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376|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业观点] 新能源产业的搅局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18: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证券市场的新能源股炒作如火如荼,题材一个接着一个、个股沾新就“疯”、翻一倍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一派热火朝天的蓬勃景象,形成这种现象的诱因是股票市场之外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好戏”连台。谁都知道,产能过剩是引发当前经济二次探底的关键,而避免产能过剩而又要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是转型。所以此时此刻新能源被推到前台充当转型排头兵,炒作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与以往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不同的是,近期央企频频出手,在土地市场高价拿地把水搅浑后,又肩负起新能源领域“搅局”者的角色。他们先是在总规模280兆瓦的国内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中“围猎”民企低价投标,后又由国资委牵头由16家央企组建电动汽车联盟,强力插入电动车领域。按说央企大投入对行业是好事,《21世纪》也采访了万象、众泰等大型民企不也说是集中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么,怎么就成了新能源产业的“搅局“者了呢?
众所周知新能源四大领域核电、风电、动力电池、太阳能。风电由于风力资源的复杂性和储能技术落后,前景虽不大但已被央企占据大半;核电由于涉及核设施及国家安全因此是被严格垄断;剩下的两大领域太阳能和动力电池看似前景广阔,太阳能方面尚德、晶澳、英利等生产企业已成功在先,而动力电池方面日本混合动力车满街跑也完全证明技术可行,因此在新能源产业规划即将出台之际,产业主导权争夺开始日趋激烈。
遭受了金融危机严重打击的尚德们,去年在出口不畅、高价库存令经营举步维艰的时候曾对国内市场充满期待,特别是媒体对哥本哈根会议的大肆渲染后,人们天真的以为国内的太阳能产业主导权非这些境外上市的大型民企莫属了,在去年敦煌10兆瓦电站的项目招标中,尚德们为此还高调组成了联合竞标体准备一展身手,结果被没有任何太阳能生产装备的国字号电力企业一举击溃。
人们不禁要问,0.69元/瓦的招标电价,离成本还差好几毛钱,他们(央企)什么都没有怎么就报出如此低价呢?虽然最后发标单位将电价修订为1.09元,但按照10兆瓦电站投入1.5亿、敦煌地区1500小时有效发电时间等条件折算,投资回收期至少在20年以上,这注定是个亏本的买卖。太阳能发电成本一直是行业成长的瓶颈,欧盟由于一直实施4元(人民币)每度的高电价,虽然运营成本比国内高,但多晶硅产品销售到欧盟各国用于发电基本都有利润。国内目前火电价格在0.4元到0.6元之间,这种价格肯定是没有太阳能发电生存空间的,必须依靠补贴才能存活。我国发电行业一直由央企主导,对于太阳能这个新领域央企们过去鲜有涉足,因此在生产、研发等方面明显落后。尚德们过去一直以产品出口为主,如今要在国内开辟太阳能发电市场等同于动了央企嘴边的奶酪,特别是一旦该行业有利润哪怕是微利民企们定会蓬勃兴旺起来,这样不仅挑战了央企在该行业的领导地位还切走了一大块奶酪,局势明显被动。因此本着我玩不了也不能让你玩的原则,干脆通过“市场化”手段把民企都轰走,于是就有了去年和今年低价“围标”一出戏。如果说去年尚德们还是满怀希望积极参与的话,今年则纯属“围观”。国内太阳能产业的现状,不仅打击了企业对于新技术的研发热情,同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形成强大阻碍。
无独有偶,近期国资委牵头16家央企组建的电动汽车联盟开始全面介入电动车领域,“搅局者”再次发威。笔者一直高度关注动力电池行业(电动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的进展,并对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小投入小研发表示担忧,因为这个行业发展速度之快是不可想象的,国内要想迎头赶上需各“兵种”联合作战才可能缩小差距。如果说内燃机汽车落后国外20年、新能源汽车只落后4、5年的话,依照当前的产业运行状态,差距将可能会被逐渐拉大。
在我国乘用车市场上央企还仍占主导地位,高档轿车基本被央企所垄断。尽管后面冒出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民营车企,但那都是低档货,难以对央企们形成威慑。一直以来,车用电池从来就是被当做汽车配件定位的,因此也没人拿他当回事,再牛的配件最后不也得到我整车这报到?用不用你怎么用你多少钱用你还是我说了算。丰田推出镍氢混合动力汽车央企们不急,因为那是外国的企业,内燃机都落后别人20年了再落后几年也正常;比亚迪推出电动车央企们也不急,看看比亚迪的电动车瑕疵不少,难以全面推向市场,短期很难构成威胁;直到比亚迪招来了巴菲特、直到发改委要拟定电动车行业标准、直到电动车开始全面推广并大面积补贴,央企们着急了。汽车工业协会从去年起先后四次向温总理汇报动力电池行业现状,痛陈动力电池行业规模小、行业乱、标准低、民营多、研发弱等“顽疾”,主张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团队和装备,重新打造一个由央企主导的,并为央企服务的电动车体系,于是16家央企组建的电动汽车联盟应运而生。假设没有这个联盟,就凭现有央企的电动车研发现状,肯定是落后于民企的,那来自财政的1000亿投入花落谁家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有了这个联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联盟将来一定会自设门槛、自定标准、自建团队,虽然20年来没有搞出自主研发的量产高档车,但通过合资方式还是垄断了市场获得了GDP,再不济无非是继续合资让老外挣钱,但如若让民企骑在头上那可就不好玩了。与整车行业比,动力电池企业都是小规模,因此动力电池企业只有把产品批量应用于整车,企业才有生存发展的希望,现如今“联盟”开始白手起家自己搞,无形中在电池企业和16家央企中建了一堵墙,从此后各玩各的,这对现有的动力电池行业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利空,除非被央企“招安”,否则今后出路难寻。
各位看官看过上面一大堆文字,您觉得新能源股票还有什么可炒的呢?歇了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