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wqiang0936 于 2013-8-29 15:18 编辑 6 H$ C( ]- y9 t; M/ _/ C
. I' i* W/ Z/ r" ?; A4 j5 K
WC67Y—100T折弯机压力补偿变量泵 ——同步阀液压系统设计说明 ) m! [8 h% |8 K% {4 ]! i
马鞍市裕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唐颖达 关键词:折弯机 液压系统 同步阀 项目来源: 由于当前WC67Y液压板料折弯机使用过程中出现如下问题: 1, 双缸同步精度低。 2,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有抖动或冲击现象。 3, 液压阀卡阀现象严重。
7 P. |$ A1 C4 |( n# R/ ]主机厂提出要求希望设计一套新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液压系统。
3 ^( B& o7 W4 e6 v, h, |设计说明: 1, 采用压力补偿变量泵与节流阀(调速阀)相结合的调速系统,更加节能,调速更加平稳。 2, 采用双压电磁溢流阀,将卸荷动作分为两步,解决卸荷冲击问题。 3, 采用双核同步阀,提高双缸同步精度。 4, 增加一套回油过滤装置,提高液压介质清洁度,解决因液压介质不洁造成的液压阀卡阀现象。 + l' c+ y/ T. n
液压系统图如下: 见附件
2 B5 [5 m# Q9 w) l4 t/ ]5 o8 _# w3 T( ]* G r0 r0 v
液压系统动作说明:% L* U/ a+ H" Z' V3 E
油箱1内的抗磨液压油经粗过滤器2(※CY14—1B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要求进口不装过滤器,但实际情况大部分液压系统都装)由压力补偿变量泵3吸入并打出,经单向阀的抗磨液压油进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和双压电磁溢流阀6,此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处在中位(P,T,A通),双压电磁溢流阀6处在卸荷状态,所以抗磨液压油可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中位和双压电磁溢流阀6再经回油过滤器17回油箱。考虑到采用管式单向阀,所以将其安装在泵出口。如果怕万一单向阀卡死,会造成泵损坏,那也可将此单向阀改用板式的,安装在双压溢流阀后。 此时双缸14-1和14-2带动滑块处在最上端(行程开关XK1碰合),当双压电磁溢流阀控制阀6的控制电磁铁YV1得电(此先导阀调定压力为25Mpa,作为系统安全阀压力),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电磁铁YV3得电并换向到左位,抗磨液压油进入到双缸上腔(无杆腔);电磁换向阀9电磁铁YV5得电并换向到右位,电磁换向阀11电磁铁YV6得电并换向到右位,双缸有杆腔内的抗磨液压油经双核同步阀13、电磁换向阀9和单向调速阀8、电磁换向阀11和节流阀10、三位四通电磁阀7、回油过滤器17回油箱1;充液阀15-1、15-2处在常开状态,充液油箱18内的抗磨液压油通过充液阀向双缸补油,双缸带动滑块快速下降。此时滑块快下速度由单向调速阀8和节流阀10控制,同步精度由双核同步阀13控制。 当滑块快下到碰合行程开关XK1时,电磁换向阀11电磁铁YV6失电并复位,双缸有杆腔回油只剩一个通道,即:经双核同步阀13、电磁换向阀9和单向调速阀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回油过滤器17回油箱1。此时双缸带动滑块的下降速度由压力补偿变量泵(泵输出流量会减少)、单向调速阀8控制,同步精度由双核同步阀13控制。因液压系统压力有所升高,压力补偿变量泵流量有所下降,充液阀也因系统压力升高而关闭。此动作为滑块工作下降。 当双缸带动滑块(上模)与工件接触时,液压系统负载加大,液压系统压力升高,泵输出流量减少,滑块下降速度会进一步降低。此动作为滑块加压(保压)。 滑块的下死点由双缸的机械挡块决定,当到达双缸调到的机械挡块位置时,液压系统压力达到远程调速阀调定的工作压力;此工作压力低于双压溢流阀调定的25Mpa压力,且根据工况随时调整。 滑块(上模)经加压——保压后,双压溢流阀6控制阀电磁铁YV2得电(此先导阀调定压力为5Mpa),滑块进行第一次卸压;紧接着电磁铁YV2失电,双压溢流阀处在卸荷状态,滑块进行第二次卸压。 双压溢流阀6控制阀电磁铁YV1得电,液压系统重新建压;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电磁铁YV4得电换向到右位,抗磨液压油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单向调速阀8、电磁换向阀9、双核同步阀13进入双缸有杆腔;同时,控制油将充液阀15-1、15-2打开,双缸无杆腔抗磨液压油通过充液阀15-1、15-2回充液油箱;同步精度由双核同步阀控制。 滑块回程到达上死点,即将行程开关XK1碰合,滑块停止,液压系统卸荷。 以上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溢流阀12作为双缸有杆腔安全阀使用,在维修时,还可作为释放阀使用。压力表16在远程调压阀5调压时使用,平时监测液压系统压力。在实机上,油箱1和充液油箱18为一个油箱。油箱最好安装油温控制装置。 3 E/ [4 C1 J) ~1 P3 L }8 @ N
: G) s8 [9 a7 @3 d: O9 }& z% O1 W- r2 f) O# Z# q4 C% v' \
0 j' d- T* H; w- W" s3 I. T' j8 C W
9 a E5 v+ J, c a. |- Q3 `* K/ R2 N! W! n
% I U* ~8 s F( M/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