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9276|回复: 35
收起左侧

solidworks变革(更换CEO,与达索整合,更换内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 23: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SolidWorks的变革. M$ ]  O$ Q! ]6 z" F
% z% E4 m1 V, R2 f# R$ L4 C4 Q

$ B( D" |# s" t) G# o2 K( w1 }
7 Z# Q  W% ]* t. i* H! ]: Mhttp://blog.e-works.net.cn/images/e-works_net_cn/395816/20111113545214.jpg我叫Bertrand,$ d+ o3 r1 O5 t
我是SolidWorks的新CEO
- g6 j0 ?$ m0 Y# }我喜欢吃法式薄饼# Q! g; C, A6 p% J( ?4 W! x
7 s- g5 x$ Q8 I4 S% u" Q$ H0 w3 W
这几天CAD行业的头条便是SolidworksCEO换了。2 z$ F3 d, I" E" h6 ~8 u% q8 d
http://blog.e-works.net.cn/images/e-works_net_cn/395816/20111113571092.jpg
% F. S) }6 b0 L6 c$ k2 m

# r8 T$ V0 _7 e3 S没错,原SolidworksCEO: p/ `7 X, [8 i! _
Jeff Ray升迁为母公司达索系统的执行副总,主管重要区域的运营(这个位置是新开辟出来的)。Jeff2003年加入SolidWorks担任CTO 并于2007年成为CEO.

2 W" A. L4 [# }Bertrand sicot,SolidWorks主管销售的执行副总裁将接任成为SolidWorksCEOBertrand从法国IBM开始其职业生涯。在97年加入SolidWorks之前,他在Computervision法国分公司任销售经理。Betrand拥有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大学校的工程学位。
1 K5 v2 q0 i" B+ {
2 g: m8 i" {& j, d. A/ R我想从Bertrand, R  w2 {) ~% o6 V3 u* [0 i( _  p, X
上任后的第一篇博客开始解读:SolidWorks的新篇章(请点击)。下面截取其博客中最重要的两段来解读。(斜体为引用)
+ @$ N  ?6 B& c  T, p2 L

. U/ T3 `# `- @8 }尽管从93年Jon Hirschtick开发出SolidWorks的第一个版本开始,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一切才刚刚开始。“简单易用”的标准使得我们打开了针对专业设计人员的市场。比如,CAE分析不在局限于专业人士,即使是没有多少IT资源的小公司也可以协同工作和共享文档,从而提高与大公司的竞争力。
# Y9 {6 x7 i/ c- I
& n0 e5 H7 Q$ N) ^5 {# U3 ~Bertrand显然是非常了解SolidWorks成功的重要因素的:简单易用。这是SolidWorks的基因也是其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最大的特点。这从第一代CEO Jon Hirschtick的愿景可以看出来:开发出基于Windows平台的CAD软件,让更多的人员能够快速学习并利用CAD工具。也许大家对这个愿景不以为然,但想想当时Win95刚推出时,有多少人预见这个平台的流行以及个人PC时代的来临。假如大家都预见到的话,那就不会有SolidWorks存在的理由了。至少当时的几个大头,PTC,DS,Autodesk都还是严重依赖linux机器上许可证的收入,并没有及时推出Windows版本的软件。当然除了简单易用以外,我个人还觉的SolidWorks有几点做的比较出色:
5 B* [, L; W& e: Y* a- A
" c  X( E4 d1 d9 T1,广泛的合作伙伴:众多的合作伙伴提供了近400多种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产品。以SolidWorks自身实力是不可能提供众多外围功能的(比如CAM,高级模具模块等),但其开放合作的态度吸引了众多的合作伙伴提供各种运用程序。其实在Apple的乔帮主提出的Apps Store之前,SolidWorks就已经在此理念下耕耘多年了。! d9 }5 \: E2 S, [9 ]1 [
2,众多的代理商及用户小组:SolidWorks坚持渠道销售,这和其主要针对中小客户有关。实际上,不光是中小客户爱上SolidWorks,很多大客户也大量采购SolidWorks.但坚持渠道并不意味着少量的客户交流机会,实际上在很多区域都有其用户联盟,CEO还经常参加用户联盟的会议。每年用户也会提交一份“十大最需要改进的功能”。  d0 A4 o% }- `( Z/ m
3,教育的投入和能力考核:在教育上,SolidWorks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并且也是非常有成效的。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工程师而言,SolidWorks一改以往工程软件的古板,深受他们的喜爱。官方的能力考核网站也会将市场上SolidWorks工程师招聘信息的共享给取得证书的学生。$ _1 a& ], j9 a9 z! j0 U
4,Lab机制:SolidWorks有个“实验室”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将孵化中的新产品放在网站上和用户共享。用户可以下载BETA版的应用程序,并可以反馈自己的使用情况。这方面,SolidWorks和Autodesk都做的特别好。让终端客户参与到研发流程可以更快更好地扑捉用户需求。
( F) ?" I. ~7 t5 i, _* i ( |( K' Q! K1 [9 E
我也对构建下一代平台的技术感到极其兴奋。这个平台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从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数据,没有产品版本和平台的限制。这种在线交付的机制意味着我们提供产品以及服务的方法已经改变了。这会给客户更多的能力来做选择。比如如何取得他们的数据,从哪里取得他们想要的数据。实际上,我们将提供3个平台—桌面,移动,在线。新的产品在适当的时候将推向市场。但是这些新产品和已有的产品将同时出现在市场上。这样的话,客户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 R5 Q( E, ~2 K! J2 t  }3 i3 \ http://blog.e-works.net.cn/images/e-works_net_cn/395816/20111113594490.jpg: u! X8 A% Y; W
# f0 _: ~$ J/ _6 ]3 Q0 y6 Q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3: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构建下一代平台的技术”??也许大家可能一头雾水。这里要介绍一下变革的背景:+ p3 U( C1 N- @# D$ s. a

2 k' _- H  p) }3 ]1.       SolidWorks内核的迁移:业内的人士都知道SolidWorks的内核用的是Siemens的Parasolid,当初设定的租用期是15年。虽说SolidWorks在成立不久后就被达索收购了,但当时并没有当机立断换内核。但现在到了不得不换的时候了。(注:虽然官方并没有发布换内核的申明,但业内人士的采访已经证实。请参考博客www.deelip.com* E7 K0 M# A4 y' N$ e
; C* i* M( A0 e  j
2.       Enovia V6的采纳:相信关注PLM市场的朋友知道,达索整合其旗下的PLM产品到V6平台(V5平台中的smartteam外包出去了,VPM和Matrixone整合到V6平台)。SolidWorks的PDM平台将采用V6.假如我们仅仅认为V6只是技术上整合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我看来它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f+ J! e3 j6 y

) T: Z' z  Y- ]l     PLM2.0: 这是达索提出的概念。从名称可以看出其野心,将产品研发体系的触角不断 扩展,比如将终端客户囊括在研发体系中。打个比方,一家制造汽车的公司可以开放一个portal给用户,在网页上,每个人可以打造自己喜欢的虚拟的汽车数字样机。(在页面上,你可以像搭积式地将各个模块组装起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等等)。当然,这里面虚拟3D模型是达索的核心竞争力。拿个例子来佐证一下:上海世博的虚拟场馆的建设。无怪乎达索的愿景大的吓人:3D for all. 最近更出来了一个口号:See what you mean.忽悠完了概念,谈谈我最感兴趣的东西---在线设计。也就是说数据不需要保存在本地,全放在server上。当然谈到这里,很多人会提出网络速度是瓶颈。但神就神在这里,我们将CATIA V6装在server上,客户端仅仅需要装个痩应用程序来操控服务器上的CATIA,这样的话客户端只是起画面显示和传递指令的功能。这里让我想起了云技术里面的Iaas(硬件即平台),典型的代表是amazon的服务。也就是说你可以随便配置出各种性能的操作系统(包括硬件CPU等)。将配置清单一发送,在你的PC上就可以显示出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你可以方便的操控远程的操作系统。就像操纵木偶一下,终端就是线头,远程就是木偶。晃动线头可以操纵木偶。
+ q3 b' ~% B7 K8 X: g3 e  _% D6 w' x8 m  N1 e% W
l     3Dlive界面:前面提到了瘦客户端的运用程序。实际上就是3D Live 这样一个操作界面。这个轻量化的工具可以连接服务器上的CATIA V6,轻量化的数据模型显示在3Dlive上,这样利用3Dlive可以加快对server上数据的操作。当然除了CATIA,SIMULIA,DELMIA的数据也是这样处理的。3Dlive 还提供IM的工具,就像内嵌的QQ一样可以提供在线沟通的功能。也许大家要问3D live的最大的作用是啥?我的回答:Design in context(基于上下文设计)。传统的PLM大多是通过表格来显示数据,虽然说表格数据可以通过可视化工具来解读3D模型,但是我们还是必须先在表格数据中找到需要修改的数据,但单单将这个数据checkout是没意义的,我们需要相关零件做设计参考。凡此种种,这些操作有些许繁琐。3Dlive就是直观的将PDM数据和设计平台结合在一起,更快更直观地做设计。对设计工程师来说,这种操作界有相当的诱惑力。(请参考http://www.newmaker.com/art_22870.html)* w+ [5 @' F3 U, b7 y+ `
2 ^9 M: `( k& J# }- K
* X# |# D6 _: f2 v! T$ m; O
" p. x0 k, d5 i7 d; O; b
3.       产品整合的内动力:以前谈到SolidWorks是达索的子公司,大家就拿SolidWork和CATIA数据的交互性说事。说实在话,同一家公司下的产品间数据不能交换,这实在是不给力。趁着达索本身产品的整合,也把SolidWorks一起整进去了。就这样SolidWorks将正式回到达索大家族。
- U+ O# ~( Y& X( _# y6 d" a; L
4 s! V9 b( T( }, v$ ~, W4.       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前面谈到了solidWorks将推出移动版和在线版的产品。移动版,大家应该不陌生,IPHONE上众多的apps就是移动版程序。这首先让我想起了一些可行的程序:比如移动版e-drawing. 移动版的二维图纸共享工具等等。(移动版的工具上,Autodesk是先行者。大伙可以在iphone的app store上搜索一下。我最喜欢其中一款IPM Viewer,可以浏览三维模型的数据包括其动画,标注等等)。至于在线版的SolidWorks的确是个大胆的产品。现在市面上见到的在线版工具主要是管控文本数据。比如CRM的代表salesforce,比如众多的在线版的ERP,项目管理工具等等。但三维建模的确有其特殊性:大数据,复杂操作等等。拿以前来说,的确很难实现。但现在由虚拟化推进的云已经飘过来了。这便是在线CAD工具实现的根基。我这里并不想具体探讨云技术,也无法讨论如何利用云技术实现在线CAD工具(不排除有牛人能讲清楚,恭请回帖)。但必须明白的是CAD软件交付方式的一种革新出现了。(关于云技术,推荐一下草木春秋的博文http://blog.e-works.net.cn/514970/articles/100087.html6 D( ]; C. T/ \+ O- X( x

. c! K# V4 t( f/ @5 U* [% T3 p
  g+ ]$ V1 j0 w* `4 I1 x
5 v4 p" r! p0 q- x; z: S+ S总结完这些,大家应该明白SolidWorks将开始全面拥抱达索了(达索的CAD的内核和PLM的V6平台)。对于SolidWorks结束其十几年的独立运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的总结是:
' f/ @% N( |- W0 ]) \2 ?3 y* }9 I5 V1 y' c
& h% `; t( x$ @( p: c* H# a

7 e# ~. v/ b1 {5 I1.       SolidWorks是小白鼠:SolidWorks再一次充当了技术变革中的先锋。这一次达索作为坚强后盾,SolidWorks也没有啥后顾之忧。人家不也说了用3条退走路,桌面版的程序还在继续。当然,一旦成功的话,将是广大的中小客户不错的选择。$ L5 L; F3 x$ L$ s4 q

) F1 F  J7 y& s  z. x: z9 L/ f, W2.       运营的转变:对在线平台来说,从卖产品变成了卖服务。毋庸置疑在很多层面上的运营都得改变。比如在产品上,得保证用户快速定制出自己想要的平台;相关的插件得保持与在线SolidWorks的同步升级。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如何做到数据的安全性。在网络条件不好的时候,如何做好应急措施。凡此总总,用户们可以想到很多种异常情况。# l$ L. @0 M  ~1 ?( r
, g. T; ^( p9 b$ Y: x) J
3.       潜在的后遗症:这里面我最担心的还是内核的迁移,如何保证老的历史数据能完整的保持下来是个不易的课题。希望也相信SolidWorks有个完美的解决方案。7 j% I" a* ~# {
0 \, y2 V3 G2 P- n8 N3 E
4.       我的坚信:SolidWorks做的这一切都是非常积极的尝试,也许会得到很多的不理解和质疑,但我坚信“这是趋势”。我并不能确切的说现在推出这类产品是个好时机,正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能被夹,但螃蟹味美是客观事实,就看谁吃的到了。
4 z& J/ x8 K8 R' B5 [4 D6 N+ \. S5 ]' a6 s2 V# `% v
3 u7 [6 z0 e3 J7 g6 o2 X, M1 [7 K# r

% Y% |( ]3 V6 q( D, L7 d% M$ d, ^8 B还是引用Jeff和Betrand在采访中的话语结束这篇博文:/ \2 m  f( `2 v6 m/ t9 N: m  C

& l. n5 J) z: z6 o' D9 u6 T, r+ e
' X% [8 L( D1 o, O8 r) W% I/ `! t, W: J8 W1 |" l
Jeff:
4 C3 N3 Q* g5 \5 h+ O, a) f7 T
& m8 Q9 m0 Q6 W……
% G# P8 z' H5 b" Y0 I& f1 z- D( F' I+ C- K! F
在这讨论中我持有的一个观点是假如有人最终要消灭掉SolidWorks的话,那将是我们自己。我们不会让人家动手。我并不是说明天就灭掉,或10年,15年后。只是想简单地说明我们是一家不断去评估在市场上新技术的公司,然后会选择对客户有帮助的技术。
" p/ b- `/ A- h1 S' B7 [% M1 f0 M- I! f
……# d; E' M+ \5 R) ^+ a6 T6 Z" Q
- }; O1 B5 \5 Q4 @
  Z& f) H3 ~- p4 Y* f% ~

# n6 r7 s3 s* }2 P; D" Q所以,这不是说要灭掉SolidWorks.仅仅是说给客户更多选择。我们的宗旨就是,客户想要桌面平台,我们就会继续提供windows平台上最好的工具。就像过去15年来我们每年为软件更新升级一样。假如他们认为在线的设计工具或移动工具上的应用程序使得他们的沟通能更及时,使生意更方便的话。他们就可以从我们这获取,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
( z$ q' y$ E$ t9 o- }" z8 U7 t# O3 t) c# Q
…….
' _: g  \1 c: _' g' W
3 z* G* j) d5 b5 m3 e0 k
  k7 Y" g' l4 T+ _" ~
2 z4 b5 w9 t3 ^  h  P" V
6 Q  B8 U  j5 B8 g* p& Q0 G+ S$ o  ]( i1 b! Z% W- |* ?
Betrand:& L9 P+ H1 U; \; z

5 C% b7 k3 q3 s( k7 \* ?! f
. d$ u2 U) e' \8 T6 b/ P, g. ]3 U% j
显然,过去的15年来SolidWorks是很成功的,但未来的15年,市场会变的不一样。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公司面向未来的挑战不断拥抱新技术并研发出新产品。8 N; v: j+ i# [/ j. |

2 x$ I+ |1 K4 u/ `8 T0 x5 ?-----------------------------------------------------------------------------------------
发表于 2011-1-13 23: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辽阳
我感到。过去的15年来SolidWorks是很成功的。
) i- a2 X1 }- A7 ^但软件越来越大成了包袱,希望今后会更好。
发表于 2011-1-14 08: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我最怕就是solidworks使用了catia的内核之后,会不会没有了现在的易用性,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现在或者过去的solidworks了,毕竟软件从sw2004开始用直到现在的sw2010,毕竟都用了很多年!还有就是文章提到的数据向下兼容的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这么多年的设计数据不知道能否在新内核得到转换。如果新内核的solidwokrs的易用性不复存在,旧数据不能转换,那意味着只能一直使用旧版本了。
发表于 2011-1-14 0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solidworks虽然创新,但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比原来还差呢!再说了,软件发展到这个程度,如意不创新还能有什么革命性的改变。
发表于 2011-1-14 09: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几年前就说要换内核了
发表于 2011-1-14 09: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感觉CEO的头发越来越长了,希望软件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11-1-14 09: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淄博
用软件的永远被开发软件的牵着鼻子走
发表于 2011-1-14 09: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尾
这个知道很久了,不过还是感谢LZ的分享。
发表于 2011-1-14 09: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盘锦
看了人家的讲话,再看看我们国内遍地可怜的小工厂的存在,咋就感觉差距和人家是越来越远了。新功能到时不是我们的催化剂,而成了不能满足现状的绊脚石,悲哀啊
发表于 2011-1-14 10: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期待换了内核的solidworks的到来,这个世界,革新是永远的主题
发表于 2011-1-14 12: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看了人家的讲话,再看看我们国内遍地可怜的小工厂的存在,咋就感觉差距和人家是越来越远了。新功能到时不是我们的催化剂,而成了不能满足现状的绊脚石,悲哀啊0 G5 M% Z. C, N( M( Q. `
阿帕奇 发表于 2011-1-14 09:47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6 q/ q  R2 z) o+ a' Q- m1 J( y( i同感,新功能總是搔不著癢處。
发表于 2011-1-14 16: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确实,感觉我们老是被动。。没办法。。
发表于 2011-1-14 16: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中国的高端软件总是不存在。
发表于 2011-1-14 18: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韶关
希望SOLIDWORKS发展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11-1-14 19: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sw的发展战略是站在世界前列来考虑的,我会等待新的SOLIDWORKS
发表于 2011-1-14 2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我倒希望国内有哪个软件可以来替代sw,那样应该更值得大家关注和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1: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真心希望SW越来越好,不要被DS搞死了呀!
发表于 2011-1-14 22: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期待换核后的SW
发表于 2011-1-14 22: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老的内核已经走到头了,也常常给人诟病。采用新内核后,希望建模内力更强,控制方式更灵活,精度也更高!
发表于 2011-1-15 2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不要改变软件一如既往的易用性就是了 2 X2 k& D; K+ v0 b. [2 k
其他的无所谓 换内核也肯定是兼容老文件的 这个对工作没有什么影响
发表于 2011-1-15 2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最可怕是软件公司太大   失去了创新精神 只会收购简单集成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16 08: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9 14: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我想这个应该不用担心的。
发表于 2011-1-19 18: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这个是要关注一下的,什么时候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好的3D软件就好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