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119|回复: 0
收起左侧

[机械制造] 自主品牌照亮汽车强国梦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巡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0 09: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fjliu008 于 2010-7-20 09:31 编辑


自主品牌照亮汽车强国梦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巡礼



2010-07-2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 :自主品牌照亮汽车强国梦——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巡礼

    记者张毅、南辰、陈玉明

    这是一张令人骄傲的成绩单——继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高居全球榜首后,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上半年,占国产汽车总量75%的乘用车,自主品牌占销售总量的47.35%;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跨越30%的台阶,提升至31.68%,同比提高2.23个百分点;在8万元以下低端轿车领域,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0%。

    30年前,甚至10年前,我们都难以想象这样的成绩。

    正当此时,首届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在北京闪亮登场。这个规模并不突出的展会,凝聚着业界的目光,更凝聚着国人对汽车强国的期盼。


是贾庆林在奇瑞汽车展区与相关负责人交谈。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观了正在这里举办的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

    承载中国汽车业的光荣与梦想——首届自主车展意义非凡


    奔驰、宝马、奥迪、法拉利、保时捷、卡迪拉克、兰博基尼……这些金灿灿的品牌已成为高品质汽车的标志和象征。

    然而,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事实是,这些品牌都是舶来品。

    到2009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高达6300万辆,中国已开始进入汽车时代。然而,我们中国人制造的汽车有多少?我们何时才能拥有可与“奔驰”“宝马”相媲美的汽车品牌?

    7月15日至1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个对中国汽车界别具意义的展会——首届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在这里举行。

    这次展会展出的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和技术,办这个展会的目的就是扩大自主品牌汽车的影响力和认知度,让更多的人关注自主品牌汽车,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东风、上汽、奇瑞、比亚迪、广汽、华晨……16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参展。展出的154辆汽车中,有新能源汽车9辆,包括电动车4辆、混合动力车3辆。

    在比亚迪展台前,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郭新平在仔细打量着比亚迪E6。“其实我挺喜欢纯电动汽车的。现在油价这么高,电动汽车使用成本要低不少。可惜北京没有被列入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也没有建充电设备,没法买。”郭新平说。

    在东风汽车的展台前,几位观众正饶有兴趣地围着“风神H30 CROSS”看。来自天津的李先生说,他专门来北京看这个车展。“现在自主品牌轿车款式挺多的,比较经济实惠,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新车吸引人,“旧车”同样有魅力。这次车展特地从汽车博物馆“请”来了两辆经典“红旗”、一辆“老上海”。“别看它们样子有些‘老土’,当年它们可都当过国家领导人的座驾,可以说是中国自主汽车的‘老前辈’了。”旁边的解说员说。

    琳琅满目的自主汽车,让观众目不暇给。“看完车展,我对中国汽车、中国经济更有信心了。”一位70多岁的退休汽车工人对记者说,“我们原来都是在替国外品牌打工,挣的是加工费。我希望我们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多,越做越好,让大家都爱坐我们的自主品牌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自主汽车展可以说是对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虽然我们的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市场认可度还比不上国际一流品牌,但在中低端市场,数十款自主品牌已牢牢站稳了脚跟。将来高端品牌中肯定会有中国品牌。”

    对于这次自主汽车展,参展车企普遍表示意义非凡。“我觉得这次展会主题非常突出,必将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绍烛说,“我希望这个展会能定期办下去,办成一个品牌展会。”

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战略稳步推进

    “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同志在一汽参观视察时说。

    为了实现“中国人坐中国车”这一梦想,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汽车人艰苦备尝,百折不挠。

    “第一辆、第一批‘红旗’是怎么做的呢?叫做‘赶庙会’,就是把一辆克莱斯勒拆散了,零件摆地摊,发动全厂职工去捡,你认为这个零件你可以做出来,你就把它拿走,到时候你把合格的零件拿来。”回忆起这段历史,中国汽车工业的“元勋”、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陈祖涛感慨万千。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历经艰辛,缓慢前行。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让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发展策略是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目的是把国内的优势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资源,与国际上的优势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本,两者结合起来。”李绍烛说,“这种模式促进了国内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但问题是核心技术和品牌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一段时间以来,即使是规模很大的合资车企,也既没有研发能力,又没有产品开发能力,仅仅是国外品牌汽车的生产车间。汽车离中国人很近,中国汽车却依然离中国人很远。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洪流,也加快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过程。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非但没有倒下,反而乘着“入世”的东风,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应当铭记这些历史时刻:

    1998年8月,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临海下线,掀开了民营企业造车的第一页;

    2005年10月,奇瑞宣布我国第一个发动机品牌ACTECO诞生,让中国发动机水平与世界差距缩短了30年;

    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成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

    吉利、奇瑞、比亚迪……这些汽车界的后起之秀,勇敢地担起了发展自主品牌的重任。同时,一汽、上汽、东风这些大车企也在寻求合资之外的创新之路。于是,一汽奔腾、东风风神、上汽荣威……在神州大地上,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自主品牌汽车没有问世之前,国内销售的合资品牌汽车价格普遍很高。自主品牌汽车的大量出现,把国产轿车的价格整体拉了下来,中国百姓家庭才能飞速迈入‘汽车时代’。”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说。

    随着品质的迅速提升,物美价廉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奇瑞、吉利、比亚迪已经跻身国内十大轿车厂家行列。国内十大畅销轿车品牌中,比亚迪F3去年以来一直位居销量排行榜榜首。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自主品牌汽车抢抓黄金机遇期

    “未来10至15年将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李绍烛说,“去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300美元,这是西方国家汽车进入家庭的开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调结构政策也为汽车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业内人士估计,未来十多年,中国汽车销量可平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将来的年销量或可达3000万台。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对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正争先恐后,抢占战略制高点。

    当前,中国汽车在研发能力、制造水平上,与世界一流车企依然差距甚大。中国还没有一个国际驰名汽车品牌,中国汽车主要是自产自销,国际市场份额微乎其微,大量汽车核心技术和新技术尚未掌握。

    “中国能不能在未来的黄金机遇期发展成为汽车强国,就看我们能不能通过自主创新把自主品牌做大做强。”华泰汽车战略与经营总监霍心一说,“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建成世界级品牌。”

    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正在加快速度,迎头赶上。

    奇瑞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多年来,奇瑞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以上,比例超过了许多跨国汽车公司。

    为发展自主品牌,东风汽车成立了专门的东风乘用车公司。根据东风乘用车公司今年制定的“5510”规划,下一个5年,要把“风神”打造成国内最好的自主品牌,销量达30万辆;第二个5年,要打造中国一流汽车品牌,销量达到相当规模;接下来10年,要使品牌达到国际水平,销量接近世界主流车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中国车企向国际品牌迈进之际,代表未来汽车业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又为中国车企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车企追赶、超越世界一流的良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钧说,“我们在传统汽车技术方面与国际一流车企差距很大,但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大家的起跑线差不多,我们完全有希望由此占领未来汽车业的制高点。”

    正是靠着对电动汽车的执着追求,比亚迪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股神”巴菲特也对比亚迪青眼有加。“技术的深度决定了成长的高度。作为一个制造型企业,比亚迪对于技术的坚持不会改变。”王建钧说。

    什么时候中国可以算是汽车强国了呢?

    “现在我们基本上是‘国外技术、中国资源、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等到有一天,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中国技术、全球资源、全球制造,全球消费’,那转型就算成功了。”李绍烛说,“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