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阴阳五行说”谈人才3 d# F$ N* w0 A5 ^
什么是人才?人才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识别和用好人才?这或许是管理上永恒探求的话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多地是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及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会越来越发现,完全靠西方这些现代管理理论及技术、方法,是解决不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面临的人才问题。0 @- @. N% [" Y* W3 j; ]- S
: @, s8 I& T, K5 J 最近,读惟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人物志》,感触颇深,书中的“阴阳五行说”观点或许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 | \* ~) b% O
% o( R+ W5 C2 |- D$ k+ ?6 f 汉魏时期,中国思想界信奉元气论和阴阳五行说,认为元气的运动形成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交感变化产生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在这些“气”的作用下产生了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因此,人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对元气和阴阳五行之气的禀受。比如,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直接决定人的筋、骨、血、气、肌(五种生理素质);五种生理素质分别对应五种道德品质:义、仁、智、礼、信(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 s0 r3 s8 A- G2 h
& x9 B% ^6 U: V3 g4 X2 t6 D% O! X 首先,从人才素质理论看,《人物志》作者刘劭认为,人才的“实质”,归根到底是由阴阳五行之气生成的生理素质,这些生理素质的完善情况,决定了人才品质的差异,也形成了不同人才档次的名号,如圣人、仁人等。人才的生理素质与人才名号之间有一个中介,这便是“九征”,即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九种外形,即九种身体表征。
8 U s& C& o1 G# k
+ \! l/ A# _" z1 a& L. [ 其次,从刘劭的鉴识理论看,是通过“形”去识别人的“实”,并直接决定了名的产生。这个“形”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形体,即体态、相貌、气色等;二是指“行”——行为。在刘劭的鉴识理论《八观》中有七观是考查人行为的,包括言谈、举止及社会活动等。通过对外在形迹的综合考察去获得人才的真实性质,以达到正确定名的目的。6 B$ V3 o j. w
9 k; M1 t# R8 }( y3 n
第三,刘劭还运用了辨名析理方法,以此说明不同人才与不同官职之间的关系。比如,性情宽宏的人适宜管理郡国,而性格急切的人适宜管理一个县,只能说明这两类人分别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而不是大小之别。又比如,“英雄”这一个名号看作是“英”与“雄”两个名号的结合,并且最终由聪、明、胆、力四种要素组成。“聪”和“明”属于“英”材的名分(外延之内),“胆”和“力”属于“雄”材的名分。要成为“英”材,则除了需要“聪”、“明”本分外,需要再加上“雄”分中的“胆”:“雄”材亦然,除本分外,要加上“英”材中的智慧。
* s; w5 x+ S0 x" U! U9 l4 j$ @0 D) }) n% _" @3 h; t
刘邵的阴阳五行说认为人才的决定因素是情性,并且认为人与人的个体差异是不可替代的。他的人才的材能论,是指:材,指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才材质;能,这种人才材质的能力,即“能出于材”。6 n3 _* ?1 K, q
1 ?% t. P- a$ O9 C
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美国现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素质的形成40-50%是天生的;另40-50%是你和什么人在一起对你的影响;0-10%是你成长的家庭环境对你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刘邵片面强调了能力的先天性,否认了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能力的决定作用。
% D* p. U/ ]2 M# `5 `$ |" S8 ~& J% i' g
并且,他对于人的仪、容、声、色、神、精这六征是怎样与阴阳五行相联系的,他只能作模糊化处理,说得极不清楚,这一点古人都没说清楚,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如何运用我国的《易经》的“象思维”及阴阳五行说,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与探讨,避免误导我们的管理行为。& i3 W W3 A9 w, g
' R3 l9 q8 H( c# ]
企业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真正需要留意的是那些来自于实践者的思考,留意那些用自己亲身经历并付诸于心血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3 c' Q9 ]% Y8 ^* j" x3 b( l
! ?! G" B% P" c: L* {0 V
管理者能否在“选、用、育、留”各个方面生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本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羽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间接经验,他人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的“鲜活故事”,是不可或缺的。" ?- W) ~4 q d, C8 K& [
" w h3 m* `# l, N" W
“选人”工作就好像是一项投资决策,选人过程类似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过程。选“对”人是用“好”人的前提,选人=理念+技术+流程+策略=适才适岗。
0 n- ?9 m- n$ x0 f7 D
+ Z5 y' m5 O/ z' T; B/ q 用人最重要的是做到知人善任,激活人的特质点,顺应和激励人性中高贵的一面,释放潜能,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B& J# s" P3 B9 p; g
+ ~$ f' Q) D9 f( F, E “用人”既是科学的,更是艺术的,用“好”人是需要能力和智慧的。学习用人之道的最好方法就是借鉴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从里面可以挖掘出众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6 h7 l% `# v9 u/ q" |
; E. {" t" s% g* u5 S
育人=理念+体系+制度=发展的“加速器”,建立源源不断产生人才的机制,避免使人才“才智枯竭”。7 a: `& {: p; T- M9 V; K
: r* z: u" N- g 留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留人”的心,留人=“硬机制”+“软环境”+艺术=核心人力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