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291|回复: 7
收起左侧

[分享] 职业的力量导论(必看精华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5 22: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截至2010年底人口总数达13.6亿,地大物博的中国,如果用13.6亿的人口乘以365天等于一年4964亿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事件。年复一年,10年20年之后那将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数字。
    但是无论这个数字多么庞大,都是由一个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劳动者的感人事迹组成的,这是一股强大的震撼心灵的力量,正以势不可挡之势涌动而来。这股浩气荡然的精神力量将永远推动中国人民继续前行。
    除了老人、小孩、学生等这些群体的人,职业人生占据了一个人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不论是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也不论职位高低,每一个人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业力量的影响正在以强大的力量辐射整个社会,映射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职业的力量》将借助一览英才网这个专业的职业招聘网站的平台,展示各行各业不同的职业人生,分享不同的职业故事。
   在《职业的力量》里没有权利地位的争夺,更没有金钱利益的蛊惑。职业在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无论是清洁工还是工程师都是应该被尊重的。这里有的是各行业职业人物的感人故事,展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细节。细节之中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工作细节、一个生活小故事说出来,可以感动他人甚至在深层次影响人的灵魂。在这里可以分享职业人生的喜悦,收获快乐,得到共鸣。
    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地方,365天的每一天,总有能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总有能触动人心的事迹,总有那些镌刻于内心挥之不去的场景。《感动中国》每年都会评选出十位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的人物在偌大的中国何止十位,由于年度人物名额有限,而在我们生活当中,每一年度都会涌现出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这些人物不可能都被评为年度人物,他们没有机会被镜头捕捉到也没有被聚光灯照射到,他们依然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不过他们高尚的职业精神与强大的人格魅力同样感动着我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我相信内心的丰厚才是我们心里最重要的标尺。
  《职业的力量》是一览英才网首推的职业化专题,也为那些大多数没有机会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没有被镜头和聚光灯记录下的,精神力量同样感动中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目的在于让这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可以感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事迹。 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扩大。打动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激励更多的人。
  《职业的力量》旨在展示那些或者平凡或者热门的职业中的真实故事,在这里还能了解到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职业,优秀人物的职业精神渗透到人们心灵深处,从而达到影响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价值观的目的。


    2010年的感动中国刚刚过去不久,一个个人物感动着中国,一段段故事感动着我们,还记的那个为孤儿撑起一片天,给予孤儿无限母爱的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阿力马洪吗?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阿妈的爱是孩子的天,老师的爱就是孩子梦想实现的路。她为了家乡的留守儿童都能走进校园,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打算,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孩子辛勤操劳。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她是美丽姑娘李灵。




    2010年,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不平静的一年。
    2010年4月14号,青海玉树地动山摇,一场7.1级的dizhen降临了。玉树在瞬间被夷为平地,大灾面前,就有大爱。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司机,却总是心系慈善工作,他是平凡的,他却又是伟大的。



    救援的过程中,感动依旧还在进行,感动我们的故事又岂能说明白,数清楚!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我们至今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名字都叫英雄!!
    2010年,我们还一起经历过干旱的困扰,水灾的侵犯,泥石流的残酷,火灾的无情,可是,我们没有被这一次次的灾难所打到,那是因为,那里有灾难,那里就有爱,那里就有感动!
    太多的感动已经被聚光灯所记录、被镜头所捕捉,只是,舞台不只是聚光灯下的那一片,感动也不仅仅是聚光灯下和镜头前,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事情和平凡的人也能给我们很多最真诚、最触动心灵的感动。
    还记得那个为了给拾破烂为生的儿子省下20块钱而徒步千里回家的母亲吗?还记得那个在现代交通发达的今天依然骑自行车送邮件的邮递员老杨吗?还记得那些为了山区孩子能平安上下学而年复一年接送孩子的山区无名老者吗?还记得。。。还记得。。。。也学太多的还记得你已经不记得了,可是,这些人却在平凡中感动着我们,平凡中的感动最真实。




    洪水灾害中,武警官兵用水盆救起一个小孩,孩子安然无恙地坐在水盆里。孩子呀!当你长大后一定要记住用双手托起你的武警叔叔们!



    这个老人每天都在学校里穿行,拾垃圾桶里的破烂,他是科大的教授,文革受到迫害,十分的惨。平反后却对国家没有一句怨言,现在把每个月工资全捐给了希望工程,自己捡破烂为生,不仅这样,如果每月有多余的钱也全捐了出去。




    当代纤夫,那能有几多爱?
    他们(纤夫)在沿岩石峭壁上,被酷日晒的黑红瘦弱的躯体拉紧着纤绳,,艰难的一步一步奔向前,眼睛望着无尽的路,为攒钱养家.难上加难......路漫漫......纤绳拉无休......艰险的人生路,这样子拼命挣钱,艰难困苦步履维艰。




    四川宜宾县山区学校—羊湾村小学有一名独臂的残疾教师,为了山里的孩子,为了自己的信念,他在石头垒成的教室守着三尺讲台,从春站到夏,整整30年没有离开。让我们向那些驻守山区的人民教师们致敬!




    惠州美女协警冒着大雨坚守岗位指挥交通,哪怕全身湿透,姿势丝毫没有懈怠,只是偶尔的一转身,显示出一丝疲惫。也许我们现在都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的形象,已经深深映入我们的脑海并长久地感动着我们。但是还是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她是惠州女协警郑翠莲,曾被网友们评为“最美女协警”。
    感动没有固定的概念,感动没有职位的高低,感动也没有权威。更多源于草根的感动中国的人物让我们明白:感动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用平凡的爱心体现出的执著和善良。他们或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或在各自行业中作出杰出贡献和重大表现;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或以个人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或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22: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1# liyaojun001     朋友们请多多支持,,,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22: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我的父亲

               ——一个追寻诺贝尔文学奖的“穷”诗人

编者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能够顿悟到禅宗高境界的人,他的内心是空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外界的反对和流言蜚语不能在他内心留下丝毫痕迹。同时他的内心是丰厚的,是他的诗歌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梦想在生命垂危的时候重新点燃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梦想与生命画上了等号。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笔者,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喊出“我写诗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灿烂的文化震撼世界!”的人已经不多了,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话有些惊世骇俗,有些疯狂,甚至有些傻,然而笔者认为这种疯狂这股“傻”劲是一种无形的爆发力,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梦想每个人都有,但是能一直坚持却不容易,让我们向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一直坚持着,甚至付出一生的人致敬!



我的父亲,50年代中期出生于于红色故都江西瑞金。父亲的爷爷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钟辉将军,父亲继承了其祖辈追求梦想的执着与坚定和有些桀骜不羁的个性,是一个留着将军血液落魄的民间诗人与书法家,一个大言不惭、梦想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穷诗人。一个家庭都照顾得不太好,却关心天下大事的文人。

                                             (父母与姥爷的合照,那时候我才出生)


父亲年轻时是我们小县城出了名帅气的文艺小青年,一直钟情于文学艺术。早期在瑞金电线厂工作,改革开放后因为厂里效益不好,父亲主动选择下海经商,当时在社会上还在报道某某某是万元户时,父亲每月已能赚取万元收入。

                                                        (父亲年轻时照片)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发现父亲不再出去做生意了。那时的我不太明白父亲为什么会放弃如此高收入的工作,每天都坐在家里,拿着笔不知道在写些什么东西,每天都说些我听不懂的诗歌与那遥不可及的诺贝尔奖。每当同学老师问我,你父亲是什么职业,做什么的,我都一片空白,我模糊中只意识到父亲是个诗人,以后会获得诺贝尔奖,其他我都不知道了。
总之从那时起我开始鄙视父亲。每天只知道在家里写作,而家里的一切都由母亲承担,原本漂亮的母亲好像老得特别快,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家里的生活也因为没有父亲的收入变的越来越艰难,母亲更是一个人兼几份工,心疼母亲的我却无能为力。

                                                 (  父亲母亲年轻时候合照)

然而平时与亲戚一起吃饭,便能看到舅舅挺起大腹的肚皮告诫父亲:“当务之急是搞钱,只有钱才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不能去学曹雪芹,死后出名不合算。”
叔婶也讥讽:“世上竟有这样的宝贝,诗能当饭吃,诗能当酒喝,贫穷对我们家族的人是无法忍耐……
亲朋在惋惜的同时,也现实地规劝父亲:“应多写些应时之作、应景之作,既登报刊又挣钱,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父亲的诗友一针见血给他指点迷津:“不要钻进了象牙塔。”父亲反而动情地说:“我不钻谁钻,因为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国的文学艺术水准啊!我写诗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灿烂的文化震撼世界!”







                       (父亲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除了诗歌,平时习练书法也是父亲的一大爱好)
当贫困依然存在的时候,当亲戚朋友反对的声音愈加强烈的时候。父亲却依然坚持他的写作,坚持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每半年父亲都会在母亲那里拿来一点车费钱,四处奔波,希望找到伯乐为他发表诗歌,过程中,父亲能遇到很多欣赏他的诗人,并鼓励父亲认为他的诗歌是最好的,可每次都得到同样的回答 ,“确实欣赏他的才华,但却爱莫能助。”


直到我带着对父亲极大的不满,甚至讨厌步入大学时候。母亲认为我已长大,也发现我对父亲极其的不尊重,告诉了我关于父亲的一些故事,父亲原本经商家庭也比较富裕,后来父亲厌倦了每天与一群酒肉朋友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毫无乐趣只有酒与色,父亲不愿意同流合污,开始静下心来反思与写作。当父亲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父亲告诉母亲,他不愿意再经商与狐朋狗友在一起了,两个小孩到大学的钱也基本够了,他要为了理想去奋斗,而父亲的决定也得到母亲的支持。
母亲告诉我,父亲并不是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并不是无所事事的男人,他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男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男人,一个能为了理想坚持十几年的男人。为了他的梦想,我们一家人必须支持父亲,理解父亲,就算父亲不能成功,我们也要支持他。母亲的一席话让我深受感动,我自己都无法相信世间竟有像我母亲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母亲还告诉我,有了这个家,她一点都不辛苦,很幸福。


                                        (父亲提字,众乡亲围观)
渐渐的我也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可不幸又降了到我这个故事颇多的家庭,07年初,父亲因为长期脑力活动又缺少运动,高血压病发,头部血管爆裂,晕倒在叔叔家中,生命危在旦夕。庆幸的是,父亲抢救及时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手术结束后,父亲还处于危险期,生命仍然危在旦夕。医生告诉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唤醒父亲。家人在焦急与恐慌中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无论我们怎么呼唤,父亲都无法苏醒,当家人伤痛至极在疲惫的呼唤中近乎失去信心的时候,姐姐突然想起了父亲的诗,姐姐马上回家拿到父亲的诗歌,在父亲耳边一遍又一遍朗诵着父亲的诗歌。姐姐哭着坚持了三天,在父亲耳边不断地念着他的诗。在亲情的召唤下,几乎麻木的脑神经被父亲的诗人梦激活了,第三天我们发现父亲眼睛里面流出泪,并试图用手去擦拭姐姐眼角的眼泪,这样的举动对于一个还处于生命危险期的重症病人是很艰难的,我相信是父亲潜意识里的那个不灭的梦想支撑了他活下去的源泉和能量,这股能量给予了父亲难以想象的活下去的勇气。父亲醒了,被他的诗歌唤醒了,他的梦想,他的诺贝尔奖唤醒了他。。。。。。

(手术后的父亲)

可因为父亲病情过于严重,手术抢救中右脑整个头颅被取出,神经也受到血管爆裂的挤压半身瘫痪还失去了语言功能。

现在的父亲像个小孩,右边手脚瘫痪,不能说话,每次我们为了鼓励父亲,都坚定不移地告诉他:“爸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发表你的诗歌,我们一定能获得诺贝尔奖!”每当说到父亲的书法与诗歌时,父亲都会瞬时振奋并流露出得意的笑容,似乎诺贝尔文学奖他一定能够获得。


(病后的父亲恢复的不错,但不能与人沟通,也不能行走,只能活动他的左手,母亲要照顾父亲也变的更加苍老,但母亲每次都告诉我,只要这个家没散,我们就是幸福的)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诗人与书法家,一个为了梦想坚持了20年,却一直在被人耻笑中度过的民间诗人,一个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奋斗的诗人。
名,非他所求;利,非他所爱。写真情,吐实感,真善美是他一生坚定不渝的信念。
时时遭受世人的白眼,他的心在寻找一片深邃的蓝天……

不能讲话与行动的父亲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9: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数字液压系列技术发明人---杨世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0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没人回帖?版主怎么不帮忙支持一下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9: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作者:一览英才网      发表时间:2010-12-20 10:12:35
     
穷人的“白衣天使”
                                  -----------我的妈妈“赤脚医生”
编者按:他们不是医生,他们也不是护士,他们却背着药箱行走在乡间小路;他们没有休息时间,他们没有福利待遇,他们却依旧忙忙碌碌。他们,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是穷人的“白衣天使”;他们,是我们口中的“赤脚医生”。

1956年8月,妈妈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家里贫寒,外公在妈妈四岁的时候就因风寒去世了,家庭的重担也过早的落在了妈妈稚嫩的肩上。当别人都在教室学习的时候,妈妈却要请假或是利用休息时间去打茅草;当别的孩子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妈妈却已经担负起了生活的重任。
生活的苦难磨砺了妈妈坚强的意志,在边照顾家庭边学习的情况下,妈妈依旧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因为过早的失去了父亲,过少的体会过父爱,妈妈了解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了不让更多的家庭饱馋生离死别的苦楚,妈妈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在高中的时候就决定要报医学类的学校。就在妈妈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到了她的身上,妈妈在修学校教学楼的义务劳动中受伤了。因为伤情的影响,妈妈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学业。本以为自己的梦想已经破灭了,自己也要像其他的山村妇女一样,相夫教子,平平淡淡一生了。也许是老天垂青,上天又给了妈妈一次实现理想的机会,在生产队搞联合医疗的时候,她被抽取学医了,她的梦想实现了。


学成归来,妈妈做了一名赤脚医生,成为了奔波在乡村中的一名“白衣天使”。乡村小镇,根本就没有正规的医院,赤脚医生,在他们眼里就是救命的稻草。经常深夜,劳累的妈妈刚刚休息,就会被别人急促的敲门声叫起来,妈妈就急急忙忙的随来人去出诊了,多少次都忘了家里还有自己年幼的孩子。山路崎岖,胆小的母亲为了不麻烦病人的家人,总是叫父亲陪同,多少个夜晚,我是在找不到父母的哭声中入睡,可是,在妈妈的心中,病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也埋怨过,我也不解过,可是,妈妈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路。




乡村的泥泞小路,每到下雨就会变的异常难走,一个不小行摔倒,便会满身泥水。这样的天气,只要有病人,妈妈依旧坚持出诊,而且尽量不让病人等太久。儿时的记忆里,雨天里,妈妈总是拄着伞,背着医务箱,一步一步的探着路前进,每次都要翻几座山,走好几公里的路,有时候一不留心摔倒了,全身上下全是泥水,医务箱的药品散落了一地,妈妈爬起来,不是先去看自己有没有受伤,而是马上去检查药品是不是还可以用,如果少了哪些常用的药,就马上叫我回去拿,以免耽误给病人医治。经过艰难的路程,终于到了病人家,看到病人家人急切等待的神情,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妈妈总是满含内疚的道了一次又一次的歉。我明白病人不是怪妈妈来晚了,而是担心妈妈会因为天气原因不来了。
妈妈就这样坚持着她的选择,无论风霜雨雪,无论严寒酷暑,妈妈总是哪里有需要就急急忙忙的赶到哪里,从来没有为自己找过一个不去的借口。山间小路,崎岖山路,留下了妈妈多少奔波的身影。


妈妈每天都很忙,但是,妈妈还是会在百忙之中抽出不多的时间多学习,多看医书。家里的书架上,除了有妈妈的医书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账本,乡村人家本不富裕,很多人看病的钱都先欠着,等到年底的时候一起还,一年就有10多本,其中很多已经成了死账,可是妈妈依旧不计较。看着这些账本,一天高过一天,我就知道妈妈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这也是她30多年来行医成果的最好见证。
在我家的大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匾额和锦旗,“妙手回春”“医术高明”“华佗在世”……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那是乡亲们对妈妈的感谢,更是对她—— 一位赤脚医生的认可。


现在的妈妈已经54岁了,由于年轻时操劳过度,妈妈得了严重的胃病;为了病人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妈妈得了严重的风湿;再加上前段时间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妈妈经常会有头晕耳鸣视觉模糊等症状,可以说是,步入老年的妈妈现在是一身的病。然而,他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坚持着自己当初的选择,依旧还是无怨无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5: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记台湾出租车皇帝周春明

编者按:计较,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如果计较太多,他将失去很多珍贵的东西。世上许多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得到的太多,而是因为他们很少去计较。做人不能太计较,计较,是贫穷的开始,相反,予人玫瑰,才能手留余香。

出租车,生活中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交通工具;出租车司机,万千职业中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职业,可是,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有人成就了自我,有人却依旧碌碌无为。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在出租车行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出租车司机,他就是周春明,台湾出租车皇帝。


他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没有资金,没有运气,可是,他却成功了。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出租车司机成为了一个年收入百万的成功者。
人生低潮-----中年失业
在近十年的经济动荡时期,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工作或是事业担心不已,此时的周春明还在做着工地水电工程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工作却也逃不出下岗的命运。人到中年,本应该是工作稳定的时候,可是,他却迎来了人生最大的变故----下岗。
男人的肩膀要负担起一个家,多年没有的危机感随着自己的失业加重了,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新的工作,这样家庭才能得以经济保障。但是,除了水电技术操作,他没有任何其他的本领,人到中年的他,有了人生的第一个困扰:“我究竟能做什么呢?我究竟要干点什么呢?”
新的转机-----出租车司机
中年入行开出租车,最初的想法只是只要能有份工作、能够解决家里的经济问题就可以了,所以只是抱着随意的心情去开车,只顾自己高兴就可以了。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就这样平淡无奇的过着,有客人要车的时候就载客,没客人的时候就开着车随处逛着来找客人。本以为生活就这样过一辈子了,可是,直到遇到那个直言不讳的客人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台湾的出租车司机有15万,只要失业了,就去考个驾驶证,就可以进军到出租车行业,那你的饭碗就被分一份出去,长期以往,你还会有出路吗?”
客人的话刺激了周春明,也让周春明有了第二次的疑惑:“难道刚刚上岗的我又要失业了吗?”周春明意识到,想要在这行业里做好、做长久,就一定要与其他司机做的不一样,要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就从改变自己的形象开始,他开始西装革履,文明礼貌,用心服务每一位顾客。在一次次用心的服务中,周春明也在总结着自己的心得。那就是要用真诚和细心打动每一个乘客,做好每位乘客的服务,细心记录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需要,比如乘客喜欢喝什么饮料,喜欢吃那里的早餐,是否喜欢在车上用餐等,要是乘客订车会提前到乘客楼下并提醒乘客需要的东西是否带齐了,同时他在价格上还大幅度的下调,在他的眼里,每个乘客并不是简单的路人甲乙丙,而是每一个乘客都是他的贵人,正是他的这种用心服务,积累了大量的稳定客源,在经济萧条、出租车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却依然每天都有固定的收入。也为自己的车队赢得了赞誉不绝的口碑。
找到了突破口并不意味着就一帆风顺,他也经历过动荡。自己信任的同事出走,组织被他淘汰的司机和那些申请加入他的车队却被他拒绝的司机,组建新的车队,低价抢他的生意,他们认为,只要对乘客说几句好话就是服务好,到最后车队陷入了困境,因为服务好不是简单的几句好话,而是能想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虽然这样的车队给周春明的车队带来了影响,但是,周春明还是凭着自己的服务和口碑走了下来。让他的事业也有了新的起点。

自我实现-----终获成功
他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他本可以平平庸庸的过完自己的人生,但是,他没有这样,在他自己的努力和众多贵人的帮助下,他成功了,他创造了台湾出租车行业的两个第一:第一位被台湾著名的《商业周刊》报道,被200多位教授和老板排队指名服务的出租车司机;第一位应国际著名企业台湾南山人寿等多家知名企业邀请去做演讲的出租车司机。




从中年失业到取得成功,他经历了从人生低谷到春分得意,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起伏之后,他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集结成了一本书------《计较是贫穷的开始》。八年的风雨路程,八年的心灵感悟,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发表于 2010-12-22 15: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但是表现出来的是有的,多数DG和富人如何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