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书名: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系列教程--成形加工实验教程
) w5 N" Z! }5 {. Z8 E- | x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U _; G, w+ w1 O# d, V/ G
定价:14.8
. v3 T7 g2 k) L条形码:9787560935447
4 ?. L0 f. l( J" ^2 b1 HISBN:ISBN 7-5609-3544-3
" g$ ]; Q) y9 t# H4 U作者:张友寿 $ l: Z0 q0 M3 w" p. |. |" B9 ?5 G
印刷日期:2005-12-1
: u: P. @3 ?) K' L6 ~出版日期:2005-12-1 3 J' G u5 Y! z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141页
; Z+ p. @% \" ?. N# S. n/ U中图法: & @0 t& B1 g+ A2 B$ n
中图法一级分类:
5 c* g& v. P# C) V* |中图法二级分类: * c$ s, |* |' `8 k7 H; f5 B
书号: 0 ^8 T+ E# t) T& Q
简介: & p2 v, A3 c! c! y6 w. C% r
本书是为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而编写的,实验内容涉及的课程包括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形工艺、金属液态成形原理等。本书的特点是对每个实验都详细地介绍了实验所需的预备知识以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注意事项等,实验后还附有实验报告和思考题。教材本着强化基础、重视实践和创新的原则,实验内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 _4 S3 L2 { N
目录:- t" B% k9 R5 `+ T* ^" h
" K7 X1 g! J7 \
第一部分铸造成形实验(1)( D6 ]. O! S) \" ~
实验一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实验(1)3 i+ r R" {- n6 p6 |
实验二铸造合金自由线收缩率测定(3)
8 m, G. W, l$ _3 J实验三铸件凝固过程测定(6)( \! D; W9 y# r; \4 P0 n5 @
实验四铸造合金热裂倾向的测定(8)0 n# l; J8 a$ Q
实验五铸造残余应力测定(11)4 A3 s* A- W( h E
实验六导热系数测定(15)
6 Q- s& V# v# E/ M& i; Q实验七铸造用砂实验(18)0 g8 l4 f2 d) T9 ?7 [0 r3 P
实验八粘土实验(20)1 T6 [1 F4 J0 n- P0 n
实验九型砂性能测试(21)/ b3 T; |. l" ^, N) p
实验十化学粘结剂砂性能实验(28) u- R4 k& G' T# [5 p: a! [
实验十一温度测量技术及应用(29)
" O/ ~9 B, i. e1 J' d* z K实验十二铸造设备实验——消失模铸造浇注造型生产线(31)
3 K I: G" G [3 k实验十三震动结晶实验(32)
o3 j A' d/ s( u! G实验十四铝合金的熔炼实验(33)
7 w: W7 \. l+ e6 i0 K实验十五铝合金含氢量的测定(34)! o+ u5 j% i, o, A6 D2 J( c
实验十六液态成形性综合实验(36)+ J1 t d1 p. M( k1 C0 e
第二部分金属塑性成形实验(40)实验一冷冲模的装拆(40)
, S, A$ r/ g9 O$ G# w, I实验二冲裁间隙对工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影响(41)' [# g' J* a' |' ~
实验三极限拉深系数的测定(43)
+ _( O/ K: B7 {$ i# y( R实验四塑性成形综合设计型实验(44)第三部分焊接成形实验(52)实验一对焊工艺及设备实验(52)实验二点焊工艺及设备实验(54)实验三埋弧自动焊(56)实验四低碳钢和易淬火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观察(59)实验五灰口铸铁焊缝及半熔化区显微组织观察(61)实验六常见堆焊金属显微组织观察(62)实验七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观察(64)) F" }1 o: L- b0 k5 b A
实验八有色金属(铝、铜、钛)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观察(66)
$ D+ @0 s3 q5 Y实验九焊接成形部分综合设计型创新实验(67)
! M [9 ~7 F0 F; ~& Y8 [3 l7 W第一部分实验报告(77)
5 {7 p* z+ z, o/ M9 x2 R3 |实验报告一(77)
, B m, X5 H5 B# O" f实验报告二(A)(79)
4 l; Z5 t9 a) k' H% U. S实验报告二(B)(81)
9 Z2 g B- h7 i实验报告三(83)
4 P0 _% Y9 Q* B! Y* [实验报告四(85)
5 r/ T* I; @- L; p5 V; H! C实验报告五(A)(87)& z! ?+ U& F0 T& R1 _
实验报告五(B)(88)
' n5 g2 \) L4 U/ Y实验报告六(A)(91)
G7 M, h% {6 Z0 J6 P实验报告六(B)(92)- u% e/ e W* v* m# W) e% x+ d9 u) X! t
实验报告七(93)" M: \: Y# S8 w3 a7 i2 F" a+ M: m& W
实验报告八(95)
, \' t0 ~# b# F' ?实验报告九(97)
* c- @3 `. Q: _5 { X9 C5 V实验报告十(99)
2 U- c# B1 Q- b% R5 N实验报告十一(101)
$ D1 ]+ U! a% v9 N实验报告十二(103)
1 l8 L9 v7 k" V e0 R. |- z实验报告十三(105)2 h8 u9 P3 v: i
实验报告十四(107)) x+ _% _6 g( D% b# W: }- [
实验报告十五(109)
, h6 F# r$ J- u$ E* H) \4 U+ R实验报告十六(111)& `( ^. G6 q+ P4 D+ l: d
第二部分实验报告(115)
* _& w- d; T' {6 S' n实验报告一(115)
1 f2 v3 |7 e4 Q% Y实验报告二(117)
, |7 F9 U" q. b实验报告三(119); o: c8 \- [# E! Y$ R% F
实验报告四(121)# D! h$ l& k; k& Y
第三部分实验报告(123)) Y2 K% y3 n' | q* u8 O/ v
实验报告一(123)
! b; B% x) x. M' k, E- G实验报告二(125); z' s$ E* f9 c7 A) m. n
实验报告三(127)9 }; Y. y' {; n5 r1 A m. K; e
实验报告四(129)
& n. r% u' u: o& _0 @ C1 J# z实验报告五(131)! o& C7 P5 `2 _! |2 I
实验报告六(133)7 f9 [) R9 v9 ~0 C" }4 f
实验报告七(135)
2 l- Q |8 a9 H9 C. k$ F实验报告八(137)
8 Y7 M* h7 H% r0 v1 s实验报告九(139)
" |! A5 q/ e* a; T& n2 F参考文献(141)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