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957|回复: 1
收起左侧

[其他] 评电影大片《孔子》“有形无魂”的败笔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1 17: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电影大片《孔子》“有形无魂”的败笔原因
子贡书院院长──陆声俊
国产大片《孔子》的拍摄,是紧跟人性对国学回归的渴望和诉求这样一种大环境而策划的。策划人的商业目光是显然的。所以“有形无魂”就成了既定的宿命。“有形无魂”不是敝人想出来的评语,而是该片推出后,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共同感受。亦即乃是深爱中华文化的天下儒者之共同体会,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而本文想要表达是:为什么会出如此败笔?它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为了搞清这个原因,首先说国学是什么,人们为何诉求国学回归。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尤其影视界是直接捣毁国学长城的罪魁祸首,他们更没有想清的条件。
国学,顾名思义,是中华文化,不是洋人的文化。是中学,不是西学。两种文化怎么比较呢?很多人没有想过,因为文化的内容太复杂,觉得没法想清楚。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而是我们清晰的头脑,早被西学科分的不成样子了,因此,再想把这不成样子的科分零件凑拢来,那就太复杂了。这全是人为的困难所造成。
那么,简单明了的比较是什么?
首先是中西文化形成的心理状态完全不同。这叫思想进路,它分内外两种,也就是思维的理路。思维的理路便是认知之道。表面看,认知之道是知识和学问的方法,道有千万条,犹如一张庞大的网,谁也理不清。但细细一想,不是那么回事,认知的进路是总纲。只要我们把这一总纲牢牢把握住,纲举目张,网目就清清楚楚了。
例如思想的进路比较:国学内省,西学外扬;国学求诸己,西学求诸人;国学讲和谐,西学讲斗争;国学重主观,西学找客观;国学重情感,西学重法治;国学重情商,西学重智商;国学重整体,西学重科分;国学重综合实力,西学重具体专业;国学是人文社会,西学是丛林社会;国学的精神灵魂是道德,西学的精神灵魂是宗教;国学以情立法、以法护情、情是目的,西学以法排情、执法无情、讲狠是目的;国学立法的目的是使天下无讼、人性和为贵,西学立法的目的是使天下劝讼、人欲喜竞争;国学罚款不是国家的收入目的,西学罚款是财政收入的目的;国学珍惜资源、勤俭节约,西学透支资源、消费浪费;国学重子孙,西学重自身;国学有道,有道论道秩,知恩报恩,有孝悌,讲伦常、分亲疏,西学无道,无道不重秩,逐欲寡恩,不孝悌,非伦常,没亲疏(希特勒的情妇是他姐姐的女儿,这于中华人伦,天理不容。可西洋文化无此人伦观念,故父子可以兄弟相待,母女可以姐妹相称,而且说这是自由平等亲爱相。虽与畜牲无异,但他本来一直就是丛林社会,达尔文认为他的祖宗是猴子,变成人叫进化能,你不能以此判断它道德沦丧);国学擅长抽象思维、抽象中有具体的基础,西学擅长具体分析,具体中只有抽象的条件;国学对坑蒙拐骗(技巧)的看待是严重的道德问题,西学对坑蒙拐骗(技巧)的看待是特定的知识产权;国学的竞争是道德的内省,西学的竞争欲望的张扬;国学的人文之王是凭道德的圣贤而立,西学的丛林之王是以爪牙的锋利讲狠;国学管理企业要靠道德凝聚人心,西学管理企业要靠技法手段慑服人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可以随便列举一箩筐。可是,这要凭生活的经验感受作证悟,从而找到孔子的教诲后才能明白原因。所以国学回归是在教育全盘西化,全民道德沦丧这样一种底层民间的生活压力中,开始朦胧诉求的;开始发生先知先觉启蒙的。
比如说,老百姓只知道自己养儿育女不容易,希望他(她)们长大有良心,能孝顺父母,亲爱兄弟姐妹,不要相互奸宄,明争暗斗,抹脸无情,做事要有责任感、事业心,不能东山望着西山高,为人老是见意思迁。可孩子们不听这些,乃是越大越自私,越叛逆,书越读的高,亲情观念越淡漠,家庭观念越淡漠,夫妻关系越随便,越不知孝悌为何物,越不知感恩是为什么。这才觉得教育出了问题,要把孔子请回来。就这么简单。可很多人并不知道,孔子是道德的化身,称之谓素王(没有做王的王)。他以礼之用,和为贵论天理,是斗争哲学的死对头。而编孔子演孔子的人,也并没想过这些,因为他们的生活圈决定了他们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证悟条件。但凡知道孔子热可以赚钱,绝不失掉了抢先拍片的机会。
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去批评该片的编剧、导演和所有献艺的演员或作者。因为凭心而论,大家生平对圣人应有的那点认知很窄,很功利,很狭隘。各人心中的孔子,早被现代教育扭曲的不成样子。显然,大家都已经是很尽力了。这从该片开拍前的讨论和各种报道,以及后来剧情中演职人员的用情效果,可以看出其用心之谨慎。因为大家知道,这是复现一个民族的圣人生平,象征的是我中华民族国人的灵魂,来不得半点亵渎。似乎要尽量避开专家评论的“血腥和色情两大影片本色”。至于还是没有完全的避开,那是演艺圈丛林生活化后的习惯性自然,似乎情有可原。尤其周润发以其敬畏之心的动情演艺(他是以自己对孔子的敬爱之心去作理解的,即他所受到的教育只可能这样去理解。也就是说包括导演胡玫和周所服膺的孔子,是被丛林文化彻底肢解了后的孔子,因此,他们所理解的孔子就变味成了斗争哲学的精英,战争场面的英雄,或者说类似于竞技场上奥运冠军的孔子。这完全不能怪他(她)们没有尽心把握角色)。
也就是说,影片中他(她)们个人对孔子的情感,其演绎投入是十分清楚的。特别周润发是带着敬爱之心表演圣人的,感情很到位,演技可以动人心魄,催人热泪盈眶。殊不知人类的人性对战斗英雄的反映,总是畏惧多于畏敬。只有对圣慈之人才会既畏且敬,而且更多的是爱戴。而孔子是悲天悯人的圣慈之人,演成英雄,当然就面目全非了。尤其剧情背景被杜撰后的孔子,其英雄行为不过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配合鲁定公甚至也是季孙氏大权旁落后的堕三都政策需要,大规模诛杀费邑百姓对堕都的反对,那就太残忍,太不可爱了。这无非就是影视剧中长年宣传兄弟阋墙,国民党杀共产党,共产党杀国民党的翻版。
这就叫歪读历史。而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堕三都的确是由孔子提出,当时只能是富民强国的人心所向,当然也绝不排除费邑百姓心同此理。而孔子处理政事所强调是得道有道的执政。因为只有得道才能多助,这是圣人处事的前提。也是孔子要传承的中华文化前提。所谓“《诗》云,‘乐之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是也(《大学》)。孔子为民之父母官时,只能是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绝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可惜,该剧的编者和演员,他(她)们不知“国学”“儒学”“道统学”或者说“中华文化”大致是一个意思,它的主旋律是以孔子的圣传圣教、关爱天人的“生生”之道为灵魂的。所以,主演周润发和他的导演胡玫,错把孔子演绎成了普通的英雄人物,而绝不是中华文化的圣人。他(她)们不知道从英雄到圣人中间还隔着正人君子和贤人两个层级。这就如同今人把科技知识当成宗教来信仰,但都不知道从知识到宗教中间还隔着人伦文化一个巨大的阶梯,其道理是一模一样。这能怪谁呢?只能怪咱们的现代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早已不教这些基本的人文内容了。
为了说清这层道理,让我们来看编剧者的心理背景。这叫透过剧情看心理。我们就可知道败笔的原因出在哪里。
首先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交待背景:时间是洋元前五世纪,也就是孔子圣诞52年,即他任鲁国中都宰一年有成的第二年。历史是春秋时期。时代背景是带引号的“奴隶社会”。影片是以三桓的族长季平子死后,其子季桓子用大量的奴隶去殉葬其父之杜撰,来渲染社会的无道与血腥残酷而开头的。用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社会背景作杜撰,从而引伸出鲁定公10年,孔子52岁因中都宰升任大司寇时,对后来成其为自己学生的漆雕开(剧中变名为漆思弓,编剧者把他杜撰成当时季孙氏家的小奴)要被拉去殉葬而出逃的营救。目的是为凸显孔子一生的仁爱精神,大同心境。但用这种血腥恐怖,极其野蛮狭隘的社会背景杜撰,去理解孔子的仁慈悲悯之心,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也更显示的是孔子对世道的无可奈何。可史实是这样的吗?
殊不知,真实的历史在当时比这种杜撰的野蛮,至少要文明千万倍。但在孔子心目中,仍是早已礼崩乐坏,深感忧虑。孔子说,“不尊重人性,第一个做木偶或者土俑的,这傢伙应该会断子绝孙吧!”原话: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可见,“作俑”者因不尊重于人,尚被孔子如此诅咒,而况活人乎?说明殉俑该死,人所共知,季氏恐怕想都不敢想。至于秦俑的大量出现,以及活人的殉葬乃是法家出现后,专制集权的野蛮历史。
况且,漆不仅不是奴隶,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对漆只有这么几个字的记录:“漆雕开字子开。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悦)”。这说明漆是受业于孔子开化的士人,完全是自由之身。况且古代所谓的家奴,多指贵族家的食客门人,一般必是士农工商中的士阶层,即今天的知识份子或者说专家学者所担当。所以,这个奴隶殉葬的血腥场面骇人听闻,纯粹是编剧歪曲历史的杜撰。它是丛林文化的历史背景,而绝不是中华文明的历史事实。此即现代教育盗跖所持的“妄意”猜度即理想,亦即编剧者被扭曲了的历史认知心灵理念之写照。
因为,全盘西化的教育,就是这样告诉他们研读历史的。而我们所有教科书,一百多年来,难道不就是用西洋文化的历史划分,来教育咱们的后人,来套自己的人文历史的吗?因此,今天的文人墨客,只会用这种心灵扭曲了的历史背景,即唯物史观去判断圣人的人格同当时时代的人性迵异。殊不知这种以西洋的历史文化,去套装的历史背景,与中华文明的历史风马牛不相及。因为,远古的大同时代,如果是这样的历史,那是绝不可能演绎得出,或者说熏陶得出中华文化的道统文明,亦即礼乐文化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7: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因此,代表中华文化的孔子灵魂,亦即道统灵魂就在这种全盘西化的扭曲教育中丢失。这就叫“肢解”(蒋庆先生和鞠曦先生首先提出文化被“肢解”一词,描述非常准确)。咱们用洋人的手术刀,自己肢解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来就没有奴隶社会,只有封建社会。而且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时间,都是符合于天道运行的道统封建时代。这一封建的社会结构特点是以家为族,以人本民本为天命的封建土地,让人人有天生的养命资源。此之谓正义封建。不像今天土地被政权剥夺,伪名之曰国有,导致腐败因土地把持烂透,弄的社会乱象环生。或者像礼崩乐坏春秋以后的历朝历代,王权贵族可以任意瓜分与剥夺,这都不是正义的封建文明。都是孔子传承道统,诉求修正的无道社会局面。
影片的编导们不可能懂得这么深层的历史道理。哪怕是口里不说,心里明白也行。因此,就只能肢解代表中华文化主干或者说主旋律的孔子人格与灵魂。这是影片没法塑造和传导孔圣人格与灵魂的根本原因。

请想一想,当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社会和时代,“人命”可以随便凭权势拉去殉葬,哪里还有道统文化“人命关天”的影子可论?人们要生存,怎么会不起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呢?这分明是要说明斗争有理,也就是宣传造反有理,和谐无道。数十年来,我们的文化长城就是被此种贯用的杜撰宣传彻底揭毁的。如白毛女黄世仁之类。
简言之,如此场面,如此的历史背景,显然只有弱肉强食的意志,才是社会的主流意识。这只能是西方丛林社会的历史写照,也分明是今天的社会现实隐喻,哪里会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背景。因为,只有他们不知“道统”为何物,不知在中国远古的历史文明中,有“道”可以约束所有人的行为。而文化中的“人命关天”自古如斯。“人命关天”就是人命不允许人诛,只能天诛。这才是“道”的表述,道统的由来。杀人只能以“道”诛恶,才是人道的天诛。这叫“替天行道”。致于礼崩乐坏后的诸侯兼并,就和今天一样、今人一样,可以不按道来做了(无道)。但起初也没有今人这么直接的野蛮和猖狂。当时国与国的兼并,其实是亲戚与亲戚之间的掠夺,都必须打仁义道德的礼乐旗号,方能“师出有名”。这就是春秋当时从文明到野蛮的历史演变现状,即人欲不受道统约束而膨胀的原因。孔子要做的事,其实就是为了传承和修复道统,建立王道,使天下重归大同和谐。
今天,因为全盘西化的现代教育不明此理,不教此理,使之成为绝学。于是乎,孔子就被演成了丛林社会的权谋者,而且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仅此而已。这就是胡玫和周润发的思路。孔子就是这一思路中的大英雄。影片的演绎就是围绕这样一条心灵理路来展开的。于是,想演圣人就南辕北辙了。演成了毛泽东。
其实,这才是真要命的“人心”理路,因为它不是“道心”理路。所谓的“人心”理路,古指不能“克己”的逐物逐欲。即人的天然感官欲望,感性欲望,起了支配人的精神欲望,即理性欲望的主导作用。亦即今天公然叫嚷的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孔子深知这一欲膨不受道统约束,它必然导致社会的弱肉强食,相互残杀,礼崩乐坏,道德空亡,伦常丢失。因此,是祖宗的灵魂默化了孔子,这叫“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两句话语出《尚书。大禹谟》。这就是“道心”“人心”的由来。
对这两心的甑辨乃是中华文化的总根。可“道心”“人心”的提出,乃是大禹前的王道传承,它在孔子之先几千年。故而称之为道。人有“道心”社会就大同和谐。所以,孔子总结“道心”的落实,其实就是:“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这才是孔子一辈子教人的目的,他只想拯救人的心灵。
孔子在主张堕三都的同时,诛杀了鲁大夫少正卯,史迁在《史记》中只是一句话顺带提及,没有直述原因。但可肯定少是一个世风变坏,没有“道心”的欲膨鼓吹者,其学徒甚众。我们有理由猜想,少有可能就是今天所谓唯物辩证法的讲学鼻祖,是个绝对背叛祖宗文化“生生”道统的傢伙。诛他,必须是以天道“生生”而论,即“以道护生”而诛(当时的道统表述是礼乐典章,相同于今天的宪法),也就是说用天下公认的礼乐规矩可以诛恶。
在夹谷会上,齐使优倡侏儒为戏于君前,以当朝的礼乐典章规定当诛。于是,孔子义正词严宣读“匹夫而荧惑诸候者,罪当诛!请命有司”。当时,齐有司不得已而执行。而孔子诛杀少大夫,理由肯定比这更充分。依理推论,也就是说少对当代社会的欲膨鼓吹,人心蛊惑,只能是无以复加,致使人类斗争成性,相互残杀而毁生。依礼,于是当诛。且诛少,按典章理应得到鲁定公的准许和认可。而诛少甚至必须取得三桓的共认,这也是肯定的。
所有上述情节,乃是孔子从政四年的全部史实,编剧要通过这些史实的复现来透视圣人的人格与灵魂,就必须尊重这些历史的事实,不能撇开事实说话。且编戏必须以圣人诲人的“一以贯之”之道为据。此道是“忠恕”之道,“爱人”之道,“生生”之道。这些带引号的词,全是圣人教育我们的原话。因此,绝不是毁生之道。一个有良知的编剧,不能超此言行,做任何有损圣行的杜撰。
根据孔子生平所经历的这些政事活动,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具体细节,但我们是完全可以根据他的“一以贯之”之道,来梳理判断各种情节的。他所从政的一切言行除了“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以道化成天下,以孝悌廉耻鼓舞人心,也就是仁人爱民,使人身心感动之外,没有别的。所以说,孔子对鲁定公,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阳虎,公山不狃(剧中变名曰公山狃)等人的心灵拯救其所持的态度,也应该都会是一样的。只是救人用药总是视人而定,视病而定而已矣。
可是,影片抓不住圣人救赎人性的这一道统灵魂。这个道统灵魂,其实就是孔子前的万年祖宗文脉之根。孔子把这根总结后,称之为“儒”。儒是“人”所“需”要的情感文化,生命精神,体显的是天道生生的仁爱之心。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的教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塑造正大人格的秉性。他也只是这祖宗万年文化根脉的总结者,传承者,代言人而已。亦即他只是咱们这些后代子孙,该如何懂得儒雅生活(要人远离丛林、远离野蛮)的万世师表。影片由于抓不住这一灵魂的本质,就必然在杜撰历史事件的过程上做错文章,从而表演孔子的权谋、勇敢与机智。于是,就在齐鲁两君的夹谷会,堕三都这些孔子从政的历史大事上,大加故事情节的任意想象编造与发挥。应该说,这是导演的现代编剧本领,即西学无道观念的理想特长。这一特长确实也能把戏演到情绪对抗的极点,调动人的感情欲望,使之发生感人效应,从而动人心魄。
可这一套路用来表演一个什么军事家,占山为王的宋江,或者黑社会的老大是可以的。而用来表演孔子却离题万里。于是,才给人的感觉为“有形无魂”。所以,我们要从杜撰历史的剧情上,把它与孔子一辈子要维护的“克己复礼”之道,亦即“生生”之道,拿来论事进行比较,才会很快明白影片败笔的原因所在。孔子一辈子关心的不是什么堕三都,夹谷会这类屁事,而是王道的落实,也就是“生生”之道的落实。把它用今天的白话翻译过来说,道的“生生”问题,也就是今天胡温每天都在操心的“民生”问题。只是“民生”没有“生生”之道的心胸广博,此“生生”之道还包括天地间的万物生生,即爱护各种生态。也是今天人类面临生存危机,在哥本哈根讨论的环境问题。而孔子2500年前以道统思考早已全部想到。但他知道怎么防患于未然,那就是对人性的善良教化,使它不可能成其为问题。杀少正卯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今天所谓的“民生”问题,不就是老百姓该如何活命的问题吗?所以说,万年道统文化称这谓“生生”,“生生”之道中囊括了民生的所有问题,更包括人格与人权,怎么可能在孔子主政鲁国时,发生影片中残酷的人为毁生场景。即如此血腥的杀戮之场面呢?这就是影片的败笔之根。事实上,影视的“血腥和色情两大本色”是毁我文化长城的罪魁祸首,人伦败坏就是在这打打杀杀,骨肉相残,成者王侯败者寇,长期如此教化宣传下造成的。只是人人受害无穷而不自知而已。
我们知道,《易》是我中华文化的源头,这个源头的文化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用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传承它,利用它呢?原来她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利于全体人类“生生”的工具。所以孔子作《易传》对我们解释说“生生之谓《易》”。《易》是从万物从无到有而说起的,不是从存在到存在,或者说从有到有,从质量到能量转换而说起的。从无到有这就是道。所以说道给人的感觉体显就是“生生”。远古的“道心惟微”就是这个意思。没有道的生生,哪来你我他的生命?一个空旷的田野上,什么都没有,春风一吹,万物滋生,这就是道。所以剧情一旦脱离孔子所关心的这个“生生”的“一以贯之”之道,是不可能演出中华人文灵魂的。
而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对这个“一以贯之”“生生”之道的彻底证悟。中国文化把这种证悟叫做“德”,即对“道”的理解,因此合称谓之“道德”。但对这种天然之道所“生生”的体会,我们的感觉就只有“善”和“良”的情感。这种感觉能够与生俱来,这就叫“体天善”,“体天良”。能有这种感觉的人就叫“致良知”。“致良知”就是达到了天良“生生”的证悟自觉。这些本是可以与生俱来的人性天良,倘一旦被物欲障蔽住心性,就会把道德丢失殆尽,智慧丧失。因此,只有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人,将心比心的人,才能很好的“格”除“物”欲障蔽,“格”斗“物”欲的裹胁,从而明心见性,达到知道“生生”之道的最高境界。
孔子总结这一境界达到的方法只有四个字:“格物致知”。所谓的“格物致知”,绝不是今天胡扯的把人拉去杀了叫“格物”,然后解剖尸体看看各部位叫“致知”。这恰巧是物欲的手段,毁生和丧天良的直接原因。可见,圣言一旦解错,行为的指导会完全相反。所以,演《孔子》的电影,一旦败笔,其结果必定是指导观众对弱肉强食的潜意识默化。也就是让人们生存的生活意识进一步丛林化。如此,怎能将孔子的仁爱精神,重新默化到我们的灵魂中来,用以指导我们处事为人的道义行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