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5346|回复: 21
收起左侧

[讨论] 关于直线度的测量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4 10: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图:" _9 Y% F  M6 V
一般我们有二种方法,最简单的是卡住A段,以A为基准,打另一端的跳动,测量值的一半就是直线度。% Y# N& c' G* M5 Q, G7 H1 A
如果有仪器的话,就测量素线的轮廓度,以它的测量值为直线度。& f( h& ~0 ]1 K1 r+ k$ F4 d
但是从图上看,二种测量方法测量值明显有区别。
2 n4 P" s, ^3 [: K' i# k实际上检测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同一根轴打跳动0.8,按一半取值为0.4% V( a0 _$ b/ U* B4 D
而在轮廓度仪器上测量就是0.09.! e& q- s% S9 o( ^
不知道哪种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7 e( d0 G% y3 C# x欢迎讨论。7 s# X  t: O! R9 J
line.pn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不好意思,图有点问题,跳动检测点有点问题,重新贴个图! r0 A' T; k) W; q
line2.png
9 E; }: a# i# @" v7 c8 F
发表于 2012-10-24 17: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上述方法夹一端测量另一端的圆跳动还可以,测量直线度就不可靠了,如果工件轴线并不弯曲,中间呈腰鼓形,这样直线度就测不准了。直线度的测试方法,形位公差标准给出了以下4种方法,可据情选用:
直线度的测量方法.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0: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gaoyns 发表于 2012-10-24 17: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 W+ t1 w5 t' s; D$ X4 ?上述方法夹一端测量另一端的圆跳动还可以,测量直线度就不可靠了,如果工件轴线并不弯曲,中间呈腰鼓形,这 ...

; Z1 N% D: Z: j; V! h1 |# k! ~这个产品不是腰鼓形状的,是冷镦的,直径的一致性相当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1: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对于轴类测量直线度的难点是如何找到素线上弯曲最大的方向,这还是单一方向的弯曲,如果是空间弯曲就更难了
发表于 2012-10-25 1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直接用直角尺卡就对了
, Q1 h. }4 q6 j: @8 n) u6 u然后透光看缝隙
7 y- Q" s  N- o5 [; X我在数控基地加工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J0 l4 Q, L$ u+ A6 s, Q
一般我都不用投影测量仪(PP)
发表于 2012-10-26 08: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直线度误差是形状误差,与基准无关,所以用跳动方法来测,本身是错的。! |1 d) F8 J9 S  t

2 p6 g% p6 M, ?9 q形位公差标准中列中的四种方法,除第一种外,其他三种都是有一定问题的,因为在测量时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整才能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0: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cadit 发表于 2012-10-26 08: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5 D4 K: G2 u/ V( U+ R
直线度误差是形状误差,与基准无关,所以用跳动方法来测,本身是错的。
+ I1 G0 d! Y' [
" d+ i9 R, p8 V$ {; X+ _$ n; `% @形位公差标准中列中的四种方法, ...
0 t/ [8 I- O. V0 R
我觉得你理解有偏差,形状公差是没有基准的,但是测量时是以自身作为基准的,如果没有基准是无法测量的。) ~+ ^4 y% n8 o7 x$ n. i
GB/T11336 就是测量直线度的标准。它就是打跳动的办法。
7 o+ [' s1 U7 W现在的测量方法都是打跳动,关键是如何选取基准。即使是以自身为基准,也要选对基准点。
发表于 2012-10-26 10: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
本帖最后由 cyanapple721 于 2012-10-26 10:44 编辑
9 i7 J' A/ o. h! Q9 |* `& O% K( N( m# e
看你测量后做什么用,如果仅是检测,按照常规方法都可以,一般检测直线度,主要是知道那里弯度大,为下一步校直服务的,准确知道那里到哪里直线度差,觉得用仪器检测准确,靠打跳动只是没仪器的情况下,简单易行的方法,有一定的偏差,关键是选择的基准不同当然数值不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4: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cyanapple721 发表于 2012-10-26 1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W* g; ]& v$ o9 U看你测量后做什么用,如果仅是检测,按照常规方法都可以,一般检测直线度,主要是知道那里弯度大,为下一步 ...
1 [, G+ z( |" ]0 O  C  {7 K
我知道打跳动的方法有一定的偏差,但我不知道与实际的偏差会这么大,大到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检测了
发表于 2012-10-26 14: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测跳动误差会很大,使用轮廓仪最好,其实用刀口尺配以读数显微测最大缝隙也很准且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5: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刀口尺是不错,但对阶梯轴似乎就不能用了
发表于 2012-10-26 16: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
似乎,阶梯轴都是以中心孔为基准,打各处园跳,取最大值了
发表于 2012-10-26 17: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celia 发表于 2012-10-26 1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9 J7 r: x% [- C4 l我觉得你理解有偏差,形状公差是没有基准的,但是测量时是以自身作为基准的,如果没有基准是无法测量的。 ...
& ~9 x8 A4 q0 x; d) r
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用跳动测,只是一种变通,是有条件的。至于条件在哪,标准没写,画的只是一个示意。/ p9 J, ?2 ~) T( |& b  M' |

4 I! X7 A/ Y7 ]. t: w: S3 T% V说实话,现在许多标准,按现在的技术来看,是有问题的,甚至会误导大家。不过会改的,很快; T( F1 T& h; j, L! {
发表于 2012-10-26 18: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celia 发表于 2012-10-26 14: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8 E+ y1 c' f& K0 }9 D  h我知道打跳动的方法有一定的偏差,但我不知道与实际的偏差会这么大,大到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检测了

9 L; m4 ~- W  ]& Z4 y跳动是有基准的,而直线度是没有基准的,是要求最小包容。所以,用跳动来代替直线度的时候,这个基准选择很重要。从图上看,你选择的基准,测量出来的数值,肯定会比实际的要大的多。你可以用两端做基准,测量中间的跳动,会比较接近。
发表于 2012-10-27 15: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淄博
用轮廓度仪检测还是比较准确的。
1 v* z2 I6 Z+ i5 Y8 p$ P'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测跳动是错的。
+ B4 b  ?2 N6 S* c8 h简单做了个图示。工件分成ab两段,图1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分别夹持a、b段测另一端跳动的差距。数据上偏差很大,可不是一半的关系。
; V  R( o: v8 A2 M$ T6 Y. A) N- l4 j! u. f% i

* Y$ K; T/ G7 l1 \1 F8 x% \4 ]/ {% {1 R. @
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 @' a. Y( G: [1 V  o  R正确的方法如图2
' T% M& {5 n- F, \2 I( N  _6 Z# ~7 q) r: L# }: x/ v& @

* _3 _# a, c7 l, A8 b
3 l8 F- O# m  m; _3 b' K4 G

图1

图1

图2

图2
发表于 2012-10-27 16: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
现实中,棒料校直前都是两端顶尖,测中间跳动,然后支撑两端适当位置,适当加压,再检测,再加压,最后达到要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我已经明白了,实际是如何选取最小包络线的问题,
) U) e6 z0 p% U3 p- Y16楼的图1,说明方法不同,包络线也不同。
; a7 }8 Q; j$ |$ r而图2,就是选取了最小包络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cyanapple721 发表于 2012-10-27 16: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8 ?1 i+ @3 L9 C# g8 ^现实中,棒料校直前都是两端顶尖,测中间跳动,然后支撑两端适当位置,适当加压,再检测,再加压,最后达到 ...
" N6 G+ p5 U. M
也不一定哦,我就见过没有顶尖校直轮自由校直的。
发表于 2012-10-31 13: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
双曲线校直轮适合不热处理的棒材或管材,也就是比较软点的材料,对于调质的材料,以前我们考虑过矫直轮,也买过无锡的设备,实际使用中棒材会断裂或者达不到要求,搞技术的逻辑比较严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3: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cyanapple721 发表于 2012-10-31 1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k8 n: z( t5 D4 O$ L+ j$ L3 E
双曲线校直轮适合不热处理的棒材或管材,也就是比较软点的材料,对于调质的材料,以前我们考虑过矫直轮,也 ...

7 ~7 }$ g( f+ p% p* v4 M% v$ @对一些细长轴,校直必须在热处理后,否则热处理后应力释放,材料会再次弯曲,还得在校直一次。
发表于 2012-11-4 15: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用两端固定在用跳动方法来测就准些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