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3119|回复: 17
收起左侧

[转帖] 报考人数现不足5万 "质量工程师"何时不再成"虚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5 08: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质量工程师考试给质量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又让我们陷入了深渊。好不容易考个中级质量工程师,可在公司没有用。一不涨薪,二不升职。我们还有必要浪费精力、时间和财力去为这个没用的本本奋斗吗?”在网上质量人论坛中,有网友这样抱怨。, g4 x& `; p0 A

8 w/ _2 t8 W! _- ]( G- z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人事部联合组织了第一次“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下称“质量专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可根据相关规定聘任为助理质量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职务。当年,报名人数超过10万,但其后逐年递减,到了2009年,报名人数不足5万。
; T) Q% r" q- q5 S+ {, T
4 ]3 m5 D+ `" n6 |* `! f    为何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锐减?为何质量工程师资格遭到冷遇?8年来,全国累计有44.3万多人次报名考试,28万多人次实际参加考试,7万多人取得了资格证书。在“2009年质量和安全年”,在9月“质量月”之际,有关“质量工程师”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    # p! b) X# ?9 x) q

- ?+ Y2 W0 [2 j0 @    “质量工程师”成了“虚衔” 3 M4 F2 r9 S; c2 b' U" V
2 U% d4 v' v5 W. L
    “让我最痛心的就是质量工程师的事了。”8月26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谈到中国质量问题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质量之父”刘源张如是说。原来,这一资格考试是他最早提议的。1999年,全国第二次质量工作会议召开时,刘源张有感于国外的先进经验,在京西宾馆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要求设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批准。
0 F( U' E, `" w8 u8 L
$ p' X5 F2 c5 h) p9 t    “当年,我提了三条:第一,设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第二,对通过者进行国家权威部门的资格认定;第三,从法律法规上对其进行保障,也就是明确要求在关键岗位上必须要持‘证’上岗,对通过者采取提薪提职等激励措施。”但让刘源张院士始料未及的是,迄今为止,仅实行了“我提议的第一项,而第二项和第三项却遥遥无期。”
' `6 W8 s# M5 s4 y- ?  z! Z( ?0 Y
( C0 B9 P6 \# C) ?; X- O4 t. ?6 T    “由于这项考试制度的性质所决定,不能强迫企业将注册资格和岗位挂钩。”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惠博阳说,“如果在10年前,我们或许可以采取某些行政手段强制要求,但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允许了。”1 d9 P7 v5 x! Y6 j  m6 U( O

' }( r6 u8 B/ }# Q- P# j    据记者了解,与一般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资格认证不同的是,质量工程师资格并不是终身制,每3年必须还要参加再教育,休满学分,重新注册。否则,资格会被注销。“这是与国际接轨的惯例,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从业人员能与时俱进,适时掌握新技术、新规则。”国家质量专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王金德解释道。
+ f' f# s( R! _& J$ b; g+ ]; M* ^9 n1 y  T/ K+ T
    王金德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因为这个资格证书在单位派不上用场,有些通过考试的人干脆不来注册了。”因为拥有多年质量管理培训经历,深知“通过这个考试非常不容易,10个人参加考试,不到3个人通过。有些人辛辛苦苦通过了,但迫于现实无奈,不得不放弃再度注册了。如果要继续参加教育培训,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却得不到回报。” $ _/ {, R4 y$ l- M! o
6 h+ n3 O/ R3 q  s
    要靠政策强化“认可”力度
' Z8 ?2 A0 H; u% [  q; ^/ ]0 o6 L& K7 h9 g+ D) N% I7 ?! ]
    记者在对一些企业做调查后发现,对这项已经进行了9年的全国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有些企业居然从未听说过;有些听说了,却不当回事。  q" s: R8 V- F+ l2 f1 F* m0 `
9 x- k- X; i* \/ I4 r
    不过,也有些企业则表现得相当积极。四川长虹集团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任松道就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对质量专业资格考试的高度重视。“我们鼓励员工参加这一考试。如果通过了,所有费用单位全报销;如果没有通过,个人要承担部分费用。”不仅如此,通过国家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成为长虹新员工从事质量工作的入职条件。
& R* H/ {3 `5 Q! F  I- h3 d) P# ?' f
    是否大企业普遍重视,中小企业就普遍不重视呢?也不尽然。今年6月21日,质量专业资格考试全国开锣,北京市有近3000名考生报考,其中许多考生正是来自中小企业。据说,有一家并不大的企业发展强劲,原因是老板视质量为生命,就连司机都是拿证的质量工程师。/ q$ I' S6 y6 `1 |

- j" |% N& m- v) e# N    可见,质量工程师在各地区、各单位待遇冷热不均,绝大部分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态度。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相当数量的企业对现代质量观念还不大认同,认为追求质量必然会牺牲效益、增加成本,质量管理只不过是花瓶,仅认证时还有点用。这么一来,质量管理工程师自然会受冷遇。
4 ?. L9 _! b8 U$ \3 T: p+ n* U" H. _& m( R0 v: u9 \
    其实,从2006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凡是中国名牌产品、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有一定比例质量人员获得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质量人员持“证”上岗是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的重要条件。0 w) q! Q- Q0 M5 Q( |3 P1 K( k

: E* y1 k: c7 N+ V/ I    而从同年开始,水利部也规定,企业生产中型以上水工金属结构产品应拥有1名质量工程师,生产超大型产品应拥有2名质量工程师。+ {5 q  k7 _8 e: a0 m, Z3 i

  @, T& _. r6 }    但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仅仅起到了引导作用,力度还远远不够。业内认为,这与中国的质量观有关。据说,日本质量界对中国的评价是,中国的质量管理老在第一章。第一章是概论,是“大概齐”。而刘源张院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缺乏诚信和认真,是中国质量的‘癌症’。”(详见本刊2009年第33期)
1 M4 _- F# W3 E8 _- \9 g, z; t
' i; O: x- A* Q  \$ D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王金德特别强调,“政策仅仅引导企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一再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不惜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来全力推动用人单位对质量工程师的认可。” / O* e& E$ x! K0 F, Y' Y" b; s0 @: V
! _+ ?7 R3 V% ]
    外来者抢滩中国质量培训市场 ' f/ }, ?( H% T3 K6 I& Z; |

- y: i( J6 X, Z7 f2 t! }    就在中国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陷于僵局时,记者发现了一支外来者的身影——美国质量学会ASQ(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在中国进行“美国版”的质量工程师培训,不仅做得风生水起,而且深耕细作,愈演愈烈。
/ ]& W4 U2 I& N/ `( I
# L4 D1 Q4 q6 ?1 J    美国ASQ是1946年由美国民间基金赞助成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质量管理专业化工作,并于1966年开始实行质量工程师的注册考试制度,现已发展到质量经理、可靠性工程师、质量软件工程师等系列专业职称培训。美国ASQ现有个人会员十多万,并在全球拥有1万多家合作支持性成员组织。  m: |% Q0 w! g8 R! ]% a
' c! t) ?' d. G4 A" E8 s) ~# A
    自2005年进驻中国开展美国质量工程师培训考试以来,美国ASQ在北京、上海和西安分别开设了办事处。据悉,今年8月,美国ASQ某合作伙伴就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质量培训,对象为企业高管和城市管理者,“共同探讨如何开发质量战略、成功实施并完成质量计划”,费用近7000元。而美国ASQ进行的六西格玛绿带(CSSGB)和黑带(CSSBB)资格认证培训,费用分别高达数万元。, c: c+ U; x( d0 A

' `$ Z6 V: s" J4 d2 X    这会对中国的质量工程师培训市场形成冲击吗?王金德告诉记者:“美国ASQ培训针对的是部分需要国际认证的市场。从市场细分来说,与中国的培训市场是有区隔的。”但也有人持异议,认为这的确瓜分了中国培训市场的蛋糕。毕竟,在中国的很多外企对美国ASQ的这个资格很看重。
, ]/ Z9 p, b# I( r# {5 n, R
# u$ T9 ]8 r: f; i0 d+ ]    事实上,日本早在1951年就开始了质量工程师考试制度。到了上世纪末,已有近30个国家或地区(包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先后建立了这一资格的考试、注册和岗位准入制度。通过职业准入控制后,一般考试通过者的地位和收入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g$ R0 u1 U: }
" i0 a8 k. @7 O    2009年是国务院部署的“质量和安全年”,也是中国质量提升年。“7万多质量工程师对我国质量建设是一支非常宝贵的财富和生力军。”惠博阳副司长坦承,“如果用好这批质量骨干,对提升中国的质量水平,作用将不可估量。”刘源张院士也非常感慨,“如果质量工程师能像注册会计师那样走俏,那将给中国的质量工作带来巨变!” ;) ;)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责任编辑: 王焘
发表于 2009-10-15 1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哎,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将质量挂在嘴边,真正搞的有几家啊?尤其是内地的企业,质量工程师的职位根本就没有,有个检验员就不错了。
发表于 2009-10-15 11: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质量的路很长, 套用一句常用语, “坚持就是胜利!”
发表于 2009-10-15 15: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现在 做质量的不好做啊!我们公司所为的质量总监已经成了一个傀儡!
发表于 2009-10-15 19: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芜湖
质量人的悲哀,我是质量工程师也是六西格玛黑带,但我现在不完全做质量了,改做项目经理,造成如今局面,一方面是质量人员没能坚持立场,逐渐被同化,一方面是外部环境所致。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YHHL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15 20: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除了国有企业要求质量工程师之外,好像没有什么外资企业要求要具有质量工程师资格证书
发表于 2009-10-15 23: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做一个好的质量人,首先要先学会做一个好人
发表于 2009-10-16 10: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我也考了个中级的质量工程师,不过也觉得没什么用
发表于 2009-10-16 11: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慢说是质量工程师,就是质量管理体系ISO在绝大多数企业只不过是应付检查或者某种需要而花钱买的,实际没任何作用。3 a! {/ R- b" ]
质量工程师对自己的企业有什么用呢?有检验员就够了,而且现实也是各行各业专业性很强,一个普遍意义的质量工程师) B+ C6 [, p3 S7 L$ b
是否能够应付国内企业目前的现状呢。国内企业连研发都能省则省,还要质量工程师?
发表于 2010-1-28 1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做质量难做,我是越做越自卑了,都没有自信去了。得改行。
发表于 2010-1-30 1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关键还在领导这儿
发表于 2010-1-31 21: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我也在考虑该行的事,我职称获得高工,也通过质量工程师中级,可是单位却以质量工作不是技术工作为理由,待遇较低。难道质量工作就是低人一等,令人心寒。
发表于 2010-2-3 13: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首先我们看公司在招收质量工程师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要求有质量工程师职称的。一般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就可以了。
+ a( Z% }; Y# m/ O; |0 @! D+ K6 n
; N( X" Q6 E. p很多情况下,一个有职称的还不如有同行业经验的更容易被接受。) k' M/ N& S3 U; |% U) ]

' x1 q8 {4 _  Q0 ^; c还有就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考质量工程师。所以拥有全面的质量管理概念的人才就少,导致整个宏观环境质量意识淡薄,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他们的用工需求反过来作用了现在的质量工程师的尴尬局面。
发表于 2010-2-3 20: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还有一片土壤对质量管理很重视的% @4 p, U( c0 S6 X+ }
核电与军工、飞机$ m: W, Q! z3 k, Q- s
其他行业不管国企、民企根本没有重视质量的
9 P- }6 b& S3 I! I, c2 H6 n只是口头的
发表于 2010-3-3 15: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质量工程师之所以不受重视,是就算一些人考试能力可以,但叫他去处理事情,根本拿不出东西。
8 O/ y# j0 I. A  |) P+ I6 _8 S+ ~  m6 c  G% @
你质量工程师考试,那得考出实践能力。我身边好多人考得了证书,你告诉我他能做什么,叫他说个理论都说不全,要不说些大道理,你得有措施的呀,就你的大道理,教你去培训员工你都没方向,叫他搞个计划更没主意。+ ~9 E3 M+ A& N

+ G/ E9 ~* i' @质量工程师考试理论部分全书看一遍就能考及格。关键是统计,要做题目。' w/ W7 u; y. g; s  E6 h$ O" L$ W
! Z9 Y) }- d& i4 ^
理论有映像没有用,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并结合企业实际。
* I0 a) v, T% c统计有什么用,不是每个人都做统计,叫他分析原因都分析不出来。9 S  w2 p/ F+ w) M0 b. t7 q
$ Z9 M2 y7 s( U& \+ i, D' c/ V. A
这个考试得考实际能力,不是考记忆和运算。
发表于 2010-3-3 19: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汉中
质量及质量工程师都已成为鸡肋
发表于 2010-3-5 08: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劝现有的质量人趁早改行吧,太难做了。主因是现在企业风气不正,社会风气不正。唯利是图!
发表于 2010-4-10 16: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不成虚的就不正常了,因全社会都不重视Q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