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9天前
查看: 9898|回复: 58
收起左侧

[分享] 中国制造的起重机弱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6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为什么国产起重机质量那么不可靠,各种起重机反应都好不到哪里去。德国的技术就那么高不可攀吗?日本和美国的制造技术够厉害了吧,还是不如德国的。很多厂家生产的起重机中的一些关键零部件采用国外进口的,结果质量也不怎样。问题出在哪里呢?希望大家谈谈看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1-12 23: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责任心不够,可以说普遍存在在从设计、制造、调试等些环节。经常将问题带到用户手里,再在用户的抱怨声中去给解决。没办法,国内厂家的共性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1-13 0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这个问题估计要写一个论文才可以回答的比较全面。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太多了。就如楼上说的,有设计和制造的问题,还有其他配套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1-13 1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严密的管理

这个问题虽然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总结起来应该是中国制造的起重机弱在:“缺乏严密的管理”。这种严密的管理应当是种自上而下的层层严格管理,是自每个零件、配套件到各种认证、印象深刻的广告的层层严格管理,是一种从产品诞生到推广的全过程的严密控制管理。做好这个严密管理,我想中国制造的起重机将不会比任何国家的生产的起重机差。 :)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9 16: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楼主的问题应分两方面来说,一是纯国产的不可靠,我认为是没有经营理念的落后,所以起重机一成不变的生产,没有认真的去技术开发,比较一下最常用的电动葫芦就可看出多大的差距。二是合资企业(技术引进企业),对技术没有消化,没有创新,只是在口头上空喊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9 18: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呵呵,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0 @/ W; H( j  o7 [. \  t
客观地说,从设计思想、到管理体系、到质量把关、到售后服务、到人员素质等等每一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事实是,国外的牌子进入国内N年本土化后,质量就会明显下降……
) s8 A, L5 n9 Y& T, K! I8 f# P作为一个搞机械的人,我真的不希望这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0 14: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起重机技术不是尖端技术,应该说国产的起重机技术是过关的,关键是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工艺不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振动较大,经常出现电气固定线路接头脱落的情况(特别是刚刚安装完成的起重机),而国外安装的起重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0 2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部分重要位置,国外产品采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他们已经将螺栓需要紧固的力矩计算出来,而在我国很少使用这种工具进行紧固的。提高加工工艺是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1 1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Z这个题目太大了,很难展开进行讨论。
5 y/ W* [  Y0 s: E- X* y
; Q2 q8 z0 H; P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国产的东西在价格方面比国外制造的要低得多,并且交货期也短。如果你是一个经理,招标时也肯定会优先考虑价格低和交货迅速的厂家的。因此这里有个性价比的问题在里面。如果你把起重机当作工艺品来检验,那的确是有很多的问题,但国产件的主要特点是实用和耐用。9 W2 q# a( `# X! a

. D/ L; {' F( [: j如果制造周期和价格与国外制造厂商相同,那么做出来的产品也不会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1 19: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湘潭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 V' @3 h& _3 H2 I# J# T8 ?, h- d(1)设计水准不高,在我国的设计中普遍存在不讲究细节的现象,很多设计者往往是将以前似的设计作品稍微改一下就了事,从来不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做设计;+ v% y; F  ?$ u* f* ?8 l' J
(2)制造加工水平低下,主要体现在工艺工程师工艺规程编制水平不高,另一个是生产工人机床操作水平较低,基本素质不高;
7 l; X# c' K4 L2 A5 t(3)我国现有的材料制造水平还比较低下;
1 _1 Q2 u: m5 b, `( ?* `. G7 W' ^(4)设计、制造人员相互协调,互相交流做的不够,缺乏责任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z6z6j6 + 4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1 22: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回复 3# 的帖子

我是搞起重机设计的,其实,主要原因源于中国的综合实力弱,刚才屈服强度就没人国外高,所以比国外笨重,原始图纸又源于苏联,苏环境温度与中国又有差异,形容它们的起重机可以用“傻大笨粗”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14 1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信阳
没用过德国货,不过据说某些起重机厂的电气蓝图全是成套买德国的. 。有谁用过德国货的请谈谈,好在什么地方.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故障是经常出现的? 国产的便宜交货快,配件易够,维修容易.再说了也没打算用一百年            要是十年难遇一故障我们这些维修工也就的上街修自行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5-12 16: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首先德国的制造业大多是从二战中的军工企业转变来的,本身有很强的底子和严谨的制造工艺,再有就是和他的民族的一种严谨的态度有关了,每一步都做得恰到好处,这一点真的值得我们中国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17 12: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差距:
% o  U* [9 Q2 W! D6 c1 v       1、设计手段。国外起重机设计早就采用三维软件及有限元分析,国内普遍使用的厂家只在近几年才开始。
- v/ b4 W1 ]) Z8 B- y2 y       2、设计经验及理念存在差距,往往是跟着人家的脚步走。国外起重机产品经历了上百年的改进,其设计理念、经验及资料都累积得很厚实,国内的要差上很多,而且人员流动大,技术继承性不强。. \) F- i' `7 o/ |9 Q
       3、理论差距。看看国内近年来的相关科研资料,大都是在50、60年代的老学者的著作,学术研究进步得程度慢' I- V  r1 H, j) o9 j+ r2 y
       4、国内厂家急功近利,科研经费少,培养出来的有一定水平的人才留不住。! w9 K$ ~. u4 t/ q1 c
       5、配套件质量问题,尽人皆知。3 G- ]! Z" c- B/ F- s5 e
       别的就不多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z6z6j6 + 4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17 1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  4、国内厂家急功近利,科研经费少,培养出来的有一定水平的人才留不住。”9 C" a7 l) G" ]" h( H0 s
4 A4 K" S* m/ e( l7 }
    指的是大都做了官了
发表于 2008-10-17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外国的零部件供应也比较齐全,也就是其他的供应商比较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17 20: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我原来是做起重机电气的,觉得我见过的比较大的问题有这样的几点:2 r( H, M) t0 H2 c! q4 B5 x
1.图纸严重陈旧老化。我刚进场实习的时候,让我熟悉的标准产品电气图纸,很多都是80年代的,甚至还有些根本就是60~70年代的图纸,几十年没有变动过。而我们当时所做的电子化文档,就是厂里让我们用CAD2002把图纸照着纸质的再画了一遍,没有任何什么PDF之类,没有任何原件定制,就是全部手工,线、原件、接线端子,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标注好的。当时,我个人的电脑上已经安装了CAE2006,对比的每天上班那叫一个痛苦~为了熟悉图纸,画吧……/ |; X% C/ h% M, X! `
2.设备陈旧。现在看看许多同类型的起重机生产厂家,很多加工用的车床,铣床,镗床,都比我大,基本是三线建设的时候添置的,老国企了,基本上都有这毛病。还有就是,起重机相对来说是个比较粗糙的东西,我带队参加青工技能比赛的时候,看到出的操作题,误差就是1丝(0.01),而我们企业的要求,就是4~5毫米,还算是高的,有时候我看私营的做得,他们误差可以1cm。可想而知组装之后的效果。
; t0 P- v( l+ y# ?3 T- N3.除了以上的问题,我觉得关键的是,国内现在许多制造厂家,都过于浮躁,都看着利润,没有几个是真正踏实的做优化的,想办法偷工减料的倒是不少。还有在行业最火的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私营的起重机厂,从质量上搞不过你,就搞价格战,把市场都搞乱了。现在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在保证设计的时候,用私人厂家的价格很难做得下来。投标价格被压的很惨。在这样情况下,结构的质量肯定要过关啊,那价格从什么地方省出来?配套。在保证质保期内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你说西门子的要多用几年,我用施耐德或者国产的,只要质保期内没大问题,我管你的呢。
' v4 `  J3 W3 h, }" w% h' D4.还有就是设计制造环节中,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敬业程度。许多技术人员,花了很大代价培养到技术上手了,走了。因为毕竟起重机是个利润比较小的行业,而且设计人员的压力大,工作累,这样拿的还比同龄人少,那不走还等什么?+ `5 p2 b" r6 d, d
  其实从心底来说,我们做技术的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产品做到人家那么好呢,但是有时候现实却非常让我觉得心凉。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1 收起 理由
z6z6j6 + 1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19 14: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国产的也不是没有好东西; h1 E  [+ ^2 o6 p* e6 S% q: T
看东西不能偏激
发表于 2008-11-7 1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为什么会弱,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制造企业的问题,一方面是使用企业的问题。关键在于性价比。强与弱是相对的。这个话题不是可以全面解释清楚的。
发表于 2008-11-9 22: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态度,从涉及到制造,都是能混过去就行。
发表于 2008-11-9 23: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起重机技术不是尖端技术,应该说国产的起重机技术是过关的,关键是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工艺不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振动较大,经常出现电气固定线路接头脱落的情况(特别是刚刚安装完成的起重机),而国外安装的起重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发表于 2008-11-12 23: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湘潭
在中国设计这样的重装备,没有一点问题,问题出在我们的制造上,我在很多的厂矿,看到的是,许多的机加工人,连什么是基孔制,基轴制都不明白,怎么样保证加工出的东西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发表于 2008-11-13 09: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设计、采购、制造、安装和调试等问题
发表于 2008-11-14 22: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工作不严谨,从上到下都一样。老板胆子大,不管质量,只管钱!可悲啊
发表于 2008-11-15 21: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最近看了一个以前引进的国外图纸,他们的电气保护控制上,过电流咱们用空开的地方,人家用熔断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