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96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独断性”用人”VS”评议性”用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4 2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独断性”用人”VS”评议性”用人
- X/ _8 p- |; u  这里我们要谈的“独断性”用人是指企业管理者根本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才的选用与提拔。当然这种判断可能是主观性的,也可能是基于严密考评的。但怎么判断不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问题。所谓“评议性”用人,就是指当需要选用和提拔一个人时,企业领导者总是要和各方面的人进行评议,征求意见,最后以大见的意见来影响最终的决策。7 n7 t  H* e7 t0 a" z
) e9 P# w' X* \% P+ [( [" U* P
  如果做个选择题,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评议性”用人为好。但是,就历史和现实而言,大凡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特别是影响历史变革的关键性人才),以及现在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却多是“独断性”用人的结果。在“评议性”用人中,尽管也有不少优秀的人才,但大多是守成而已。; }+ L( `0 M) q! w; T9 p

9 ^% r( B; W6 e. o) L; y  远在战国时期,秦孝公用“商君”,和后来秦始皇大用外来人才,如李斯。可以说都是“独断性”的结果。就是刘邦用韩信、刘备用诸葛亮、孙权用陆逊等也都不是“评议”的结果。如今大多企业在用人上犯的一个最普遍的错误就是,总以为大家认可的人才才是可用之之才。* f8 g6 k9 m' G% u0 p

$ }& n6 _1 ]3 V+ v  T7 P  x  在企业变革难,最难就难在用人上。尽管诸多企业有变革的愿望,但基于传统的意见,对变革进取者的任用总是非常谨慎的。通常的说话是“十个说客不如一个夺客”,每当企业领导人各方征求对想用之人的意见时,其结果用人的想法大多是不了了之。当然如果领导决定要用,只是打打招呼就别当别论了。为什么评议制下总会产生对优秀人才的不利的评价呢?3 T+ L# s% u1 U% V$ y2 H1 J
/ ^+ z' }& M* `2 [2 H  f2 [* z9 r
  一、人性中自我价值展示的弱点# r+ m5 W) e4 m  j. f1 v% u# z4 m
$ h7 Y) x$ y& j/ J$ A/ A
  客观评价一个人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当领导来征求意见时,人们往往是在潜意识中征明自己的明察秋毫。所以十有89会挑些毛病并放大化。除非看准领导心思的阿谀之辈,但特别善于奉承的毕竟也是少数。大多评议基本的论调也就是:“XX是很不错,但是**X”。当“但是”过多时,也就动摇了管理者的用人决心了。. f8 c7 a$ H$ P9 d" |$ ]6 f
% x+ y1 N/ p6 K" k7 N+ Q9 I
  二、人性中嫉妒的天性弱点* s4 {" S6 h. w
+ F/ o4 e( H! _& M# n
  一个大家都在回避的毒瘤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妒贤嫉能的本性。三国时,诸葛亮说:周瑜不是嫉妒他的才能,而是觉得她的才能不能为东吴所用。其实也是气死人家之后才这样说说。“天妒英才”,天尚且如此,何况人哟!有了这种天性,一个越是有为的人,在评议中越有可能遭到不好的评价。比如:“XX年轻气盛,经验不足、不成熟!”之类的话也就太正常不过了。
# z: H! N- I4 B1 ~) P! e: n: O9 `3 W
  三、位置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 ~5 W! u1 P  U# g% ]
% B+ Z, @  N+ h! c3 P$ W% q" |( f  作为企业所有者的用人视角与职业经理是不一样的。皇帝当然希望能用站在他的角度考虑治理天下的人,而这种人未必就是职业化的大臣们喜欢的人。比如,企业主可能需要比较完善的绩效和监控机制,但职业人对此多有反感。一个勇于推进管理的人,往往可能导致大多数职业经理的排斥,这还不考虑传统习惯的负作用。因此,如果企业主不善于识别和保护真正的“贤臣”,那么他为周边所蒙蔽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i* @6 R& {2 G2 o5 x7 f- n. g3 H# C  N5 d, \# ]) i- p+ \
  四、利益主体不同,导致评价不一样
7 C; `! K. I( m4 I- y$ J0 K9 W' m7 w$ M7 A$ W
  利益主体不同,评价自然不一样,这一点无论是征求副总,部门经理还是老职员,都会存在这种问题,领导用人目的多半在于变革进取,而变革进取最大的阻碍来源于既得利益者。而又征求这些人的意见,无非是让新人取悦和受制于既得利益者。这样那有变革成功的先例。
1 b# ?5 X& p2 w: u% ~" `0 w% K; O8 O* H9 Y
  在我们的咨询工作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大凡所有高管进行探讨是否引进咨询时,引进的可能就大大降低,其主要原因也无非以上几点。所以,给没有决断力的企业主做咨询,也是件注定很难成功的事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