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goto3d 说: 版主微信号:caivin811031;还未入三维微信群的小伙伴,速度加
2022-07-04
全站
goto3d 说: 此次SW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抱歉晚了,版主最近太忙:一等奖:塔山817;二等奖:a9041、飞鱼;三等奖:wx_dfA5IKla、xwj960414、bzlgl、hklecon;请以上各位和版主联系,领取奖金!!!
2022-03-11
查看: 672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讨论] 如何看中国人获建筑界"诺贝尔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6 11:1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mhpang007 于 2012-3-16 13:25 编辑
, J* l1 M3 x& i  q. q/ i- G3 G! _1 k) N6 \
如题:如何看中国人获建筑界"诺贝尔奖"?请讨论,谢谢!) d- @- n) w1 }2 y+ z7 F# I
- s+ J: Z  N/ S5 E1 j, u3 R3 }. C
; x5 B& r2 O3 a
4 [1 w( O, ]1 D9 l8 y& V5 S
讨论背景新闻:
, W' w3 k  f" n5 K" O  k4 A7 c! S1 \2 ]
* Q5 i7 {; U0 d# Z* B

& o2 F0 e4 o; m0 j范文兵:如何看中国人获建筑界"诺贝尔奖"/ s, j3 a1 e' }" u1 @% k' s/ ?

- V; _- ?5 C) e5 `+ {6 q3 b. `
2012-03-15   转贴自:网易评论. K5 d- K  b2 w0 [+ {
作者:范文兵(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师)
# b9 I* [: u, m/ K( l6 a, P8 S+ a
; F7 V. e1 e. w1 M! B% R! ?/ N- ]  W5 Z# f6 C, \' o8 K& X
我们没必要争论王获奖是否够格,这是一个伪问题。作为一个奖项,只要评委通过,程序合理,他就够格。在涉及人文、艺术领域的相关专业,没有“最(唯一)”,几个重要奖项之间,主要是差异,而非差距。即使是诺贝尔奖,在某些科学领域,专业内部的单项奖,其实更有含金量。: B& }& h; t) a! l! r! q) m0 A( S) O

3 v1 [& v2 M2 [4 {
最近,在被圈外大众普遍以为是盖房子、浇水泥,而实际是介于文理之间,艺术、工程双肩挑,圈内人自诩为“艺术家+工程师”的中国建筑学界,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业余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澍,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4 \9 X* X4 C( `3 ~  ^, U
; y3 m- e6 ~1 \8 l- S
该奖是由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以拥有世界范围凯悦酒店(Hyatt Hotels)而知名的普利兹克家族于1979年发起。奖项的评选程序和奖金设置,参考了诺贝尔奖,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奖项之一。历年来的获奖者,多为世界建筑界重要角色,因此,第一个中国公民获得此奖,在圈内圈外引起巨大反响,周边充满各种议论、乃至争辩。
4 S3 O; h. \6 Q6 L. F' I! ^5 w9 [  d* _! s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人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呢?
: ?; D' T8 ]/ x; g+ l/ r- w! \% s6 C. e1 ~) s
获奖是好事  ( m% Y2 O/ B) y! W0 U
对于中国文化当下的现实,对于中国当下的年轻人,对于当下中国大众对建筑界的认知状况,王获奖都是一件及时的好事。这一判断基于三个前提:1)中国文化在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化面前,骨子里是不自信的;2)中国人是一个集体从众的民族;3)老百姓不了解,也没机会去了解建筑界。
( R* c( k/ t6 o; ^+ _西方人的赞扬,特别是来自已被神化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奖赏,加上在最后阶段,王澍击败了三名分别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的建筑师,这对提振当下中国文化自信心,提振经过近二十年巨大建设,仍然不算非常自信的中国建筑界来说,具有强心剂作用。9 [' i( ]9 y2 \  k! o3 n
年轻人需要榜样。王的获奖,以及他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各类故事(比如硕士答辩没通过,比如一些藐视权威的言论,比如有几年专心读书不做设计赚钱),对启迪中国年轻人反思自己的教育,反思权威(包括王本人),反思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坚持什么,保持专业热情、保持专业和人生的高要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m& T3 X  G% L5 c
借此获奖和宣传,可以帮助大众认识到,建筑学原来是包含着那么多艺术、人文内涵,建筑和历史产生对话的方式,不是只有世博会中国馆那样的官派气势,也有小桥流水的文人模样,促进了解、丰富口味、拓宽眼界、增强对本土建筑师的信心,多好!
: q, R+ s: K- R7 e' }$ S' ~, m8 K6 U. H( r
“正确”地承担得起  ; K! q! T3 C+ E% J, c% V
普利兹克奖评委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或专业趣味,或“政治正确”,或实际利益考量,或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力,包括我基本不信,但每次出事时中国人总是念念不忘的阴谋论,选王,都没问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X4 O) [& }  h
这个由富商资助的建筑奖,其实是有清晰评选标准的——即倾向于将“建筑”看作“艺术品”,同时,关注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平衡与选择。纵观它的获奖者及其作品,大致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大部分是选择普世建筑语言用得好,并有所创新的建筑师,少部分选择带有地域风格的建筑师。前者多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或者可以这么说,正是西方造就了今天建筑界的普世语言,后者则多来自发展中国家。+ D0 O( T4 n6 b; P) M
http://img4.cache.netease.com/cnews/2012/3/15/201203150118378566a.jpg
6 t) j, G; e; q0 u
  c& J! Z. A; V8 }8 d我的一个工程技术类行业的朋友听说此事后看了相关网页,跟我说:这个人(指王)真是一副艺术家腔调。这话其实挺准确的!我以为王的作品,很明显带有“纯”艺术倾向,他本质上是“(回)避(现)实”、“(想象)历史”、“单纯的”,他的建筑语言清晰而有“地域特色”的,他的获奖,符合普利兹克奖的倾向与标准。1980年第二届普利兹克奖选出的墨西哥建筑师巴拉干(Barragán),其作品倾向与王类似——清晰的“异域情调”,同时又是现代建筑语言做基本语言——最容易理解,也最政治正确。1 f" V' Q+ o) c9 Z
所以,我认为我们没必要争论王获奖是否够格,这是一个伪问题。作为一个奖项,只要评委通过,程序合理,他就够格。纠缠在这上面,只能说明,我们太神话这个奖项,原因一是来自中国人心理深处的“最(唯一)”与“比(高低)”意识,一是来自对“诺贝尔奖”长久以来的迷思,因此会认为普利兹克是一个“最佳、最高”标准,王只要有问题,就觉此奖放水。我的观点是,在涉及人文、艺术领域的相关专业,没有“最(唯一)”,几个重要奖项之间,主要是差异,而非差距。即使是诺贝尔奖,在某些科学领域,专业内部的单项奖,其实更有含金量。
" I. G1 i) l: k% W* K- B( m
, d, A3 C% l1 x3 T$ T% ~阴谋论、大腿论不靠谱  ; g) F) t7 [( f7 t2 n
我相信机遇对一个人的关键作用,但我更相信,仅就一个专业领域而言,一个人的努力与坚持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4 Q. h! W: h. {; d8 {7 R' U& F近20年前在《建筑师》杂志上看到王描述他在美院的那个展馆,然后是他家的装修,一直到上海顶层画廊,都让我眼睛一亮,很明显显示出与当时众人不太一样的追求和坚持。这么多年过来,他始终如一的坚持和付出,以及用功,相信大家都看得出。
/ p9 p/ }- M5 f, J6 V! A4 S# k+ I所以,很多国人也别激动,这个基本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作为一个个人,你常常会因为别家某个人成功,而由于自己在某个集体单位上跟该人有联系(比如学校、民族、国家……),而有幸福感和自豪感,乃至产生“其实我也可以的”幻觉,这种感受恰恰证明了,你不可能在某一个大一统语言中,保持清醒,坚持个性,同时承担相应压力,进而获得“王澍式”的成功。这其实就是个悖论。4 J/ l5 V1 n+ [! r
另外我还陆续看到,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中国人,开始用专业或非专业眼光总结王的成功“窍门”准备加以复制,比如有说,“完成度不重要”,只要有思想、想法才最重要;比如有说,要混圈子,混脸熟……还有将王的奋斗过程,演绎成“知音版”魔幻天才成功传奇,什么天降大任、天赋超群。在当今中国这个急功近利的国度里,出现这些东西我都不惊讶,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只相信这样一个常识——有多大的成功(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度,我只敢说就某个专业的成功而言),背后的艰辛、寂寞、勤奋、痛苦,就有多大。
2 a! D7 i8 a7 j  C0 i) Y: M7 |
2 X5 S5 h# Q3 I# F- s# Q
! B' q! h  y5 @% w5 N8 J他不是一直在进步  * C% ~' T4 c1 p% Q" T) V9 H
以我亲身经历过的几个王的建筑来看,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第一期,世博会藤头案例馆,其空间意向、材料表达、整体氛围控制,都让我印象深刻。但中国美院二期,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失控状态,虽然设计者解释说是为了打破如此规模一个人一次性设计与建造的感觉,但是,最终效果不是有机、而是杂乱。6 D# w( s2 ?0 K! y/ A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2/3/15/2012031501144910034.jpg近几年,我认为王的设计越来越视觉化地处理材料,越来越“形式化”地处理空间,挺让人担心,好不容易出现的“以现代建筑语汇转译传统空间、建造、基地”的一些让人兴奋的东西,会消失掉,会和“中国馆”式的符号化道路,越走越近。让评委赞叹的宁波博物馆,我也实在不能苟同,太“表现化”、“符号化”了。我已经看到,有些专业工作者(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在津津有味地讨论王是将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这种语言,真是危险,那种想象中的传统,何等不真实地脆弱与虚幻!
0 |  ^5 p5 D- {+ Z4 ]: ~! t
2 g' w9 I2 r* ~; l与建筑界的普遍水平无关  
* J( u7 s  \7 t. A- u2 ?6 ~3 r一个国家的建筑设计水平如何,其实在普利兹克奖榜单上也能看出端倪。1980年巴拉干以地域情调浓重的作品获奖后,墨西哥就再也没有出现引起国际建筑界关注的建筑师。而最新获奖的日本建筑师组合SANAA的作品,你很难看到具象的“日本传统特色”,更多的是一种普世现代、同时又具有“日本味道”的抽象新表达,而日本建筑设计的水平,举世公认普遍很高。因此,一个使用具象传统元素从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师获奖,在一个绝大部分职业建筑师必须采用普世现代语言,才能跟当代经济、技术相匹配的从业背景下,应该属于孤例,跟那个国家建筑师的普遍水平,似乎没什么直接关系。2 I1 z+ {# A) _- s# v
6 S6 m) s! R5 @, z. {) L
建筑应该更关注现实  另外我以为,无论王是否获奖,他代表的,其实是建筑设计众多路径中回避现实问题的“纯艺术化”路径。当然,我们无法要求建筑设计承担太多社会责任,但是,作为一个要耗费大量资金、人力,供很多人使用,在城市、乡村中明显影响环境的建筑设计,我很难将“纯艺术化”路径视为一个国家建筑设计的主线来认定。
4 a5 j9 o7 n' d- p" [我们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太多,城市的、建筑的、体制的、教育的……,每个现实问题,其实都有可能真正转化为具有当下中国特色的建筑方式。而这种方式,肯定不是普利兹克奖评委那样背景的人容易读懂,但恰恰是我们时代、老百姓急需的。在这一系列重要的方向上,台湾建筑师比大陆建筑师做得好,他们有专注于宜兰一地、推动宜兰各种利益调和、促进宜兰城乡有意味场所产生的黄声远,有为农民造房子的“人道主义建筑师”谢英俊。在大陆,直面现实努力探索同时又保有高质量作品的建筑师,我只看到成都的刘家琨在孤军奋战,这真让人遗憾。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0:0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mhpang007 于 2012-5-29 10:10 编辑 ( G% W# D$ P7 w' |$ Z6 f7 ]
# b* c$ u+ p* b/ f
王澍炮轰中国专业建筑师:他们生产了大量垃圾

3 N  g/ r7 l# V5 S2 n! s
                                                               
2012-05-28  来源: 人民网(北京) 
# t: h  H6 p$ A: y. J1 L
4 {" ~) P. s+ O. `, o. J: U
核心提示:“为何取名‘业余建筑工作室’?因为对于中国糟糕的建筑和新城市建设,专业建筑师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他们生产了大量的垃圾建筑。既然这样,那我干脆当一个业余的好了。”中国建筑师王澍,在2012北京建筑论坛上如此“放炮”。
' k+ ^2 G/ p" w0 Y9 l; c" X2 l1 G" @6 R) o9 l6 |
5 L$ E1 ~! G  v/ M4 b, y/ ^

6 W, b' A. E) s) H
图为王澍与他的代表作宁波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0 m* R( E+ I4 D9 Q7 Z8 C7 C

; c, v9 w. c( m2 u  g0 s0 k* x" L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王澍,是因为其作品的杰出特性与品质,同时,也出于他始终致力于建筑的坚定与责任,那份坚定与责任出自于一种特定文化及区域的归属感。2 R* O7 {( Q* }- V3 C$ X7 N

( F% ~; S' _. c0 i4 L——普利兹克奖评审辞7 Q2 ]  @4 ^& j& }1 ?: }$ p; k, ^7 m
4 V6 D- J) I9 R+ i$ l; ^
2 [6 V2 s8 h: O& V- w
我热爱我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文化。在多年孤独地坚持之后,获奖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5 \: w0 {9 W! [; n; A——王 澍
0 g$ F9 c1 X9 U+ }) h9 D; S9 h. d  R( m2 a
" ]) @) f9 g; J! M6 N
我“恨”死象山校区了,费了很大劲通过考试进了城,却发现又回到了乡村。8 w5 t% I1 R! @, d) B& u1 R7 p
——中国美术学院学生( P4 P; B9 Z: N; u* n
; Y3 |7 S. W( x7 @2 t! H3 G6 C

* Y0 |  @  }0 G7 C% x7 j7 \  N! {“为何取名‘业余建筑工作室’?因为对于中国糟糕的建筑和新城市建设,专业建筑师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他们生产了大量的垃圾建筑。既然这样,那我干脆当一个业余的好了。”中国建筑师王澍,在2012北京建筑论坛上如此“放炮”。" A; N/ L5 e) n& _' |
1 V* ~7 @; n$ S7 V
一天后,5月25日,这位“业余建筑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颁奖。% @( W' p( `+ H) i
* O6 x' T: Q0 e, c; E2 p
有着建筑界“诺贝尔奖”美誉的普利兹克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颁奖典礼,而王澍,是首位获得该项“世界建筑界最高奖”的中国建筑师。
; R9 a$ o7 u3 K4 u0 i; b- |
/ K% F- N1 z8 }/ {: u9 }, r该奖的评审辞称“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王澍,是因为其作品的杰出特性与品质,同时,也出于他始终致力于建筑的坚定与责任,那份坚定与责任出自于一种特定文化及区域的归属感。”
& j' M0 o/ D2 C+ X% m6 O7 C; }: m1 W& L  {' K
面对质疑,他相信,时间能帮助人们认清优劣,愿意自称“业余”
: P2 I2 Q) W! Y
$ U, Q% I6 u$ x/ F. |+ s& V折桂普利兹克建筑奖,意味着王澍与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约翰·伍重、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者贝聿铭等,一同载入了世界建筑史。/ k( _' S" {0 g/ N# d; _: [$ B" L6 \
在颁奖典礼上,49岁的他,穿着标志性的黑衣,发表了获奖感言:“在多年孤独地坚持之后,对一个在获奖之前没有出版过作品集的建筑师、一个只在中国做建筑的建筑师、一个自称为业余的建筑师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 r" x2 m, R2 ]* I5 o) S) n) X/ v2 \1 L7 _3 W9 v! q
那些他多年“孤独地坚持”的段子,近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学生时代便宣称没有老师可以教他、曾与建筑工人一起做工、每年只接一个项目、至今只做过一个商业项目、从不跟风西方潮流、热衷于文化保护……有媒体甚至用了这样的标题来报道他:“异类的胜利”。
% h' Y4 X& i* Q( \' w, |" k9 _3 \6 E( c! i0 A0 m$ w
对于这个“异类”的胜利,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的评价是:“在他的作品中首次看到了中国当代建筑的价值,扎根中国传统和文化,他的建筑语言如同其他伟大的建筑体系,指引我们的内心。”3 T' w% ~0 E5 M% ?8 g2 }& h
" i7 o0 Y% Q* n7 {
2011年开始担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的张永和则称“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证明了中国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 ?9 W" F5 x2 R, [

2 {8 G3 Y9 g+ f! y0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旧砖弃瓦中“悠然见南山”;宁波历史博物馆的瓦爿墙,引得一位老太太4次前往追忆“家的痕迹”;唯一的商业作品“垂直院宅”,希望让困在钢筋混凝土牢笼里的都市人寻回邻里温情……凭借东方的一砖一瓦,王澍用现代建筑这门西方语言,向世界展现着中国的传统与当下交汇所迸发的精彩。
0 p$ _& b4 f$ g3 Y( s5 g+ l
$ A% u. q" B5 `. Y7 O* ^“在全球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多是对于西方建筑和城市发展模式的盲从。很多外国学者比我们自己还关心中国是否有本土的新建筑。”于是,王澍一直有意识地远离“主流”。
- I) G6 D4 X3 E1 }
1 T2 F! S9 G6 b7 y3 U* _$ b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懂这份“非主流”:宁波历史博物馆使用瓦爿墙,曾引来甲方一阵“怒吼”;不少杭州市民觉得“垂直院宅”长得很丑、楼里的公共小院落无人使用……但帕伦博勋爵说,“所有伟大的建筑一开始都伴随着质疑声成长,但时间能帮我们辨别它们是否伟大”。
. q1 [/ k- ~. ~4 e! g( G! b, b5 d. ~% h8 b# P+ n" l$ r5 D
王澍的胜利不仅在于获奖,更在于“如果以10年的期限来看,很难发现哪个中国建筑师有自己稳定的价值观,因为他们总跟随西方建筑风格的潮流而变化。而我有着自己的作品脉络、独特的探索。”
  D/ n6 _- ~0 M4 q* i
" Y! c# P- ]- X/ Z面对潮流,他认为,对传统的破坏,让人们看不清未来/ O! b& B  S* O; g9 J
! G# k3 }. _- I) I4 @: L: u
“我热爱我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文化”。王澍这样解读他的坚持源自何方。' M# o' p5 B. h' U' I
' v2 k; h  L" i9 ~
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引发争议,是因为触动了社会的两根神经:一是中国快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关系;二是在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后,文化能否自然地“被发展”。显然,他的思考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延伸出一个“新世界”。" w4 i# k5 h7 K0 K% w+ H, W+ X4 e3 F
' e1 h/ D% R" ]/ S
在建筑之外的“新世界”里,王澍看到北京城1900年的老照片,会忍不住潸然泪下,“北京那些有记忆的建筑已经拆到不可再拆了”;他关注本土文化的传承,“你去复制别人,别人不会觉得有意义,他们想看到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模样”;他提出“中国文化是这个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它去追寻其他模式”;他更警醒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对传统过度破坏,就看不清未来”。
4 _1 u. x8 X3 Y5 ^" h( o
' k: G9 E8 D3 Y  T" D5 z谈起中国的当代建筑,王澍认为,“现在,大量的建筑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传统包括乡村文化。应该相信,多条文化线索并存对城市文化发展是有好处的。”5 a' m4 z0 {" q0 {% p
! r5 |! d( F+ O! c% i! @, W* _
他从乡村中受益匪浅,于是在城市中重筑乡村建筑。中国美院的一位学生来到象山校区,一下子愣住了,“我‘恨’死这个校园了,费了很大劲通过考试进了城,却发现又回到了乡村。”& R6 @* ]$ D% X9 }& c# u
$ Z, s" M8 a; R" ^% O" E1 `* q0 f9 I
王澍说,更生态的或者是更平民化的、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仍然大量存在于中国的乡村,“如果城乡的发展平衡或者是乡村被建设好,是对中国现在城市化最大的贡献。”4 A# l% p) ~6 W1 T0 M
8 A5 O- q8 m# O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对世界具有某种样本意义:如何既保持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又关注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将本年度的大奖颁给王澍,则表现了评委会对于王澍建筑思想的认可。
9 m3 m) o4 C" u
0 G- V0 U1 o9 @& \# X+ s建筑界“诺贝尔奖”首次将颁奖地点设在中国,也是因为“我们的使命就是来传播建筑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以及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一直会是世界建筑界最重要的地点。”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说。
! ^# ]8 X. i1 p" l2 Q4 n0 L
' v" N' \* D8 Q" h: S3 Z“王澍获奖是众望所归,他是第一个获奖的中国建筑师,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帕伦博勋爵的这句话让不少人为之一振。
3 d  Y+ e6 Q2 C7 Y8 H5 C( i( r, v) j( o7 M

' w! o5 t8 o6 Y+ |( |获得普利兹克奖,王澍成为年轻建筑师心目中的榜样。在2012北京建筑论坛结束后,他被很多年轻人围住,签名、合影、提问……“比我做几个作品更重要的,是会有一些青年建筑师看到,用我的方式还能生存。”这位“孤独的”建筑师已经听到很多后辈表达了像他一样进行探索的心声,他的一个学生,无偿给客户做设计,甚至垫付材料费,只因为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1 z) Y# v' c/ u* t4 \( d3 H

3 ]  X7 t  J) u  v2 U  v! _- M“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有这么多问题,如果只有一种主流思路在解决这些问题是不行的,多一些‘异类’对中国的发展有好处。”这样的“王澍效应”,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或许比首位中国人获奖本身,更值得惊喜。' q; m5 K/ f, V+ Q7 `( O- G/ l

) {. |. f* ?% g5 u(本文来源:人民网 )
3#
发表于 2012-6-19 09:26:07 | 只看该作者
好!很好!
4#
发表于 2022-4-5 21:52: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好资料
5#
发表于 2022-4-5 21:52: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好资料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13008828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