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21 11: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版主发表了许多感人的帖子,我读了许多,真是不错。) V6 e' w) ?- P* _2 r" \$ d
自古以来,有这样一群僧人,他们遵守戒律,不吃肉,不喝酒,整日诵经念佛,而与其他和尚不同的是,他们往往几十年坐着不动,甚至有的鞭打折磨自己的身体,痛苦不堪却依然故我。
, S8 G) [ H9 {7 U8 T! j1 | 有这样一群习武者,经过多年磨炼,武艺已十分高强,但他们却更为努力地练习,坚持不辍。, \( \- X. d. N4 t
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他们有的已经学富五车,甚至功成名就,却依然日夜苦读,不论寒暑。
2 N. h) R' P& R" ~( a 他们并不是精神错乱、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的白痴,如此苦心苦行,只是为了寻找一样东西。
1 ]6 Q: s! Y2 {2 z 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一样东西,就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
8 b. T' h1 ]4 C6 } 这并不是传说,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0 j) K+ K& n: F$ B% B9 [! H" Y" q
这样东西的名字叫做“道”。3 w o7 \9 T- Q5 p
所谓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 I& H6 h3 V% ~) x+ C# z
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所以几千年来,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追寻。更为重要的是,事实证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的。
. U; v& K- d2 x 对于不同种类的追寻者而言,道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和尚们来说,道的名字叫做“悟”,对于朱熹这类读书人而言,它的名字叫“理”。
$ ?! e+ z: b. y) g) R% M 和尚们梦寐以求追寻的“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事实上,它是一种极为玄妙的快感,远远胜过世间所有的欢悦和一切精神药品,到此境界者,视万物如无物,无忧无虑,无喜无悲,愉悦之情常驻于心。佛法谓之“开悟”。: v' M" P' b: g
最著名的“开悟”者就是“六祖”慧能,之后的德山和尚与临济和尚也闻名于世。" q R) G* F. g1 Q3 t3 x' p/ _
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3 A s, k! p: b6 H1 k" p
此即所谓佛者之道。
& ?+ ]0 [! a. M. k* c3 \* h0 E: T 而关于武者的道,大致可以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
# l- \) b M; {& n, `" L 按照武术中的说法,兵器是越长越好,即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但据说五代年间,有一位高手用剑,却是越用越短,到后来他五六十岁了,剑法出神入化之时,居然不用剑了,每逢打架都是光膀子上阵,却从未打败过。
( Q5 x$ e% R' \; e1 X2 x* [ 当我看到这个故事时,才真正开始相信一句小说中的常用语:0 G8 _6 V5 P m- w5 J. s; N" o' \0 W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6 H, N; s* [- a% }- }! ]( G: x
朱熹的道源自儒家,又叫做“理”,既不是开悟,也不是练习武术,这玩意儿是从书中读出来的,而且还是能够拿出去用的,一旦通理,便尽知天下万物万事,胸怀宽广,宠辱不惊,无惧无畏,可修身,可齐家,可治国,可平天下!
' Q; B: |; I* z# h; W9 M% G. [) D 唯天下至诚,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下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8 B" I H/ I! L- a9 I! ?6 V 此即儒家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