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硬度偏低
% G9 G- S: c4 t, G! T 生产实践中,工件渗氮(软氮化)后其表面硬度有时达不到工艺规定的要求,轻者可以返工,重者则造成报废。造成硬度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 f3 X# ~/ v; ?. A7 K
8 B0 w. ^$ l- C3 F
& E& Z+ j h' |* ~/ I设备方面:如系统漏气造成氧化;
( o2 s5 S; U1 A; R9 J+ H4 Z9 O( D, _' P
3 n- L9 K1 d# @材料:如材料选择欠佳;' \; u5 e x: C7 l9 Y$ M
0 w6 N: ? n% B5 Z( y( s1 i. J) w) I8 k+ o2 y
前期热处理:如基体硬度太低,表面脱碳严重等;
" x& I% `) r/ O- A+ Y" C' I4 ]+ F2 V& W5 f& @
$ m$ b8 \; w g/ o, ?, V
预先处理:如进炉前的清洁方式及清洁度。
4 Z4 L7 p4 U" S0 m7 k1 S7 O b; u/ h6 ]9 ]7 f
( D6 [; t0 U4 K M工艺方面:如渗氮(软氮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间短或氮势不足等等。1 [0 Z& L" @. E$ |; @; V
+ P9 \: [/ r$ x1 j; W, J) N. @9 j6 `6 x
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找准原因,解决问题。 A4 x6 @! }% j6 d) [. v- O
二、硬度和渗层不均匀
& e# M8 N9 q6 O0 e- e4 r5 U 装炉方式不当;( @& { T4 X! n9 c1 B# t
3 Y5 ~; x8 \( t4 x9 b
, O3 t, I: R5 z; Z% d+ Y6 p; d4 ]
气压调节不当;% I% ^# Y% x: Y# @3 v& L
' H5 C) M4 C: y* s( p* @- I8 X1 S, _# g4 k6 E# y6 i
温度不均;
* g; }( q p& d4 A. W! l6 R! s! b3 J. d1 U( _$ x9 @
3 `5 A9 H H9 e C0 P- A: r$ R
炉内气流不合理。2 G- q8 O* L" g( G3 r0 [
, g i3 `( Z5 o1 P* ], l
$ c7 |9 a: k1 E6 ?; b三、变形过大
H i2 {( [3 I- I b' w 变形是难以杜绝的,对易变形件,采取以下措施,有利于减小变形:: } z5 e1 K1 M; }
( i. y. t! I7 \# u, R% m
1 p' c* E, X( l+ R i P渗氮(软氮化)前应进行稳定化处理;, i, ^# B5 n1 \/ R- C/ W a' e( _$ I
1 F+ ~* Y0 F4 b( C. Y# V4 P0 Y/ E2 I! g
渗氮(软氮化)过程中的升、降温速度应缓慢;: _0 n( P0 u; h$ g8 Z8 c- ~4 m( C2 h
3 o5 L8 @, f- d; T8 p9 q" q1 }6 P9 X/ J- i, n+ I) X
保温阶段尽量使工件各处的温度均匀一致。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工件,如果工艺许可,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氮化(软氮化)温度。
0 @0 V. P( W5 i四、处观质量差
: v) j( ]5 L! k5 e 渗氮(软氮化)件出炉后首先用肉眼检查外观质量,钢件经渗氮(软氮化)处理后表面通常呈银灰(蓝黑色)色或暗灰色(蓝黑色),不同材质的工件,氮化(软氮化)后其表面颜色略有区别,钛及钛合金件表面应呈金黄色。 ; k; ^; E/ }4 S+ k
- }- f( {. w: t1 X
_, Z3 b# D( A五、脉状氮化物
b- [8 c$ W, ]- i T3 ? 氮化(特别是离子氮化)易出现脉状氮化物,即扩散层与表面平行走向呈白色波纹状的氮化物。其形成机理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合金元素在晶界偏聚及氮原子的扩散有关。因此,控制合金元素偏聚的措施均有利于减轻脉状氮化物的形成。工艺参数方面,渗氮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越易促进脉状组织的形成,如工件的棱角处,因渗氮温度相对较高,脉状组织比其它部位严重得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