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wmwmw 于 2012-4-30 14:53 编辑 , R% j1 N @: O& [1 A. K; N" J! \
7 N7 I# y* E6 N) M: l; E! D
高效、节能、环保是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涡轮增压技术可大大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我国轻型汽车目前采用的是国Ⅲ标准,2011年将启动国Ⅳ标准。汽车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对汽车增压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国Ⅳ标准,意味着带增压器的新车型要配装经过技术提升的增压器,从而给增压器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在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国内外增压器企业你争我夺,竞争激烈。为达到国Ⅳ排放标准,更高压力的电控燃油喷射、可变几何截面的增压中冷、冷却式废气再循环、多气阀技术及可变进气涡流等技术将得到应用。$ J4 _0 R- }+ m5 n: l' Q
车用涡轮增压器市场规模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假设2015年国内汽车产销达到2000万辆,其中乘用车占70%,达1400万辆;商用车占30%,达600万辆。如果乘用车配装增压发动机的比例达到20%,即增压车型280万辆,商用车配装增压发动机的比例达到55%,即增压车型330万辆,国内增压发动机装机需求可达610万台。据推算2015年,我国汽车维修配件市场对增压器的需求在400万台左右。两项合计,国内增压器的总需求量在1000万台左右。”; I0 p7 f0 y6 x1 w8 _% d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双双超过1800万辆。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提升,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释放。国家出台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增加汽车销量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国外很多增压器生产厂开始瞄准中国市场,采用独资或合资的经营方式在中国立足。如美国的霍尼韦尔、博格华纳、伊顿、康明斯,日本的石川岛播磨、三菱以及德国的马勒等。
& J6 W4 t6 q5 ?/ h 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来自于国外总部,品种形成了系列化,技术储备超前,经营机制灵活,生产设备精良,具有品牌优势,已抢占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在中端市场与国内企业竞争异常激烈。马勒和博世最近合资成立一家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涡轮增压器,批量生产已于近日开始。据悉,该合资公司正筹备在中国建厂。这些都给我国增压器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大机遇,同时给自主品牌增压器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 e+ G1 O# P1 }
# w, `# x3 j. g9 F. E讨论内容:& e# U0 Y, I% E" y6 W
$ c* ^5 @4 G3 ?$ P( w# I, {; q: O% d5 _1. 发动机类型:汽油机、柴油机(车用、船用、内燃机)8 `8 Y) F+ S& O+ U8 g
2. 材质:如In713C(K418)、TiAl等
8 F1 c8 w5 Z* w- _( A: v8 n3. 制造技术:如熔模铸造、低压铸造、热锻等,热等静压,包括产能、成本、材料利用率
& A9 o, v; W5 `- }8 R* V4. 机加工:数控铣削等、机加工工时! R/ l; c! r( u F
5. 不良品率、缺陷类型及原因
/ E% {( ^1 t8 ?5 P8 K2 a6. 价格/质量比较:(与国外同行比)3 l, P G! D$ O6 s7 J
' F- {8 F, e, n希望大家现身说法,畅所欲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