J \* w/ E1 I 钟世镇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理工医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撞击伤和脊柱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理性成果;他在人体管道铸型方法和设计研究上,带领出一支优秀的技术队伍,建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第一军医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有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他的应用解剖学设计,为临床术式创新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S- W) q3 }$ H) y) I. A
◆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 P/ n, z) G7 g5 T+ V) U
钟世镇早年从事中国人体质调查研究工作。他认识到传统的单纯描述形态结构为主的解剖学科研模式,不能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也难于符合医学生的教学要求。为此,他与一批解剖学者和临床学工作者密切协作,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医学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新体系。他创办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担任了美国和法国两个国际临床解剖学期刊助理主编和执行编委;在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专业委员内,建议成立“临床解剖学专业组”。他在组建学术组织、培训学术队伍、创办学术园地,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成为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 - T. H& }. e5 Q1 B4 a# k* ?
他在1988~1991年间,承担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的《临床解剖学丛书》部主编任务,完成了有4个分册300多万字的巨著。这部丛书的出版,在中国临床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9 L N3 i- w+ ^& y◆为中国显微外科发展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 0 g) F% o R d$ S) P- u0 x, J' w
钟世镇结合显微外科发展的迫切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剖学研究,既把显微外科技术操作中有关的人体结构加以系统化,又把临床各类术式创新的解剖学依据,加以整理,将分散零星的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 & _0 q/ Y/ f" j' Y" b' J
他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的“皮瓣共区血管类型”、“组织瓣设计解剖学基础”和“神经干结构特点与术式关系”等带规律性的理论,已被国内外显微外科界广泛采用,成为显微外科手术操作的经典指导原则。
' C m2 c) @1 D* p
作为一位解剖学者,他长期跨专业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并被中华显微外科学会授予“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0 i2 Z, N) @/ u# _9 I1 a5 ?7 ~
◆开拓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
% d- G( E( T+ U& H, U0 G 钟世镇开拓了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全军和广东“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救治、训练伤防治、临床骨科和航天医学等部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
" y; w! m4 x* X7 J% h9 q* n7 r 2001年,钟世镇建立了“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并担任主任。为广大基层医院的创伤救治提供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技术平台和学术指导;为创伤外科术式更新、医疗器材研制和评估提供生物力学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医疗器材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逐步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创伤救治器械的力学技术标准,从根本上保证国产医疗器械的质量。 , L- h. ~; f" ?1 t
◆中国数字医学倡导者 & b {! O) B" |4 w7 x
钟世镇倡导并开拓了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 在2001年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他担任执行主席,召开了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科技问题”研讨会,揭开了中国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 * t; `7 D. J# s, ^
2003年,中国课题组已经构建了数据库,使中国成为继美、韩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数字人的国家。但与美国、韩国一样都面临着瓶颈:可以做成很优秀的医学教育片,但对临床实用意义不大。 K& R- H- K- k
2005年,他又将这一技术推向了高峰:成功制作了“中国数字人男1号”,并且用血管灌注技术处理标本,这是目前世界上数据量最大、分辨率最高的“数字人”。以前的人体数据集都是西方的技术,白种人的模型。 + x2 v9 N8 c; c% h
2007年,由钟世镇担任会议主席,在重庆召开“首届中国数字医学研讨会”。这个阶段,他已转向数字医学的研究,利用先进的影像学设备,采集病人的数据,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在临床外科学领域,可以运用数字仿真技术,先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手术,研究术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才真正开刀做手术,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 W% P0 I, U' z' B# Q 凭借上述外科解剖学和数字医学等成就,钟世镇在2009广东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荣获最高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200万元。 8 K0 d- D4 J; f0 y2 X
" f6 F' P f! H6 u6 i3 L
Hello,科技 6 S9 P, g4 M+ I% n
如今,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已成为国际前沿医学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新热点,并在多学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钟世镇院士专家团队在转化医学、精准医学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手术方式的革新、医用生物材料及器械研发、生物力学在骨科治疗的应用,在数字医学、医学3D打印技术引领下的各项临床治疗应用等。院士团队的科研成就,已大量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创伤救治领域,对我国创伤救治领域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大量的贡献。
$ N2 r1 M1 n/ W' ~* R0 J, D 7 D8 K, E' E. T, b' L; ^- s0 H
& l P6 t7 {7 W
为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中国3d打印新业态发展的决策部署,促进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打造全国3D打印行业盛会,进一步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博览会健康发展,亚太3D打印展将再次亮相广州,特在4月15日——17日举办以“hello,科技!”为主题的“第四届亚太国际3D打印产业及模具展”。 5 |- o( x4 f1 Q& ?7 r' ]/ O! |2 e7 @
0 B. N+ g- F+ O! v
( [6 `. a! t ?& E
改弦更张:3D打印助力医学应用发展 7 W% C$ \7 v) b) g6 Y5 P* L
此次亚太国际3D产业及模具展览会的院士沙龙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未来,《经济学人》杂志就曾经评价:“伟大发明所能带来的影响,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难以预测的,1750年的蒸汽机如此,1450年的印刷术如此,1950年的晶体管也是如此。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漫长的时光里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2 R' f8 ]6 a+ a+ j0 h
在医疗界,3D 打印仿佛成为了一种流行,学校、实验室、初创公司纷纷亲睐这项技术。3D 打印之所以在医疗界大放异彩,是因为它能因人制宜、就地制作、不限数量、节约成本,正好能满足个体化、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 j% d- x$ ?$ _
虽然我国3D打印产业起步较晚,但拥有全球最大的3D打印潜在市场,未来我国3D打印市场增速有望高于全球水平。 以此为基础,中科院钟世镇教授将4月15日——17日的第四届亚太国际3D打印产业及模具展览会暨院士沙龙上给这个高深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灵感与学术性的指导。届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相聚中国会展之都,与高端科研知识分子共同探讨3D产业这极具活力的发展态势,加强整体科研能力,以创新方式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将3D打印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全行业发展的必备工具。
( w, w( {4 n- R- o7 u
! Z' e4 b# y" ^2 @1 q; z" }9 O3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