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今,年纪大的扮嫩,年纪轻的装老,职场中人有些让人年龄莫辨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柯先生告诉记者,若不是因为工作关系,自己可以看到全公司员工的个人档案,很多同事的真实年龄,他完全猜不出。
' J$ |. P6 i/ l+ t" y, F( e' _$ c) j3 Z/ q9 Q, J
% t3 ]: t- m6 {1 C& U* y2 r% k7 p; X- _' h; ?
3 v4 B; P$ o8 v9 p+ I) n+ `
, @! s4 t f) _% `8 W4 A; t
+ [2 s1 x9 w; e5 o e8 `0 {% Z 在记者近日的采访中,大量白领都道出这一同感:当很多年长的职场人还在羡慕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时,一些年轻人却要竭力标榜超越自身年龄的成熟。
8 D, _+ H+ s: E- v s7 ^7 |
( ?! ~% T1 L9 ?; v* j: h5 @8 p
; z4 W1 T; b0 a. d7 b0 A7 ]' s2 ?! w8 ` v( Q8 f
& S5 Z" n- f- h" h" J" q1 R
外表举止都在成熟化+ R, |+ G1 ?) @; L- X" G
$ C" m' w$ j# ^+ D6 b7 N) a! p
& `, D% Q, d+ ~5 W4 N
: l% z. ?; O1 ~* ?2 i1 n/ L% a
3 V& X* R$ ?3 E+ U/ g, G 干练的短发,灰色的套装,一开口就是柔柔的白领腔,带着诸如“确认”、“商讨”、“沟通”、“意向”等标准商务辞令。刚刚步入职场才半年多的李莎莎,已经俨然一个完完全全的办公室女郎——说她才21岁,大家都不信。$ Y. K u& W* h$ Y( s1 p+ O' R7 t
' F+ C- M7 C* c! d
! t( G5 i; r: _* U- m3 w8 F, Q
( X' w5 r5 I+ d! }' \8 e
% r8 s+ R( U$ W- c! B; `6 U5 t
“我刚上班的时候,穿的都是非常随意的青春少女装,有一次,我穿着带有卡通图案的衣服去见客户,人家根本不待见我”,李莎莎说,太年轻,在很多资深职场人眼中,就是“办事不牢、经验不足”的代名词。于是,她逐渐将自己的装束打扮开始向成熟化转型,“有一定效果,至少从第一感觉上,不会有人家根本不愿跟我交流的状况了。”
# J4 e7 D% T2 i; H3 }, z# c5 K5 d6 s# A0 s9 A3 L
9 p$ W5 f6 G8 D; V {) s
7 \' v9 H5 m' g: T7 \( o) Q& v5 l% ~9 Y. ]9 W3 U2 p
有意思的是,才24岁的职场新鲜人小马,最近居然蓄起了小胡子,“谁让我不仅年轻,还长了一张娃娃脸呢!这种长相太让我吃亏了!”小马介绍,今年年初,自己刚刚升了职,所以好歹在外表上,也要经营得有威严感一些。
3 b- K. n# ]8 ?$ m# ^. O- @
+ Y+ P# Z2 C6 E1 T( n v+ M% y% [: ?' F
1 }* O4 H6 w* O; E* \
0 _/ A( R \: t w0 _$ P) E6 Z 职场新手装“少年老成”( I5 F: W) \7 P; M* H
& }4 a8 y. r3 q' Z+ p$ A5 c" `7 V b: }2 i8 J3 _
5 o" L2 l# S+ @, H2 ?! j: A( z) U }; J" e$ j
“最近,我面试了很多的年轻人,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很多年轻人在回答问题时,虽然滴水不漏,却总让人不免失望。他们就跟受了统一的培训似的,回答起问题来都非常标准化。这样,反而让他们因为缺乏个性,而不容易被记住。”从事招聘工作的企业负责人李刚称,据他了解,很多职场新鲜人都喜欢在网上搜罗和学习“面试宝典”、“职场宝典”之类的文章。“少年老成”,是公司同事对才工作两年的小伙子陈鹏的一致印象。在年长的同事眼中,这个小伙子没什么活力,而且总是一副非常淡定的态度,很少表达自己的见解,做事严格遵循前辈们的套路。采访中,陈鹏告诉记者:“工作前,我特别请教过很多的师兄师姐,他们告诉我,做得多,说得多,就错得多。与其表现得太有特点,不妨低调一点,一切于我若浮云嘛!”5 E* |/ T: l6 `
1 Z6 ?5 B4 r9 [0 j9 W; V
" [- I/ n0 A) ~9 {! O4 `; B1 b3 O* h
5 b1 N# C; q) K% d 过分装熟会失去个性
/ k6 ]9 ?/ e2 U) O5 I& _: `6 y! F$ r0 y# v6 M
1 K$ m& h: W" F2 D& K4 q
O* ]1 V9 g- Q0 N' d; C& f( }$ n5 \9 E
《杜拉拉升职记》之类的职场书籍,总能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可是这些书真的能教会我们如何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么?武汉猎英首席顾问安国平女士告诉记者,很多年轻人热衷从书籍中学习所谓的“捷径”和“诀窍”,同时也学习所谓的职场标准化流程,但是这些热销职场书中的桥段,在现实中不一定奏效:“我们可以学习杜拉拉的拼搏精神,但是她的做法,比如主动向老板要求加薪的行为,并不值得推广。”“如今这个时代,年轻人都讲究个性,张扬的个性,并非和职场格格不入”,安国平表示,“为了融合职场,你可以圆润一点,但是没有必要去过度隐藏自己的个性。如果你本身的确有超乎年龄的思想和见解,适当表现也不是坏事,但是没必要刻意为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