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公司从事机械装配作业之员工或技术人员。* f! y5 h8 T2 n) f" m
p: f) P9 ^+ b6 S5 D作业前准备( x& X# _$ ^# x. a! c: b
(1)作业资料:包括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物料BOM表等,直至项目结束,必须保证图纸的完整性、整洁性、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 c8 x; h( ~6 q8 }# @7 G(2)作业场所:零件摆放、部件装配必须在规定作业场所内进行,整机摆放与装配的场地必须规划清晰,直至整个项目结束,所有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齐、规范、有序。3 j5 I. G" B7 G
(3)装配物料:作业前,按照装配流程规定的装配物料必须按时到位,如果有部分非决定性材料没有到位,可以改变作业顺序,然后填写材料催工单交采购部。, W5 w" g- Y% i/ W, k# v6 Z
(4)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 l2 U4 f% U* C
& h* y/ k) W3 S基本规范
( x4 v; x7 Y. m+ V, S; P(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i* N7 N) {1 g
(2)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
, d6 A% }) ]1 F) @/ w! P& b8 `(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
& r) W0 `8 X9 ^3 J/ _(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9 t6 D! b1 s+ Q
(5)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 |. |' v7 w8 U( x7 h& x0 X7 o8 Z(6)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
" y4 S5 S# G" y! d6 x(7)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2 J9 H, {( Z4 k
(8)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8 R' Y" {/ n/ m% ?( J3 b" t/ h2 J1 P
+ v+ N9 d/ K* e联接方法. G* K& U( U9 R/ U5 c2 r& C2 k0 R
(1)螺栓联接. v2 _% e6 h# O) ^
A.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6 @% r, N8 d5 q6 K$ u* Z
B.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
) D. P; \# t- V" u/ P, G8 NC.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
) Q. s9 J4 ^, G' tD.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表》的规定。
9 ^) x0 V5 q% o5 `* [2 B, J
0 c' V# L4 [( C1 m(2)销连接
6 n) w) }1 p; v: j+ D2 LA.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K7 ]- d2 \3 @/ j( o
B.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 K( [: A2 e* d+ Q. ]. Z% `
(3)键联接, ]3 g+ L# k+ v$ m+ x: w2 d& y
A.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 j6 w; _. I+ Y; s5 wB.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1 i8 L/ L2 C6 Y# ?& U& ^, {
C.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7 a& H. [$ G8 b0 @2 H! t1 W# z. o6 V
(4)铆接
8 N6 m' v: f5 d7 g" i2 i0 a: dA.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_. [9 {6 z& T% Z- P
B.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
, x7 ~3 }' R" X% O- x% u6 I; h0 KC.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
: r" T" p+ g6 u# E2 Q2 A(5)胀套联接( O% n- s ^) n3 n. y. d+ B& m
胀套装配:在胀套涂上润滑油脂,将胀套放入装配的毂孔中,套入安装轴后调整好装配位置,然后拧紧螺栓。拧紧的次序以开缝为界,左右交叉对称依次先后拧紧,确保达到额定力矩值。
; p: ^/ m1 \ h; f1 p2 [9 i7 R0 n(6)紧定联接
/ C$ R& M* g8 J0 X+ f- o锥端紧定螺丝的锥端和坑眼应均为90°,紧定螺丝应对准坑眼拧紧。
* ^6 f& g+ ~& k! w- ~% k3 h9 o' T, n; _7 d$ q
滚动轴承的装配- X; _6 B6 ^" H4 N _5 M- y
(1)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
: }( h; t- X8 L! d$ [, m# ~ H(2)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
" n' G$ i1 Y& H, ]2 }3 l(3)轴承装配时应使用专用压具,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法装配,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0 y( n' u) ~! R- N0 |' ?* I
(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1 g& r$ j/ u- T, [2 I9 w
(5)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c: a- K/ B. e$ ]
(6)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r; K6 A" a) i( L
(7)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 c P$ Q+ K! ]" Z/ V/ l0 j5 B- x(8)对采用润滑脂的轴承及与之相配合的表面,装配后应注入适量的润滑脂。对于工作温度不超过65℃的轴承,可按GB491-65《钙基润滑脂》采用ZG-5润滑脂;对于工作温度高于65℃的轴承,可按GB492-77《钙基润滑脂》采用ZN-2、ZN-3润滑脂。' C& l7 u( M( h
(9)普通轴承在正常工作时温升不应超过35℃,工作时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 h. g+ M0 L: ~3 ]1 [' p
, G M* @9 ]* O+ @直线轴承的装配
& {. J* v4 J* E+ E(1)组装前,轴承内部应涂抹润滑脂。* q) D- k; z0 x6 O2 r& F
(2)轴承压入支承座时,应采用专用安装工具压靠外圈端面,不允许直接敲打轴承,以免变形。$ j" @5 b& m0 A5 D5 @$ u: g1 k
(3)轴承与支承座的配合必须符合公差要求,过紧使导轨轴与轴承过盈配合,会损坏轴承;过松会使轴承无法在支承座中固定。
& B% v# J- W: o. [7 [# p; }(4)导轨轴装入轴承时,应对准中心轻轻插入,如歪斜地插入,会使滚珠脱落,保持架变形。 d& i* ]; {- Y( ? y$ ], H
(5)轴承装入支承座时,不允许转动,强行使其转动,会损坏轴承。
* i( h3 Z+ o* d: g- `(6)不允许用紧定螺丝直接紧定在轴承外圈上,否则会发生变形。( I# S2 v Q& p; J
3 U C; x- Z; u. B: r1 ^
( s/ f( m2 `/ } ^1 f7 Y8 P直线导轨的装配
$ A9 V2 Q. _9 l4 S; |0 C4 O(1)导轨安装部位不得有污质,安装面平整度必须达到要求。
Y `4 y- t# z2 Y; U(2)导轨侧面有基准边时,应紧贴基准边安装,无基准边时,应保证导轨的滑动方向与设计要求一致,导轨固定螺丝拧紧后,应检查滑块的滑动方向是否有偏差,否则必须调整。
) `9 j8 y. N" v* `; `- e7 A/ f(3)如果滑块以传动带带动,传动带与滑块固定张紧后,传动带不得有斜拉的现象,否则必须调整带轮,使传动带的带动方向与导轨平行。& r& O, H, b* G8 L" F) B7 G* ?
% L/ N/ ^# W' z
链轮链条的装配% Q: k8 T4 e% F8 {
(1)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S. D% ~, h0 p% [$ G
(2)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2‰。
- \- n/ V- x0 s(3)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
5 ~1 Q# @9 b9 |% x! q2 K9 S(4)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2%调整。
9 I+ _: d$ b9 |2 q9 \, y( e3 j X- l5 z: B
齿轮的装配
+ E$ n3 B2 E3 Q(1)互相啮合的齿轮在装配后,当齿轮轮缘宽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轴向错位不得大于1mm;当齿轮轮缘宽度大于20mm时,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宽度的5%。
+ Y# v% o9 z7 L% r(2)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杆传动的安装精度要求,应根据传动件的精度及规格大小分别在JB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JB180-60《圆锥齿轮传动公差》及JB162-60《蜗杆传动公差》确定。
, M# F6 z. C, e% B% O# `1 p(3)齿轮啮合面需按技术要求保证正常的润滑,齿轮箱需按技术要求加注润滑油至油位线。5 c6 d2 d( F& ]
(4)齿轮箱满载运转的噪声不得大于80dB。
% e7 d+ l% v$ H& o0 c3 M! j* O+ ?7 `% t) x# c* ~" U5 |
同步带轮的装配
" Z1 S, u' e' F+ [(1)主从动同步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倾斜度误差不应超过2‰。: t# }8 o" \9 W) b4 f
(2)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两带轮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宽度的5%。
: o) r$ p6 z! b5 v9 e1 t4 X3 B(3)同步带装配时不得强行撬入带轮,应通过缩短两带轮中心距的方法装配,否则可能损伤同步带的抗拉层。2 ^8 d6 s3 ]$ O
(4)同步带张紧轮应安装在松边张紧,而且应固定两个紧固螺栓。4 g! h4 Z- h9 K! P. f- L* j0 o' k
. m, Q% V: y7 t" V2 o2 _1 C& v- |
平皮带的装配6 g( L0 A( l8 p4 P# M5 F
(1)安装前,所有的输送平面应调整好水平。1 ]" D2 o% n2 L( U
(2)带轮中心点连线应调整至于同一竖直面上,且轴线相互平行。' C& x) m; h: p' w4 u& N
(3)平皮带的输送方向应按照皮带上标识的箭头方向安装,否则将影响其使用寿命。 g6 T9 F1 }8 o, ~& X. d+ w: j: F
$ W; U/ {% A1 p& ?* a7 r
电机、减速器的装配; R G+ C! Q% Y7 S) ?
(1)检查电机型号是否正确,减速机型号是否正确。
. Y" Y9 k8 `$ J(2)装配前,将电机轴和减速的连接部份清洁干净。- N0 y6 G: d0 n9 }" L
(3)电机法兰螺丝拧紧前,应转动电机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再将电机法兰与减机连接好,对角拧紧固定螺栓。
2 N$ ]6 Q, D& v; v4 n(4)伺服电机在装配过程中,应保证电机后部编码器不受外力作用,严禁敲打伺服电机轴。; U# S& F1 ?& k. Q' p/ E
(5)伺服减速机的安装:9 `# j3 l+ Q0 y
A.移动减速机法兰外侧的密封螺丝以便于调整夹紧螺丝。$ @% @' S+ y4 J/ Q
B.旋开夹紧螺丝,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对角拧紧定位螺栓。: V. r0 f) ~. _6 ?& `& x0 @' n
C.使用合适扭力将夹紧环拧紧,然后拧紧密封螺丝。
! C' g0 N8 B3 m6 ?( _* xD.将电机法兰螺栓扭至松动,点动伺服电机轴或用手转动电机轴几圈,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5 W$ L( R5 U4 Z) |2 R
E.最后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对角拧紧定位螺栓。4 W, m, {& h6 H+ R: }% r5 Q3 g. @6 D
8 y& D9 W3 u% [! I* c# m
机架的调整与联接
6 C/ R2 M! T& P3 v(1)不同段的机架高度调节应按照同一基准点,调整到同一高度。! L A0 x0 U; l/ Y4 s6 `* E
(2)所有机架的墙板,应调整至同一竖直面上。
! |4 Q* }9 A0 t! b0 J(3)各段机架调整到位、符合要求后,应安装相互之间的固定联接板。: o* m. ?: r8 T- O( f+ X8 ?
: T' Q% r1 ?. \. f/ t3 ?( |
气动元件的装配' [" K {1 b. |3 l! T
(1)每套气动驱动装置的配置,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气路图进行连接,阀体、管接头、气缸等连接时必须核对无误。
9 s$ D, K. s ~ N9 R: |(2)总进气减压阀按照箭头方向进行进出口连接,空气过滤器和油雾器的水杯和油杯必须竖直向下安装。
; `. J) ]3 e- K6 A, J. m+ e(3) 配管前应充分吹净管内的切削粉末和灰尘。
& t8 n7 c- L. A* }& c(4)管接头是螺纹拧入的,如果管螺纹不带螺纹胶,则应缠绕生料带,缠绕方向从正面看,朝顺时针方向缠绕,不得将生料带混入阀内,生料带缠绕时,应预留1个螺牙。- B9 E& c$ {+ F3 Z
(5)气管布置要整齐、美观,尽量不要交叉布置,转弯处应采用90°弯头,气管固定时不要使接头处受到额外的应力,否则会引起漏气。
. A* B( r- ]. z(6)电磁阀连接时,要注意阀上各气口编号的作用:P:总进气;A:出气1;B:出气2;R(EA):与A对应的排气;S(EB):与B对应的排气。
/ t1 g7 J! D8 [( ?(7)气缸装配时,活塞杆的轴线与负载移动的方向应保持一致。
& T g# T0 {2 H, [! `# K(8)使用直线轴承导向时,气缸活塞杆前端与负载联接后,在整个行程中,不得有任何的别劲存在,否则将损坏气缸。7 C. A# G+ [* P
(9)使用节流阀时,应注意节流阀的类型,一般而言,以阀体上标识的大箭头加以区分,大箭头指向螺纹端的为气缸使用;大箭头指向管端的为电磁阀使用。" H) {& P6 Q; l, O' A, G- H+ Z0 j7 z
4 w# n) P( S( h. F+ s) p装配检查工作
8 ?& L4 A1 c( q. P3 J; w(1)每完成一个部件的装配,都要按以下的项目检查,如发现装配问题应及时分析处理。6 R) f6 `9 R$ _5 j
A. 装配工作的完整性,核对装配图纸,检查有无漏装的零件。$ I- c8 o, C6 \6 N" S) X- `
B. 各零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核对装配图纸或如上规范所述要求进行检查。
/ T" ?, R5 V" E- y8 p, |8 }C. 各联接部分的可靠性,各紧固螺丝是否达到装配要求的扭力,特殊的紧固件是否达到防止松脱要求。) e! j- Z! U. F* w/ T5 y2 Y$ a
D. 活动件运动的灵活性,如输送辊、带轮、导轨等手动旋转或移动时,是否有卡滞或别滞现象,是否有偏心或弯曲现象等。
3 J6 q* u M: w, [2 x(2)总装完毕主要检查各装配部件之间的联接,检查内容按(1)中规定的“四性”作为衡量标准。
# f' l( H; ?7 t' f8 {" ](3)总装完毕应清理机器各部分的铁屑、杂物、灰尘等,确保各传动部分没有障碍物存在。
/ `( g$ l1 D: l" ]( ](4)试机时,认真做好启动过程的监视工作,机器启动后,应立即观察主要工作参数和运动件是否正常运动。 I _( [" ?0 H4 L
(5)主要工作参数包括运动的速度、运动的平稳性、各传动轴旋转情况、温度、振动和噪声等。
( {) B5 r7 f# i' f/ Q) ~( n2 h3 j/ d. S8 w* t) t9 x3 t
% I( J9 {% ]6 ^0 U. {; _% ^' 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