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28 17: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本帖最后由 点识 于 2010-11-28 18:04 编辑 & I8 U t; \- X) p$ A O! C/ l# N- r
. W/ [. r' W1 j2 F
按楼主所述,得出的结果并非唯一数据组(按标准齿轮设计分析)。解析思路如下:
$ s: Y, n. p9 Y7 }- f, w设大齿轮直径为D,齿数为Z;小齿轮直径为d,齿数为z;齿轮模数为m;则按楼主所列条件,可得,
8 c9 D3 q- r5 R- m结合(D+d)/2=200与D/d=2800/4000,解析可得,D=344,d=56。( A8 f6 w; D; N) e) P
但是,若再进一步推算,就会发现符合上述条件的配对齿轮存在三组相关配对齿轮组合:, P" R! s: c5 d) @# N
按齿轮设计常识可知,齿轮的直径和齿数都应为整数,那么,齿轮模数系列中,符合D=Zm,d=zm条件的,就有三个,即2、4、8。所以,符合楼主条件的结果,有三组数据如下:
- X# m+ [. ?$ e6 E3 j- Z6 U1.当m=2时,大齿轮齿数为172,小齿轮齿数为28;
3 ?5 u) Y9 `1 H y6 i y/ c2.当m=4时,大齿轮齿数为86,小齿轮齿数为14;7 g. u: {9 r, e8 U5 G) A; H3 E
3.当m=8时,大齿轮齿数为43,小齿轮齿数为7。/ G3 W3 Q3 l& c# ?! U* G+ N* S* n" K
当然,若考虑齿轮工艺特点,还可进一步分析相关配对齿轮组合的实际取舍可能,但离题太远,就不讨论了。4 j* T7 N6 A/ k) [: Q+ d" K# p! L
到此为止,思路已经阐明,仅供大家讨论而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