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4-8 1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本帖最后由 kingto193 于 2010-4-8 11:05 编辑
8 w6 C' Q* B' a$ _0 b. ?# D; D* x* S2 w; y' b
銲接 與 鑄造分別為兩種不同的工法,其所產生的瑕疵的種類與原因不會一樣
: q3 J$ `. S9 ^' M: u b, L對於銲接工件的探傷 主要是針對銲道中的瑕疵如Porosity,Slag,Undercut,Incomplete Penetration,Incomplete Fusion等,而銲接產品要進行探傷前都須經過目視檢測(VT)來對於銲道外觀作基本的檢視之後才會採用MT&PT(表面缺陷)或RT&UT(內部瑕疵),評估瑕疵的允收,通常規範只提供瑕疵的等級分類,是否允收還是由使用者決定。但如AWS 許多RT規範中說明了絕對不能有IF,IP與裂縫等缺陷但允許少數量可以客觀量測尺寸的圓型瑕疵的存在,若超過規定的數量也算是不合格的。
5 I+ v% k+ c' p$ l: x& D; R1 m
- }, m6 T. |- _) j ^8 e另外對於鑄件的無損探傷(NDT),若使用UT有先天上的缺點,訊號容易衰減,通常會採用RT,但鑄件的射線照像的標準通常不像銲接規範一樣,必需評估瑕疵的尺寸與數量,反而採用參考比對片的方式來對於瑕疵進行分級如ASTM E155 & E192 等 ,這在判定瑕疵的等級時不如AWS規範來的客觀
G+ L9 N0 W# x% ~; O) _1 @所以兩種不同工法的規範基本上不太能夠很客觀的作出比較,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銲接產品著重的是銲接品質,不太能夠忍受有很大的瑕疵出現其中4 D1 B! s, v& Z9 y Y1 U
反觀鑄件其瑕疵如比對片上所示,確實比銲接標準中的允收尺寸大很多
' A0 e+ C5 w* F H4 E+ Q
8 Y7 L0 r8 G9 O, S/ z而無損探傷的手法也各有優缺點 該如果選擇 須考量的問題很多,這需要累積相當多的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